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2013 年 03 月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 案编写人(签字或盖章):审核人(签字或盖章):批准人(签字或盖章):- - 0 - -目 录一、项目概况 1二、对工程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三、编制依据 1四、观测内容 2五、监测原则 2六、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 18七、提交成果资料.19八、监测单位责任19九、管理中心责任19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21附录二、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2
2、4- 1 -引湑济黑工程湑水河上桥梁、引水隧洞、隧洞进水口边坡、隧洞出口退水陡坡等沉降位移监测工程技术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本工程是市级南水北调项目,通过引水隧洞将长江流域湑水河水量引至周至县黑河上游,解决西安市的饮用水缺水问题,工程引水枢纽位于周至县境内老县城的湑水河上,所引水量穿过秦岭山隧道注入黑河上游,辅助设施建立了水电站等,为西安市重点饮水工程。二、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本工程属西安市重点水源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引水枢纽、输水隧洞、桥梁、发电站等,但随着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进一步为社会做出更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时了解工程的运行状态,保证工程各建筑物的安全,尽早排查、
3、发现、消除工程隐患。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从工程施工上看,本工程当时施工条件较差,重要部位和关键点处于冬季施工;尤其是隧洞施工变化较大,围岩类别较差,塌方现象时有发生,隧洞两次穿越主河道,洞内断层漏水、冒顶和岔洞交汇点及错车道等这些都是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点,同时也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工程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情况正常,但从长远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对工程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必须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编制依据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0;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 2 -4) 工程
4、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四、观测内容序号 项目 部位 观测内容 备注老县城桥慈善桥2 号桥3 号桥1枢纽人行拱桥桥墩、桥面、桥台水平、垂直位移位置重要处于主河道坝面 水平、垂直 位移 主要建筑2 枢纽进口边坡 水平、垂直 位移 围岩较破碎斜井与主洞交汇处 围岩走向不同进口错车道施工期地质情况差结构复杂K1+965施工期地质情况差断层K2+685.5K2+694施工期地质情况差塌方冒顶3 隧洞K3+545K3+555变形、轴线、沉降施工期地质情况差塌方冒顶4 电站退水陡 坡 退水陡坡、溢流 堰 水平、垂直 位移 重要部位五、监测原则1、 建(构)筑物
5、沉降监测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1)控制网布设形式- 3 -本项目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控制网(点) ,以引湑济黑施工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根据本区间待监测建(构)筑物的具体位置分布及桥梁、道路地表等监测对象分布情况,控制网分段布设成局部的独立网,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网、附合网或附合线路等形式。2)控制点布置原则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基准点是检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基准,选设在远离河道或隧道影响区的稳固位置;工作基点是直接测点变形观测点的依据,选设在相对稳定的地段, 控制点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引测全部观测点的需要,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个数均不应少于 3
6、 个,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地表基点或工作基点一般埋设在场区附近的基岩层上;基点及工作基点要避开交通干道、河岸、松软填土、滑坡斜面及标志易遭破坏的地点。3)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按设计院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影响的建(构)筑物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建(构)筑物的四角、拐角处;高低悬殊或新旧建(构)筑物连接处、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 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1)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地表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给基岩上打钉或埋标石的方式进行埋设。建筑物上布设的基准点采用钻具成孔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使用电动钻具在选定建筑物部位钻直径 65cm,深度约 122cm 孔洞;清除孔洞内渣质,注入
7、适量清水养护;向孔洞内注入适量搅拌均匀的锚固剂;放入观测点标志;使用锚固剂回填标志与孔洞之间的空隙;养护 15 天以上。埋设形式如图 1- 4 -锚 固 剂 回 填 钻 孔 缝 隙建 筑 物 墙 体基 准 点 标 志 水 准 点*等图 1 建筑物基准标志埋设形式图(单位:mm)建(构)筑物测点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埋点形式,框架、砖混结构对象采用钻孔埋入标志测点,钢结构对象采用焊接式测点,特殊装修较好的对象采用隐蔽式测点形式。图 2 沉降观测点埋设方式。 标 志 点锚 固 剂 回 填 钻 孔 缝 隙墙 体图 2 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单位:mm)2) 埋设技术要求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
8、注意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应高于室内地坪 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1)观测方法及仪器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光学或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 5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基准网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沉降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1表 1 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 项目 限差1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0.5 毫米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15 毫米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9、0.3 毫米(n 为测站数)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4 毫米(n 为测站数)5 视线长度 30 米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0.5 米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1.5 米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5 米- 6 -表-2 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 项目 限差1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0.5 毫米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15 毫米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3 毫米(n 为测站数)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4 毫米(n 为测站数)5 视线长度 30 米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0.5 米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1.5 米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5 米监测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
10、50026-2007 二等沉降 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见表 3表 3 监测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 项目 限差1 监测点与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1.0 毫米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30 毫米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6 毫米(n 为测站数)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8 毫米(n 为测站数)5 视线长度 50 米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0 米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 米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 米观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根据二等水准沉降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观测
11、,其视线长度50m ,一般附合路线线路长约 1km 左右,则在该路线上的测站数为:站1052线线Sn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mm4.103nm偶站在本线路中最弱点将是第 5 站,即 n=5,其单向观测最高程中误差为:- 7 -mm09.23.045)( 站单 向最 弱 点 m当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mm6.2.)(最 弱 点 ( 单 向 )往 返最 弱 点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沉降变形监测要求。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的水准仪、条码水准尺、钢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
12、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
13、返工重测合格。4 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观测记录采用手工输入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 2 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满足精度要求条件,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使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前应检核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检核合格后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通过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2)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 8 -为基准点而
14、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警戒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警戒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警戒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
15、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2、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1 基点及测点布置原则本工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主要是指对发电站的宿办楼主体的倾斜监测(宿办楼主体四个角点各布设一个监测点) 。1)控制网布设形式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有投点法、测水平角度法、前方交会法、激光扫描仪观测法、数字摄影测量观测法及专用倾斜传感器测试法等,从工程周边环境条件、监测精度要求、工程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拟采用前方交会法,布设监测控制基线作为基准控制依据。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应布置在远离隧道的稳固的地面
16、位置;控制点选取宜使交会角在 60120 之间;每个控制点临近应选取至少 2 个的定向基点,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控制点一般埋设容易保存的场区密实的地表低压缩性土层上,或稳定的建筑物顶上;控制点间及与监测点通视情况良好。3)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按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受施工影响需进行倾斜监测的建(构)筑- 9 -物顶部及底部设置,测点布置的原则为:观测点布置在能够准确反映倾斜变形部位,并在平行于建(构)筑物主体竖轴线的顶部及底部上下对应位置布置;顶部及底部测点均应与控制点通视良好,无遮挡物及不受旁折光影响部位。2 基点、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1)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地表控制点采用人工开挖或打钉的方式进
17、行埋设,埋设方法如下:中心置入顶部磨成球面型,中镶嵌直径 1mm 铜芯的长度不小于 80cm 的钢筋标志、或刻有十字,露出混凝土面约 12cm;埋设形式如图 4大于20混 凝 土 标 石直 径 18m长 0c螺 纹 钢 标 志 点土 层钢 管 保 护 井铜 芯 8大于1铜 芯最 大 冻 土 线 钢 保 护 盖图 4 倾斜观测地表控制点埋设形式倾斜测点标志埋设圆棱镜或粘贴 10cm10cm 反射片标志。埋设形式如图5。- 10 -溢 流 堰 或 其 他高 层 建 筑 建 筑 物 倾 斜 监 测 点 反 射 片 标 志圆 棱 镜 标 志隧 道图 5 倾斜观测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2)埋设技术要求测点标
18、志埋设时应注意避开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面向基准点;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埋设或粘贴牢固;测点埋设完毕后,应在附近作明显标记。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1)观测方法及仪器倾斜观测采用前方交会的方法,使用 2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前方交会测定建(构)筑物倾斜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4。表 4 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 项目 指标或限差1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6- 11 -2 测角中误差 2.0 秒3 测边相对中误差 1/1000004 每边测
19、回数 往返各 4 测回5 距离一测回读数较差 1 毫米6 距离单程各测回较差 1.5 毫米7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温度 0.2 摄氏度,气压 50 帕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法,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根据使用仪器的测角精度为 2”,测距精度 2mm+2ppmD,交会边长一般不超过 100m,则位移测定中误差不超过2mm。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时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按精度要求正确设置各项限差;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方
20、可开始观测;观测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4 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前方交汇点坐标。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控制点与检核点的夹角、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使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平差软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 0.1mm。前方交会坐标计算原理如下:(1)ctgYXctXBABAP(2)tYtgY使用各
21、期顶部、底部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建(构)物顶部及- 12 -底部测点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或隧道方向的矢量位移,计算倾斜度及各期阶段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2)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
22、,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警戒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警戒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警戒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桥梁墩柱(台)沉降监测1 测点布置原则本项目桥梁墩柱(台)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与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控制网(点)共用,将桥梁监测点纳入其中,构成闭合环网、附合网或附合线路等形式。测点按监测布点要求,位置应在桥梁墩柱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在影响范围内每个桥
23、梁墩柱、桥台上;变形观测点宜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置在外边缘布置,也可布置在墩面上。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1)测点埋设方法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与建(构)物沉降共用。桥梁墩主沉降测点标志采用“L”型测点标志形式,如图 6- 13 -沉 降 测 点 水 泥 砂 浆墙 体5cm20图 6 桥梁墩柱沉降及差异沉降测点标志埋设样式测点埋设的方法是:先在桥梁墩柱上钻孔,然后将膨胀螺栓或螺纹钢(=20mm)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填实(测点固定部位做成螺纹) 。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 5 座桥梁,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的 10.8.4 中规定,5 座桥监测点总数
24、为:50 个(详见布点图)2)埋设技术要求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保证方便观测,避开有碍立尺的障碍物,一般应高于地表 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1)观测方法及仪器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 Trimble DINI12 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变形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观测注意事项与建(构)筑物变形相应监测要求一致。.4 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方法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传输及处理方法及要求相同,平差计算后得到各桥墩
25、测点的高程值。- 14 -通过桥梁墩柱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相邻桥墩差异沉降量等数据。2)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在基准点稳定的条件下,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点预警判断:将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判断监测点警戒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
26、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桥梁墩柱(台)倾斜监测1 测点布置原则桥柱倾斜监测布设监测控制基线作为基准控制依据,采用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所述的前方交会法。测点按照监测布点位置,在受影响的桥柱上设置,测点布置的原则为:观测点在平行于墩柱竖轴线的墩柱顶部及底部上下对应位置布置;顶部及底部测点均应与控制点通视良好,无遮挡物及不受旁折光影响部位。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1) 测点埋设方法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与建(构)物倾斜测点埋设方法相同。倾斜测点标志埋设圆棱镜或粘贴 10cmx10cm 反射片标志。测点埋设的方法是:棱镜标志埋设预先在
27、桥梁墩柱上钻孔,然后将棱镜标志预埋件放入,孔洞与测点标志杆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填实。反射片测点标志埋设先清理赶紧墩柱表面,再使用胶合剂粘贴反射片测点。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如图 7。- 15 -桥 柱 倾 斜 监 测 点 反 射 片 标 志圆 棱 镜 标 志桥 柱 隧 道图 7 桥墩倾斜观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2)埋设技术要求测点埋设时底部测点离开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应高于地表 0.20.5m;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避开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面向基准点;棱镜或反射片标志应埋设或粘贴牢固;测点埋设完毕后,应在附近作明显标记。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1)观测方法及仪器桥梁墩柱倾斜观测采用
28、前方交会的方法,观测仪器及技术要求与建(构)筑物倾斜观测相同。 2)数据观测技术要求前方交会法测定桥梁墩柱倾斜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数据观测技术要求与建(构)筑物倾斜观测相同,4 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桥梁墩柱倾斜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方法与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数据传输及处理方法及要求相同,平差后得到各桥墩测点坐标值。通过各期顶部、底部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或隧道方向的矢量位移,倾斜度并计算各期阶段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 16 -量等数据。2)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在基准点稳定的条件
29、下,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矢量变形量与两倍测量中误差,分析变形的稳定性,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点预警判断:将阶段变形速率、倾斜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判断监测点警戒状态;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监测1 测点布置原则沿隧洞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段每 1050m 设 1 个断面,断面设置要有代表性,如进出洞
30、口、地层变化等。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拱顶下沉监测点在拱顶布设,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在拱腰布设,测点标志采用带挂钩的膨胀螺栓标志, (根据甲方提供的观测内容,所涉及的隧洞关键部位,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的 10.7.6 中第三条规定,五项合计拱顶监测点总数为:10 个;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总数为:20 个)如图 8。收 敛 检 测 点 拱 顶 沉 降 观 测 点- 17 -图 8. 测点布置示意图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拱顶下沉观测采用倒立铟钢尺或吊钢尺,水准仪测量,测量方法同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一致。净空收敛观测采用收敛计量测各点之间长度,复测值与初值之差即为变形量。4 数据
31、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和建(构)筑物沉降一致。裂缝宽度和深度的监测1 测点布置原则沿项目途经地段、隧洞巡视,如发现裂缝及时对裂缝进行监测部位定位,选最大处、做好标记,裂缝较长时,对与一条裂缝可多选几个观测部位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裂缝监测点在裂缝上布设, ,测点标志对裂缝进行按 90 度垂直与裂缝方向做好标志,并进行按裂缝及裂缝监测点编号,如:1-1、1-2、1-3,2-1、等。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裂缝观测采用游标卡尺或裂缝仪、裂缝深度监测仪,做好读数记录,复测值与初值之差即为变形量。滑坡监测1 测点布置原则对于主滑坡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设成放射形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点
32、位应选在地质、地貌的特征点上,且方便观测及长期保存;单个滑坡体的变形观测点不宜少于 3 点(本次甲方所提供的观测内容中的枢纽进口边坡和电站退水陡坡各布设 3 个点) ;当单元滑坡内所有监测点三年内变化不显著并预计若干年内周边环境无重大变化时,可以适当延长监测周期。- 18 -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采用与桥梁监测同样的方法。六、运行安全监测频率及周期等1、正常情况下的监测频率及周期第一年首先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起算值(初值) ,之后隔 3 个月测第 3 次,隔半年测第 4 次,如变化不大可采用下表频率监测 2 年,3 年后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情况等按甲方需求再作调整。运行项目 监测频率 备注桥梁 1
33、次/6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枢纽 1 次/6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根据需要观测次数隧洞 1 次/6 月或每年一次每年五月一日至十五日观测,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出水口退水陡坡 1 次/3 月 雨季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2、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频率原则上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5)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6)隧洞内、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7)由于
34、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19 -3、现场安全监测预警管理标准监测项目 监测警戒值 监测控制值建筑物沉降桥梁墩柱(台)沉降、倾斜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围护结构桩(坡/墙)顶水平位移和围护结构桩顶沉降0.8 倍设计容许值 按规范执行溢流堰、桥墩、坡体等的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 变形允许值 备注H24 0.004H24100 0.0015HH 为高度单位:米七、监测单位需提交成果1、基准点与观测点位分布平面图 1 份(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布设)2、最终提供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1 份3、每期测量成果报告书 2 份4、反应变形过程的图表 2 份部分建筑物沉降图表样例参见“附录一”
35、。八、 观测单位的责任1、埋设水准基点。2、埋设沉降观测点。3、按观测方案中制定的计划、质量要求安排观测。4、按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5、观测中如发现沉降异常,经检查确定后,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反应,以便采取措施。- 20 -九、 管理中心单位责任1、在水准基点选埋中确保水准基点位置下无地下障碍物。2、确保水准基点上方无堆物、堆料。3、通知相关管理人员保护水准基点和观测点,特别使其勿碰、勿损,以保证观测数据反映建筑物实际沉降和观测后的总体评价。4、按观测方案中的观测安排,安排人员经常进行安全巡视,如遇特殊情况,提前通知观测单位及时进行观测。5、协调观测单位进行布点及沉降观测期间的有关事项。
36、- 21 -附录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样例1、建筑物平均沉降过程线2、建筑物沉降过程线组合- 22 -3、建筑物等沉降量曲线图4、建筑物等沉降量展开图- 23 -5、建筑物 C4-4 表沉降观测记录 编号工程名称 仓库 -A 楼 水准点编号 II-10 测量仪器 DINI水准点 仪器鉴定所在位置厂门口左侧 5 米 水准点高程 (m) 50 日期 2012 年 01 月 21 日观测点 荷载累 加 实测标高 本期沉 降量 总沉降量编号观测日期 情况描述 (m) (mm) (mm)备 注P11 2012.08.28 21 50.0541 1.5 18.7 首期 2012.2.05P12 2012.
37、08.28 - - - - 首期 2012.2.23P13 2012.08.28 17 50.0508 1.2 16.8 首期 2012.2.23P14 2012.08.28 17 50.0583 0.6 15.3 首期 2012.2.23P15 2012.08.28 17 50.0630 1.4 15.0 首期 2012.2.23P16 201208.28 17 50.0699 2.4 14.9 首期 2012.2.23观测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 审核人 施测人观测单位印章本表由测量单位提供,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各保存一份。24附录二、监测点布设示意图图 1:枢纽人行拱桥 人 行 拱 桥闸 房湑 水 河-2314567890图 2:2 号桥 湑 水 河2-3154667082-9交 通 隧 洞25图 3:3 号桥 湑 水 河-163254-6710389图 4:慈善桥26图 5:老县城桥图 6:发电站退水陡坡等 宿 办 楼排 水 渠27图 7:枢纽进水口边坡 门 闸 房人 行 拱 桥 引 水 隧 洞石 挡 墙冲 沙 闸溢 流 坝进 水 闸 湑 水 河8-1238-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