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物品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 电视服务等。与一般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几方面特征:(1)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或者说一个公共物品一旦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得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为实现消费这一物品,消费者之间不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 (2)
2、消费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最典型的如灯塔、国防、司法系统等。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集体使用,正如西方财政理论中提到的“灯塔理论” 。1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消费上不存在“ 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
3、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争夺,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 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灌溉渠道等。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以往人们常用哈丁的“公地悲剧” 、“囚徒困境” 等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解决之道。这些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会做出从全体当事人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行为。对此,人们提出以强有力的政府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途径。(一)市场在公共物品提供中面临的困境一些学者认为,由于理性人的自利性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导致帕累托最优,即如果不能使某些人的
4、福利变好,也不会变坏,市场“ 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 优化资 源配置,因而公共物品 应由市场来提供。但市 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这就是市场失灵。1、公地悲剧。如果理性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如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因为可能被过度放牧而被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2此例中的牧民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牛时并未考虑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结果每户牛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牧草的产
5、出基本上没多少增加,最终陷入”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表明了公共事物无人关怀的结局。2、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同案犯人被分别单独监禁,每个人都被告知,如果他告发同伴,他可以免受惩罚,但如果他保持沉默,而其同伴招了,他将受到特别严厉的惩罚,如果俩人都保持沉默,他们都会被从轻发落,但由于无法串通编故事,告密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无论对方是否招供。2上述模型说明了,理性的个人如何会作出从集体的角度看不理性的决策。又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占有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使得很难避免搭便车问题。所谓搭便车,指某些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没有支付其生产成本。因此私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再说即使私人提供了
6、公共物品,通过收费来回收投资,这样一方面会减少社会福利,另一方面也很难限制消费。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明,市场虽 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在不是万能的。(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困境。政府由多个部门组成,各个部门由各层工作人员组成,无论是政府部门和各层工作人员都是理性经济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政府工作人员都是知识和能力有限的凡人,因此由他们组成的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就存在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因而政府失灵不可避免。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1、决策制定和执行的低效率;2、存在寻租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寻租” ,即政府利用手中的特权,将公共权力出租给需求的各种利
7、益集团,进行贿赂交易,从而获取不义之财。3、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决策的失误。三、公共物品供给的“ 多中心”模式由于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在此背景下,一批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学家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 的可行性,即将个人和非盈利组织纳入到公共物品供给力量中,最终形成了“政府、市场、非盈利 组织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佳模式。政府的特点是拥有强制性权力,市场是以非强制性原则来运作,而非盈利组织是以“志愿主 义” 的原则来活动,三者在解决同一社会 问题时彼此间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当三者为公众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时,也会存在激烈的竞争。此时三部门间还存在着资源交换关系, 资金、人员、技 术、公共关系往往在部门间流动。随着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自组织力量的发展,在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传统界限逐渐被打破,公共物品供给的整个过程也将演变成为由各种不同角色所组成的复杂合作网络的治理过程。参考文献:1温来成.政府 经济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2毛加强.政府 经济学.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美布坎南:“宪法经济学”,中译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 ,北京:三联书店,1996。 4张金声.政府行 为与效能.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