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工作,保证锚杆支护质量,提高顶板控制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制度 。一、机构设置由矿压组监测,配备 35 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锚杆支护巷道的矿压观测管理。二、矿压监测的规定及要求A、综合监测:1、综合监测内容包括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和锚杆力受力状况。2、每条锚杆支护巷道应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测站的布置和安设,当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增加测站的个数。3、每个测站都应进行专门的编号并挂牌管理,以便读数时识别。4、观测频度为每周 12 次,若遇到特殊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待顶板稳定
2、后可每月 12 次。5、监测结果和记录由专人保存,以便以后查阅使用。B、日常监测:1、日常监测内容包括巷道表面位移和顶板离层。2、表面位移和顶板离层测站的位置、数量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调整测站数,每个巷道交岔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同一巷道内只能安装同一种型号的顶板离层指示仪。3、每个测站都应进行专门的编号,以便读数和记录。4、观测频度:(1)巷道表面位移观测频度同综合监测。(2)顶板离层仪在距掘进工作面 50 米内观测离层值,每班 1 次;50 米以外,除非离层仍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一般可停止测读具体数据,改为观测两个刻度坠的颜色,频度为每周一次。否则
3、罚责任人 50 元。(3)监测结果由专人保存,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及时不准确的罚责任人 50 元。三、矿压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1、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离层值进入警戒区内时,要停止掘进,对该测站前后 20 米范围及时采取补打锚杆或锚索的措施进行加固,并及时对锚杆设计参数进行修改。2、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离层值进入危险区内时,应由矿总工程师召集有关科室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3、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缩短测站距离,加大观测频度。4、每月对各监测巷道的综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作出分析报告。监测数据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分析报告,提交相关领导与部门负责人,并及时修改锚杆支护设计参数。四、矿压测站的安设要求:1、所有测站均由主管技术人员负责安设。2、顶板离层测站孔必须垂直顶板,确保内外测筒自由下垂,不得有网等因素影响离层读数。3、锚杆液压枕安设时,表面全部向上,并安设护罩。4、深基点位移计各个点必须按规定上到位置,并上好护罩。5、表面位移和测力锚杆站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安设。6、所有测站安设好后要作好初始读数记录。否则罚责任人 50 元。7、所有测站都必须编号并挂设测站牌。五、必须认真填写表面位移测站观测记录表 、测力锚杆观测记录表 、锚杆(索)支护巷道检查记录表 ,否则罚责任人 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