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作者:袁永波 桂林市电教仪器站 邮编:541001摘要 当前,大多数一线教师制作的 PPT 课件缺乏交互性,利用其教学时很难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因而教育性不够突出。那么,如何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呢?本文通过创建分布式课件框架、利用 PPT中的“触发器”功能、巧用 PPT 的控件工具箱中的交互对象等策略和方法,达到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之目标。关键词:PPT 课件 交互性。正文 当前,为充实教育资源,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全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热潮。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是教育资
2、源开发和利用的生力军。他们积极主动地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不需发大力气学习、就能容易掌握操作使用的 PowerPoint 工具(简称 PPT)来开发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这为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添了新的动力。然后,大多数一线教师制作的课件:以板书为主,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的内容放大到计算机中,课件结构是直线型的,一只鼠标从头点到尾,多媒体对象无控展示,课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子放大器。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制作的课件缺乏交互性。由于缺乏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交互性,所以很难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因而缺少“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3、 ”的教法。这样的课件,虽然在课堂教学上能代替黑板,减轻教师上课板书负担,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没有突破重、难点的环节,没有学生参与练习的评价环节,教育性不突出,因而很难达到助学的要求。而课件的主流定义是:教育教学中的课件,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以图、文、声、像(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表现,既能助教,又能助学的电子教材。所以对照定义,大多数教师制作的“PPT 课件” ,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课件。那么,如何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呢?笔者从事 PPT 课件制作培训工作多年,同时也参与了多届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评比工作,得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我相信对从事 PPT 课件制作的中小学教师会
4、有一定的启发。一、 通过创建分布式课件结构,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PPT 工具软件,最大优势是简单易用,不需很深入的学习把握,就能通过它制作课件。然而,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说,这一优势成了劣势。这是因为:PPT 工具软件可创建多个页面,页面之间的链接是顺序链接,无需专门设计按钮来控制页面之间的切换,只通过鼠标“单击”就可切换。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设计的课件结构是线性型的,鼠标左键从头点到尾,内容一页一页的展示,知识没有归类。这样的结构不具有交互性,因为如果教学内容很多,页面数量势必很多。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好,要反复学习时,要找到所在页面很难,因而缺乏交互性。首页开学学堂知识乐园谜语
5、 课文动画字词学习退出寓言知识寓意故事教学资源小练笔教学资料教案课文学习封底(线性型课件框架案例:无交互性)( “坐井观天”框架课件案例:具有交互性)要解决以上问题,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制作菜单导航式框架;别一种是制作页面式框架。第一种菜单导航式框架制作比较复杂,这里重点介绍第二种页面式课件框架的制作。一个完整的页面式课件框架是分布式架构。它包含有:封面、主页(主目录) 、子页(子目录) 、封底等页面。它们通过按钮超链接在一起,形成分布式的课件框架结构。(PPT 语文课件溪水的主页)封面:即首页。内容包含有:主题名称、介绍作者及科目等。主页:最大的目录页。所有的
6、知识点归类在此页,该页面中有课件中唯一的“退出”按钮。子页面(子目录):显示知识内容的页面。每个知识点有一个或多个子页面。封底:课件制作说明页面。内容包含有:介绍制作团队、感谢性的客气语言等。实现方法:页面之间的链接可通过文字、图形或图片等作为按钮对象进行控制。通过在按钮对象上单击右键 选择“动作设置”在打开的面板中选择“超链接到”选取“幻灯片 ”选取要链接的页面就行了。完整的流程是这样的:点击封面中的按钮进入主页面,点击主页中某个知识点按钮进入其知识内容子页面,同一知识点的子页之面通过按钮顺序链接,随时或最后可返回到主页。主页中有一“退出”按钮与封底相连,最后在封底中有一按钮结束运行。二、
7、利用 PPT 中的“触发器”功能,增加多媒体对象演示的可控性,从而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有了分布式课件框架结构以后,为完全实现课件分布式操作,须将 PPT 课件“放映方式”设置为“在展台浏览(全屏幕) ”方式放映。一旦设置成这种方式,页面之间以前可通过单击左键切换页面的功能被禁止。同时,页面中以前可通过单击左键操作对象的“进入” 、 “退出”等功能也被禁止。接下来只能通过设置 “触发器”利用可控按钮(或称热区)来实现对象的“进入 ”、 “强调” 、 “退出”及“声音操作”等功能,从而增加多媒体对象演示的可控性,提高PPT 课件的交互性。以下为 PPT 中的“触发器 ”二个应用案例,供大家参
8、考。1 利用“触发器”功能,实现多媒体图形、图像的缩放。实现方法:首先准备二幅一模一样的图(可从网上下载同一幅图) ,一幅大图,一幅小图;在 PPT 页面中,先插入小图,然后插入大图;设置大图“自定义动画”进入方式为“缩放”进入,退出方式出是“缩放”退出。最后设置大图进入的触发器是小图,退出的触发器是大图。2 利用“触发器”功能,实现多媒体声音对象的播放、暂停及停止等控制。在利用课件中的语音教学时,课件中的讲解或背景音乐通常要求能够被控制,以增加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这需通过 PPT 中的“触发器”功能来实现。实现方法:操作很简单,先设计好须触发的按钮,然后选中声音对象,在声音对象的“自定义动
9、画”面板“计时”中设置连接好触发对象就行了。三、巧用 PPT 的控件工具箱中的交互对象,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PPT 中有一控件工具箱,它集成了所有的应用程序及交互功能。以下通过三个应用案例,供大家学习如何使用 PPT 控件工具箱中的交互对象,提高 PPT 课件的交互性。1 利用控件工具箱中的“文本框”对象,设计学生参与的练习题。(填空练习题案例)以上填空练习题的设计,是利用了控件工具箱中的“文本框”工具实现的。学生输入答案“5” ,计算机判断“你答对了!” ,输入别的数字,计算机提示“再想想!” 。实现方法:先设计好如上图试题。需填写的对象是控件工具箱中的“文本框” ,在属性中设定其“名
10、称”为 t1。然后在 t1 对象的KeyDown 事件中输入如下代码就可实现。If t1.Value = “5“ ThenMsgBox (“你答对了!“)ElseMsgBox (“再想想!“)End If2 利用控件工具箱中的“标签”对象,实现文字或图片对象的拖动。利用控件工具箱中的“标签”工具(Label) ,可实现文字或图片的拖动。实现方法:添加 Label 对象后,通过属性设定好文字或图片。定义 X,Y 坐标全局变量,然后在 Label 对象的 MouseDown, MouseMove, Mouseup 事件中编辑如下代码就可实现对象的拖动。Dim X1, Y1 As Integer,
11、Down As Boolean 设置全局变量,X1、Y1 等为Label1 等对象的初始坐标值Private Sub Label1_MouseDown(ByVal Button As Integer, ByVal Shift As Integer, ByVal X As Single, ByVal Y As Single)If Not Down ThenX1 = XY1 = YDown = True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Label1_MouseMove(ByVal Button As Integer, ByVal Shift As Integer, ByVal X
12、As Single, ByVal Y As Single)如果鼠标已按下,设置 Label1 新的坐标值If Down ThenLabel1.Left = Label1.Left + X - X1Label1.Top = Label1.Top + Y - Y1X1 = XY1 = Y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Label1_MouseUp(ByVal Button As Integer, ByVal Shift As Integer, ByVal X As Single, ByVal Y As Single)Down = FalseSlideShowWindows(1).
13、View.First 刷新屏幕,使用 PowerPoint XP/2003 时加入此句End Sub3 利用控件工具箱中的“命令”按钮,实现对多媒体 SWF视频的交互控制。利用控件工具箱中的“命令”按钮和“Shockwave Flash Object”插件可实现对多媒体视频的交互控制。(多媒体视频播控案例)实现方法:首先控件工具箱中的“其它控件”插入“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在控件属性中的 MOVIE 子属性,输入 SWF 视频文件名(不带文件路径。如果视频文件不是 swf 格式的,一定要通过格式工厂转化为 swf 格式,视频文件应与 PPT 文件在同一目录下) 。
14、然后在页面中添加四个命令按钮。在四个命令按钮的 Click 事件中输入程序代码。播放:Private Sub cmd_play_Click()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停止:Private Sub cmd_pause_Click()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False End Sub 快进(每次 30 帧):Private Sub cmd_forward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30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快退(每次 30 帧):Private Sub cmd_back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30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参考文献1张振宇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年 4 月。2祝智庭等.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第 3 版。(联系电话:18907736250;地址:桂林市解放东路 19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