1、第 1 章 x 线发生装置 第一章 x 线检查技术设备学1.简述 x 线管的作用与结构?阳极:主要作用产生 x 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由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组成。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主要由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组成。玻璃壳:又称管壳,作用是将阳极和阴极固定在一起并保持管内的高度真空。2.简述固定阳极 x 线管阳极的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阳极头: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 x 射线,称为曝光。阳极帽:固定在阳极头上,并罩在靶面四周。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散乱射线,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可伐线圈:阳极和玻璃壳的过度连接部分
2、。阳极柄:作用是固定 x 线管并将曝光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3.何为空间电荷?简述 x 线管的阳极特性?灯丝后端发射出来的电子,由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灯丝的阻挡作用,因此这部分电子滞留在灯丝后面的空间形成“空间电荷”空间电荷只能随着管电压的升高而逐渐飞向阳极。阳极特性曲线:在一定的灯丝加热电流下,管电压和管电流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第一段的管电流流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大,这一段反应了空间电荷占主导作用。也称为比例区。第二段,电压不随电流升高而变化,此段称为饱和区。4.简述灯丝发射特性?灯丝的发射特性:在一定管电压下,管电流和灯丝加热电流的关系。在 100kv 获得的管电流比 60kv 时候大,而
3、要获得同一管电流,100kv 时要比 60kv 所需的灯丝加热电压小,由此,欲使管电流不随管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就必须对空间电荷进行补偿,补偿原则是:当管电压变高时,适当减小灯丝加热电流,反之,当管电压变低时,则适当增加灯丝加热电源,以使管电流不随管电压的变化而变化。5.简述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与结构?作用:1)为 x 线管灯丝提供加热电压;2)为 x 线管提供直流高压;3 )如配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 x 线管,还需要切换 x 线管。结构: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交换闸(配两只或两只以上 x 线管时用)高压插座6.对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 可调管电流:能给 x 线管灯丝提供一个在规定范围
4、内可以调节的加热电压,以改变 x 线管灯丝的加热温度,达到控制 x 线辐射强度的目的。2) 可调管电压:能给 x 射线提供一个很高且可以调节的管电压,使 x 线管灯丝发射的热电子高速运动以轰击阳极靶面产生 x 射线,达到控制 x 线质的目的。3) 可调曝光时间:使供给 x 线管的高压在选定的时间内接通和切断,以准确控制 x 线的发生时间。4)第 2 章诊断 x 线机1.试画出程控 x 线机的电路构成方框图2.试画出高频 x 线机的电路构成方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工频电源 v0 经整流,滤波后变为 540v 左右的直流电压 v1,此电压经 ipm 逆变电路变为频率为几十千赫兹的高频电
5、压 v2,该高频电压送高压发生器内的高压变压器初级,经高压变压器升压后,将次级所获得交流高频电压再经倍压整流变成恒直流高压 v3,为 x线管提供管电压。管电压的控制采用脉宽调制方式,在曝光过程中,管电压采样信号与设定值实时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电压经脉宽调制后控制逆变桥导通时间,确保管电压实际值等于设定值。工频电源 v0 经过整流,滤波,调整后输出直流电压 v4,逆变后成为 10khz 的中频电压v5,该电压送灯丝变压器初级,次级输出作为 x 线管的灯丝加热电压 v6,灯丝加热电流的调节也采用 pwm 模式,在曝光过程中,灯丝电流采样信号与设定值进行实时比较,经脉宽调制后控制灯丝逆变触发脉冲的宽
6、度,确保管电流实际值等于设定值。3.简述桥式逆变工作原理直流逆变分为三种:1)桥式逆变; 2)半桥式逆变;3)单端逆变;图中 k1k4 为电子开关,z 为负载阻抗。本电路的基本特点是适当控制四只电子开关的通断来实现直流到交流的变换。若电路上能确保四只电子开关按以下顺序通断,则在负载 z上的电压波形就为正,负交替的矩形波。T1 时间段:k1,k2 闭合,k3 ,k4 断开,电流 i1,z 上电压为 eT2 时间段:k1,k2 断开,k3 ,k4 断开,电流问哦 0,z 上电压为 0T3 时间段:k1,k2 断开,k3 ,k4 闭合,电流为 i2,z 上的电压为 -eT4 时间段,k1,k2 断开
7、, 电流为 0,z 上的电压为 0T1t4 为一个周期,然后周儿复始,适当控制四只电子开关的切换频率,就可以获得不同频率的正负交替的矩形波交流电。4.简述 x-tv 的优点,构成与工作原理,全电视信号包括哪些信号。优点:1)图像亮度高。2)医生和病人受照剂量小。3)图像清晰。4)通过 x-tv 获得的视频图像信号通过 a/d 转换,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可获得数字图像。5 )图像可方便的保存,远距离传输。构成:1)I.I。是将想线图像转换为荧光图像,并使荧光图像亮度增强的器件。2)摄像机头。简称摄像头。是将荧光图像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装置。3)控制器。对 tv 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处理。4)监视器。是图
8、像显示器件。主要作用是进行电光变换。5 )自动亮度控制装置。是使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的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它可以调整 x 线的“质”,“量”以保证对病人不同部位的透视时,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最佳。工作原理:穿过病人的透射 x 线照射到 i.i 的输入屏上,获得亮度较弱的荧光图像,再经 i.i增强后在输出屏上获得一个尺寸缩小,亮度比输入屏上的亮度强数千倍乃至上万倍的的荧光图像,输出屏上的荧光图像经光学系统或光纤传输到摄像机靶面或光敏区,从摄像机输出的视频电信号经预放大器放大,再经控制器进行控制,处理和放大后获得全电视信号,输送到监视器,在监视器荧光屏上获得亮度较高的 x 透视图像。5.简述 ccd
9、摄像机的构成与光敏元件的工作原理。构成:由光电转换,电荷存储,电荷转移,信号输出构成。光敏元件的工作原理:6.简述干式激光相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结构:由控制板,片盒,供片滚动轴,激光成像组件,热鼓显像组件,机壳等组成。工作原理:激光束通过多棱镜的旋转进行扫描式的打印,在全部曝光过程中滚筒和激光束做精确的同步运动。第 3 章数字 x 线设备1.简述 cr 的读出原理。存储在 psl 荧光物质中的潜像是电子数目多少的模拟图像,要将其读出并转换为数字化信号,需要采用激光扫描系统,随着高精度电动机带动 ip 匀速移动,激光束由摆动式反光镜或旋转多面体反光镜进行反射,对 ip 整体进行精确而均匀地扫描。
10、受激光激发而产生的psl 荧光被高效导光器采集和导向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经光电倍增管进行光电转换和放大后,再经 a/d 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一过程反复进行,扫描完一张 ip 后,得到一副完整的数字图像。2.简述非晶态硅型 fpd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穿透病人被检部位后的 x 线光子,照射到非晶硅 fpd 上,由碘化铯晶体层将 x 线图像转换成荧光图像,荧光沿碘化铯针状晶体传递到由非晶硅光电二极管构成的探测器矩阵,将荧光图像转换成信号电荷的多少图像。计算机控制读出电路,依次读出各像素信号电荷信息,在经 a/d 转换后,获得数字图像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后,在监视器上显示。曝光
11、 5 秒后即可快速浏览图像。3.简述 dsa 的特殊功能。1) 特殊 dsa,旋转 dsa 是在 c 形臂旋转过程中注射对比剂,进行曝光采集,达到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2) 岁差运动 dsa,类似于旋转 dsa 的另一种运动形式。利用 c 臂和托架两个方向旋转,精确的控制器转动方向和速度,形成了 x 线管焦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增强器则在 c形臂的另一端做反向圆周运动,从而形成岁差运动。3) 3d-dsa 4) Rsm-dsa5) 步进 dsa6) 自动最佳角度定位系统7) C 形臂 ct 成像8) 3d 路径图检查技术学一,x 线摄影条件感光效应:称 x 摄影效果,指 x 线通过人体被检部
12、位后,使感光系统(探测器)感光的效果。公式 E=其中 v 代表管电压, i 代表管电流, t 代表摄影时间,s 代表探测器的感光效率,z 代表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 代表被检体的有效原子序数, p 代表被检体的密度, r 代表被检部位的厚度,n 代表管电压的指数,k 代表常数。管电压(v):控制影像的对比度,高管电压会降低对比度,增加灰雾,减少运动模糊。管电压超过 100kv 进行的 x 线摄影称高千伏摄影。能显示解剖结构多,减少被检者剂量,提高影像清晰度,减少运动模糊。但散射线增多,物体对比度降低,量子斑点或噪声增多E= 感光量和管电压的 n 次方成正比,n 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N 值变化范
13、围是 2-6,不用增感屏时,n 在 2 以下。管电流量(mas):对于照片的对比度没有直接影响,x 量增加照片密度增加,使低密度部分影像对比度增加。摄影距离:焦点到探测器为源像距,焦点到胶片为焦片距。选择摄影时间还必须考虑被检体的动度情况,摄取活动的组织器官影像时,应选用短时间曝光。管电压(kv) 摄影部位 管电压(kv) 摄影部位2535 乳腺,甲状腺 80120 头颅,胸椎,腰椎,腹部4070 四肢,肩关节 125150 胸部,心脏大血管6080 颈椎,乳突,胸部滤线栅:x 线摄影时,被照体产生散射线,使照片影像上形成灰雾,使影像的对比度减小,减小散射线到达胶片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滤线栅。栅
14、比(R):铅条高度与相邻两铅条间距的比值栅比值越高其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滤线栅的曝光系数 B 表示 x 线强度在用滤线栅和不用滤线栅的比值。B 越小越好,在 26之间。照射野:通过 x 线管窗口的 x 线束入射于被照体的曝光面的大小称为照射野。使用滤线栅的注意事项:1) 不用将滤线栅反置2) 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要在允许的焦栅范围内3) 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不要偏移 3 厘米4) 倾斜球管时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5) 滤线栅的铅条对有用 X 线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使用滤线栅摄影时,需要增加管电流量。散射线:X 线管发射出的原发射线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可产生许多方向不定、能量较低的散射线
15、,它主要来自康普顿散射。散射线形成无用影像,使照片发生灰雾,影响照片对比度二摄影条件制定变动管电压法主要内容:把摄影中各种因素作为常数,使管电压随被照体的厚度而相应的变化。V=2d+C 特点:被检体厚度增加 1cm,管电压增加 2kV 或增加 25% mAs(拇指法则)固定管电压法定义:在 X 线摄影中管电压值固定,用管电流作为照片密度的补偿的方法。效果:管电压增加 1020kV, mAs 成倍降低。一成法则:管电压增加一成, mAs 减少一半X 射线常用术语摄影用距离:焦片距:X 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焦物距:X 线管焦点至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焦台距:X 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的距离
16、。物片距: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为了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在 X 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减小几何模糊。较薄肢体(如四肢)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小(曝光量也比较小)的部位( 如乳突)摄影时,应选择小焦点摄影;较厚肢体(如腹部、头颅)和呼吸不易控制的部位(如胸部) 进行 X 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焦片距选择的原则是在 X 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点与胶片之间的距离。一般肢体摄影时,焦 片距取 75100cm。胸部摄影焦 片距常采用 150200cm,婴幼儿胸部焦片距可减少至 l00cm。物片距
17、选择原则是为了保证照片影像有较小的失真度,应尽量使被检肢体靠近并且平行于胶片。若肢体因故不能靠近胶片,可在 x 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焦片距,减少照片影像的放大失真。 被检肢体厚度超过 15cm 或应用 60kV 以上管电压进行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管电压 附加铝滤过板6070kV 1.0mm8090kV 1.5mm90l00kV 2.0mm100110kV 2.5mm130kV 3mm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采用深呼气后屏气曝光。上臂、颈部、头部和心脏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手、前臂、下肢等部位摄影:采用平静呼吸不屏气曝光。
18、胸骨正位摄影:采用均匀连续的浅呼吸方式进行曝光。阅读摄影申请单 ; 选择屏片组合 ;准备照片标记 ; 处理患者衣着 ;测量部位体厚 ; 摆放摄影体位 ;训练呼吸动作 ;选择曝光条件 ;进行 X 线曝光 ;曝光后的处理 。毫安与时间的关系:毫安与时间成反比关系。毫安秒与焦片距离关系 :毫安秒与焦片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毫安秒与管电压的关系:毫安秒与管电压的 n 次方成反比关系。(实际工作中有“ 一成法”的经验公式)1尺骨茎突为尺骨末端腕部内侧的突起。2桡骨茎突为桡骨末端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为肘关节背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6肱骨大结节为位
19、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 7 胸椎下缘等高。上肢上举时,肩胛下角抬高。11内踝为胫骨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为腓骨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5股骨内、外上髁分别为膝关节内、外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 4 腰椎棘突高度。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 2 骶椎高度。20股骨大
20、粗隆为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体内结构 前面定位标志 侧面定位标志第 1 颈椎 上腭第 2 颈椎 上腭牙齿咬合面第 3 颈椎 下颌角第 4 颈椎 舌骨第 5 颈椎 甲状软骨第 6 颈椎 环状软骨第 7 颈椎 环状软骨下 2cra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 2、3 胸椎间 胸骨颈静脉切迹 肩胛上角第 4、5 胸椎间 胸骨角第 6 胸椎 双乳头连线中点(男)第 7 胸椎 胸骨体中点 肩胛下角第 11 胸椎 胸骨剑突末端第 1 腰椎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第 3 腰椎 脐上 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第 4 腰椎 脐 髂嵴第 5 腰椎 脐下 3cm 髂嵴下 3cm第 2 骶椎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21、尾骨 耻骨联合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 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 2 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 4、5 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 11 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 810 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 3 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4)枕外隆凸
22、: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颌角。(1)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听眶线为解剖学的水平线与水平面平行。又称 Read 氏基线,人类生物学基线(2)听眦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 12 角。又称 X 线摄影基线,眶耳线 (3)听鼻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 13 角。(4)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 23 角。(5)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 22 角。(6)瞳间线: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23、。也称眼窝间线。影像符合诊断学要求有两个基本方面:(1)X 线几何投影正确(2)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适当的影像密度(1)人眼对 0.12 的光学密度差尚能分辨,而对低于 0.2 或高于 2.5 的光学密度值,则几乎无法辨认。(2)部分组织脏器影像的合适光学密度值。例如:胸部后前位片:最高密度区域是直接曝光区,密度值约 3.0;上中肺野密度值为 1.21.6;肋骨密度值为 0.30.5;心脏密度值为0.2 0.3。腹部平片:诊断区域的密度值为 0.71.2 。 (3)根据临床实践,X 线诊断照片合适的光学密度值范围基本在 0.71.5 之间。在这一范围内,人眼对光学密度的辨认较敏感,
24、可识别的信息量也最大。优质 x 线照片的标准1)符合诊断学的要求 2)适当的影像密度 3)恰当的影像对比度 4)良好的锐利度 5)较少的噪声头颅摄影一般采用滤线器摄影技术,焦片距取 90100cm 。摄取某些局部组织的影像时,因照射野比较小,产生的散射线量比较少,可以不用滤线栅来消除散射线。 头颅后前位 听眦线垂直于床面。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胶片头颅前后位 中心线自眉间经枕外隆凸垂直射入胶片头颅侧位 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 处垂直射入胶片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下肢伸直;对侧上肢屈肘握拳置于面前,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头颅水平侧位 正中矢状面垂直 中
25、心线呈水平方向经听眦线中、两臂伸直置于身 头部垫高 5cm,于床面, 后 13 交点向上 1.5cm 处垂直射入胶片。 旁。 下颌内收。许氏位 被检侧耳廓前折。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25 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尖射入胶片中心。乳突贴近暗盒,乳突尖置于胶片中心。伦氏位 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被检侧耳廓前折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35角,经被检侧乳突尖射入胶片中心。被检侧乳突贴近暗盒乳突尖置于胶片中心梅氏位 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被检侧耳廓前折。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角,自对侧眼眶外上方射入,经被检侧乳突尖部射出到达胶片中心。面部转向被检侧,对侧肩部垫高,使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呈 45角。听眦线与
26、暗盒前缘垂直,外耳孔置于照射野中心前、上各 2cm处。汤氏位 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2530 角,对准眉间上方处,经枕外隆凸射入胶片;或向足侧倾斜3040角,经两外耳孔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处射入胶片。听眦线垂直于床面瓦氏位 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中线重合。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胶片下颌骨颏部置于床面上,头稍后仰,听眦线与床面呈 37 角。鼻根部对准胶片中心柯氏位 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230 角,经鼻根部射入胶片额部及鼻尖置于床面上,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床面。鼻根对准胶片中心下颌骨侧位 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中心线
27、向头侧倾斜 1520 角,经被检侧下颌骨拟检部位射入胶片。头颅与身体向对侧旋转,使被检侧下颌骨置于下端垫高 15角的暗盒上。下颌仰起,使下颌骨体部与胶片下缘平行鼻骨侧位 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闭上双眼,防止眼皮鼻骨重叠。中心线经鼻根下1cm 处射入胶片鼻根下 1cm 处对准胶片中心颅骨切线位 被检者通常取卧位。中心线与病变处颅骨相切,垂直射入胶片中心。转动被检者头部,使病变区颅骨的边缘与胶片呈垂直关系。颅底轴位 仰卧,背部垫高,两手放身旁,双腿弯曲,脚踏床面,保持身体稳定。中心线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与水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头后仰,顶部贴床面
28、。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水平面与床面平行 。颧骨弓轴位 同颅底轴位。 中心线: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同颅底轴位。与水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摄一侧时头部应向对侧倾斜15 度,中心线经被检侧颧骨弓射入探测器中心。)1.腰椎、骶尾椎摄影前,应询问被检者近期有无服用高原子序数的药物,是否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骶尾椎摄影前应先行排便。2.组织密度、厚度差异较大的部位,可采用分段摄影,并应注意两片间的衔接,重复邻近的 12 个椎体,以免遗漏病变。3.腰椎摄影宜让患者深呼气后屏气再曝光脊柱摄影管电压较高,需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并使用适当厚度的过滤板,对厚度悬殊较大的部位摄影时,应利用阳极效应使照
29、片密度接近一致。脊柱摄影用胶片尺寸:颈椎、骶尾椎 203mm 254mm(8 英寸10 英寸);胸、腰椎 279mm356mm(11 英寸 14 英寸) 。4.应对性腺器官进行有效的屏蔽防护。第 37 颈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合于暗盒中线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暗盒。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 150 角,经甲状软骨射入胶片。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全部颈椎前后位除中心线之外,其余同第 37 颈椎前后位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上2cm,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曝光过程中嘱被检者脑颅不动,仅下颌做快速张、闭口运动,动作要均匀而连续。采用长时间、小毫安进
30、行曝光,曝光时间一般为3 5 秒,焦片距取75cm。颈椎侧位 被检者侧立摄影架前,颈椎长轴及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两肩尽量下垂头稍后仰,使听鼻线与暗盒短轴平行,以免下颌骨与上部颈椎重叠。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第 1胸椎,颈部软组织前后缘与暗盒前后缘等距离。因肢片距较大,为减小影像大失真,焦片距以150cm 为宜。颈椎斜位 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与床面呈55 650 角,左前斜位时相反中心线向足端倾斜 100角,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射入胶片。颈椎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颈部中线对暗盒中线胶片上缘平
31、外耳孔,下缘包括颈静脉切迹。胸椎前后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对准中心线对准第 6 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膝,两足平踏床面。胶片上缘平第 7 颈椎,下缘包括第1 腰椎。床面中线。胸椎侧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胸椎侧弯畸形者凸侧靠近床面。两臂上举屈曲,头枕于近床面一侧的上臂上中心线对准第 7 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胶片下缘包括第 1 腰椎。双侧髋、膝屈曲以支撑身体,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腰椎前后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两髋、膝屈曲,双足踏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减少生理弯曲度。中心线对准第 3 腰椎垂
32、直暗盒射入胶片。胶片上缘平第 12 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腰椎侧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中心线投射方式:脊柱与床面平行时,经髂嵴上 3cm 即第3 腰椎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有侧弯畸形时,按脊柱倾斜方向,中心线向距床面高的一侧倾斜 5 角左右;臀部较宽,腰部未放棉垫时,中心线向足端倾斜 10 角。胶片上缘平第 12 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骶、尾椎前后位尾椎摄影时,胶片中心对耻骨联合下3cm 处。骶椎摄影时,胶片上缘平髂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中心线:骶椎摄影时向头端倾斜15 20 角射入胶片;尾椎摄影时向
33、足端倾斜150 角射入胶片,入射点均为耻骨联合上方3cm 处。骶、尾椎同时摄影时,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骶、尾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双髋、膝屈曲支撑身体,骶部后缘置床面中线外4cm。中心线经髂后下棘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胶片后缘超出骶部后缘3cm,上缘平第 5 腰椎,单摄尾椎时,尾椎应置于胶片中心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下缘包括尾椎下缘。骶髂关节前后位被检者体位摆放要求与骶、尾椎前后位相同中心线向头端倾斜20 300 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胶片,中心线
34、倾斜角度按腰、骶椎曲度大小决定,男性倾斜角度偏小,女性倾斜角度偏大胶片横放,上缘超出髂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胸部摄影焦片距为:成人肺脏摄影 150180cm,心脏摄影 200cm;儿童一般均用 100cm。老人及病重者,摄影时须注意观察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在吸气末呼气初的瞬间进行曝光,摄取肺充气像。要求使用 x 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以避免心脏搏动所引起的肺组织运动性模糊。心血管照片主要观察心脏与大血管形态,因这些器官组织密度较高,故心脏摄影较肺脏摄影需增加管电压 510kV胶片尺寸:(成人)胸部整体片 356mm356mm(14 英寸14 英寸)或 305mm381mm(12 英寸 x15
35、英寸);胸部后前位 被检者面向暗盒立于摄影架前,前胸紧贴暗盒,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垂直,并对准暗盒中线。两手背放在髋部,双侧肘部内旋,肩部下垂,使锁骨成水平位。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 6 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下颌置暗盒上缘,头稍上仰,暗盒上缘超出锁骨6cm,下缘包括第 12 胸椎。胸部侧位 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患侧侧胸壁贴近暗盒,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两臂上举,交叉抱头,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部重叠。中心线水平投射,平第 6 胸椎高度经侧胸壁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暗盒上缘平第 7颈椎,下缘达第12 胸椎高度,前胸壁及后背部与暗盒边缘等距。胸部右前斜位 被检者面向暗盒站立,右前胸壁紧贴暗盒,身体冠状
36、面与暗盒呈4555角左臂上举,屈肘抱头,右手背放在髋部,右臂内旋。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 6 胸椎高度与腋后线交界处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暗盒上缘超出锁骨 6cm,下缘达第 12 胸椎,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胸部左前斜位 被检者面向暗盒站立于摄影架前,左前胸壁紧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暗盒呈 6575角。右臂上举,屈肘抱头,左手背放在髋部,左臂内旋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 6 胸椎高度与斜位胸廓水平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暗盒上缘超出锁骨 6cm,下缘达第 12 胸椎,两侧缘包括右前及左后胸壁幼儿胸部正位 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中线垂直并重合陪护人员手持幼儿双臂上举抱头,并使幼儿头部后仰,避免下颌与
37、上胸部重叠。中心线经胸骨角垂直暗盒射入胶片(幼儿摄影亦可采用仰卧位摄影)。选择小焦点、短时间、严格控制照射野。婴儿胸部正位 被检婴儿仰卧背部对准暗盒,陪护人员一人固定髋部,一人将婴儿手臂上举放于头部两侧,并固定肩部暗盒平放摄影床上,上衬单层棉布中心线经胸骨角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中线垂直并重合。选择小焦点、短时间、严格控制照射野。胸骨后前位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床外侧,俯身使胸骨紧贴暗盒,身体矢状面与床面长轴垂直。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 2cm,下缘包括剑突。中心线向左(或右)侧倾斜,对准肩胛骨内缘与第 4 胸椎连线中点,经胸骨中点射入胶片中心。中心线倾斜角度40(常数)胸部前后径(c
38、m) 两臂内旋置于身旁,颈部前伸,垫以软垫胸骨侧位 下颌颏部略抬起,两臂放于后背,两手相握,肩部尽量向后,胸部前挺。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水平投射,经胸骨中点距前胸壁后约 4cm处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暗盒上缘包括胸锁关节,下缘包括剑突,前胸壁位于暗盒前中1 3 处肋骨前后位 被检者面向 X 线管站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约30cm,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且对准暗盒中线。头稍后仰,两臂上举,屈肘抱头,肘关节前移暗盒上缘超出肩部 5cm,下缘包括肋弓下缘3cm,两侧超出胸腹壁外缘3cm。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 6 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选用 120kV 管电压,在平静呼吸中屏
39、气曝光。 腹部前后位(卧位)体位: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两上肢上举放于头的两侧,下肢伸直保持身体平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正中线重合,并垂直。稳。暗盒上缘平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括侧腹壁。屏气时曝光。腹部立位 体位:病人立于摄影床或摄影架前,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或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暗盒上缘平剑突(包括全部膈肌位置),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水平射入,屏气曝光。(腹部倒立位)先天性肛门闭锁采用倒立位摄影,由护理人员用一手提住婴儿的两腿,另一手托住婴儿的头部,使患儿呈倒立姿势。体位:正位患儿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垂直,
40、背部紧贴暗盒面。侧位患儿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侧腹壁贴暗盒面。暗盒上缘超过肛门 3-4cm,在肛门处贴一高密度金属标志。中心线:经腹部正中部水平射入。短时间曝光。正位包括两侧腹壁;侧位应包括前腹壁。尿路仰卧前后位 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两上肢放于头部两旁,下肢自然伸直身体保持平稳。中心线:经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中点垂直射入,屏气后曝光。暗盒上缘超过胸骨剑突,下缘超过耻骨结合。骨盆摄影注意事项 摄影前应清除肠腔内容物,排空膀胱内尿液。骨盆摄影,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时曝光,其目的是通过呼吸运动使盆腔内脏器产生运动模糊,从而衬托出骨盆的影像,也可采用深呼气后
41、屏气曝光成人盆腔组织密度高、厚度大,摄影时应采用滤线器摄影技术,选择适当厚度的过滤板。肥胖者摄影时,可在下腹部使用压迫带,减少体厚,提高影像质量。胶片尺寸:骨盆整体片 304mm 381mm(12 英寸 15 英寸);局部片203mm254mm(8 英寸10 英寸)摄影时注意对被检者的 X 线防护骨盆前后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两姆趾内侧相互接触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暗盒横放于滤线器托盘中,胶片上缘超出髂嵴2cm,下缘包括坐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 3cm)髂骨前后位 被检者仰卧于
42、摄影床上,健侧抬高,下肢伸直,以沙袋或棉垫支撑身体。被检侧下肢屈曲平放床上,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呈3045角,使被检侧的髂骨翼与胶片平行。中心线经髂前上棘与身体正中线连线的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胶片上缘与髂嵴上 4cm 处平齐,下缘包括股骨颈。身体正中矢状面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重合于床面中线。平片应包括所需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摄长骨至少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同一胶片摄取两个位置时应方向一致长骨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焦片距为 75100cm,电压应病情而增减骨伤患者应小心摆位,使用辅助用具一般不用滤线器,体厚处需用滤线器手后前位(正位) 被检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 弯曲,腕关节及各指伸展, 掌心向下,第
43、三掌骨置于胶 片中心。双手时应双手对称 地放在暗盒上中 心 线:单手时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双手时对准胶片中心 垂直入射手后前斜位 手掌向内倾斜,使手掌与暗 盒成 45角,各指均匀分开稍 弯曲,第三掌骨头置于暗盒 中心中 心 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腕关节正位 被检侧前臂伸直,手呈半握 拳状,掌面向下,腕关节置 于暗盒中心中 心 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腕关节侧位 被检侧前臂伸直,第五掌骨 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中 心 线:第 1 掌骨基底部(桡骨茎突)腕关节蝶氏位(尺偏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下 并尽量外展偏向尺侧,腕关 节置于暗盒中心中 心 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尺桡骨前后位(正位
44、)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 背面紧靠暗盒,上缘包括肘 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 心 线:前臂中点垂直入射尺桡骨侧位 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尺 侧向下紧靠暗盒,上缘包括 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 心 线:前臂中点垂直入射肘关节前后位(正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 肩部放低,肘部紧靠暗盒中 心 线:肘部垂直入射肘关节侧位 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桡 侧在上,肩部放低使肘部紧 贴暗盒中 心 线:肘部垂直入射肱骨前后位(正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 中 心 线:肱骨中点位) 伸直,外展,掌面向上,上 缘包括肩关节,下缘肘关节肱骨侧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关 节弯曲内转成侧位,上缘包 括肩关节,下缘
45、包括肘关节中 心 线:肱骨中点肩关节前后位(正位)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 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对 侧向前斜,肩部紧贴摄影架中 心 线:喙突肩胛骨正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被检侧 上肢外展,紧贴床面中 心 线: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 屏气下曝光肩胛骨侧位 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 侧胸壁紧贴暗盒,手抱头, 肩胛骨内外缘垂直暗盒中 心 线: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入射屏气下曝光锁骨正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被检侧 肩部紧贴床面,对肩垫高头向 15角,锁骨中点入射 屏气下曝光足前后位(正位) 患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 膝关节弯曲,足底紧贴暗盒中 心 线:第三遮骨基底部足内斜位 患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
46、膝部弯曲,足底内缘紧贴暗 盒,小腿内收使之成 3045中 心 线:第三遮骨基底部跟骨轴位 患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 下肢伸直,用绷带向后牵拉 足部中 心 线:头向 3545,经内、外踝联 线中点入射跟骨侧位 患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 外足侧紧靠暗盒中 心 线:内踝下 2cm 处垂直入射踝关节前后位 患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 中 心 线:内外踝连线中点 1cm(正位) 下肢伸直,足尖内旋向上 处踝关节前后位(正位)患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 下肢伸直,足尖内旋向上中 心 线:内外踝连线中点 1cm处踝关节侧位 患者侧卧摄影台,下肢腓侧 在下呈侧位,外踝紧贴暗盒中 心 线:内踝中心腓胫骨前后位(正位
47、)患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 下肢伸直,髌骨及足尖向上 并稍内旋,上缘包括膝关节, 下缘包括踝关节中 心 线:小腿中心腓胫骨侧位 患者侧卧在摄影台上,被检 侧下肢伸直,腓侧紧靠暗盒, 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 踝关节中 心 线:小腿中心膝关节前后位(正位)患者坐于摄影台,被检侧伸 直,足尖向上并内旋中 心 线:髌骨下缘膝关节侧位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 侧腓侧紧靠暗盒,膝关节弯 曲成 125135角,腓胫骨与 胶片长轴平行中 心 线:髌骨下缘与蝈窝折线连线中点髌骨轴位 患者俯卧摄影台上,被检侧 膝关节极度弯曲,股骨下端 紧靠暗盒,髌骨置暗盒下 1/3中 心 线:髌骨下缘(弯曲决定入射角)股骨前后位(正位)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 肢伸直,足尖内旋,股骨紧贴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中 心 线:股骨中点股骨侧位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将对侧臀部垫高,被检侧外转成侧位,股骨中 心 线:股骨中点外侧紧靠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髋关节前后位(正位)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两足内旋并拢中 心 线: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向外下垂直 5cm(股骨头)髋关节侧位 患者侧卧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