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招防儿童药物性耳聋.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7209881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招防儿童药物性耳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5招防儿童药物性耳聋文章来源: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院史药物性耳聋的病例在门诊中不少见,药物性耳聋被破坏的不是外耳和中耳的声音传导系统( 不是传导性耳聋 ),而是感知声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部位耳蜗毛细胞遭到药毒损害。毛细胞是听觉神经的末梢感受器,正常情况下毛细胞把声能转化成生物电冲动传给听觉神经输入大脑中枢,人才能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耳毒性药物专门伤害毛细胞,让人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这种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 ”, “这种药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 ”目前我国每年新生聋儿2万3 万,其中5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用药之后过分安静要注意药

2、物中毒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对于儿童来说,早期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开始时不疼不痒,外耳道既不红肿也不流脓,孩子不哭不闹,反而变得安静,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有时孩子都变哑了,家长还不知是耳聋引起的。儿童药物性耳聋常为双侧性、永久性损害。特别是幼儿,由于不会诉说或表达不准确,待家长发现时,语言发育已经受损害,不仅致聋而且致哑,贻误了治疗时机。母亲受害可遗传后代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其次,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有些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

3、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耳聋。另外,药物性耳聋,还与用药总量、疗程长短有密切关系。静脉给药危害性较大,肌肉给药和皮肤损伤后表面给药,口服相对安全。两种或多种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损害的几率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有些药物能从母亲的乳汁中分泌出来,损伤婴儿听神经,引起耳聋。还有的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先天性耳聋。提示:5招防范失聪1、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均绝对禁用该类药物。2、儿童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避免联合用药。3、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口角麻木、耳鸣和耳聋症状时要及时停药。对老

4、年人、小儿、体弱及肾功能减退应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同时或先后应用多种有耳毒性作用的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这类药对胎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4、用抗生素期间,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A 及硫酸软骨素等,促使感觉细胞利用多种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起到保护内耳、预防药物中毒的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5、一旦发现药毒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可选择维生素、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等,必要时可加用激素,治疗可持续23个月。同时要进行积极的听力和语言训练,力争使轻中度耳聋患儿的听力恢复或好转,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发展为重度,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以使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