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血糖知识.docx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185262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糖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血糖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血糖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血糖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血糖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 DAY1你知道每年的 11 月 14 日是糖尿病日吗?由于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急增及日益增高的发病率,国际糖尿病组织()发起共同抗击糖尿病的倡议,以环形标记作为象征来提醒全世界的医护人员及公众对糖尿病的关注。定义每年月日为糖尿病日,届时各医疗机构及团体将围绕糖尿病主题举办推广活动,如:义诊,疾病教育等等。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呢?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1.糖尿

2、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 2 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2.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反复生疖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 者;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下肢麻木、烧灼感;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 超重、肥胖 多食

3、少动 年龄45 岁 出生时低体重5 斤 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 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常见病 终身疾病 可控制疾病 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哪些?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首要因素,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因子,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增加倍,是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个患者中有个将死于心血管事件。如何确认有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加上以下任意一项: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毫摩尔/升(200 毫克/分升)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4、毫摩尔/升(126 毫克/分升)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中,2 小时血糖(2hPG)水平11.1 毫摩尔/ 升(200 毫克/分升)。2.无糖尿病症状,则需另日重复检查上述血糖3.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备注:1.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 OGTT 中 2 小时血糖值诊断。2.空腹指至少 8 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3.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糖尿病分几种类型?1.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 5.6。2.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 93.7。3.妊娠糖尿病。4.其他类型占 0.7。DAY2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远?糖尿病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已经近 20 年了。自

5、 1980 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 1%增加到 10%左右,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人群属于糖尿病易感者,随着老龄化程度加重、生活水平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肥胖人群的增加,我国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按照最近的调查结果统计,我国农村的糖尿病病友人数有 4300 万,城市的糖尿病病友数达 4900 万,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比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 2025 年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而在 5 年以后,我国高血糖 (糖尿病加糖耐量受损)的人数或许将超过 1 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糖尿病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可能有以下原

6、因:首先是遗传因素,中国人可能为糖尿病的好发人群。其次,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引起膳食结构改变,膳食中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以植物为主转向以动物为主,总热量过剩,同时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包括对糖尿病的无知,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这些构成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另外社会老龄化也是重要原因,我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已达 71 岁,女性达 74 岁,而 2 型糖尿病与增龄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会传染吗?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

7、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2 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 2 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 ,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 越来越多,也使 2 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病友发病数目前约占我国糖尿病病友的

8、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病友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15 岁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 200 名糖尿病病友,所以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与肥胖的关系:我国 2 型糖尿病病友的平均体质指数(BMI)约为 25kg/m2,比自然人群的 23kg/m2 要高,但远没有白人肥胖,白人糖尿病病友的平均 BMI 多超过 30 kg/m2。比较 BMI 小于 25 kg/m2 的人群,BMI为 2529.9 kg/m2 的人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70%。中国人只要稍微胖一点,糖尿病患病率就大幅度增高。一种解释是,中国 2 型糖尿病病友的胰岛功能代偿可能较差,在体重增加

9、时易出现胰岛 B细胞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虽然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但是不必担心,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五驾马车”的综合管理(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和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代谢控制,完全可以控制糖尿病,避免急性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与正常人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而驾驭“五驾马车” 的人即为糖尿病病友本人,只有掌握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密切配合治疗,才能使各种治疗方案行之有效。为此,需要询问医生如何接受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相关培训,并请医生在生活方

10、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指导。DAY3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那些? “五驾马车”的综合管理(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和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代谢控制。糖尿病教育:无论参与的是哪种形式的教育和指导,其内容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 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饮食、运动与口服药、胰岛素治疗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 血糖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疾病、低血

11、糖、应激和手术时应如何应对; 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监控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糖等。平时的血糖调整依据空腹及餐后的血糖水平及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同时应该了解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临床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其正常值为 4%6% ,控制目标为小于 6.5%。糖化血红蛋白反映在抽血前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假如某一次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说明近

12、23 个月平均血糖控制还可以;反之,若单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则说明近 23 个月血糖控制不够好。医生会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当达到治目标时则可每六个月检查一次。尿糖的自我监测虽然自我血糖监测是最理想的血糖监测手段,但有时受条件所限无法检测血糖时,也可以采用尿糖测定来进行自我监测。尿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血糖水平。通常是测定三餐前和睡前尿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每天测这 4 次尿糖,或每周测 12 天不同时间段的尿糖。尿糖的控制目标是: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尿糖虽然能够反映血糖,但是它与血糖可不一致,不能确切地反映血糖值,因为它受尿量、肾功能、肾糖阈等

13、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肾糖阈增高(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时,进行尿糖监测是没有意义的。饮食治疗:饮食和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是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有些 2 型糖尿病病友,如能早期诊断,病情轻微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即可取得显著疗效。反之,若对饮食和营养治疗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您的糖尿病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控制。不良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还可能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的出现或加重。营养治疗的原则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称重饮食,定时定量

14、进餐; 少量多餐,每日 36 餐。 营养治疗的目标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均衡营养膳食,改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压、血脂尽可能达到理想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帮助尽量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若体重超重,则体重减少的目标是:体重在 36 个月期间减轻 5%10%;若是消瘦的病友,则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切记:采取饮食和营养治疗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所喜爱的食物,而是按照饮食习惯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使能够按照计划努力执行。如何计算总热量?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

15、热量。脂肪1 克脂肪可产生 9 千卡的热量。烹调中的脂肪添加可使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但是脂肪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若每日摄入过多,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并会降低身体内胰岛素的活性(发生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升高,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因此,需要掌握合理控制和选择含脂肪食物的方法: 每日膳食中由脂肪所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全天饮食总热量的 30%。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要超过全天饮食总热量的 10%。因为它可使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它存在于畜肉类、乳类及其制品、椰子油、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棕榈油、可可油等食物中,因此,应该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在脂肪

16、摄入量的允许范围内,可以适当选择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因为它们不仅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还可使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干豆类及其制品、蘑菇、香菇、坚果、葵花子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色拉油等食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禽肉类、蛋类及其制品、橄榄油、茶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食物中。 还应该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应少于 300 毫克(相当于一个鸡蛋黄里胆固醇的含量),它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各种蛋黄、鱼子等食物中。 碳水化合物1 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 4 千卡的

17、热量。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包括分子量较小的糖类和分子量较大的淀粉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摄入人体后,可在体内被氧化分解成葡萄糖而产生能量。它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即我们日常的主食(粮食 )中。另外,一些蔬菜和水果也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在选择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 55%60% 。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尽量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豆类、薯类和水果等。因为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控制肥胖、减轻体重等功效,并可增加饱腹感,同时,还可保持大便通畅。 每日蔗糖提供的热量应不超过总热量的 10%,以利于全天

18、血糖控制;水果的选择应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而定,当病情不稳定时可用西红柿和黄瓜代替。 应该每日至少进食三餐,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三餐碳水化合物应均匀分配。若全天主食为 5 两,则早餐主食为 1 两,午餐和晚餐的主食各 2 两;若在两餐之间感到饥饿,甚至有低血糖的征兆,可以在午餐和/或晚餐前进行加餐,相当于半两粮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如 4 块梳打饼干、1 片切片面包、200 克苹果等,但同时应减少正餐时的主食量半两,这样全天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仍保持不变。 根据血糖情况,也可以摄入很少量的食糖,作为健康食谱的一部分;无热量的甜味剂可以用来替代食用糖。需要强调的是:请不要错误地认为不

19、吃或少吃主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每天的主食量至少要有 34 两。 蛋白质1 克蛋白质可产生 4 千卡的热量。蛋白质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细胞更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病友因糖代谢障碍,往往蛋白质消耗增加,因此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十分重要。在选择含蛋白质食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全天饮食总热量的 15%20%,或 0.81.2g/kg 体重/ 天。其中优质蛋白应占 1/3,如鱼、海产品、瘦肉、蛋、低脂奶饮品、坚果等。 但若有肾功能损害时,即有显性蛋白尿时,蛋白质摄入量宜限制在 0.8g/kg 体重以下,并以优质动物 蛋白为主。 若无肾功能损害

20、,大豆及豆制品也是很好的选择,因其除了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外,对降低血糖和血脂也有良好作用。 体育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对于患有糖尿病来说,体育运动对于疾病的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还有助于减肥和增进心理健康。有研究标明,坚持规律运动 1214 年的糖尿病病友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运动也是有风险的,如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加重糖代谢紊乱等。因此,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运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检查:在运动开始之前,应先由医护人员对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可以运动后方可进行运动。 运动适应征:病

21、情控制稳定的 2 型糖尿病;体重超重的 2 型糖尿病;稳定的 1 型糖尿病;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运动的禁忌证: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波动明显。 运动的方法 运动方式:可以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低强度的运动包括:购物、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等;强度较高的运动包括: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 运动频率和时间:每周至少 150 分钟,分 5 天进

22、行,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同时,还可以每周进行 2 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 运动强度:应是最大运动强度的 60%70%。通常我们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最大运动强度的心率(次/分钟)=200-年龄,那么,糖尿病病友运动时应保持心率(次/分钟)为(200-年龄)(60%70%)。简易计算法为:运动时保持脉率 (次/ 分钟)=170-年龄。运动强度还可根据自身感觉来掌握,即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但能说话、不能唱歌。 运动时机:应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饭后 1 小时左右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请切记:千万不要空腹做运动。 其他选

23、择的运动时间应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后做运动,或是在早餐后做运动,以利于血糖控制稳定;此外,切忌运动量忽大忽小,以免造成血糖明显波动。能不能用家务劳动代替体育活动?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通过运动,血糖降低了,胰岛素的效用提高了,与血糖有关的一些代谢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也改善了。病友还能在运动中增强心脏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强骨骼的强度和骨质密度,并能放松心情、增加体力。较为合适的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等。足够的氧供应还可促使脂肪代谢,有利于消耗体内堆积的剩余脂肪。所以,有氧运动对病友很合适,尤其是心功能不好的

24、老年人。有氧运动宜循序渐进,可从散步开始,逐步过渡。属于有氧运动的活动还包括骑自行车、慢跑、跳绳、爬楼梯、游泳、跳舞、健美操等。一般而言,家务劳动不能完全代替体育活动。家务劳动比较繁杂,容易使人感觉劳累,但运动量却不一定够。病友应安排出单独的时间进行锻炼。DAY4糖尿病如何治疗?治疗糖尿病就是要控制血糖,我们的肌肉和脂肪组织都需要葡萄糖提供能量。只是,没有胰岛素的帮助,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胰岛素就像一把为葡萄糖打开进入细胞大门的钥匙。胰岛素是由一种胰腺的特殊细胞- 细胞分泌的。因为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葡萄糖,所以胰岛素会持续分泌。进餐后会有大量的葡萄糖吸收进入

25、血液,此时机体需要大量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进入细胞内。葡萄糖的来源除了食物外,还有肝脏储存的糖。例如,晚上睡了一夜肯定没有进食,这时肝脏就会释放出储存的糖供给能量,当生病时肝脏也会这样。在患糖尿病之前,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量是合适的。例如,吃饭后血糖开始升高,B 细胞察觉到血糖的升高后会在 23 小时内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也会发出信号控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这样血糖就能被控制在正常范围,餐后不会超过 140 毫克/分升(7.8 毫摩尔/ 升) ,空腹和两餐之间会在 70 毫克/分升(3.9 毫摩尔/升)110 毫克/分升(6.1 毫摩尔/升)之间。但是当糖尿病发生时,身体开始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肌

26、肉和脂肪细胞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肝脏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提醒它不要释放葡萄糖入血。这时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遗传于父母,但超重和缺乏运动加速了它的进程。不是每个有胰岛素抵抗的人都会出现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胰岛素缺乏。其实,在诊断之前就已经开始丧失 B 细胞的功能,胰岛素分泌减少。当诊断糖尿病时, B 细胞功能已经丧失一半。如果没有胰岛素抵抗,分泌的胰岛素量可能还够用,但是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相对不足”,这就是说相对于需求来说“不够了”。这时肝脏的葡萄糖输出不能被抑制,进餐后升高的血糖不能被控制,所以血糖升高了。饮食和运动是控制 2 型糖尿病

27、高血糖的基本措施,但如果血糖值已经很高或有很明显的症状,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水平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去看医生进行药物治疗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种类:1. 磺脲类:如糖适平 2. 双胍类: 如二甲双胍 3. 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苹 4. 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文迪雅 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作用以降低血糖。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 )、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减少葡萄糖肠道内吸收速度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

28、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生成,通过减少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来降低血糖水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身体对血糖的代谢。-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减少由食物在肠道转化成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液中的速度,从而减少餐后血糖的浓度。因每种降糖药物针对导致血糖升高的不同环节,因而在临床治疗高血糖时而常常需要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注射药物:GLP-1 类似物:如百泌达胰岛素治疗:如果,机体分泌的内源胰岛素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时,只有靠注射来补充外源胰岛素了。随着时间的流逝,2 型糖尿病会跟型糖尿病差不多。胰岛素分泌很少或没有,这时简单地

29、补充就不够了,而应该完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替代。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 经过最大剂量的口服药物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 7%时,就应该启动胰岛素治疗的。要不要考虑先加第三种口服药?医生一般不会推荐,如果 2 种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8%,加上第三种药糖化血红蛋白也很难降到 7%,如果糖化血红蛋白8%,加上第三种药可能会下降到 7%以下。其他需用胰岛素的情况如: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或应激状态时需临时使用胰岛素渡过危险期。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出现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如重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新诊断的难以与 1 型糖尿病鉴别的消瘦的糖尿病病友,应把胰岛素作

30、为一线药物。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和特异性糖尿病,合并其他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血液病、肝病、胶原病(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类风湿)等。胰岛素的分类:1. 按作用时间: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 2. 按来源: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3. 按组份:短效、中效、长效、预混 治疗原则 1 早用胰岛素在新诊断糖尿病时,如果血糖较高,早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可以保护 B 细胞的残存功能。糖尿病发展到中晚期,口服药物治疗无法达标者也应尽早改用胰岛素治疗。目的只有一个维持血糖长期达标,减少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治疗原则

31、 2 符合正常胰岛素分泌曲线正常人的生理状态是一天中胰岛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基础量,三餐后随着三次血糖高峰出现三次胰岛素分泌的高峰。用胰岛素治疗要尽可能模拟基础和餐后两种生理现象,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当前的胰岛素类似物均为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而研制。胰岛素治疗需注意的问题定期监测血糖,不可随意停止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因此应在保证血糖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胰岛素剂量。如果外出就餐,最好把胰岛素带到就餐处,在进餐前注射,以防等餐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加餐或分餐。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老人,在注射胰岛素后,等候进餐期间切忌做各种家务,以免运动过量导致低血糖发生,并且不要忘记或延误进餐。外出旅游时携带胰岛素应避免冷、热及反复震荡,不可将胰岛素托运,应随身携带。需备齐以下物品:胰岛素、注射笔、酒精棉、糖果、糖尿病救助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