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问智慧(2).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18979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问智慧(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问智慧(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问智慧(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问智慧(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问智慧(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三单元学问和智慧 第 2 课时 总 1 课时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设计者 梁洁 ;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 体会并积累隽美的语言 树立新的学习观,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分钟)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心灵的发现,是创造,二者是有区别的。联系到人而言, “渊博”不代表有智慧, “有学问”也有可能成为无用之人。同样,学问不高的人也不一定就不聪明。那么二者是否有联系呢?二、自主学习(8 分钟)阅读第三

2、段,想想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问题的。明确:本段的中心句是“ 。”第句从 面摆事实证明了“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句以后作者连举了 、 、 的实例,证明智慧与学问的极其重要性。作者在举出实例的同时,还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本段先总说,再分述,先简述反面的,再详写正面的。这段的一反一正,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合作探究(25 分钟)1 阅读第(4)段,想想本段的过渡句是哪个?它的作用是什么?2 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什么?如何展开的? 明确: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 。句到句,作者对比了两种书:“ ”,“ ”。句使用“然而”转折提醒读者注意“这类的书多极了,读

3、者要不浪费时间,”指出了方法“ ”。第句是作者对读书的见解“ 。”综上所述: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 3 阅读第五段,找出第五段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三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智慧离不了学问”的。4 阅读第六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本段内容的。作者从学问与智慧的各自作用来证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把 比作“建筑材料“,把 比作“建筑师的匠心”,仅有材料,无法造房子,有材料有一般水平只能造普通房子,想造出绝代的建筑,一定要靠 ,二者相辅相成, 显得犹为重要。结尾归纳全文,申明 ,这就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本段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述生动形象。四、反馈检测(10 分钟)阅读课文第

4、 5、6 段,做下面的问题。1 选文中作者要论述的观点是 2 文章以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设喻,要论述什么问题?有什么表达效果?3 “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中“笼罩” “透视” “运用”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4 联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智慧”的意思。5 品读这段话,我们发现作者打了几个有趣的比方,把“无学问的智慧”比做,虽然五光十色,却瞬息瞬灭,没有价值。而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则像 ,又像 ,更能透视事物的本质,而不枯竭。五、课后反思家庭作业: (一) 吉峰 演讲与口才2008 年 11 月 5 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开始着手组建班底。出人意料的是,他不

5、仅大量启用了曾经在竞选中强烈反对自己的党派人员,而且还把他们指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他明白,这些昔日的反对派都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出于从国家的利益和未来的发展角度着想,自己执掌的政府需要这样的人才。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没错,这就是一种气度。他能够不计前嫌,容忍反对意见的存在,接受并摄取其营养,并发挥其专长。这种气度着实值得敬佩,令人感动。这就像苏东坡在他的留侯论中所讲的那样:“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奥巴马所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大智大勇的气度,。不计前嫌、唯才是用,把昔日的敌人变成今日的战友,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屋建瓴的气度,赢得了其他党派的

6、支持和赞誉。曾经读到过一则短信,是这样说的:“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重情谊养人气,能忍辱养大气,温处世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系苍生养底气,淡名利养正气,不媚俗养骨气,敢作为养浩气”什么意思呢?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去提升你的气度,完美你的人生。当我们在忙于追求知识、积累才艺的同时,一定别忘了要去自觉修炼内在的境界。泰山上有一副对联写得真好:“海到尽头天做涯,山登绝顶我为峰” 。我想这决不单单是人们对山川的一种感受,它也同时暗示了人们内心境界的一种升华。再来讲个小故事吧:2004 年 8 月 16 日凌晨,悉尼奥运会女子重剑个人冠军、匈牙利老将纳吉以 15:10 的优异成绩,击败亚特兰

7、大奥运会个人冠军、法国剑客弗莱塞尔,成功卫冕。而在这场比赛中,有这样的一段插曲,让人感动不已:弗莱塞尔的比赛装置在赛前临时出现了问题,纳吉主动走上前去帮她整理好服装,然后双方才正式进入比赛。纳吉的这一细微举动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可以说她拿到的决不仅仅是一枚金牌,更赢得了对手和所有观众的尊重与欣赏。输要输得光明磊落,赢也要赢得堂堂正正。纳吉的举动体现了一个优秀运动员的英雄气度和宽阔胸襟。你会发觉,气度,其实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它类似一种高营养物质成分,一旦拥有,势必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种高层次、高品味的享受。不要再为些琐事争斗无休,更不必为了些流言而劳心伤神。这样才能使自身有限的精力得以专注一

8、点,心无杂念。这样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否则,就容易被诸多细节所累,终究很难会有更大的发展。保持从容的气度,便可以在众多纷扰中守住一份平静,润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如阳光般消融彼此猜疑、隔阂的积雪。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种禅意去感悟生活,从容与大气地去为人处世吧。因为只有如此,才会使脚下之路越走越高、越走越宽。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主要论证方法是 。2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击剑冠军纳吉共同表现了怎样的气度?这为他们赢得了怎样的高度?请你再举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证明论点。3 第 2 段引用留侯论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4 从第 3 段划线句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 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应

9、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度,从而使脚下的路越走越高,越走越宽?(二)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

10、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

11、,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

12、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被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3、!1 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作用是:(1) (2) 3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 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

14、、做好读书笔记。D司马迁 10 岁开始“诵古文” ,20 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5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三)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谅解是, 能。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15、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

16、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

17、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答: 2、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答: 3、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 4、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答: 5、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答:谅解是,能;谅解是 ,能。句子仿写和续写训练:掀开中国历史的重要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有哪能称雄于六国?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吴王夫差吴子胥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 唐太宗魏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