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236论高校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刘云 邓玉林 王超 高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摘要:人文景观是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且逐步成为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主导理念。通过对高校人文景观的构成形态、规划设计理念及规划设计策略的解读,以“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基础,提出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大学校园环境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环境的熏陶下被塑造。而良好的校园人文景观恰是激发个人潜能的催化剂,是启动学生的理想与行动的根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它能使在校师生在
2、人文景观所营造的精神的感染下而努力奋斗,充分体现了大学的人文精神,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我国大学的发展正由科学型向人文与科学结合型过渡,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文景观如何将物质和精神相统一,创造一个既能充分实现校园功能,又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环境,成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课题。1 人文景观解读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的对象,如建筑、园林、雕塑以及依附于其中的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景物。它是在以人为本,充分肯定人的行为及精神,尊重和维护人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景观设计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包括带有突出的艺术感染效应的有意识创造的景
3、观和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景观。大学校园人文景观是人工创造的突出其办学理念、规模和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是各院校文化品位以及校园特色的艺术体现。校园人文景观是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特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反映了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1。优美的校园景观通过美的可感性、愉悦性陶冶大学生的情操,造就整个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延续,让空间蕴含更深的意义。2 高校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2.1 过分注重形象气派,热衷于“面子”工程。一些学校为追求形象气派,不对学校各阶段发展做系统科学的规划论证就盲目制定校园规划。有人还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校园建设简单地理解
4、为采用高档新型材料盖高大楼房 2。种种做法与浮躁的商业社会风气相互迎合,这在提倡科学精神的大学校园中,确实有华而不实之嫌。许多院校对于人文景观建设也搞了不少,但往往热衷于这些“面子”工程,对于校园人文景观的内涵缺少系统的研究,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致于景点规模大,但内涵不足,更谈不上人文精神的建设。2.2 规划整体失调,人性化设计欠缺。现在大学的科研功能日益突出,与社会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促使大学校园空间形式的进一步开放,校园规模进一步扩张。而现在一部分大学校园的人文景观规划,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前提的变化,没有采用相应的对策,而只是将原有的功能分区模式简单放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
5、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之间距离远,道路与交通组织的观念相对滞后等。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内部的环境质量和人文理念氛围,致使校园人文景观改造缺乏系统性。2.3 脱离实际情况,文化内涵不够突出。由于对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认识不足,许多院校在景观建设上没有对人文景观的艺术性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人文景观特色不明显,个性不鲜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相背离。而且某些校园高速、大规模的建设忽视了对校园优越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用地系统功能内涵的保护,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不到恰当的体现。3 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3.1 生态原则。高校人文景观规划设计要在继承本校文化
6、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把其中的人和景观客体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尊重环境,保护环境。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建设时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使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形成统一性与凝聚性。3.2 以人为本原则。学校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群体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 3。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给大学生
7、的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与校园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更好地培养荣辱观和归属感,达到校园文化的认同,让人在整个生活的时空连续性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人文环境。3.3 文化理念原则。人文景观设计应崇尚文化性。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它传达大学的气质和理念,大学在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大学的精神 4。使人深深浸染其中灵魂的感召力,为全方位、多层次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打下基础。一所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合理的大学,必然注入了与文化相融合的元素,不仅给人们一种历史厚重感,更强调文化的源远流长,它对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把优良传统代代传承,起着无形的推动作用 5。3.4 个性化原则。虽然各
8、大高校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渊源,但是它们又深深根植于各自所特有的当地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 6。因此,规划校园时应根据每所高校各自的地域性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等在绿化中彰显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切忌盲目模仿,人云亦云。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将本校的办学精神与人文内涵以独到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使人产生归属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4 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措施4.1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大学校园人文景观重在定位,必须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含蓄的妙造自然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感觉,耐人寻味,达到形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使
9、学生在体验人文景观的艺术魅力中养成想像力、创造力,促进科学行为,并探索科学思维与人文景观的平衡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益处。大学校园是培养社会精英的科学与艺术殿堂,是全社会最具文化品位的地方。因而在大学校园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蕴涵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美的形式。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理性能力与人文景观直觉能力相联系、相平衡、相补充,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留存下科学与艺术的感召力以及历史的自豪感,更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4.2 因地制宜,挖掘与延续校园文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当今大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对多样的校园空间而言,它是大学校
10、园形成与持续成长的媒介基因。充分延续学校历史文脉和悠久的校园传统,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在规划中,应根植于历史和自然,尽量挖掘校区的优良传统,激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和感怀。利用景观要素,将文化纳入景观当中,在校园景观主轴线上融汇成一条可感的“有形文脉” 7。进而塑造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空间,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场所氛围,促进校内外人际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校园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环境载体。4.3 注重校园雕塑建设,加深文化底蕴。校园雕塑景观是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雕塑、壁画、形体、碑文等作品的有机组合体,是大学校园文化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和精髓所在。优秀
11、的校园雕塑,可以对学生的审美和认知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可以陶冶学生灵性,激发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学校隐性课程的固化,在默契中达成隐性心理教育的效果 8。纵观国内外知名大学,校园中无不设置许多雕塑小品美化环境,提升了校园文化底蕴。只有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按照自身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对环境加以改造,将大学的雕塑景观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才能使之符合教育的精神。校园是大学人文精神的积淀场所和载体,营造具有浓厚人文韵味的校园景观,是塑造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心灵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化大学校园设计所应追求的目标。我们应善于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在满足校园文化生活功能的基础上,以营造生态环境为指导,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文精神,打造出面向新世纪的生态的、人文的和人性化的优美校园环境。参考文献1李小龙.大学校园人文景观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9).2张建华,刘建军.对当今大学新校园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5(3).3简坡,戴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