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18800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0 页 共 26 页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XX 小学六年级 X 班XXX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0 页 共 26 页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共同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我的故乡,就是这幅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就是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湖北黄冈。 黄冈历史悠久、地杰人灵,据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这里,曾经走出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医学家李时珍和万密

2、斋、戏曲大师余三胜、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国元帅林彪、国家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苏东坡在此挥毫 , 西游记在此成书,刘邓大军从这里“千里跃进大别山” 我心里不禁为我能有这样的故乡感到无比自豪。 在这片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就像是一朵灿烂的奇葩,盛开在巍巍大别山深处,绚丽夺目,香溢四海。去年春节,我回到故乡,就充分地感受到了故乡那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下面,就请听我娓娓道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 页 共 26 页目录序上篇:习俗(一)生产习俗1.农业生产习俗2.养殖习俗3.商肆习俗(二)生活习俗1.饮食、居住2.婚嫁3.

3、生老习俗下篇:节日(一)春节、元宵节(二)清明节(三)立夏节(四)端午节(五)中秋节(六)重阳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 页 共 26 页上篇:习俗1、生产习俗农业生产习俗播种 水稻是黄冈的主要农作物,俗称“稻谷” 。农户浸谷物,一般先取少许谷物,置于神龛(kn)或灶台前,有的还点上香烛,观其发芽情况,以预测年成好坏。开始插秧之日,扯秧时,由主人先扯一把,谓之“开秧门” ,撒秧把时,切忌丢到别人身上。传说秧把丢到别人身上,谓之“黄秧打印” ,视为极不吉祥之兆。插秧时,还有打“秧鼓” 、唱“秧歌” 、送“秧茶”的。作物栽植时,如遇秧苗有缺,可向富裕人家求借,但切忌

4、窃取他人已栽秧苗,有“求种(子)不求种(植) ”之说,传说,窃取他人已栽秧苗要绝代的。作物播种时,切忌漏颗或漏行,若漏颗或漏行,被视为不祥之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3 页 共 26 页积肥 黄冈的农民习惯收集人蓄的粪便作为种田的肥料,有“积粪如积金”的民谚。建国前,农户一般在其住宅附近挖一个粪坑,以竹篾搭篱笆或盖茅草棚,叫“茅厕” 。稍富人家则以土砖小瓦做一厕所,内置粪缸,仅供男人使用。妇女则在其寝室内置一粪桶,桶置于一小柜内,此柜俗称“金柜” ,妇女每天必须在男人未起床之前将粪便送入厕所,否则会遭人耻笑。建国后,除集体在湾落周围建有公共男女厕所之外,一般旧习

5、均沿。部分农民在其住宅周围盖起男女厕所、室内置粪桶的旧习渐废。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家都在自家室内辟有卫生间,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出来方便。灌溉 农田灌溉,讲究水路,水从他人天边经过,不能另起新沟,有“过水起沟挖缺,来年百事冇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4 页 共 26 页(me/dei) ”之说;塘堰放水,遵“救苞不救草” 、“救黄不救鱼”的俗约。旧习缝天久旱,众皆群集求雨。求雨时,数人前抬神像、后抬狗游行,中间有人每逢数步叩拜,每临一家门口,户户皆倾水于狗身。谓可求神降雨。此俗今废。除虫 旧时,庄稼生虫,多以手捉,少数富家大户,请锣鼓班于生虫田旁,边打边唱,以祈神驱虫,谓

6、之唱“送虫戏” 。现在,农民们依靠科学对症施药。收获 农作物成熟收获,谓之“开镰” 。收获稻麦的工具为带齿弯刀,称为“沙镰” 。稻麦割倒后,一般晾晒半天左右的时间后捆成三角形“草头” ,随捆随挑至稻场堆放,稻场一般一个自然村一处,也有一户一处的。一般于稻场的边角处,辟就一圈土墩,谓之“场包” ,将草包谷(麦)穗向圆心依次向上堆,堆成一个圆锥体。脱粒时,将谷平铺在稻场上,脱粒簸扬后归仓储存。建筑业生产习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5 页 共 26 页一般建房,首先要请地仙(风水先生)看地和择吉日。破土动工时,要写上“年生人宜避”的条子贴在近处,以祈“人安神乐” 。基础

7、垒平之后由地仙定准大门门向即行垒砖。正式动工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带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赫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这被称为“吃神福” 。架桁【hng】条(旧式房屋房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之前,有“起梁”的习惯。梁树是偷来的,要求粗、直并一枝到顶。起梁时在梁树上挂米筛、剪子、镜子等物,并写一张“明镜高悬” 、 “吉星高照”之类的大红纸贴上,一边由“承行的” (建房主持人)站在屋脊,先撒“茶叶绿豆米” ,然后一边向堂屋撒糖果饼子之类的食物,一边又说:“起梁,起梁,福禄进高堂”之类的恭贺话;一边再由两个人分别站在堂屋两边的墙上以绳徐徐拉上梁树。这时,观看起梁的人们就会去抢撒下的

8、糖果等物。传说,这时借以向“梁神”叩首,为主人家送上祝福。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6 页 共 26 页至于宗祠、庙宇等建筑,一般由大宗大族的人承手修建,或由道、尼、僧等募捐修建。建筑其间,除了要贴上写着“年生人宜避”的条子之外,还特忌妇女到场。破土动工和竣工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但结构均为大门、祭堂和安放主牌位的寝堂组成。商肆习俗在黄冈,无论对行商还是坐贾,均称“生意人” ,当面多称“老板” 。坐贾账房掌柜的多称“先生” ,今称“经理” 。黄冈店铺的招牌很大,悬挂于店铺正门的正上方。至于商号,合资的多取“同兴永” 、 “同德昌” 、 “

9、同仁济”等名;独资的,多以自己的姓氏取名,如“记” 、 “商店”等。店铺要择吉日开张。开张之日,价格优惠,常见第一个顾客,随意用红纸包点钱,双手交给老板,道声“恭喜发财” ,老版接过钱后也不开封,直接递给顾客所选的货物,以示豪爽。店铺开张的那天,最忌讳赊账和借钱给他人,称为“未收先出” ,财喜欠佳。每天午饭之前,还禁忌说“舌头” 、 “牙齿” 、 “噩梦” 、 “鬼怪” 、 “蛇神” 、 “老鼠” 、 “兔子” 、 “虎豹豺狼”之类,否则称为“放快”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7 页 共 26 页相传是破口话,极不吉利。店铺经营时,门槛处不得坐站;柜台不得拍打。每

10、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前,店铺出售纯白色货物时,要用红纸包扎或以红线缠绕,以示吉利。老板收学徒,须介绍人出具“保字” ,保证学徒人品端正,手脚稳当。2、生活习俗1.饮食、居住食 在黄冈,人们的主食多以米饭为主,有时也吃挂面。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盐水腌制的咸菜和以辣椒面腌制的辣腐乳,再加上猪肉、家禽和鱼等荤菜。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也会做各种丸子吃。花朝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粉和“软曲”(黄冈特产的一种野菜,音 ruan qier)制成“软曲粑” 。端午节时,用面粉炸“馓(sn)子”吃。中秋节时,人们会做糯米粉汤圆食用。住 黄冈民居多坐北朝南,讲究前有向山、后有靠山。过去,比较富裕人家

11、都盖瓦房,四周砌石齐窗,前沿砌白砂砖,水泥铺地,安三开或四开大窗户。现在,农村富裕了,普遍盖起三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8 页 共 26 页小洋楼,室内有上下水、建厕所,与城市居住条件不相上下。2.婚嫁黄冈周围一带的婚嫁,多论门风相对。求婚者一般托媒说合,也有经亲戚朋友介绍的,现时则男女双方因同学、同事等关系相熟相恋而成婚者,也多有之。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先行“相亲”;之后是“议聘” ,男方通常先送去聘礼;最后是“完聘” ,男方将议定的聘礼补足和请星命家推算的“龙凤帖”送去。龙凤帖送去之后,女方如没有异议,便按帖里标明的项目和日

12、期各自做准备工作。到了双方婚期,亲友盛服陪伴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出嫁前三天,饮食起居由亲邻姐妹相伴。出嫁之日,要吃“六个碗” ,即六式菜肴,吃时由青娘母(即伴娘)相陪,临嫁前要拜别父母(拜四拜),要呜呜哭泣,意为哭点“目汁”(眼泪)留给兄弟做“家伙”(财产)。新娘上轿(或坐车、步行)前,新娘父亲或族老用“红花(即石榴)水”喷花轿,并说好话,如:“红花水,喷花轿,女儿(或新娘)嫁去夫人样。 ”新娘出家门后,不可回头。到夫家的路线也有讲究:不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9 页 共 26 页可择近路。要从东门或者南门而进,要在新郎家的地头宫前经过。有的新娘行嫁时辰相冲双方父

13、母,则出娘家门时选冲夫家父母时辰;进夫家门时选冲娘家父母时辰。这样前后便要跨越两个时辰,而在路上又不可停住,倘若新娘到新郎家的路程不是太远,便要慢慢地走,要准确掌握这个时间,便要全仗伴娘了。进门前,夫家的人要避开,大门洞开,让新娘进房后,夫家的人才可出来。有闹洞房者;有不闹洞房者。不闹洞房者怕和新娘“相冲” ,影响彼此运气。闹洞房者也和别地大同小异,多是斗笑耍闹,甚至有的闹到在新娘眠床上打扑克。说四句雅俗均有,以能诙谐而引起哄堂大笑者为佳。婚礼到闹洞房后结束。3.丧葬罗田丧葬习俗一般有烧落气钱、烧亡者床上的垫草、竹垫和被絮,哭丧、收殓入棺、道士念经、唱道士戏、点七星灯、走礼、引亡人过奈河桥、跑

14、水火炼、出殡、放路烛、撒买路线、入土、除灵、做七等程序。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三点:一是引亡人过奈何桥:在亡者屋外的空地上,搭上一座有 35 米长方桌、35 张椅子和较长的白布等假设的一座奈何桥,由道士(法师)舞动白幡领头,亡者亲属跟其后在白布下穿梭护送亡者过桥。同时,鼓乐班边奏边唱,其曲调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0 页 共 26 页于民间小调,凄凄惨惨,催人泪下。做七:即在亡者49 天内的每个第七天(根据亡者家庭经济状况) ,有做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都要请道士(法师)击鼓奏乐,诵经唱曲,为亡者超度灵魂。下篇:节日春节、元宵节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在黄冈,

15、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起就开始了,历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尉y迟恭(尉迟敬德)门神 秦 琼 ( 秦 叔 宝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1 页 共 26 页资料袋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也作“天地国亲师”、“天地圣亲师”。旧时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旧时“君权神授”的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

16、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 才结束。与北方不同,黄冈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 “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但是最重要的,是把祖宗接回家:天一擦黑,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要给祖宗们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做完饭,摆上桌后,还要摆上八张椅子、端上八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放上八双干干净净的筷子,再斟满八盅香醇的美酒。然后,一家人要恭恭敬敬地在中堂墙上的“天地君亲师位”前磕三个头,将祖宗们“请”回来。接着,人们打开大门,点燃鞭炮,迎接祖先们的到来,做完这些,人们退到厨房

17、,静候祖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2 页 共 26 页们“吃”完再去用餐。传说,在鞭炮噼里啪啦炸开的时候,祖先们就会从正门进来,享受子孙为他们准备的一桌盛宴,然后,待在家里,与子孙们共度这美好快乐的节日。腊月二十四“小年”之后,春节进入了一个“准备期” 。比如置办年货,黄冈人喜欢整个家族一起,结伴到就近的县城将过年所需要的肉、鸡、鱼、鞭炮、年画、春联等置办齐全,再上买几件好看的新衣服,好在新年时穿得喜气洋洋,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黄冈人认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所以,他们自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比如杀猪和打糍粑。先说杀猪,在黄冈农村,稍有些家

18、底的人,都会在自己家养猪,不仅是为了过年时候有肉吃,也是为了能多一张大嘴打扫剩菜。年初的时候,人们去买小猪崽,经过一年的喂养,到年底时,猪长得又肥又壮,就选一个合适的日子,请村里的屠夫(专门杀猪的人)来杀猪了。杀猪这天,首先要支起一口大柴锅,烧上一锅开水,猪杀完了以后,就要开始加工了。第一步是刮毛,先在一个大木桶里注满开水,再把猪扔进去,这样可以是猪毛更易于脱落。大概,这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由来吧。把猪捞上来后,还要在猪的两个后蹄上各打一个洞,然后,把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3 页 共 26 页它吹起来,直到吹得摸起来像气垫床一样鼓鼓的,接着再用木棍将空气敲

19、打均匀,这样就可以把猪毛刮得干干净净,不一会,一头满身秽物大黑猪就退变成一只白白净净的大肉猪了。接着,是把猪大卸八块。其中,内脏收拾干净后要悬挂于阴凉干燥的高处(如房梁等) ,防止野猫夜间将其偷走。其余的肉,有些鲜肉鲜做,美味自不必细说;有的放盐,制成爆腌肉或腊肉,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只可惜我在北方长大,体会不到这腌肉中的美味之处。猪血凝固后可以制成“血豆腐” ,将“血豆腐”放进肉汤里,无比美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4 页 共 26 页打糍粑四部曲再说打糍粑。糍粑是黄冈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打糍粑也是黄冈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尽管制作过程有些费力,但做出

20、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制作糍粑,首先要蒸一锅黏黏的糯米饭。每当有人家打糍粑时,邻家的小孩们就都会闻风而至,多数也是冲着这香喷喷的糯米饭来的。蒸完糯米饭,就要趁热把糯米饭放到打糍粑特制的大石缸里,准备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打”糍粑了。打糍粑用的工具一般是半人多高、水“年”与“夕”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5 页 共 26 页三眼铳瓶粗细的木棍。打糍粑时由三四个青壮年用木棍在糯米上碾压,直至糯米粒之间混沌一片,不分界线,然后四人合力,将糍粑举到案板上,再由一个人(通常是妇女)用擀面杖将糍粑擀成一张二三厘米厚的大饼,置于阴凉干燥处,待阴干后切块。这时的糍粑,不管是下肉

21、面还是炸完蘸糖吃,都是美味无比、回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打糍粑是个技巧活,更是个体力活,在老家时,我看到别人打打糍粑打得热火朝天(封面左上照片) ,我也羡慕不已,在一旁跃跃欲试,可是刚一上阵,就感觉到打糍粑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每打一下都非常吃力,可是我又爱面子,只得坚持着打完了两轮,累得我胳膊疼了两天。最热闹要数除夕了。除夕这天一大早,人们就要起床,全家老小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称作吃“年饭” ,也叫“还福” 。新年新气象。这天 还要“新桃换旧符” ,贴上新买的春联、门神或者是招财童子。除夕的晚上,人们多会在这天晚上,计议新一年的计划,称为“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

22、介 第 16 页 共 26 页年” 。整个夜间,灯火通宵,鞭爆声日夜不绝,一家人围着火炉谈笑,称为“守岁” ,近年来,也有的家庭喜欢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这天,还要去祖宗的墓前祭祀(传说,人去世后有三个灵魂,一个在家中,一个在墓里,还有一个在外面) ,回家后吃饭时还要再祭祀一次,过程不必细说,同“小年”时一样,不过这回,要对祖先说出自己对新年的期盼,并求祖先保佑。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7 页 共 26 页初一早上,照例也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不过,这天的早餐要由男人们来做,好让劳累了一年的女人们休息休息。照规矩,吃完饭之前,是不能开门的,外人也是不能进门的。吃完了

23、早饭,要燃放鞭炮或三眼铳,谓之“出方” ,出方后,有的还要祭拜天神。接下来的就是去拜年了。拜年一般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 。大人拜年是为了给别人家送上新年的美好祝愿,可小孩拜年却是“另有目的”拿到别人家送的小零嘴儿。拜年的具体过程如下 :先由一个人在门口通报一声:“拜年那!” ,这里一定要注意,拜年是必须从正门进的。然后,主人家会拿出一小段“电光炮” ,炮放完了,就要把客人请进屋里,端茶倒水,瓜果伺候。这是,客人会对主人家说些吉利话,主人家也会还礼。如果是小孩来拜年,主人家还会送给他们一些零食和水果(通常是苹果) ,童子拜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8 页 共

24、 26 页这也是置办年货是必须准备的。客人坐了一会以后,见下一波拜年的客人到了,就会起身离去,主人家会礼节性的挽留,但不论哪个客人都不会真的留下来,因为他们要在一上午里把上下好几个湾子各拜上一遍。一上午下来,人们的肚子里装满了茶水,小孩子们手中的塑料袋鼓鼓囊囊的,这下可够他们吃的了。拜年可不只初一这一天,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拜完近邻拜远亲,好不热闹。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也称“上元” ,是春节的尾声。在这天,人们舞狮子、打花鼓、踩高跷等,尽情玩乐,称为“摆十五” 。清早要在家设祭,接“司命老爷”回家,送祖先归墓。晚上间间房屋点灯,座座坟墓送亮。因此,民间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了十五冇

25、得洋经”之说。正月十五过后,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孩子们也要去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去了。春节,正式结束了。黄冈地区农村居多,年自然过得分外热闹,在这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19 页 共 26 页热闹之中,也包含了黄冈人的质朴和乐观,以及他们对来年和未来的美好期盼。乐观、质朴的黄冈人 元宵花灯 打花鼓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0 页 共 26 页清明节清明节这天,家家都带酒饭、纸钱到先人的墓地致祭。妇女儿童多于这天摘些桃李花戴在头上,称为“踏青” 。清明节习俗与其他地区类似,在这里就再不细致描述了。立夏节立夏节在农四月间进行。每

26、到立夏这一天,农户都要以酒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1 页 共 26 页肉加餐。有的地方还要杀猪、捕鱼、磨豆腐,颇为重视。旧时,农民还要以酒肉供蚕娘、祀土地。青年人及妇女儿童喜欢午后称量体重。立夏节“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从散存的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室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

27、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 ,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国之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后主投降后,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们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群随阿斗来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夸口不会亏待阿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2 页 共 26 页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称阿斗一次,

28、并布告其体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监督。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效,就渐渐地形成了立夏节称量体重习俗。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阳” ,五月十五为“大端阳” 。黄冈人自古以来就是重五月初五雄黄抹脸期避邪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3 页 共 26 页“小端阳” 。这天,家家门首插菖蒲、艾叶,有的还书写“五月五日午,天狮骑艾虎,手执菖蒲扇,诸邪归地府”的条子贴于墙

29、上,中午喝“雄黄酒” ,并用箬竹叶将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加餐。有的还将雄黄抹在小孩的脸上,以期避邪。建国后多以新上市的面粉做包子加餐。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位中秋节,这天,人们互送月饼、藕、栗等食品,家家做米粉汤圆加餐。夜晚在院内摆上茶点祭月,家人同吃月饼,欢庆团圆并一道赏月。人们还会做糯米粉汤圆食用,象征圆满。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在这天,人们一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 第 24 页 共 26 页祭祖和修坟。黄冈的重阳节与别的地方相比,不同之处前文已经有叙述(见第八页生活习俗 ) ,这里就不细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