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瓦尔登湖(节选),1知人论世,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17 年 7月 12 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 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62 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 44 岁。他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2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
2、的扇画来形容它。我们应该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深入挖掘有关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如天山景物记中:“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在这里,用“华丽”描绘“织锦”,用“耀眼”刻画“彩霞”,用“绚烂”形容“长虹”,既准确又生动。 荷塘月色中“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一句,“哼着”的情味与“迷迷糊糊”的情态一致;“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一句,通感的运用尽显其妙。,1字音识记,su,h,kn,y,m,hng,
3、chng,cu,cn,xun,p,2字形识别,3词语积累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绊脚石: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糅,揉,蹂,猱,驰,弛,拌,绊,【溶化 融化 熔化】,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融化:(冰、雪等)变成水。,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例:(1)白糖在水中_了。,(2)雪还零星地散落在背阴的地方,而明媚的光线之下,人们分明可以听到一种蠢蠢欲动的鸣叫,那就是_的力量。(3)固体石蜡放入_的液体石蜡里,会下沉到底部。,溶化,融化,熔化,【变换 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转换成另外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例:(4)我们会想,如果时间_
4、,或许,我们就能够,义无反顾地在一起。,(5)“新意变,新感觉”成为韩国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_的色彩吸引着无数人的视线。,变换,变幻,本文描写了_,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破坏大自然的痛心。全文脉络如下:,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要点一:筛选信息,把握文脉,1综合全文来看,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提示:瓦尔登湖主要特点:深邃,清澈;湖水颜色奇幻。文章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清晰可辨”、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纯净的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
5、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2文章第 1 段说,“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提示: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3文章第 7 段写“成群结队的野鸭和天鹅在湖上遨游,它们并不知晓被撵出乐园这件小事,它们只是沉醉于这纯净的湖水”,这句话有什么深长的意味?有怎样的效果?,提示:“失乐园”这样著名的事在自然面前不过是小事,有力地反衬了大自然的纯洁美丽是无与伦比、魅力无穷的。巧借动物对人世的
6、漠视来反衬尘世的喧嚣是多么渺小,微不足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和热爱。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要点二:鉴赏语言,探究主旨,1课文中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的描写细致入微。请你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欣赏作者优美的文字,体会作者的心境。提示:“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
7、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纯净里,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找出课文抒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提示:“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欣喜和赞叹,情景交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对瓦尔登湖进行了歌颂,它的纯洁、它的宁静,在作者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由此推广到对整个
8、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生活态度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思考。,3将本文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作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提示:黄山记的作者主要是通过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探索人生、思考人生。归园田居的作者主要是通过刻画田园景色,表达自己从官场中逃离、回到自然中的喜悦和祥和,有避世脱俗的意味。,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相交融,那么我们如何在写作时,做到情景交融呢?,1写作之前感受我们内在的主观情感。主观情感来自社会的影响和个人的遭
9、际。尽管情感有时表现为某种超然的心境或某种微妙的意绪,但其中必然积淀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因素。,且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流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他想超脱尘世的喧嚣,也超脱不了;他想摆脱烦恼,也摆脱不了。荷塘月色中扑朔迷离的情思、氤氲朦胧的氛围,正是作者这种彷徨游移的矛盾心境的曲折反映。,2将情感附丽于景物之上。情感是无形的,要想使无形的情诉诸读者的观感,势必要有所凭借,因此抒情必然写景。离开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朱自清先生的惆怅心绪便无可抒发。情感虽由景物触发,又附丽于景物,但情感又具有能动性,它能给景物以巨大的反作用,使景物幻化变形。朱自清笔下的荷花素淡幽雅,而杨万里笔下的荷花荷叶却绚烂热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因为作者眼中的景物已“人化”为“我”了。,3将情与景相交融。所谓情景交融,发端于作者在生活中产生的情感,滥觞于作者身遇目接的自然风物,而表征于物化形态的作品。作品之中的景物是经过作者的情感透视了的景物,作者的情感是附丽于景物(具象化)的情感,二者已经不可滤分了。,技法运用,描述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学习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寓于具体,的描写叙述当中的写作手法。,提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