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的古树名木 时间:2005 年 09月 20日 19:19 作者:张宝贵 我来说两句(0)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皇宫。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群,因而为北京旅游的“世界之最”。它不但以巍峨壮丽、金壁辉煌的宫殿古建,和馆藏丰厚的珍宝文物享誉世界,而且故宫内的“活文物” 古树名木,也因姿态奇绝,很多又有文化色彩而驰名于世。 所以故宫已于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的古树名木,大多都集中在古典皇家园林御花园和具有江南气息的乾隆花园,以及专供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里。御花园里的古建精巧,花木扶疏,奇石假山玲珑剔透,犹如人间仙境。园
2、内的古柏很多,而且大多是桧柏。因桧柏成树后显得分外古朴虬蟠,更能把我国的古建点裰的古香古色,为世界园林一绝。园内最著名的一棵古柏,是天一门内久负盛名的“连理柏”,它为请乾隆年间种植,向为京城名柏。这棵“连理柏”是由两棵古柏组成,其双柏的主干正巧跨在北京的中轴线(龙脉)上,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饶在一起,而且相交的部位里面的木质部已融为一体,成为一棵树。我国人民历来喜欢视树木的连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清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曾在“连理柏”前照过合影。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人情侣在柏前留念。在“连理柏”上还有一绝妙景观,就是游人从树
3、的北边看,树上西侧的一个大枝,其扭曲处很像一只猴头。这棵连理柏是乾隆皇帝受意所植。其双柏的连理是经人工整形而致。园内其它的古柏都植于明代,距今五百多年。其中名柏有摛藻堂旁有“遮荫侯柏”,相传它曾随清乾隆皇帝下过江南为其遮荫。乾隆在古柏行中诗云: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大地枝擎天。八千春秋仅传说,阙寿少言四百年”。万春亭北有“驼峰柏”、亭西有“凤凰柏”,延晖阁旁有“大肚罗汉柏”,园西边从南到北一字排开,矗立着 18棵“十八罗汉柏”。这些古柏都为明代所植,它们棵棵雄伟壮观,气宇非凡。御花园的坤宁门前有两棵明代的古楸树(北京的“古楸树之最”),在春季紫花盛开时节,分外绚丽。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棵巨大的
4、龙爪槐,尤其是东边的一棵(北京的“龙爪槐之最”),其干周长达 3米,它的数条大干延水平方向弯曲伸延,如巨龙飞舞;无数的小枝下垂如钩,似虬爪拿空。此槐的姿态奇绝、情趣盎然,人称为“蟠龙槐”。西南角的一棵,干周长达 28米,为北京的第二大龙爪槐。堆秀山上的明代白皮松“堆秀松”,遍身银白,树姿挺拔,它与周围的假山、方亭等搭配的相得益彰。降雪轩前的清代太平花,园西南的两棵清代龙枣以及园中的牡丹等,都是宫中的奇花异木。乾隆花园里有百余棵古树,则是以古楸、古柏、古松、古槐以及丁香等著称。尤以古华轩前的古楸树“古华楸”名气最大,它为明嘉清年间所植,距今已四百多年,古华轩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它所建,也是因它而
5、名。乾隆还为“古华楸”写有盈联一幅和题匾诗四首。盈联为“清风明月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题匾诗之一云“树植轩之前,轩构树之后。树古不记年,少言百岁久”。古华楸高矗在古华轩的门西侧,它的主干向东倾斜,已用一根长长的铁管支撑保护起来,正好和古华轩融成一景。在轩的西侧假山石上,也高高挺立着两棵古楸树,它们比古华楸还粗大。园中一殿院内一棵清乾隆年间的白丁香,竟高达二层阁楼,是北京的“古丁香之最”。宁寿门里的古松以“迎客松”和“矬松”为最。慈宁宫花园里也是有百余棵古树,则是以古楸、古柏、古银杏、紫玉兰取胜。在故宫的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因自周代起,我国的皇宫里就种植吉祥昌瑞的槐树,故槐树又有“宫
6、槐”之称,所以故宫里古槐很多,最著名的是武英殿断虹桥畔的 18棵元代“紫禁十八槐”。据旧都文物略记“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饶兴致”。十八槐所以出名,向为京城名槐,因在宫内到处是宫殿房屋,而这里是难得的一块有自然野趣的开阔地,尤其到盛夏,满眼请翠,宫里的人们来到绿冠如荫的古槐下,怎能不心矿神怡。又因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们出人西华门都要路过十八槐,慈禧去颐和园来回也路过这里。故宫的英华殿是宫内主要搞佛事活动的地方,所以植有两棵明代的佛门圣树“菩提树”(北京的“古菩提树之最”)。这两棵树相传为明万历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即京剧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李娘娘)所植,其中碑亭东边的一棵,因在弯曲的
7、横干上,又向上生长着九个大枝,故名叫“九莲菩提树”。李太后在宫中好佛事是出名的,她把自己比喻为“九莲菩萨”的化身,经常到“九莲菩提树”下祈福祷告。据清宫述闻载“明代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慈圣李太后手植也。高二丈,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金黄色,子不于花羝生,而 于背。深秋叶下,飘扬永巷”。在天启宫词中有句“依殿荫森奇双树,明珠万颗映花黄。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王公坐晚凉”。清乾隆写有英华殿菩提树诗,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内,今诗碑仍在。诗云:何年毕钵罗,植此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芝经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
8、树已无知省”(注:“毕钵罗”既菩提树)。乾隆在二十六年又写有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歌词为: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迦耶城中菩提树。又闻法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二诗歌见日下旧闻考,一:258 页)以上所述,只是故宫内古树名木的一部分。它们大多种植于明朝,虽历经明清两代至今,但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尤其是宫内的古柏群和散株古柏遍布各殿,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与金瓦红墙的巍峨宫殿相映相辉,更把故宫打扮的古香古色,格外绚丽,犹如人间仙境。又因它们是有生命的机体,也给故宫增加了神密色彩。这些“活的文物”和故宫里的其它珍宝文物一样,也是“国之瑰宝”。而且它们所制造的小气候,对保护古建文物起到积极作
9、用,对众多的游人又是一个大氧吧,这更是“无价之宝”。现在,每天它们都以不凡的姿态,迎接着大批中外游人。紫禁十八槐全集(17-1):编号 11010102181,国槐,一级古树。在故宫武英殿以东、断虹桥以北的道路两边,分布着一些据推断至少是植于明代的槐树,即“十八槐”(现今仍然存活17棵) 。清季,这里是帝后、王公大臣从西华门进出宫时的必经之地,是宫中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所在。13(17-2):编号1101010218213(17-3):编号11010102183(17-4):编号11010102184(17-5):编号11010102185(17-6):编号1101010218613(17-7)
10、:编号1101010218713(17-8):编号1101010218813(17-9):编号11010102189(17-10):编号11010102190(17-11):编号1101010219113(17-12):编号1101010219213(17-13):编号1101010219313(17-14):编号1101010219413(17-15):编号1101010219513(17-16):编号1101010219613(17-17):编号1101010219713第十八棵嘿嘿 死啦13北京故事:故宫里为什么没有古树字号: 2012-08-13来源: 北京旅游网 作者:故宫的三大殿和
11、后三宫为何没有古树当人们在北京或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园林中游览时,会看到很多苍翠遒劲的古树名木。但是游人在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参观时,却看不到一棵古树,这是为什么呢?过去曾有多人著文,甚至就连有的介绍故宫的专门书籍中也提到:故宫里为什么没有古树?而且,这个问题也成为故宫文化的一个课题。首先,这种提法是不的。因故宫里不但有古树,而且故宫还是在北京地区名木最多的地方,这些古树名木不但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大多还都有着典故,有着历史文化内涵。故宫内的古树大多集中在专供帝后们游玩的御花园和富有江南气息的乾隆花园里,还有专供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中(因慈
12、宁宫花园一直未对外开放,故鲜为人知。故宫过去还有建福宫花园,后被大火焚毁,现已又复建。福建宫花园是以牡丹和古松著称的,其中有名松“一泉松”) 。在宫内的四个花园中,尤以御花园里的古柏群驰名京城。而且园内的古柏大多是桧柏(北京的古柏主要分为侧柏和桧柏两种) ,因桧柏到中老年后,其树形显得苍劲蟠虬,所以御花园里的古柏和精美的古建相映相辉更使园内景观绚丽。另外在宫内的其它地方也多有古树,尤多古柏、古槐和花木。这其中名木很多,像御花园天一门里有一棵久负胜名的的“连理柏”,它是人间忠贞爱情的象征。园东南角的“蟠龙槐”为北京的“古龙爪槐之最”。堆秀山上有古白皮松“堆秀松” ,它和周围的山石亭台搭配的相得益
13、彰,这里为帝后们登高的地方。故宫的乾隆花园古华轩前的古楸树“古华楸”为明嘉靖皇帝下旨所植,乾隆曾为“古华楸”写过一副楹联和四首题匾诗,今仍悬挂在轩内,古华轩就是乾隆下旨为古楸树而建。西华门里北边的武英殿断虹桥畔有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这十八槐是元宫的遗物,李自成和多尔滚都曾在武英殿办公,十八槐成为历史见证。故宫的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家专搞佛事活动的地方,殿内有两棵明代的佛门圣树菩提树,其中一棵名叫“九莲菩提树” 。相传这两棵菩提树为笃信佛教的万历生母慈圣李太后手植,乾隆写有“英华殿菩提树诗” ,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内,今诗碑仍在。以上所述都是故宫里的特级古树(一级中的特级) ,其例举不胜举。因
14、“名园易得,古木难求”,所以故宫里的“活的文物”古树名木和故宫的宫殿、珍宝一样,也是“国之瑰宝”。实际上,故宫里没有古树的地方,只是三大殿和后三宫。关于故宫里为什么没有古树或少有古树的问题?一些学者和专家们认为这和清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说起义军为白莲教的一支八卦教,教徒们在其教主,宛平县(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的指挥下,攻打紫禁城。当时在故宫西的灵境胡同西口路北处有明代的灵济宫,起义军就以这里为指挥部。义军们就是利用宫墙外的大树,爬上大树后跳进紫禁城,和宫内的清军护卫展开战斗的。又有资料说,起义军在攻到隆宗门时,因大门紧闭,义军见到宫墙两边树木参天,就把上大树跳进宫墙里。最后,终于因力
15、量太小,寡不敌众而失败。因林清本人没有直接参加攻打紫禁城的战斗,他在宛平县的家中被捕。而故宫内的皇子旻宁在突发事件中能沉着应战,并用火枪打死两个义军,这样就奠定了他继承皇位的基楚,既后来的道光皇帝。事后,清嘉庆皇帝心有余悸,惊呼:“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于是:“传喻伐树,遂不复植也”。这就是故宫内没有或少有古树的原因。上述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起义军攻打紫禁城,并不是从墙外的大树上爬上去的,况且就是爬上树去,也跳不过宫墙。实际上起义军是在1812年9 月15日,起义军化装成小贩分成两队,正午时分趁守门的官军没有注意突然亮出刀枪,打出“大明天顺”的旗帜杀入东、西华门的,在宫内还杀死了一些守军和
16、统领。一些起义军在宫内一直杀进隆宗门,但都不是从大树上跳过去的。另外,如为安全考虑,像皇帝起居的养心殿,妃嫔们住的西六宫等处,古柏很多,帝后们游玩的御花园、乾隆花园以及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里更是花木扶疏,古树葱茏,极易隐藏外人,危险更多。有一次也是嘉庆年间,还真有一个刺客刺杀嘉庆帝就是隐藏在御花园的树木中,但刺杀未成。这个刺客怎么进的紫禁城呢?原来他是皇宫里御膳房的一个厨子。所以,故宫的三大殿和后三宫不植树,而是出自为了制造气氛,烘托意境的需要。这些地方,特别是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和行使权力的地方,为了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威严气氛,不植树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实际上,从天安门起,经端门到午
17、门,这之间都是如此,都不植树(端门后面的两排洋槐,是民国时期种植的) 。这样,漫长的御道,开阔的广场,蔚蓝的天空,把紫禁城、太和殿映衬的更加高大雄伟,巍峨壮丽。使官员们上朝之前,仰目而视,肃然起敬,又不寒而栗,人人自危。官员们在漫长的御道上其精神压力不断增加。明清的帝王们,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至高无上”。 (实际上在明清的皇帝中,大多是无能之辈,只不过是他们赶上了机遇而当上了皇帝。例如人们都知道的咸丰皇帝就是典型一例,他就是因为最无能反倒当上了皇帝的。别看他无能,他掌权却很能,他一点权力都不给六弟恭亲王奕 ,就连临死时的辅政八大臣中也没有奕 ) 。皇帝们要求大臣们要有诚惶诚恐的心情。如果在太和殿
18、(明代为奉天殿)前,是树木葱茏,花木飘香,就样会使君臣们的气氛和谐些,而皇帝则认为有损所谓的“尊严”。皇帝们则要威加群臣,巩固统治。另外,像社稷坛(中山公园内)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殿,以及天坛的祈年殿、圜丘台,日坛、月坛、地坛的祭坛等处,都不植树,也是同样的原因。 (文章作者:张宝贵)20101107故宫断虹桥十八槐(2010-11-08 00:30:10) 转 载 标签:杂谈2010年11月7日我前往故宫武英殿参观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到武英殿区东侧的断虹桥进行游览、拍照。图/陈子梁 文/陆元(引用,原文发表于老北京网论坛)等断虹桥,是一座长约18米的单孔石拱桥,
19、南北向跨于熙和门外的内金水河上,是故宫现存21座石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断虹桥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未确定,有专家考证它就是元代皇宫中轴线上的“周桥” ,原为三桥并列,后被拆去左右两桥,故名为“断虹” 。断虹桥以雕刻精美著称,在两端桥头各立有一对飘逸灵动的镇水石兽,双侧栏板上布满华丽的游龙花卉纹饰,20根汉白玉望柱上均雕有仰莲柱头,每朵盛开的莲花上都立有一头造型生动的石狮。最为奇特的,是其中19头石狮虽然或蹲或坐,形态各异,但全是四爪落地。上图/ 断虹桥西侧栏板 下图/断虹 桥东侧栏板断虹桥外侧栏板(西侧):断虹桥的栏板内外后雕有云龙纹,十分精美。提到断虹桥,就不能不说桥上从南边起东侧第4只石狮(如下图
20、) 。这只石狮子在桥上显得与众不同。其他石狮子都是四脚着地的,而只有这只狮子双脚着地,另外一只爪子捂着脑袋,一只爪子捂着小腹。关于这只石狮子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清宣宗道光皇帝,名旻宁,是嘉庆皇帝第二子,在清朝12帝中,他是仅有的生母为正宫皇后的皇帝,自幼以智勇全才而著称。 清史稿宣宗本纪载 ,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10岁的旻宁首次跟随81岁的皇爷乾隆皇帝去围猎,就用弓箭射中了鹿,乾隆“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1813年10月8日) ,京城 发生了“林清之变”,京郊天理教首 领林清的部下百余人杀进了紫禁城。当 时32岁的旻宁正在乾清门内的上 书房读书,他 闻讯以皇子
21、身分指挥官军镇压搜捕,并亲手用火 枪击毙了两个闯入者。其父嘉庆皇帝在由避暑山庄返京途中得知此情,极为赞赏,加封旻宁为“智亲王”。1820年,嘉庆皇帝病逝,39岁的旻宁继承皇位,即道光皇帝。曾以“智勇”闻名的道光,登极后的政绩却乏善可陈,著名的 “鸦片战争”惨败,即 发生于他在位期间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史载,道光还是个性情暴躁、喜怒无常的人,他在位30年,所册封的后妃20人中,遭到 贬斥责罚的即有10人之多。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长 子奕纬,生于嘉 庆十三年(1808 年),12岁时由祖父嘉庆皇帝封为贝勒。道光安排奕纬兄弟们 在上书房读书,并聘任了上 书 房师傅和总师傅执教。道光是个掩饰
22、欲望、注重名声的皇帝,他对皇子们的管束很是严厉。可是这位皇长子奕纬却不争气,他生性顽劣,不爱读书,与师傅常有冲突。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的一天,师傅在上课时教训奕纬应认真读书,将来才能做个好皇帝。奕纬却顶撞说,将来我若当上皇帝,头一个先杀了你!师傅气愤地去向道光告状,丢失脸面的道光闻言大怒,当即将奕纬叫来训斥。就在奕纬下跪请安之际,暴怒的道光猛踢一脚,正中奕纬的下身。奕纬疼痛难忍,抱头捂腹失声惨叫,被抬回撷芳殿(皇子的住处 ,又名阿哥所,在故宫东部景运门外),几天后就死掉了。这一年奕纬24岁,道光50岁。奕纬死后不久,有一次道光皇帝 经过断虹桥,看到那个抱头捂腹作咧嘴哭泣状的石狮,顿时想
23、起奕纬被踢时的惨状,遂命人用 红毡将那个石狮蒙住,不忍再看。此后,宫中留下一段传言,说死于非命的奕纬,就是由那个倒霉的石狮转世投胎而来,断魂回归而去。 (文/陆元老师)今天,我游览故宫,就听见有人称“断虹桥”为“断魂桥” 。这可能来源于上文的这种说法吧。此外,金受申先生著的北京的传说中关于这个石狮子,还有“扔玉瓢”之说。我国自周代起就在皇宫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十八槐位于断虹桥之北,原来有十八棵,后来由于死亡,就剩下十七棵了。不过后来从别处移植来新的槐树,保持了“十八槐”的著名景观。现存的槐树,最大的直径有一米多,也要靠一些铁架子来支撑它们庞大的身躯了。十八槐之一北京的“古树之最”
24、时间:2006年01月24日18:13 我来说两句 出游大搜索: 精彩推荐:200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现场报道【来源:搜狐旅游频道】 【作者:张宝贵】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遗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其中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遍布京城的苍老遒劲、嵯蛾挺拔的古树名木。它们是古都风貌的代表,是京城的特色之一,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和长城、故宫一样,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在北京浩瀚的古树中,其数量最多的数种,主要有常绿的柏树(侧柏、桧柏) 、油松、白皮松和落叶的国槐、银杏、枣树等。在这些树种中,其最古老的树,即“之最”。分别是以下各树:最古老的柏树 密云县新城子
25、的唐代“九搂十八杈古柏”密云县新城子城北门外公路西的小山坡,这里原是关帝庙遗址,就在这里巍然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柏,其高达25米,干周长达750米,为唐代所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柏之最” 。因它的粗干要好几个人伸臂合围才能抱拢,其巨冠是由十八个大杈组成,最细的杈也有一搂多粗,所以得名“九搂十八杈古柏”。因此柏的树冠极大,遮荫面积很广,故当地乡民又称此柏为“天棚柏”。它屹立在关帝庙前,人们出于对关公的敬仰,又叫此柏为“护寺柏” 。当地人们视此柏为“ 神柏”,过去在古柏的枝干上挂满了写有祈祷祝福词语的各色布条,乡民们希望神柏保佑生活吉祥平安。最古老的油松 海淀区凤凰岭车耳营村的辽代“迎
26、客松”海淀区西北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南路,有一座古老而幽丽的小山村,名车耳营村,该村东的大道北侧有一古庙,也是关帝庙(庙尚存在) ,其庙前矗立有三棵巨大的古松。尤其是路旁的一棵,高达20米,干周长达350米,为辽代所植,至今已一千年,是北京的“古油松之最”。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北海团城上的金代油松“遮荫候”是北京的“ 古油松之最”,它的干周长318米) 。车耳营关帝庙的这棵古油松,它的一个大枝向大道上长长的伸延,好像正迎接着来客,故名“迎客松”。当地人向把它视为“神松”。最古老的白皮松 京西戒台寺的唐代白皮松“九龙松”京西古刹戒台寺的“五大名松”之一,白皮松“ 九龙松” 。它高矗在戒台小院山
27、门前,其绿冠高达18米,白干周长达650米,是唐武德年间种植的,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也是我国和世界上的“古白皮松之最”。它的体形硕大,气势磅礴,其郁郁葱葱的绿冠上,有九条银白色的大干,犹如九条银龙凌空飞舞,故名“九龙松”。这棵“九龙神松”虽已鳞片斑驳,霜皮半脱,但却反逾老弥健,生机盎然。九条神龙守护着戒台,也给戒台带来神秘色彩。在明清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它吟诗赋词,如有诗云:“宝树依晴峰,婆娑月影重。叶深藏鹳鹤,枝老作虬龙, ”最古老的国槐 密云县冯家峪上峪村的“汉槐”在京北密云县冯家峪乡西的上峪村,其长城脚下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棵冠大荫浓的巨槐,其高达20多米,干周长达750米,为汉
28、代所植,距今已二千多年,是北京的“古槐之最”。这棵“槐树王” 被当地乡民视为吉祥昌瑞之树,人们相传,长城和“神槐” 护育着村民。而且每家生了小孩,都要在古槐的枝干上挂上祝福的红布条,孩子就可长命百岁。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北海画肪斋古柯庭内的“唐槐”为北京的“ 古槐之最 ”,后又发现怀柔柏崖厂的汉槐为“之最” 。最近,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鉴定,密云上峪的“汉槐”为北京的“ 槐树王”,并编入中华古树名木大观一书) 。最古老的银杏 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内的唐代“香严寺银杏”在密云县城东的巨各庄乡塘子小学内,屹立着一棵硕大的古银杏,其高达25米,干周长达910米,是唐代所植,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
29、京的“古银杏之最”。塘子小学原为元代香严寺遗址,据日下旧闻考载:“香岩寺,元至元年间建,内有鸭脚子(即银杏)一株”。原寺内有碑文记:“此鸭脚子植于唐代以前” 。从此银杏可证,在唐代时,此处已有寺庙,可能是元代又重建。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西山大觉寺的辽代“银杏王”为“之最”。在1988年秋,经市园林局的专家考证,密云塘子的唐代“香岩寺银杏”为“之最” )最古老的枣树 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内的“京都古枣第一株”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府邸,这里原是明代的“常州会馆”。到清初时,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住宅。因清太宗的十四女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人们一直叫这里为“驸马府” 。到清雍正年间
30、,这里为清右翼宗学,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曹学芹曾在这里任教。就在此大院的一个北院内,矗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枣树,其高达十多米,干周长达285米,为明初所植,距今已六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枣树之最”,人称为“京都古枣第一株”。 (注:北京最著名的古枣树是位于东城文丞相祠内的“文公手植古枣树”,但它不是“之最”)另外,像故宫御花园内的明嘉靖年间的古楸树、明代的龙爪槐“蟠龙槐”,清代龙枣,乾隆花园一庭院中的清乾隆年间的白丁香,英华殿的两棵明万历年间的佛门圣树菩提树(其中一棵名“九莲菩提树” ) 。东城茅盾故居的两棵已百年以上的太平花。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明代古桑、圆明园东门里的三棵清代的毛白杨。卧佛寺三世佛殿前
31、的清代腊梅、寺西北角处“古柯亭荫” 院东的两棵明代栾树(灯笼树) 、樱桃沟内的清代元宝枫,八大处八处秘魔崖东南处一个小院内的清代黄连木,西山大觉寺的清乾隆年间的白玉兰,京西潭柘寺下塔院处的两棵唐代古娑罗树(其中东侧的一棵,高达25米,干周长达520米,也是我国的“古娑罗树之最” )等,昌平区桃洼乡檀峪村的千年古青檀等,都是其树种“之最”。在北京地区,千年以上的古树“千岁爷”,还有: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的七棵“辽柏”、北海公园画舫斋古柯庭的“唐槐”,八大处六处香界寺山门里西侧的宋代“油松王”,京西潭柘寺毗卢阁殿前的唐代银杏“帝王树”、辽代银杏“ 配王树” ,门头沟区西峰寺的宋代“ 银杏王”,西山
32、大觉寺的辽代“ 银杏王” 、 “古柏鼠李”、 “古柏蛇葡萄 ”(北京的“古柏奇观”中的两景)、 “抱塔松”,昌平区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的唐代银杏“关沟大神木”,怀柔区红螺寺内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范各庄乡柏崖厂村的“柏崖厂汉槐”,房山区紫草坞乡张庄村的“唐槐”、上方山吕祖殿的辽代“ 柏树王”等还有,和古都北京建都850多年同龄的金代古树名木也很多。最著名的有北海团城上的金代名松“遮荫候” 、两棵金代白皮松“ 白袍将军”及金代名柏“ 承光柏”,天坛宰牲亭外东北处的金代“莲花柏” (这里原是金代金中都的东郊“ 朝日坛 ”,即日坛) 、香山公园香山寺遗址的两棵金代“听法松” 、香山饭店门前北边草
33、坪中的金代“凤凰松”,戒台寺的金代“ 卧龙松”、 “抱塔松” 、 “自在松”,门头沟区军响乡灵水村龙王庙中的金代“榆柏合抱”、 “桑柏合抱”(北京的“古柏奇观” 中两景) 、五道庙遗址高台上的金代“龙爪柏”等。以上所述的北京古树“之最”、 “千岁爷”等,它们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但如今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今天的首都绿化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又自成一景,成为旅游景观。在北京地区,它们虽是古树的“老寿星”,但是它们要和我国一些著名的古树“老寿星”相比,像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周代“轩辕柏” 、 “挂甲柏” ,山西晋祠的“周柏”、介休秦树村的“秦柏”,河南封登嵩山嵩阳书院的周代“ 大将军柏” 、
34、 “二将军柏”,河北邯郸涉县故新村的“秦槐”,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商代银杏“ 天下第一银杏 ”等相比,北京的着些古树老寿星又是年青的了。据林业专家考证,它们还有着很长久的生命力。愿北京的这些“国之瑰宝” “古树之最” 、古树 “老寿星”、 “千岁爷” 等,在首都人们的爱护下,更加茁壮成长,万古长青。话说北京 69 古树(2013-01-24 16:58:58) 转 载 标签:话说北京北京的古树古松古柏帝王树杂谈分类:话说北京本市树龄最大,已达3000岁的侧柏。国子监内古槐苍劲话说北京 69 北京的古树这题目酝酿已久了,可资料缺乏,不得不延迟至今。据说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古树4万多棵。其中,城八
35、区有2.2万棵,郊区有1.8万多棵,大约有56种,其中侧柏最多,占到总数的25%以上。其次是国槐,大 约占10%。国槐和 侧柏都是北京的市 树 。本市首部古树名木地方性评价标准古树名木评价标准已经正式实施。标准确定树龄在300年及以上的树木为1级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为2级古树。北京目前4万多棵古树中,一级古树共有5597棵。据统计,仅天坛公园内就有有3600多棵百年古树,都是明朝的。天坛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称“ 世界奇柏”的古柏。它高达18米,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种植的,距今已五百八十多年。它的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躯干上,完全是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
36、缠,好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又似拧着捆捆钢筋,所以得名“九龙柏”。北海公园的团城高耸仞壁,滨水而立。这里还密集分布着30多棵郁郁葱葱的古树,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乾隆皇帝御封的“白袍将军”和“遮阴侯” 。它们大约栽植于金大定年间,时隔800多年,它们依然枝繁叶茂、苍翠劲拔。北海公园里生活着近600株古树名木。日常巡查一般是每周一次,主要是看树木的生长情况,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枯枝等,古树很高,需要用到望远镜。还要用到锤子敲击树干,听听是否有空洞出现。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南门外,巍然屹立着七棵参天古柏,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20多米,盘曲苍虬的粗干周长有四棵达6米。这里原是辽代兴国寺遗址,这七棵古柏是当年
37、的遗物,距今已一千年了。人们称为“中山辽柏”,俗称“七柏”。这其中最东边的一棵古柏很是奇特,在它粗干的裂缝中,竟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已天然共生三百多年,是园林中罕见的珍品,人称为“槐柏合抱”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奇 观” 之一。还有两棵树刺柏位于中山公园内,临近紫禁城的广场。刺柏大约18米高,7.2米粗,长有4个主要的分枝。树的分枝被线缠绕以防其劈裂。您若进入宋庆龄故居,这原本是清代醇亲王的府邸,假山、绿树、碧湖。湖边一侧的草地上,有一个根基硕大、树梢拖地的树,它就是著名的“ 凤凰槐”树龄已有700多年。古树应为元代所植,高达20多米,树干周长达3.5米,它的“巨冠”很像一只头东尾西的凤凰,因此它得名“凤凰槐”。当年宋庆龄十分喜爱这棵老槐树,常在树下看书、小憩。如今 这棵槐树已经成为宋庆龄故居独特的一道风景,每个游客都争相在树下合影。北京国子监内,古槐成片,苍劲茂盛,这些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古槐被称为国槐,中国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 ”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国子监内广植槐树,喻示监生 们可考中高官之意。周代,国子监内外广植槐树,以后历代的国子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