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宜春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前 言古树名木的资源,是植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名木是中华大地园林,风景区的绿色瑰宝,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发挥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造福子孙的大事,同时也对挖掘乡土树种以及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古文物,是祖国的重要风景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保护和管理好古树名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根据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江西省绿委的统一部署,宜春市绿委组织各县(市、区)普查人员 252
2、 人,其中外业调查人员 220 人,质量检查技术人员 32 人对全市境内古树名木品种数量、分布状况及生长情况进行普查。2第一章 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古称袁州,地理坐标是:东经11354至11627、北纬2733至2906之间。北毗九江市与湖南省浏阳市,东接南昌、抚州市,南连新余、吉安市,西邻萍乡市与湖南省。全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约174公里,总面积18669平方公里。1.2 地质宜春市境地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发育良好,古生物门类丰实。辖区内的地层除志留系、下泥盆统、上侏罗统缺失外,其他各系均有发育。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前震旦系双桥山
3、群,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火山碎屑及砂泥质为主的复理石沉积岩建造,扬子准地台子褶皱基底。1.3 地形地貌宜春市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突出的特点是:西北、西南、西部三面环山,属低山地貌区,并由此向东部倾斜,渐次过渡到丘陵、平原地区。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大体呈不规则的环状结构形式。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25.49%,丘陵面积占39.05%,山地面积35.48%。靖安县九老岭海拔1794.3米,为全市最高点。1.4 气候宜春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3木生长。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
4、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使气候呈多样性,天气变化大,并导致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737.1小时,以丰城最多(1864.9小时),铜鼓为最少(1500.1小时)。日照时数的年内变化,以上半年大,下半年小;以7月日照时数259.0小时为最多,3月日照时数83.4小时为最少。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东部高于西部;春秋季各县(市、区)气温差异较夏季小,比冬季大;无霜期256天-281天,高安最
5、长,万载最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活动积温59266478,高安最多,铜鼓最少;10积温为50505644,丰城最多,铜鼓最少。极端最高气温41.6,1953年8月16日出现在袁州区;极端最低气温15.8,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奉新县。降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624.9毫米,各县(市、区)年降水量1545.6毫米1736.3毫米,铜鼓最多,丰城最少;46月降水量全市平均为754.2毫米,占年总量的46.4%;由于季风影响,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加,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全市各地每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第一季度21%,第二季度46%,第三季度22%,第四季度11%;5
6、6月降水最多,全市平均月降水量为273.9毫米,12月降水最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2.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2848.5毫米,19984年出现在铜鼓县;年最小降水量1025.5毫米,1978年出现在高安市。1.5 水文九岭山为褶皱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以南则广布红色岩系,杂以石灰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武功山则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九岭山脉的大沩山、严阳山以及武功山,均有冰川活动遗迹。市境内西南部有十分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袁州、万载一带又多形成石牙式或石林式的山脊,并有孤峰、残山、溶斗、溶沟等发育,在地下形成形状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早在宋代,袁州石乳洞,万载石笋就
7、作为全国风景名胜而被收入方舆揽胜。市境内的河流基本属鄱阳湖水系,主要为赣江、赣江支流与修水支流。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境东部樟树、丰城两市。境内长76公里,纳袁水、肖江、锦江等支流。袁水发源于萍乡境内武功山北麓,流经宜春市、新余市,在樟树张家山汇入赣江,全长27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129米。境内流域面积2416.6平方公里,占该河总流域面积39.38%。袁水在宜春市城区内,流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故又名秀江。锦江发源于袁州区慈化乡,流贯市境内的万载、宜丰、上高、高安四县(市),入南昌市新建县后,又绕入市内丰城北境,注入赣江,全长294公里,天然落差391米,多年平
8、均流量222立方米/秒。境内流域面积7115.44平方公里,占该河总流域面积593%。修水的主要支流潦河,在南昌市安义县境内分南北两支,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奉新县百丈山,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靖安县白沙坪。潦河在市境内流域面积有3154.1平方公里,占其总流域面积72.8%。市西北部铜鼓县境内的河流,基本属修水上游支流,其流域面积1548平方公里,占修水总流域面积10.46%。抚河擦市东部丰城市东境而过,境内长10.6公里。流域面积84.85平方公里。注入鄱阳湖的清丰山溪,在市东部有流域面积2447.85平方公里。在吉安汇入赣江的禾水支流泸水,在宜春市有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鄱阳湖水系占全市总流域
9、面积98.4%。此外,袁州、万载尚有湘江支流渌水的流域面积182平方公里。袁州区主要河流为袁河。袁河发源于武功山金顶峰北麓,大致流向自西向东,经芦溪、袁州、分宜、渝水、樟树等区市县,汇入赣江。袁河流入袁州区,经西村、湖田、渥江、彬江等乡镇和中心城区,长达52公里。袁河支流众多,分布均衡。袁河水系的控制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6.3%。另外,还有慈化镇部分山溪流向万载,汇入锦江;慈化镇和水江乡的少数山溪,分别流向浏阳和萍乡,汇入湘江;洪江乡部分山溪流向安福,汇入泸水。全区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84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6 土壤市域土壤种类、成土母质类型多样,有10个
10、土类,16个亚类,64个土属,162个土种。其中,水稻土类面积为48.72万公顷(包括田埂),占土地总面积27.33%。10个土类中,面积最大6为红壤,有118.13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64.24%。其余土类有:黑色石灰土、黄壤、黄棕壤、潮土、新积土、红粘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红壤是市内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江西红壤约占全省面积的55.8%,全市红壤面积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发育在第四纪的红色粘土的红壤,是市内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因此,积极和合理地开发利用红壤资源,对发展宜春的农业有重大的意义。全市耕作土壤肥力状况较好。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丰富级占44.7%,
11、中量级占50.8%,低量级占4.5%;全氮含量丰富级占61.1%,中量级占32.1%,低量级占6.8%;碱解氮含量丰富级占68.5%,中量级占26.5%,低量级占5%。但磷、钾素严重缺乏,速效磷含量丰富级只占24.8%,低量级占18.3%;速效钾含量丰富级只占7.9%,低量级占27.4%。此外,土壤多呈酸性反应,据统计,微酸和酸性土壤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8%。袁州区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到 7 个土类。山地草甸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2%左右;山地黄棕壤占 4%左右;山地黄壤占 5%左右;山地红壤一般分布在丘陵地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 40
12、%左右;石灰土约占 30%;水稻土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7%;潮土主要分布在袁河及其支流两岸,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2%左右。1.7 社会经济根据宜春市 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72011 年宜春市经济总量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1077.98 亿元,同比增长 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85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8 亿元,增长 1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55.19 亿元,增长 1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34%、72.8%和 20.8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18.96:56.5
13、7:24.47 调整到 17.16:59.17:23.67。非公有制实现增加值 648.34 亿元,增长 1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0.1%。全年 500 万以上固定资产 779.46 亿元,同比增长 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2.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大项目总数达 217 个,其中 10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71 个。全年进出口总额 1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73.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149.14 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92.3 亿元,增长 39.3%,全市财政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13.84%,比上年提高 1.43 个百分点。8
14、第二章 资源状况2.1 土地资源 宜春市土地总面积 1.87 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为1648258.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88.44%,建设用地面积 1159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6.22%,其它用地面积为 9955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2.2 森林资源据最新的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宜春市林地面积 1067796 公顷,占 57.2%;非林地面积 799261 公顷,占 42.8%。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 888075.5 公顷,占林地的 83.17%;疏林地面积2855.6 公顷,占林地的 0.27%;灌木林地面积 146902.4 公顷,占林地的 13.76%
1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21167.3 公顷,占林地的1.98%;苗圃地 463.0 公顷,占林地的 0.04%;无立木林地面积5725.9 公顷,占林地的 0.54%;宜林地 2545.9 公顷,占林地的0.24%;辅助生产林地 60.6 公顷,占林地的 0.01%。全市森林覆盖率 56.97%。宜春市活立木总蓄积 51323629 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39571542 立方米,占 77.10%;疏林蓄积 34390 立方米,占0.07%;散生木蓄积 10560986 立方米,占 20.58%;四旁树蓄积1156711 立方米,占 2.25%。宜春森林资源不仅数量多,森林植被类型也很多样,在
16、中国森林植被区划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可分为自然植被类型和栽培植被类型两大系列。自然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9山顶矮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 8 种。主要树种有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钩栗( Castanopsis tibetana)、甜槠( Castanopsis eyrei)、木荷( Schima superba)、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等,伴生有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 Pi
17、nus massoniana)、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灌木层有白栎( Quercus fabri)、乌药( Lindera aggregata)、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茅栗( Castanea seguinii)、黄桅子( Gardenia jasminoides)等。地被有蕨类、苔藓等。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 Pinus hwangshanensis)、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等,多与其它树种混交。毛竹林广泛分布于
18、低山,常与杉木、木荷、枫香( Liquidamba formosana)、檫木( Sassafras tzmum)、樟树、槠栲类树种混交。灌木层主要有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白栎、盐肤木( Rhus chinensis)、山胡椒( Litsea cubeba)、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等。2.3 野生动植物资源2.3.1 植物资源宜春地理环境优势,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植物区系的十五个地理成分中,全市有十四个。市内现有高等植物近3000 种,占江西省的 60%,其中木本植物有 101 科 381 属 1178种;在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 58
19、4 种、灌木 424 种、木质藤本1085 种;此外尚有已知的大型真菌 156 种,以及苔藓、地衣等众多的低等植物。森林植被分布主要的建群种为松科、杉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木兰科以及杜英科等乔木树种和禾本科的竹亚科。全市有已知珍稀濒危植物 183 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名录的有 56 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 3 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 53 种;列入省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名录的有 38 种。有些树种如金缘红花油茶、长果山桐子、厚皮毛竹、落叶木莲为宜春特有。2.3.2 动物资源宜春市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300 多种。现有已知
20、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 354 种,占全省(622 种)的 56.9%。其中兽类 8 目 22 科 64 种,鸟类 19 目 39科 232 种,两栖类 2 目 7 科 21 种,爬行类 2 目 6 科 3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3 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 5 种,分别是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 48 种,包括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 Malaya
21、n pangolin)、豺(Cuon alpinus)、小鸦鹃(Centropus toulou)、赤腹鹰(Accipiter solensi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白鹇(Lophura nythemera)、虎纹蛙(Rana rugulosa)等。11第三章 普 查 概 况3.1 工 作 开 展 情 况根据宜春市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本 次 森 林 调 查 工 作 ,从 2012 年 3 月 开 始 , 宜 春 市 专 门 成 立 宜 春 市 第 二 次 古 树 名 木普 查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 组 织 各 县 ( 市 、 区 ) 主 要 调 查 技 术
22、 人 员进 行 普 查 。本 次 普 查 分 四 个 阶 段 进 行 , 2012 年 3 月 至 4 月编制工作方案,培训技术人员;5-6 月外业调查,摸清古树名木树种、位置(GPS 定位) 、树龄、树高、生长势、立地条件等现状因子;7-8 月县(市、区)统计汇总成果资料;9-10 月县(市、区)更新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并将成果资料送宜春市绿委汇总上报。3.2 普查工作方法本次古树名木普查执行国家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充分利用 2002 年第一次普查成果资料,对宜春市辖区范围内树龄在 100 年以上树木及稀有、珍贵树木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进行全面调查宜春市第
23、二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政府高度重视,林业部门全力以赴,全体调查技术人员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圆满完成此项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1)强化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为组长的宜春市古树名木调查调查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以主管林业的副县长(副市长)为组长的古树名木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效的行政领导指挥系统和组织机构。12(2)落实经费为了确保全市古树名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县(市、区)落实了专项经费。 (3)健全队伍各县(市、区)从林业局或林业基层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中选拔工作认真负责、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过硬、业务培训过关的普查人员 252 人,其中外业调查人员 220 人,质量检查
24、技术人员 32 人,从而保证了外业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4)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外业调查的外业质量直接影响宜春市古树名木调查成果的可靠性,全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严把了外业质量关,各级质量检查组按国家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要求,对外业调查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督导,检查重点放在了树种鉴定、年龄判断、树高、冠幅等方面。13第四章 普查成果4.1 古 树 名 木 现 状 统 计4.1.1 品 种 、 数 量宜 春 市 本 次 古 树 名 木 普 查 共 调 查 古树名木 13633 株,其中古树 13617 株,名木 16 株,涉及 47 科 95 属 137 种。 袁 州 区古 树 279 株
25、; 中 心 城 区 古 树 14 株 , 名 木 2 株 ; 明 月 山 古 树222 株 , 名 木 2 株 ; 高 安 市 古 树 1394 株 ; 上 高 县 古 树 608株 ; 铜 鼓 县 古 树 1317 株 , 名 木 11 株 ; 宜 丰 县 古 树 2599 株 ,名 木 1 株 ; 丰 城 市 古 树 571 株 ; 樟 树 市 古 树 696 株 ; 万 载 县古 树 661 株 ; 奉 新 县 古 树 2466 株 ; 靖 安 县 古 树 2790 株 。宜 春 市 古 树 名 木 株 数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27003000靖 安
26、县丰 城市高 安市上 高县铜 鼓县宜 丰县袁 州区樟 树市万 载县明 月山奉 新县中 心城 区古 树 名 木 株 数4.1.2 树 种我市古树名木涉及 47 科 95 属 137 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樟树,有 7448 株,占 54.6%;其次是苦槠,有 1100 株,占 8.1%;再次是枫香,有 978 株,占 7.2%。涉及主要树种统计如下:14古树树种 合计一级 二级 三级名木樟树 7448 823 1907 4718 苦槠 1100 48 248 804 枫香 978 9 103 866 红豆杉 455 19 152 284 马尾松 361 2 21 338 木荷 304 1 26 2
27、77 椤木石楠 238 6 23 209 柏树 207 40 81 86 银杏 154 29 38 75 12甜槠 148 2 14 132 榧树 114 24 37 53 青冈栎 104 20 84 侧柏 102 11 15 76 柳杉 90 90 桂花 87 12 4 71 罗汉松 64 26 18 20 闽楠 47 8 39 乌桕 30 4 26 杉木 27 1 7 19 松树 16 12 2 2 铁树 5 2 3 华木莲 2 2法国冬青 2 24.1.3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1114 株,占古树的 8.2%;国家二级保15护古树 2931 株,占古树的 21.5%;国家三级保护古
28、树 9572 株,占古树的 70.3%。名木 16 株,均为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单位 计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名木宜春市 13633 13633 1114 2931 9572 16靖安县 2790 2790 166 627 1997丰城市 571 571 104 184 283高安市 1394 1394 102 303 989上高县 608 608 52 189 367铜鼓县 1328 1328 58 182 1077 11宜丰县 2600 2600 262 696 1641 1袁州区 279 279 63 96 120樟树市 696 696 108 116 472万载县 661 661 96
29、 137 428明月山 224 224 17 76 129 2奉新县 2466 2466 85 325 2056中心城区 16 16 1 13 24.2 分布情况统计4.2.1 生长区位全市古树名木分布在城市的有 131 株,占总数的 1%;分布在农村的 13502 株,占总数的 99%。 4.2.2 生长位置全市古树名木分布在单位庭院 120 株,占总数的 0.9%;个人宅院 362 株,占总数的 2.7%;寺院 168 株,占总数的 1.2%;其它 12983 株,占总数的 95.2%。4.2.3 古树与古树群全市古树名木散生分布 9383 株,占总数的 68.8%;群状分16布 4250
30、 株,占总数的 31.2%。4.2.4 区域林区县多于少林县,其中靖安县占总数的 20.5%,宜丰县占总数的 19.1%,奉新县占总数的 18.1%,高安市占总数的10.2%,铜鼓县占总数的 9.7%,樟树市占总数的 5.1%,万载县占总数的 4.9%,上高县占总数的 4.5%,丰城市占总数的4.2%,袁州区占总数的 2.0%,明月山占总数的 1.6%,中心城区占总数的 0.1%。4.2.5 树种分布最广的樟树宜丰县最多,有 2004 株;其次是靖安县,有 1205 株。4.2.6 胸径全市胸径最大的古树分布在丰城市湖塘乡岭下村小组,为樟树,树龄 1600 年,属一级古树,树高 17 米,胸围
31、达 1650 厘米,冠幅达 18 米。4.3 生长质量情况统计本次普查表明,我市古树名木生长旺盛的有 10357 株,占总数的 76%;生长一般的有 2758 株,占总数的 20%;生长较差的有 516 株,占总数的 4%;生长状态濒临死亡的有 0 株;死亡的有 2 株。生 长 旺 盛76%生 长 一 般20%生 长 较 差4%生 长 濒 临 死 亡0%死 亡0% 生 长 旺 盛生 长 一 般生 长 较 差生 长 濒 临 死 亡死 亡17第五章 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宜春市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历来极为重视,早在19821983 年全市树种资源调查和 2002 年第一次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并建档,长
32、期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适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施肥、防治病虫害、摘除寄生物等工作,近几年就古树名木的保护做了如下具体工作:1、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经过三次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对、补充,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档案资料。2、设立了古树名木保护标志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内有关规定,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此次检查确定了古树名木的养管责任单位或个人,并发放建设部文件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全市 13633 株古树名木都设立了保护标志。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及时进行支撑保护采取各项保护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如:定期对古树名木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采取支撑保护;
33、遇大风雨天气,及时上门通知,动员临时避险,因而,一次次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然而古树名木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的古树虽然枝繁叶茂,但主干已腐烂中空,存在安全隐患。184、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及时对全市内古树名木病虫害进行喷药防治,对市区所有古树名木进行白蚂蚁防治,这一措施拯救了近百株受白蚂蚁不同程度侵蚀的古树名木,广泛受到了群众的好评。19第六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6.1 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市加大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出台了的关保护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制度,公民依法保护古树名木自觉性提高。本次普查与第一次普查(2002 年有 9126 株)相比,我市古树名木增加 4507 株
34、,其中古树增加 4491 株,名木 16 株均为新增数。古树名木数量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本次普查对象 更广泛,包括了森林公园和各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全市范围;二是本次普查借鉴了第一次普查经验,有针对性,普查情况更详实、更全面;三是本次普查准备充分,工作更细致,技术设备更先进。此次全市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不容乐观全市古树名木处于一般生长状态的有 20.2%,处于较差生长状态的有 3.8%,死亡的有 2 株,按照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要求,复壮、抢救、养护任务重。2、古树名木保护措施有待加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分布在城区、森林公园、自
35、然保护区内的落实了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布在农村的古树名木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尽管实行了挂牌保护,但没有按分级保护的要求落实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致使监督管理不到位,容易发20生偷盗现象。6.2 建议1、严格按照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与宜春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实加强全市 13633 棵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 100%,尽责率达到100%。2、加大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古树名木有关保护规范家喻户晓,使保护古树名木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3、改善古树名木周围的土壤条件。对所有古树进行针对性的松土、施肥、浇水,以松土、透气为主要目的,改善古树周围的立地条件,恢复古树名木的生长势,延缓其衰老过程。4、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树体修复。古树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树干形状也千差万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5、加设避雷针。有的古树在雷击后因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很快死亡,故高大的古树应加设避雷针。6、防治病虫害和火灾。病虫害和火灾的防治是养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7、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地理信息系统。运用“3S”建立市区古树名木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类数据,对古树名木展开动态监测。8、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在建成完备的古树名木档案的同时,实行人员、物质、资金三到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