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0133414 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药学开课部门:药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为生药学的先修课程。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药用植物;使学生初步掌握植物化学成分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规律,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关性,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二、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章节
2、理论 实验 实践绪论 2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4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4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14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 2第五章: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 0第六章:藻类植物 1第七章:菌类植物 1第八章:地衣植物门 0第九章:苔藓植物门 0第十章:蕨类植物门 23、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4、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2.重点与难点重点:药用植物学含义、性质。难点: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3.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史。(2)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3)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二)第一
3、章 植物的细胞1.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2.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植物细胞的后含物。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及特点、全能性及生物学价值;理解植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2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16第十三章: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0合计 48 0 0物细胞壁的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三)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1.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2.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的
4、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难点:气孔的组成,气孔、毛茸、导管的类型;维管束的概念及其类型。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的组织种类及功能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生理功能;皮孔、侵填体、胼胝体的概念和功能;理解分生组织、基本组织的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周皮的形成和概念;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的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气孔的组成,气孔、毛茸、导管的类型;维管束的概念及其类型。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四)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1.教学内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重点与难点重点:根的基本形态、变态根、根的次生构造;茎的基本形态及类型、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
5、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构造。难点:叶的组成、叶片的全形、叶脉的类型、单叶和复叶、叶片的构造;花的组成与形态、花的类型、花程式;果实和种子的组成、形态特征和类型。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的器官,掌握植物器官的构造、生理功能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根的异常构造及根瘤和菌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与根茎的异常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叶端、叶基、叶缘的形状,裸子植物叶的构造;花图式;花、果实、种子的组织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理解根的初生构造;地上茎的变态、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叶片的质地、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花序的类型式;常见的药用果实和种子
6、。握根的基本形态、变态根、根的次生构造;茎的基本形态及类型、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构造;叶的组成、叶片的全形、叶脉的类型、单叶和复叶、叶片的构造;花的组成与形态、花的类型、花程式;果实和种子的组成、形态特征和类型。(五)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1.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目的意义;植物分类简史;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学名;植物界的分门别类;植物分类检索表。2.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分类学的概念;植物拉丁学名的命名方法及书写要求。难点: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方法。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分类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理解植物分类学的目的意义;植物界的分门;种以下
7、等级的学名表示法;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种的定义;植物拉丁学名的命名方法及书写要求;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方法。(六)第五章 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自学)(七)第六章 藻类植物1.教学内容藻类植物概述;藻类植物的分类;药用藻类植物。2.重点与难点重点: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难点: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藻类植物,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繁殖方式和研究进展;理解藻类植物的分门依据、常见药用藻类植物;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八)第七章 菌类植物1.教学内容菌类植物概述;真菌门植物的分类;药用菌类植物。2.重点与难点重点: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8、难点:真菌的繁殖方式。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菌类植物,使学生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理解菌类植物的分门依据、常见药用真菌;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真菌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九)第八章 地衣植物门(自学)(十)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自学)(十一)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1.教学内容蕨类植物概述;蕨类植物的分类。2.重点与难点重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难点:蕨类植物的分类。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蕨类植物,使学生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化学成分;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主要药用植物。(十二)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概述;裸子植物的分类。2.重点与难点重点:裸子植物的主要
9、特征。难点:银杏科、麻黄科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裸子植物,使学生了解苏铁科、三尖杉科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松科、柏科、红豆杉科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十三)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1.教学内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2.重点与难点重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难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兰科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被子
10、植物,使学生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十四)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自学)五、课程考核(在课程考核中,要体现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内容,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根据课程性质,具体选择相应的考核方式,可以笔试考核或实践考核,可以开卷或闭卷)1.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考试成绩构成课程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 (10%)+实践操作考核成绩(20%) 。3.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考核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看图
11、作答题、综合分析题等。命题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要充分体现药用植物学的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成果;把握大纲、教材、学情,命题科学、合理、准确;文字通顺,数据相符,表达准确,标点无误;数字、符号及角标要清楚、规范,图表必须用计算机绘出;试卷规范,题型多样,题量适宜,难易适度;答案正确、全面、简洁、规范。必须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章节(85%以上);不得出现有政治性、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的试题;试题的表述要明确、清楚,不会产生歧义,有利于学生正面理解题意。六、参考教材1 张浩. 药用植物学(第 6 版)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 杨春澍. 药用植物学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潘胜利.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7、大纲说明本课程为药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 生药学 、 天然药物化学等为其后续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药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初步掌握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植物亲缘关系的规律,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关性,了解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理解和培养学生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的基本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加强基础理论,发挥同学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人: 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