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719378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6教材解析:必修 3 第 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知识结构 2 / 6三、重难点分析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

2、发展趋势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特点

3、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

4、。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3全面认识京剧(1)形成原因:北京的中心作用;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广大艺人的努力;统治者的重视 (2)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脸谱化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3)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5、;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4)特色: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5)启示: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6)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3 / 6京

6、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四、易混易错点辨析例一: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答案:A 辨析:A 项中的顾恺之是魏晋时期东晋的著名画家。故答案为 A。 例二: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帛画 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答案:B

7、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故答案为 B。 例三: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排第二 D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故答案为 C。例四:下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B书

8、法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C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D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答案:B 辨析: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故答案为B。例五: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历史。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间年间徽汉合流,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了京剧。故答案为 C。五、体验高考例一:(2008 年江苏单科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以为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9、 C颜真卿 D柳公权答案:B 辨析:本题以一句唐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读取与分析,并注意运用排除法。“脱帽露顶”、“如云烟”表明该书法家行为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当时”又限定了他生活在唐朝时期。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唐朝杜甫这句诗当然不能描述他创作时的情景。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只有张旭是唐朝草书大家,因此这位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烟云”的书法家应该是张旭。故答案为 B。例二:(2008 年广东文基

10、20)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汉 B唐 C宋D清答案:D 辨析:京剧于清朝形成并发展,因此京剧的“京”指的应是清朝的都城北京。故答案为 D。例三:(2008 年山东高考)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作者是阎立本 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4 / 6A B C D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唐代绘画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从画面上看,本画明显不

11、属于风俗画,排除;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也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 B。例四:(2007 年海南高考卷)右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他应该抄写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B。 辨析:湖南长沙马王堆墓葬在时间上属于汉朝。故答案为 B。例五:(2008 年高考江苏卷)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

12、、绘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答案:娱乐演艺场所。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

13、: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答案: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家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辨析:本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第(1)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东京”以及所学知识判断。“瓦肆”指的是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第(2)问应依据

14、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全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可以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可以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六、演练广场一、选择题1我国史学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以前的刻符和早期文字,如: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B.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C.与以后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D.具有相通性,起到了加强各地联系的作用2如果有人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你认为最好的字帖是( )A.兰亭序 B.颜氏家庙碑 C.

15、自叙帖 D.泰山石刻5 / 63阅读教材 48 页第二幅插图,它体现了( )A. 文人情趣 B. 民间风情 C. 质朴与浪漫 D.王朝鼎盛气象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5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所述的是哪一种戏曲?( ) A.南戏 B.杂剧 C.京剧 D.昆曲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右图,说法正

16、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7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8下列是 2008 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9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安徽、湖北艺人长期努力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15 分)【材

17、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7000 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材料三】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A、B、C、D 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 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 分)(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 分) (4)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5 分) 参考答案:1BA 项不成立,因为这些图画文字远远早于国家的产生; C项与史实不符,迄今为

18、止,史学家还不能全部识读这些符号(部分的识读恰恰证明了 B 项的正确性); D 项迷惑性最大,但是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流几乎不存在。 2A题干要求是“行书”中“最好的”字帖,所以选A,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答案为 A。3A本图是元朝王冕的墨梅图,是这一时期文人写意画中的代表。问人写意画,追求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4D本题考查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北宋时期,风俗画成为一大亮点,杰出的代表作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佳作。5C材料所反映的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化装谱式。6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

19、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 项是隋唐时期绘画发展的特点;B 项是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D 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故答案为 C。7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答案为 B。8D回答本题,注意从画风上观察,认清吉祥物五福娃绘画的思想性、艺术性。战国人物帛画讲求造型准确、线条流畅;秦汉工笔画讲求色彩绚丽,线条流畅;这幅图不属于山水画。9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B 项本身表述错误,文化专制只能压制戏剧的发展。10解析:第(1)问读图结合中国各种字体的特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问只要掌握了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6 /

20、 6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就不难作答;第(3)问考查从图片材料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中国印将汉字“京”人格化,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同时又是篆刻作品,包含了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三种历史信息,所以需要从汉字与书法方面考虑,第(4)问可以结合时事知识,“福娃”正是把我们中国人对于举办奥运会和社会发展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属于民间风俗画。答案:(1)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 (4 分)(2)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3 分)(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4)福娃。繁荣与收获; 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 民间风情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