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靰鞡草受康熙皇封古老相传,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乌拉草”其实不是药材,东北人用它编织草鞋,又轻柔又暖和。在霜冻期达半年之久的关东,它还真算个宝。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已没人穿草鞋了。所以又有人重新为“三宝”定位:人参、貂皮和鹿茸角。虽也说得过去,然终未那老话押韵顺口。靰鞡草受“皇封” 。相传在清朝年间,康熙皇帝带领贝勒、大臣和旗兵,到东三省的宁古塔封禁区鸡林乌喇山里打猎。这天打了不少獐狍野鹿,皇上十分高兴。天色已晚,皇上带领贝勒、大臣和旗兵往回走,走在山坡上,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只野兔子。皇上有兴,提弓就射,连射数箭,也没射上。野兔在前边跑,皇上带领人马在后面追。追来追去
2、,追到一座山神庙前,野兔不知跑到何处不见了。这时天也黑了,又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野,实属无奈,只好在这山神庙住下。这座山神庙,只有一层大殿,皇上和贝勒、大臣们睡在正殿里,众多旗兵只能在庙院里,拢起几堆火,从草甸里割些靰鞡草(又名红根草),铺在地上打小宿。因为是冬天,天气寒冷,皇上睡到半夜被冻醒了。虽然皇上穿着一双“踏踏玛”(满语毡靴子) ,但仍冻得象猫咬似的。他在大殿里来回跺脚时,听到院里有“砰” 、 “砰”的声音。皇上便顺着声音慢慢走过来,一看满院子旗兵,都安然睡在靰鞡草上。皇上觉得奇怪:我穿这毡靴子冻得都受不了,这些兵就穿一双薄牛皮靰鞡,睡在草地上,睡得还那么香,怪!怪呀!皇上一边寻
3、思,一边又顺着“砰” 、 “砰”声音继续向前找。拐过墙角,看到原来是喂马夫,正在石头上捶靰鞡草。他定神细看,马夫把捶完的草,揉巴揉巴絮进靰鞡里又穿上,躺在铺草的地上睡觉了。此时皇上才明白:“这靰鞡草是宝贝呀!于是,皇上悄悄从旗兵身下拽出两把草,拿回去捶完也揉巴揉巴,絮进毡靴子里,穿上不大会,就觉得脚底下热呼呼的。第二天天亮以后,皇上问贝勒和大臣:“关东山有几宝啊?”贝勒和大臣回话皇上:“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皇上说:“不对,关东山,三宗宝是人参、貂皮、靰鞡草。 ”因为皇上是金口玉牙,于是靰鞡草就受封为关东山三宗宝之一。从此以后,靰鞡草一直被关东山人视为宝草。宁古塔将军府遗址位
4、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西海浪河南岸,为清代古城遗址,1981 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古塔旧城为石城,高 3 米,周长一华里,东西各一门;外城周长五华里,四面各设一门,现存内城东北部残墙 300 余米。城垣用黄土间以木棍而筑,墙基用石块垒成。清初宁古塔设置在盛京(今沈阳 )以北,是管辖吉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流域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广大地区的军政中心,抗御沙俄入侵的指挥部。天聪十年(1636 年),吴巴海为宁古塔副都统。清顺治十年(1653 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始称 “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 。康熙五年(1666 年)治所迁至东南五十里新城(今宁安镇 )。19
5、81 年,旧城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 11 月 24 日,黑龙江省政府刻制“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石碑,立于遗址“内城”西南角一棵古榆树下。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 ,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 8 岁登基,在位 61 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提起乌拉草,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吴三桂起兵之初,驻扎在山
6、海关,一天晚上,他让一个叫小罕的给他洗脚。他对小罕说自己脚上有三个痦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小罕说:“可我脚心上还长着七个呢。 ”吴大人一看,小罕脚上果然长着七个痦子,他于是就有了要杀害他的意思。这天晚上他回到营房,就把这事跟三姨太说了。三姨太是一个心善的女人,于是当天夜里就把信透给了小罕。小罕当夜骑上三姨太给的快马,直奔长白山逃走了。进了深山,他认了一个狩猎的老头为干爹,就在山里扎下根。那时,山里很冷,风雪又大。一天,小罕进山砍柴,爹爹就在山下喊:“小罕!注意脚”可是风很大,小罕却听成了要找草。找什么草呢?可是不听爹爹的话不行。山上非常寒冷,小罕的脚冻的象猫咬似的。他扒开厚厚的白雪一找,真的在
7、雪地下找到了一绺溜的冻干的草,于是他就把这种草絮在鞋子里,出乎意料地竟然暖和了许多。再说从前,人们穿的都是乌拉。这是用牛皮做的一种鞋子。通常都在鞋里边垫上这种草,于是就把这种草叫做“乌拉草” 。据讲,在清朝年间,有皇上手底下的御使官,奉旨东巡,到宁古塔将军辖界查边。说起朝迁御使,自然是国里的大官。他整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泡在福窝里,从来也没经受过霜啊雪呀的。御使大人初到东北,又赶上个滴水成冰,冷天寒地的冬令,出京以前,心里未免打怵。只好多带穿的,什么狐貂猞,皮袄皮裤。毡靴毛袜,连火盆薪炭都带上了,盛满几大车,一路呼呼拉拉,直奔宁古塔而来。 御使出朝,地动山摇。刚过盛京,他就打扮上了。穿的里三
8、层,外五层,包又包,裹又裹,一瞅那怪模样,活象个圆鼓溜溜的皮包楞。再看脚下,轿里升着炭火盆儿,他把一双靴子脚架在上面,如同炉烤烧饼似的。这一来,没走多远,御使大人就受罪了。本来,御使大人早就冷得要命了,却又突然变天,下来一场“大烟儿泡” ,把御使坐的轿顶子也给掀了,皮帘子也给掀了,直刮得一行人马,顾头不顾尾,全落荒了,找不上官道,这回可把御使愁坏了。 御使正在为难,忽听迎面传来一阵咚咚的砍柴声。随行人过去一看,原来前面不远有个伐树砍柴的。叫过来一问,才知道来到了镜泊湖。于是,御使让打柴的引路,寻找官道,直奔湖面走去。 这一走,御使坐在“舞风楼”似的破轿里,没处藏没外躲,就好象掉进冰窟雪洞里一般
9、,四肢麻木,抖作一团。尤其那一双脚,更是刺骨钻心,无奈,只有连喊:“添火!添火!” 御使正在那儿烤脚,无意间朝轿外一扭,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打柴人,头上象开锅蒸笼似的,走得满脸大汗。再看他的脚下,穿一双从来没见过的怪鞋,靴 不象靴,履不象履,却是跨步如飞,又轻灵,又利便。看样子,他那一双脚,一点都不觉着冷。御使开口便问:“打柴的,你穿的是什么靴子?” 打柴人说:“土鞋乌拉,不是什么靴子。 ”御使一听说是土造,又是那么一个怪名,更加引起他的好奇心,忙问:“不知鞋里装的是皮是绒、是毡是棉?为什么那么轻便温暖?” 打柴人见问,笑笑回答:“皮绒绵毡都不是,只不过絮上一团草!”那御使大人怎么肯信,忙让打柴的赶快脱他看。御使正冻得要死,一见乌拉那么暖乎乎的,便象饥不择食,牛渴奔井似地,一下脱掉自己的毡靴子,丢给打柴的,赶紧把脚插了进去。说来也怪,那草絮的筒儿,竟象两个热火洞儿,直乐得御使大人连呼“宝草!宝草!”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