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类型考点21 现代文大阅读.ppt

  • 上传人:无敌
  • 文档编号:719078
  • 上传时间:2018-04-19
  • 格式:PPT
  • 页数:15
  • 大小:25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点21 现代文大阅读.ppt
    资源描述:

    1、考点21 现代文大阅读,考点队列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大阅读的答题方法,1、辨别清楚文体特点 现代文大阅读一般为散文,但有时也可以是小说,因此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弄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而小说则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2、整体感知,现代文大阅读在解答题目之前,一定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方面是文章的内容,即文章的题材,写的是什么。另一

    2、方面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持有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这是为我们较为准确的答题定方向的。,3、对文中词句含义的理解,大阅读中要求解释的词句,一般在用法或表达上会有些独特地方,因此在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们各自的特点。词句表达上的特点大致可以从修辞方法、构词特点、句式的选择等角度去考虑。假如某句话使用了比喻,那你解释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就要想法把他的本意找出来,而非单纯地从字面去理解。另外还要考虑到要解释的是特定的语境意,而非静止意。,例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第19题 解释下面家电词语在本文的特点含义。 (1)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我家有电无视久矣。 答:将“电视

    3、”拆开,表现家里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2)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按照以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 语言特点:幽默风趣,富于书卷气。,(4)对文中句子或段落作用的解答,解答这类题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一是结构,二是内容,三是表达效果。关于内容不同的文章就具体情况而定,表达效果要具体看它使用了什么样的词法或句法,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下面只就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些归纳:句段在文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关键看它处于文中什么位置:,在开头或比较靠前的地方,作用有(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全

    4、文都是围绕它进行展开),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达夫的古都的秋“古都的秋却来得特别的清、特别的静、特别的悲凉。”(2)引起下文,点题引出下文要描述的内容。如李光天的山色“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3)铺垫作用、对照作用。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4)为下文内容打伏笔。,如莫泊桑的项链后文交代项链是假的,但前文对这一点早已打了伏笔:借时,主人让随便挑,选中后主人慨然应允。买赔偿的项链时,店主人说盒子与原项链不是原装。归还时,主人也没在意。 在中间时,一般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时,一般是起总

    5、结全文,照应开头,呼应上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理解分析大阅读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衬托)、悬念、对比、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用典、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抑扬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互文等。 4、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5、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总分、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衔接)、铺垫、伏笔。 6、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6、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多方面描述事物,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自由。,理解分析大阅读应注意的问题,1、把文章中的物象和意象区分开 物象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它没有什么特定的意味和作用,而意象却具有某些特定的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绵绵土中的“绵绵土”“沙漠” 第17题 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的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

    7、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生命与母体,人与故乡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的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的不同,内容(题材):指文章中写的什么,描绘的什么东西。 意思(主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指为什么写那些,意图是什么。 例如2006年高天津卷 第18题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答:主要内容: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材料。 表达意思: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讲解:朱自清的春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春主要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8、五幅画面。 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生活的热爱。,3、赏析某句话和理解某句话的含义不同,理解某句话一般指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解释出来就行了。而赏析某句话则不同,他除了有对句子本意的解释外,还要从句子的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修辞/句式特点/表达效果)去做一些评价分析。 例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 第19题 请赏析“新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伸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 答:此句话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4、区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的描写”,A.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问题的中心词是“景物(环境)”,也就是文中景物意象的描述给读者什么感觉,

    9、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清新幽静/凄凉萧条/喜悦温馨等) 例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 第17题 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东湖西岸,积雪茫茫,素裹红妆,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 答:特征:秀美,宁静。 作用:以秀美壮丽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B.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景物),问题的中心词是“描写”,也就是对景物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例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 第14题 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的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21 现代文大阅读.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190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