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213108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地理 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2组成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3. 组成要素:大气、水、地貌、生物、土壤等;二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生物为例)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改造大气圈: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今大气的组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氧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改造水圈: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水分状况。改造岩石圈

2、:有些沉积岩是生物参与形成的,如煤、石油等;生物出现加快岩石风化,促成土壤形成。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三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举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1以生物循环为例: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从水圈中吸收水分,即将无机物合成有机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形式归还到环境中;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2以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为例:参见前面考点。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3、响,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如撒哈拉沙漠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少,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片沙漠,植被稀少;(2)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改变:如东北森林减少,土壤缺乏枯枝落叶补给腐殖质,又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降低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水锐减甚至断流;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如全球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2 页 共

4、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1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普通存在的,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2自然带形成:由于各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形成相应的植被和土壤,并呈带状分布构成陆地自然带。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自然带以植被类型命名。3读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名称及分布: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比较三种地域分异规律:伸展方向 更替方向 形成的主导原 因 典型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即以热量为基础如非洲沿东经 200从赤道

5、向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经线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中纬地区最明显;如北美大陆、亚欧大陆从大陆滨海向内陆方向的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垂直地域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高山地区;如安第斯山、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2)判断基带: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3)判断自然带复杂性:山坡自然带多少与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4)判断两坡自然带差异:同一自然带下界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南半球中纬度呈东西走向的山

6、脉,北坡为向阳坡,南坡为背阴坡。北半球相反) 。地理 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读图表,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变化特点(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当冰期出现时,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2)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 1 万年来):冷暖交替;2读图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波动上升趋势;1860 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6。(2)说明: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

7、理 编写:hjc 第 3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并不明显,甚至下降。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沿海生存环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国家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2)生态系统调整:不利:改变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物种易患病、虫害;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高纬度会适合农作物生长并增产) ;(3)干湿状况变化、灾害事件增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域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燥;(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增加;(低

8、纬度农作物减产)(4)威胁人类健康: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增加,扰乱人体新陈代谢;改变传染病媒介的活动范围、病菌滋生环境,影响人体健康;4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对策(1)主要人为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2)主要对策:减少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 CO2):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方面):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保护海岸工程等;二自然资源1概念: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

9、属性。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粮食、钢铁、闪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2主要类型: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3性质:可再生资源(土地、水、气候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等生产;5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1)以土地资源为例:人类文明 生产特征 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 采集、狩 土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极小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4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

10、忆能力是最棒的。明 猎 影响大农业文明种植、养殖土地质量和数量都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工业文明大规模机器生产 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壤污染、土地退化严重(2)总结: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扩大,利用方式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6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1)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不平衡性、资源联系性、数量有限性等;(2)人类要注意资源保护、适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等;三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类型: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等;地质灾害有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3自然灾害例

11、举以洪灾为例(1)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气象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水系因素流域的汇水速度快,排水速度慢;突发因素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排水速度变慢。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2)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中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中上游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建立防灾管理体制、抗洪管理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防洪保险等;4自然灾害例举以寒潮为例(1)成因:强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2)时间: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

12、物危害最大;(3)主要危害: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4)措施:提前发布寒潮警报,可减小其危害。5自然灾害例举以台风为例(1)成因:夏秋季节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2)气流状况: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南半球相反;(3)结构及相应天气:台风眼晴朗、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风力最大) 、外围大风区;(4)影响范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 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5 页 共 15 页

13、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5)主要危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6)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6自然灾害例举以地震为例(1)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2)分布: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我国东南部、西南部;(3)防治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管理,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实施预防措施等;地理 2 人口与城市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四个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了解原因原始低增长高 高 低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死亡率高加速增长高 低 高 传统型

14、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快,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多子多福的观念等;增长减缓下降 低 减慢 现代型(过渡型)实行控制人口政策,出生率下降低速增长低 低 低 现代型 经济发达,养老福利和保险制度健全,生育观念变化,出生率低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亚、非、拉 ,最高的是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欧、北美、大洋洲 ,最低的是 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 ;(2)从国家看:不同国家 目前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人口问题 金字塔图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人口增长较快;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塔基较宽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5、 6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发达国家 现代型(“低低低”型) 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塔基窄中国 已进入低出生率阶段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多;老龄化严重; -考点二 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 类型 时间 迁移方向和特点 迁移原因二战前1519世纪欧洲迁移到 美洲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非洲黑人到 美洲 ;亚洲人大量迁出当劳工;地理大发现(主要) ;欧洲殖民扩张;非洲黑人被贩卖;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 由 发展中国家迁往 发达 国家;短期流动工人多;(目前世界劳工聚集地主要是北美、欧洲、西亚等)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人口迁移20 世纪70 年代

16、以后由老工业区向新工业区的迁移;如美国人口由 东北部 向 西部和南部 迁移;新工业区由于 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环境洁净 等,吸引人口迁入。我国人口迁移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大量民工流动,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内地到东部沿海;从较贫困地区到较发达地区。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等。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政策、战争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三 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含义: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17、)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 最大 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它是一个 警戒 值)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 资源丰富程度 及其他 资源 、 智力 和技术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指 最适宜 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3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之处 数值大小不同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是一个理想值、虚数、估计值。 (不是精确的数值)研究意义:有利于制定一般来说, 人口合理容 量要小于 环境人口容 量。全球

18、环境人口容量为 110 亿左右,人口合理容量为 60 亿左右;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我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7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国人口合理容量为 89 亿人。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资源 、 科技 、 对外开放程度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资源 (主要是土地和水)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消费水平。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我国人口与可耕地、淡水资源矛盾已十分突出,应坚持实施“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的基本国策,使人

19、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考点四 城市化1城市化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4)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早 晚目前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中期加速阶段目前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 低(平均 40%左右)目前城市化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化速度快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 城区环境质量下降,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和通信现代化等;城市经济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

20、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对土地:耕地减少;绿地减少,水泥地面增多等;对生物: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文:河道淤塞,易形成洪涝灾害;减少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对气温和降水: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对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对交通和居住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考点五 城市服务功能1城市服务功能含义:城市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小城市,级别较低,服务种类较少,服务范围较小

21、,数目较多,彼此距离较近;大城市,则相反。3影响城市级别的主要因素:资源和交通。城市等级的主要划分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8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4城市的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实际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5中心地理论中的服务范围:(六边形服务范围规律)理论中,同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的,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三倍。

22、实际生活中,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距离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等)考点六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主要功能区:(1)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功能区混杂布置,功能不清。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城市之间分工也越来越明显。(2)目前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功能复杂的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3)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往往以某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2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面积 最小 最大、最基本职能、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特点呈点状或块状分布市中心、街道两侧工业革命以后出现分化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背向发展向城市

23、外缘移动沿交通干线分布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大量的消费人口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上风地带、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 ;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 ;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3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因素 作用 举例历史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附近形成行政区,而不是商业区;浦东陆家嘴和浦西外滩联结,形成上海中心商务区;经济 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社会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收入水平差异,导致高级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某个种族占优势,就形成聚居区;如北美和

24、欧洲的唐人街、黑人区;政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也有影响。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9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4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3)地租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距交通干线越近,穿过道路越多,地租越高。(4)各类功能区付租差异(如图):图中A范围为商业区,因为商业活动支付地租最高。 (市中心有大量消费人群,市场最优)图中B范围为住宅区,因为住宅

25、区支付地租最高。 (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图中C范围为工业区,因为工业支付地租最高。(既可降低成本,又保护环境)以上只考虑距离市中心远近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呈同心圆模式。5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如图):模式 形成 理解各功能区位置 共同特征同心圆模式自单一核心向外扩展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内缘;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扇形模式 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延伸低级住宅区靠近轻工业区;高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多核心模式沿不同核心发展起来重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处;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6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1)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例:美国纽约等现代化大城市,市中心多摩天

26、大楼;而欧洲城市历史悠久,则多古老建筑。(2)对城市格局的影响:例:北京皇宫位于城市中心,重要建筑物沿中轴线排列,体现皇权至上;美国首都华盛顿,象征民主与法制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处于城市中心。例:杭州山水城市,体现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地理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一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0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主导因素 案例气候 我国海南适宜种植橡胶,古巴种甘蔗,东北春小麦等地形 山地的立体农业,珠三角的基塘生产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自然因素水源 我国新疆、河西走

27、廊的粮棉生产市场 大城市近郊的乳肉蛋禽生产基地交通 我国海南的蔬菜调入北方市场,山东寿光蔬菜出口到日本政策 政府用财政补贴维持农产品价格社会经济因素技术 培育良种;增施化肥;提高机械化水平等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1)主要分布区: 东亚(如图 A) 、南亚(如图 C)和东南亚(如图 B)(或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2)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地形 平坦 ;土壤 肥沃 ;水源 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需求量大;人口密集,劳动力 丰富;(劳动密集型农业)历史 悠久,种植经验丰富;(3)发展特点: 特点(区分优点和缺点) 理解原因生产规

28、模 小 , 家庭 经营为主;(小农经营)人多地少;单产 高 ,但商品率 低 ; 精耕细作,单产高;人多,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 低 ; 劳动力丰富,多为手工劳动;水利工程量 大 。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为家庭经营的农场) ;中国的 东北 、 西北 地区(为国营的农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 中部大平原 。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 温和,降水丰富;地形 平坦开阔;土壤 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 高;交通 便利 ;主要农作物:玉米 春小麦 冬小麦

29、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1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市场 广阔 ;(当地市场不广阔) 科技 水平高;(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色:专业化和区域化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强度,会使土地持续利用,会增加农产,提高收入等。(2)不利影响: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或乱挖发菜等)会引起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会导致 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湿润的山区,破坏森林会造成 水土流失 ;大量施用化肥,会使 土壤板结

30、变硬 ;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 土壤污染 。考点二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典型案例 主导因素 布局地区 理解原因甘蔗或甜菜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原料 指向型 接近 原料产地原料笨重,运费成本高;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易腐烂变质;有色金属冶炼(炼铜、炼铝) ; 动力 指向型接近 能源丰富地区 消耗能源较多;(运输能源成本高)印刷厂;石油加工(石化厂) ;啤酒厂;家具厂;食品厂;市场 指向型 接近 消费市场 产品运费成本高;产品不便于运输;普通服装、制伞制鞋;电子装配厂;玩具制造厂;劳动力 指向型接近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

31、本所占比例大)集成电路、精密仪表、飞机;电子工业;高级时装厂;技术 指向型接近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对技术要求高;2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传统工业区:典型工业区形成条件 发展特点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靠近法国铁矿) ;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足;美国东北 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水运便利,市以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为主;生产规模大,大型企业为主;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2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部 场广阔;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不利条件:原料和燃料缺乏)工业分布较集中;(2

32、)高新技术工业区: 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典型工业区 形成条件 发展特点美国硅谷 科技水平高(科研院校多) ;(最主要因素)高速交通便利;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创新的管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洁净;气候宜人;(自然因素)德国南部日本硅岛印度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等科技水平高;(最主要因素)高速交通便利;环境洁净等; 从业人员知识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生产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为主;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工业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不利影响:工业社会,资源能源矛盾突出,酸

33、雨等环境污染严重;例 1:传统工业区衰落时的突出问题(联系必修 3)环境问题:资源 短缺 ;环境污染 严重 ;经济问题: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 ;社会问题:失业率 上升 ,人口大量外迁 等;例 2:高新技术工业与环境污染(以硅谷为例) 固体废弃物 污染:废旧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废弃物; 放射性 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核放射污染等; 噪声 污染:航空航天噪声危害等。4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1)工业联系举例:主要有三种形式 案例分析 生产 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布、钢铁的加工过程、生产流水线等; 空间 联系: 如标准化厂房内的服装厂、包带厂等,可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如我国许

34、多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联系: 如工业区内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跨国公司可通过网络等交流信息;(2)工业集聚的好处(意义):充分利用 基础设施 ;加强 交流和协作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取得规模效益。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3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3)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 自发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如 钢铁城、石化工业区等 ; 规划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有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如 经济开发区 ;(4)工业城市形成:工业联系复杂,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易形成工业城市;如 钢铁城、汽车城、石油

35、城 等;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很难形成工业城市,如很少有糖果城、糕点城等。考点三 地域联系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方式 举例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 、 公路、水运、 航空 和 管道 通信 邮政 通信:主要业务有寄信、包裹、汇款、报刊发行等电子 通信:主要业务有电话、传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等商业贸易 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2结合案例,说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1)交通的重要性:交通意义 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经济意义 加强西藏与全国联系,有利于物资输入和输出;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以青藏铁路为例社会意义 加快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

36、利于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增加就业机会等。交通意义 缓解南北交通运输压力;完善更为合理的全国铁路网。经济意义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加强区际联系和交流;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社会意义 增加就业机会等。(2)电子通信的重要性:例:随着地域联系的发展(尤其互联网),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信息交流更快捷,改变人们交往形式,增强国际联系,促进全球化进程等。3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多沿 交通干线 (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聚落形态呈带状、星状等分布。例:株洲

37、、郑州、石家庄等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4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2)聚落形态的变化: 4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例: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较少,商品流通不便,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 小于 平原。(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交通便利地区有利于商品流通,易形成商业网点。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商业中心,都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城市内的商业网点(零售式)多布局在交通便利、消费人群多的 市中心(市场最优为原则) 。大型商业网点(批发式) ,多建立在 环城路 或市区边缘的 高速

38、公路 沿线(交通最优为原则) 。地理信息技术考点一 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简称 3S 技术。2应用领域: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点二 遥感技术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2工作过程: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 地面系统 成果功能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信息获取、传输 信息处理分析 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3应用领域:

39、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考点三 全球定位系统1概念: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2组成:空间卫星部分GPS 卫星系统;由 24 颗卫星组成,平均分布在 6 个轨道上。 (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观测到 4 颗以上卫星)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用户设备部分GPS 卫星接收机。3工作过程:4应用领域:用于定位和导航。如军事、交通(航海、航空、汽车等) 、旅游探险、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等;考点四 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简称“GIS” 。2主要程序

40、:记忆是成功之母! 高一地理 编写:hjc 第 15 页 共 15 页 你应该有理由相信你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考点五 数字地球1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 ,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2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数字地球的建立,使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分布和变化。其应用领域广泛,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