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 裂变 、原子核聚变。2.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 聚变。3.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科学是一项 全社会 的事业。4. 原子核的范围是 0.0001 nm5.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6. 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 恒星 和星云。7. 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 科学发现 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8. 原子的范围大于原子核的范围 大于
2、夸克的的范围。9.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其中利用最多是_原子核裂变_。10. 科学是一种 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11. 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智能型材料的开发等。12. 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3. 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 温室效应 、酸雨和海洋环境恶化等等。14.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 理论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15. 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海洋环境恶化 等等。16.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其中利用最多是_原子核裂变_。1
3、7.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18. 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 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 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 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实验工厂“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 跨国建制 时代。19. 我国 863 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 8 个技术群是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20.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遗传物质 的最小功能单
4、位。21. 宇宙的年龄大约在 150 亿年.22. 恒星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星云 阶段,第二阶段是原恒星阶段。23. 分子生物学是从 分子水平 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23.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和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24.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达磨 。25.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 大陆漂移 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26.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 推理性 发展。27. 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DNA 双螺旋
5、结构的分子模型 。28. 原子的范围是_0.1_nm。29. 分子生物学是从 分子水平 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30. 18 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 工具 和规则体系。31.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Intel4004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星系2. 16 世纪,哥白尼倡导了 ,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A. 日心说3.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 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C. 细胞核4. 世界上
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年。A. 19465. 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 世界。C. 物质6.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B. 微电子7. 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A. 臭氧层破坏8.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 。C. 物质世界9. 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 技术。C. 细胞核移植10. 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 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1. 核电站是利用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B. 原子核裂变12. 地球的年龄是 亿年。 B. 5013.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的最小功能单位。D. 遗传物质1
7、4.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 相互作用。B. 分子力15.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 “,简称 CPU。A. 中央处理器16. 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A. 星系红移17.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D. 地核18.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 、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D. 核膜19. 太阳大气有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 和光球。A. 色球20.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D. 氨基酸21. 牛顿所建立起的 体系把人们过去一向认为互不相干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
8、体运动规律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之中,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首次大综合。C. 经典力学22. 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 B. 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23. 新技术革命是于 发生的。 A. 20 世纪中叶24. 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 D. 诺贝尔25. 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信号,它是 20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C. 光26.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 。C. 物质世界27. 1953 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利用 X 射线衍射技术确立了 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 20 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B. DNA 双螺旋结构28. 太阳
9、大气有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 和光球。A. 色球29.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的特殊蛋白质。 B. 催化功能30. 计算机网络是以 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连的系统。C. 资源共享31. 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A. 星系红移3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是大气圈、水圈和 .C. 生物圈33. 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初始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就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则可能形成 。 A. 黑洞34. 原子核由 和中子组成。 B
10、. 质子35.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C. 36.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的使用。 B. 蒸汽机37. 核能是在 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A. 原子核三、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电力革命电力革命指从 19 世纪后半叶到 20 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2. 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3. 基因表达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4. 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5.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6 . 爱
11、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爱因斯坦论述质量与能量的关系的方程式。2mcE7. 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高科技。8. 宇宙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9.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10.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1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连的系统。12. 核力原子核
12、内核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3. 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14.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15. 超导材料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16. 自然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17. 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通俗地讲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18.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 米) ,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19. 全球三
13、大环境热点问题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20. 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21. 核裂变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22.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科学。23. 材料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24. 高新技术通常是指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25.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指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
14、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26.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 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1)由于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的巨大威力,是从日本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的袭击而得来的。不少人从此也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认为核能是灾难、污染的化身。其实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是明显的,概况说来是高效、清洁与安全。表 22 列出了各种能源的能量密度,从中可以确认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问题:1.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的能源?2.为什么说核能是清洁的能源?3.为什么说核能是安全的能源?(单位:人/年)事故类
15、型 死亡人数机动车事故 1200堕落(摔死)事故 1500火灾 560触电 90雷击 8反应堆事故(100 座) 0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相信核电的确是高效、清洁而又安全的能源。 现在核电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供应的支柱,目前全球电力的 17是由 32 个国家中约 440 座核反应堆产生的,还有36 台核电机组正在 14 个国家中建造。从发电总量来说,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联邦是五个最大的核发电国家,其中法国的核电占其国内总电力的 77,比利时占 57,瑞典占52,立陶宛的两台大型核电机组几乎提供其全国总电力需求的 80。答案:1.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的能源?答案: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
16、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2.为什么说核能是清洁的能源?答案: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3.为什么说核能是安全的能源?答案: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
17、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2) 自从网络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对“社会“的认识也在悄然变化,一个由看不见的线路连接而成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正在变为现实。在社会中生活,我们的行为靠道德和法律来调节。从孩童时代起,我们就受到尊老爱幼、忠于职守的道德教育,这些意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强,正是它们遏制了我们的某些不良行为。但是网络社会就不同了,目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非常严重,网络黑客、网上拍卖欺诈、网络虚假新闻、网上贩黄等等大肆泛滥。问题:1. 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 网络
18、道德失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3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答案:1.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
19、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2.网络道德失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答案: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
20、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3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答案: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问题:1. 科学技术是如何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2. 科技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答案:1. 科学技术是如何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答案:
2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
22、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2. 科技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是怎样的?答案: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3.为什
23、么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答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4) “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
24、炸理论。问题:试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述伽莫夫、斯蒂芬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的贡献。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试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答案: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简述伽莫夫、斯蒂芬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的贡献。答案: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并计算出爆炸之初的温度、温度下降的快慢等,论述了演化过程。英国著
25、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最初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