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4.2 数据库系统1认识数据库教学主题 认识数据库 教学课时 1 课时 课 型 新 课授 课 人 学校:东阳中学 姓名:楼美霞 邮编:322100 电话:0579-6660020 E_mail:教材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上的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按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本节内容上两课时) 。据了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 Excel 的基本操作,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体验过在线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浙江省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节课应该上的内容是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与 Access 简介,从整体
2、上看,这样的安排需要介绍的内容稍显过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顺序,特将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即把最直观、最易理解,且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数据库理解的记录操作移到了本节课,而跟字段有关的属性介绍以及基本操作移至下一次课再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简 单 认 识 数 据 表 的 结 构 , 并 初 步 掌 握 数 据 表 中浏 览 、 添 加 、 删 除 、 修 改 记 录 的 基 本 操 作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触类旁通、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并灵活运用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对比、互助等多种学习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护信息的习惯与
3、意识。教学重点 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对比演示、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教学资源 配套光盘、教师用书、自建教学网站、自编评价与测试程序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教学控制软件、Internet 信息服务(IIS )2006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4.2 数据库系统2教 学 流 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体验课前 5 分钟播放流行歌曲,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热身”1、打开本节课用到的教学网站“课堂在线” ,熟悉网站栏目及相关内容。
4、2、切换至“在线体验”栏目,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歌曲或歌手,回顾在线数据库的使用。1、浏览“课堂在线”的各个栏目。2、在“在线体验”栏目中搜索歌曲或歌手。 通过流行音乐调动学生的兴奋度,为搜索歌曲创造氛围。 让陆续到机房的学生有事可做。 利用课前 1 分钟时间熟悉“课堂在线” ,为上课作好准备。 课前回顾“在线数据库”的搜索,为本节课引入“数据库”打铺垫。引入课题以歌曲库引入“数据库”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跟数据库有关的应用。讨论、回答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对数据库产生认同感,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安排学生阅读书本“4.2.1数据库”的内
5、容,并提示学生将相关概念划起来。阅读并理解 先让学生对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安排学生切换至“头脑风暴”栏目,并说明要求:根据对书本中概念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两个连线题,以加深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小组成员围坐到小组长旁边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最后由小组长根据组员讨论的结果完成两个“连连看” 。 两个“连连看”中包含了数据库的 4 个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以类比和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感受:讨论和交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等大屏幕上显示所有小组全部完成连线题后,随机抽选两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根
6、据学生的点评做适当的补充和讲解。1、被抽选小组的小组长解释连线依据。2、全班同学一起观看和评价。 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通过集体评价可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据此来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2006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4.2 数据库系统3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再对数据库的这 4 个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小结。看屏幕,听讲解,加深对数据库基本概念的理解。 通过前面的看书、做连线题,学生对数据库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并不系统和完整,及时的小结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加深理解。认识数据表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通过“温故知新”栏目中的“找不同” ,由Exce
7、l 自然地引出 Access的界面以及记录、字段、字段名、字段值的基本概念。观察、回答、识记 Excel 和 Access 有许多细节上的不同之处,取其关键界面进行直观地对照,并通过“找不同”帮助学生认识数据表的基本组成。1、安排学生打开桌面上的一个临时数据库,引导其探究如何在 Access 中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记录。2、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学生示范。凭借以往对 Excel 的操作经验,自主探究并体验 Access 中对记录的基本操作。 Access 中对记录的操作与 Excel 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学生自己的回顾、迁移、摸索与交流,应该完全能够掌握,故该部分内容不准备统一讲解,而只作
8、适当的补充或示范。 通过自主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由学生对数据表的随意操作,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即在合理使用信息的同时要遵守信息使用规范,自觉保护信息,以共同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信息使用环境。聆听、领悟 在信息技术课堂内渗透适时、适当的德育教育。记录的基本操作安排学生完成与记录有关的 3 个操作小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示范或讲解。1、完成操作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督促和帮助。3、已经完成的小组自主探究跟字段有关的2 个思考题,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 对记录的操作是使用数据库的基础,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3 个小任务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
9、握了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在线批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批改结果及时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小组完成情况可以激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相检查和监督,为落实全体2006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4.2 数据库系统4学生的操作技能提供了保障。整理小结安排学生完成 5 个巩固性的选择题,并根据在线批改的情况进行适当地分析和讲解。回顾、思考、选择答案 本节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较多,考虑到前面已经作过文字小结,因此,这里改用选择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整理和巩固。 “在线批改”可以让学生及时纠错,并据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学评价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反
10、馈的结果适当点评。自我评价 将教材中的“实验评价”与“成长记录”集中在一起,方便学生操作和教师管理。 通过大屏幕实时显示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地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束语三句话1、源 于 生 活 、 用 于 生 活2、触类旁通、学会学习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聆听、领悟 帮助学生提炼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的教学设计思考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上,在新课程标准和配套教参未出台之前,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思路以及习惯,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随着新课改在我省的全面铺开,信息技术课在教学的目标、模式以及要求上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以及许多可供借鉴和揣摩的案例,这将意味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将逐渐告别各自为阵
11、、自由发挥的个人主义时代,无论是从学科发展还是从教师个人成长来看,这无疑都是一个能够令人振奋和鼓舞的福音。根据我个人对新课标以及诸多教参和指导意见的理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考虑并设计本节课的1、着力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这一点无需展开解释,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2006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4.2 数据库系统5教师必须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任务和适度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提高,培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习惯和能力。本节课主要体现了看书自学、交流讨论、探究体验、组员互助这几种学习方法,有些
12、教学内容的设计看似“多此一举” (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两个“连连看”),但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我个人认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积淀,但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创造合适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加快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养成。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 “放手”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这里边其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本节课我基本上是按照先学生体验后教师小结的模式来开展教学的,能通过学生自己摸索和体验掌握的就尽量少讲,关键的环节做一些引导、补充和梳理,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学,而不是跟着老师在学。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相信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
13、课,因为信息课可以动手又动脑、可以在玩中学、可以做出能让人产生成就感的作品,可以,等等等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顺其兴趣,尽量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适当地走动、允许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交流、通过自编的小软件实时显示小组完成情况以激励组间竞争和组内互助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在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朝这些方面靠,虽然不一定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这将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4、及时评价、激励成长。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否真正掌握,不仅学生自己并不是很清楚,就连我们老师其实也没有多大把握,这时,必要的技术手段就能派上用场了,通过在线批改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趁热打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一节课结束前,适当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一下自我评价,虽然不能保证绝对地客观,但至少能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总结,在对比中找差距和动力,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有所帮助的。限于篇幅,其它的就不展开了。总之,各路枭雄、各有千秋,迫切地期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点,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