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导学案自主预习一、目标导航: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3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4、背诵 l8.5 章和 l8.7 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二、检查预习1填空:(1)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 论语微子(2)孔子是“ ” ,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 、 、孔子和 。新知学习一、自主学习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仪封人请见 (
2、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3)使子路问津焉。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植其杖而芸 (8)杀鸡为黍而食之 2、解释下列成语:知其不可而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趋而辟之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见其二子焉 使子路反见之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今之从政者殆而4、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孔子沐浴而朝 子路从而后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5、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来者犹可追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6、 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
3、翻译1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2 子路行以告3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5 子路宿于石门6 而谁以易之7 莫己知也8 末之难矣七、名句背诵检测往者不可谏, 。四体不勤, 。君子之仕也, 。欲洁其身, 。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二、合作探究1读第二小节(楚狂接舆) ,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2、读第三小节(长沮、桀溺耦而耕) ,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3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 ,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
4、对孔丘的批判等等。如何看这一待这一问题?4、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课程训练一、应用拓展1、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2、“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日前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 (选作) 二、写作素材提纯根据下面的例句,从文中再提取出两条以上的写作素材。(1)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在社会政治黑暗时,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 洁的品行。 (2)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