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7184407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职考常见问题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技术职称考试辅导资料 京信通信 华东 孫孺石 2010.5 2011.5修订,1.FDD-WCDMA是( )的简称。 A、频分双工时分多址 B、时分双工码分多址 C、频分双工频分多址 D、频分双工码分多址,FDD-WCDMA是( D )的简称。 A、频分双工时分多址 B、时分双工码分多址 C、频分双工频分多址 D、频分双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表示射频收发工作方式,目前主要有: 频分双工 - 简称FDD; 时分双工 - 简称TDD; 第二部分表示系统终端的选(多)址方式,目前主要有: 频分多址 - 简称FDMA; 时分多址 - 简称TDMA; 码分多址

2、- 简称CDMA;,FDD-WCDMA即频分双工-宽带码分多址的简称, 宽带(W)是相对第二代窄带码分多址而言; TDDSCDMA即时分双工智能码分多址的简称,有时更加简化而称为TD-SCDMA; S表示智能,主要指: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上行同步(Synchronous Uplink); 软件无线电(Soft Radio);,2.移动通信信道是一个典型的( )信道,通常它具有( )效应, ( )效应及 多普勒效应。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功率控制主要是克服( ) A.多普勒效应 B.终端功率太小 C.远近效应 D.传播衰耗,移动通信信道是一个典型的( 变参 )信道,通常它具有

3、(多径快衰落)效应, (阴影慢衰落)效应及 多普勒效应。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功率控制主要是克服( C ) A.多普勒效应 B.终端功率太小 C.远近效应 D.传播衰耗,陆地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陆地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第一、随着移动体的行进,由于建筑物、树林、起伏的地形及其他人为的、自然的障碍物的连续变化,接收信号场强会产生两种衰落,即多径快衰落和阴影慢衰落。前者是快速的微观变化,故称之为快衰落;后者是缓慢的宏观变化,是由阻挡物引起的阴影效应所造成的慢衰落。两种衰落叠加一起就是陆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主要特性。,电磁波传播途径与,衰落,快衰落快衰落的原因:移动台

4、接收的电波除直射波外,还有从各种障碍体(包括大地)反射或散射传播到达接收点电波,相互迭加造成信号包络的快速起伏。快衰落的统计特性:服从瑞利分布,衰落幅度统计特性: 衰落速率:nd=2v/ (900M、60km/h时100次/s) 衰落深度:可达30dB 衰落持续时间:信号低于某电平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秒),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慢衰落慢衰落的原因:地形地物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慢衰落的统计特性:服从正态分布,接收功率和覆盖区(边缘)可通率,大量统计数据表明,阴影衰落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有两个特征值,即均值,和偏差,,按照正态分布,的特征可知,当覆盖区边缘的接收场强中值恰巧等于均值,时,系统接

5、收,场强没有余量,只能保证覆盖区边缘50%的地点满足通信要求。,通信概率与系统余量的关系见下图:,当系统余量为0时,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50 当系统余量为时,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84 当系统余量为2时,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97 当系统余量为3时,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99.7 当系统余量为1.28时,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90,接收功率和覆盖区(边缘)可通率,快衰落的变化速率与终端移动速度及工作波长有关,衰落的平均速率为 : 2v/ 而最大多普勒频移为:v/,3. 何谓射频 ? 射频(RF)是: *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的简称,主要是指通过天线发/收的电磁波; *射频的频段范

6、围很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射频通常指几十到几千(303000)MHz的频段; VHF(米波): 30300MHz; UHF(分米波): 3003000MHz; 大于3000MHz(3GHz)为厘米波; *射频大多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递,也可以沿金属导线传输,有损耗; 还有反射,折射和绕射等现象.,4. 0.1W=( )dBm; 43dBm=( )W。 1dBm + (0.1dBm)=( )dBm 下列计算中哪个是正确的( ) A、10dBm+10dBm = 20dBm B、30dBm-10dBm = 20dBm C、27dBm-24dBm = 3dBm D、24dBm+24dB

7、m = 27dBm,0.1W=(20)dBm; 43dBm=(20 )W。 1dBm + (0.1dBm)=3.06dBm 下列计算中哪个是正确的( D ) A、10dBm+10dBm = 20dBm B、30dBm-10dBm = 20dBm C、27dBm-24dBm = 3dBm D、24dBm+24dBm = 27dBm,发信功率及其单位换算 通常发信机功率单位为“瓦特”(W), 它也可以表示为dBW,即以1W为基准的功率分贝值, 即 Pt(dBW)=10lgPt(W)/1W 为了便于计算,发信功率单位也可用“毫瓦”(mW)表示,同样,它也可以表示为dBmW(简写为dBm),即以1mW

8、为基准的功率分贝值,即: Pt(dBm)=10lgPt(mW)/1mW 而因为 1W = 1000 mW 所以 1 dBW = 30dBm,5.码分系统中,接收机解扩器输出信噪比与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之比值,被称为( )。,码分系统中,接收机解扩器输出信噪比与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之比值,被称为( 扩频增益 )。,在CDMA系统中,常用的扩频函数是伪随机编码序列。所以CDMA系统也称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通信(DS-SS)系统。 扩频系统的理论基础可用仙农信道容量公式 C=Wlg2(1+ S/N ) 来描述。即当传输系统的信噪比下降时,可用增加系统传输带宽(W)的办法来保持信道容量(C)不变。这也是扩频系统

9、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的原因。 作为扩频系统抗干扰能力的衡量标志,引入了“处理增益”G的概念来描述,其定义为接收机解扩器输出信噪比与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之比值,即 G = =,在CDMA系统中,射频端所接受的信号功率(S)为每比特能量与信息速率(比特率)之乘积 S(瓦)= Eb(焦耳/比特)Rb (比特/秒) = Eb Rb (焦耳/秒) 而干扰总功率(I)为混合干扰谱密度N0(瓦/赫兹)与接收机输入带宽(无线信道带宽)Bc(赫兹)之乘积 I = N0(瓦/赫兹) Bc(赫兹)= N0 Bc (瓦) 因此,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噪声功率比 SIR =C/I = = 而即为接收机输出端单位 比特信号噪

10、声功率比 扩频增益G = =,上述公式表明,码分系统接收机要求的输入信号噪声功率比可以比输出端的低一个扩频增益值,可以是负的分贝数,因此,该系统在输入信号完全被噪声“淹没”时,仍可正常工作。 例题:当C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23kb/s时,若需保证输出端信噪比为-6dB,则接收机输入端C/I应当是多少dB? (提示:C网传输带宽=1.23MHz),上述公式表明,码分系统接收机要求的输入信号噪声功率比可以比输出端的低一个扩频增益值,可以是负的分贝数,因此,该系统在输入信号完全被噪声“淹没”时,仍可正常工作。 例题:当C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23kb/s时,若需保证输出端信噪比为-6dB,则接收机输入

11、端C/I应当是多少dB? (提示:C网传输带宽=1.23MHz) 答:扩频增益 Gp = 10lg1.23M/123k = 10lg10 =10dB; 所以 C/I = -6dB - 10dB = -16dB,6. 3G移动通信系统信息的目标传输速率分级为: 室内( ); 室外步行( ); 室外车载( )kbps/s。,3G移动通信系统信息的目标传输速率分级为: 室内(2 Mbps/s); 室外步行(384 kbps/s); 室外车载(144)kbps/s。,4G移动通信系统信息的目标传输速率分级为: 静止状态( ); 运动状态( );,4G移动通信系统信息的目标传输速率分级为: 静止状态(1

12、Gbps/s); 运动状态(100Mbps/s);,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话音通信为主, G网全速率信道传输速率为13kbps/s, 半速率信道传输速率为6.5kbps/s; C网全速率信道传输速率为9.6kbps/s;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数据通信为主, 因此,其信道传输速率要高得多.,7. 设某系统中每用户一天内呼叫3次, 每次通话占用信道平均时长为2分钟, 忙时集中率为1/10, 则该系统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 ( )爱尔兰。,设某系统中每用户一天内呼叫3次, 每次通话占用信道平均时长为2分钟, 忙时集中率为1/10, 则该系统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 (0.01)爱尔兰。,在工程设计中,需

13、要忙时话务量的指标,因为忙时话务量(即忙时最大话务负荷)才是工程设计的依据。每一用户的忙时话务量可用下式表示: At 式中,A为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 为每用户在一天内的呼叫次数; 为忙时集中率(系数)忙时话务量/全天 话务量; t为每用户每次通话占用信道的平均时长。 通常,因为爱尔兰分布较符合多频道共用的实际情况,所以以爱尔兰(Erlang)表示话务量的单位。,8. 某设备带外杂散指标为70dBm/100kHz,则相当于( )dBm/200kHz A、-63 B、-67 C、-70 D、-73,某设备带外杂散指标为70dBm/100kHz,则相当于(B )dBm/200kHz A、-63 B、

14、-67 C、-70 D、-73,用频谱仪测试GSM信号,RBW带宽设为200KHz时读数为10dBm,问若RBW带宽设为1MHz时读数为( )。 A、10dBm B、15dBm C、17dBm D、24dBm,用频谱仪测试GSM信号,RBW带宽设为200KHz时读数为10dBm,问若RBW带宽设为1MHz时读数为( A )。 A、10dBm B、15dBm C、17dBm D、24dBm,宽带噪声电平及归一化噪声功率电平 发信机除了离散型(以脉冲形式出现)杂散、邻道和互调辐射外,还有宽带噪声辐射;尤其是对于码分多址系统,因为其发射信号都以直扩伪随机码噪声序列形式出现,因此研究其宽带噪声电平的影

15、响尤其重要。 宽带噪声的一个特点是其频谱延伸很宽,因此,表示宽带噪声电平高低需要表明测试带宽值,或者为了计算方便都将它归一为单位赫兹的噪声功率电平。 例如:XX系统的邻道辐射噪声功率为-42dBc/30KHz,该系统发射功率为+24 dBm,则表明该系统的邻道辐射噪声功率为-18dBm/30KHz或者为(-18 dBm - 45 dBHz)= - 63dBm/Hz,通常,归一化噪声功率电平(/Hz)可以不写,而直接用-63 dBm表示。,9.天线的极化方向是指电波的方向。移动通信系统所用的天线一般均采用( )方式。 A、水平极化 B、圆极化 C、垂直极化 D、天线阵,天线的极化方向是指电波的方

16、向。移动通信系统所用的天线一般均采用( C )方式。 A、水平极化 B、圆极化 C、垂直极化 D、天线阵,麦克斯威尔电磁场理论是天线理论的基础,他所提出的两个方程描述了空间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随时间变动的电场产生了磁场,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同样产生了电场。因此,在交变的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相互转换,不可分割,正是这种电磁场间的相互转换才形成了电磁波的传播。而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正交关系。 “极化”是指电场强度矢量在空间运动的轨迹或变化的状态。通常电场强度矢量的末端在空间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椭圆,所以我们定义这种天线的极化为椭圆极化。,如果把电波传播方向制定为

17、三维坐标的Z轴,则在与其垂直的XY平面上,一个椭圆形的电场矢量总可以分解为两个互相正交的矢量,分别沿X轴与Y轴方向(包括振幅与相位)。当这两个相互正交的矢量振幅相等且相位相差 n时,椭圆轨迹演变为圆,我们称之为圆极化;当他们振幅相等但相位相差n时,椭圆轨迹演变为一条线,我们称之为线极化。当线极化方向与地面平行时,称为水平极化,而当线极化方向与地面垂直时,称为垂直极化。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采用垂直极化。天线摆位也应与地面垂直放置。,10. G网基站覆盖范围受限于35km是因为( ) A、基站天线太低 B、城市建筑阻挡 C、电波传播时延 D、手机功率太小,G网基站覆盖范围受限于35km是因为(

18、 C ) A、基站天线太低 B、城市建筑阻挡 C、电波传播时延 D、手机功率太小,G网上行传输方向,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传送,用于移动用户(通过基站)向网络提出接入申请。 由于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是可变的,因而其传播时延也是变动的,为了保证基站接收机能够准确地接收任一移动台的申请,故在接入信道尾部设立较长的防护段,称为扩展保护期,占68. 25比特,约251 s ,该值对应于35Km的传输时延,即保证距基站35Km的移动台发出的接入申请也不会丢失。,但是,保护期的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传输开销,也即降低了信息传输速率,因此,G网中相应地采用了自适应的帧调整技术。一旦移动台通过接入信道登记,基

19、站便连续地测试传播时延,并在慢速辅助控制信道上以2次/秒向移动台发出时间提前量指令,其值为0233 s,移动台按此指令进行自适应帧调整,使得移动台向基站发送的时间与基站接收的时隙相一致。 从基站的角度看,下行方向延时3个时隙(BP)就可以得到上行方向的结构,也就是上行时隙与其对应的下行时隙号有3个偏移,这是GSM规范中规定的。从移动台的角度看,为了弥补传输时延变化的影响,用一个时间值来补偿传播时延,以调整收发时延始终保持在3 BP,这个数值称为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此时,从MS的角度看,上下行之间的准确偏移量是3 BPTA,TA值由BTS根据传播时延量计算并通知MS,

20、,时间提前量TA,TA,GSM规范中,TA包含6位二进制码元,数值范围为063,每个码元传输时间为3.69 s,因此TAmax=233 s,这相当于电波传输35Km的往返时间。从这点出发,也可推知,GSM(当8个时隙正常运用时)的小区覆盖最大半径只能是35Km。 当然,GSM也允许特殊的稀路由状态下,将8个时隙合并为4个时隙,甚至2个时隙或1个时隙,此时,允许的小区覆盖半径最大可达290Km。,11. 在使用干线放大器系统中,对于4载频输入,干放应留功率余量是( )dB A、3dB B、5dB C、6dB D、9dB,在使用干线放大器系统中,对于4载频输入,干放应留功率余量是( C )dB A

21、、3dB B、5dB C、6dB D、9dB 余量是10logN,12. C网相邻小区的识别是利用( )的偏置来完成的,通常与该偏置对应的增量因子被严格控制为( )的整数倍。,C网相邻小区的识别是利用(PN)的偏置来完成的,通常与该偏置对应的增量因子被严格控制为(64)的整数倍。,众所周知,G网中需要做小区频率规划,以满足同频复用的保护比,从而使频率资源充分利用。而C网不需要做小区频率规划,其相邻小区可以使用同一频率,其相邻小区(或扇区)的识别是利用导频PN码的偏置来完成的。导频PN码数目共512个,通常用导频增量因子来选取PN码相位偏置,导频增量因子与搜索窗参数及小区半径有关.,C网中,码片

22、速率为1.2288Mchip/s,一个码片约为0.814 s ,相当于244m的传播距离。 所以一个PN偏移指数相当于64个码片对应于15.6km的传播距离。通常在工程上偏移间隔一般大于64码片,但被严格限制为64个码片的整数倍。,13. 塔顶接收放大器主要功能是( ) A、提高放大量 B、提高灵敏度 C、改善信噪比 D、降低非线性,塔顶接收放大器主要功能是( C ) A、提高放大量 B、提高灵敏度 C、改善信噪比 D、降低非线性,塔顶(接收)放大器的主要功能还是改善基站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上、下行发射功率的差异,会造成上、下行链路的不平衡,分集接收技术和加装塔顶(接收)

23、放大器都是为了改善上行链路质量,谋求上、下行链路平衡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塔顶(接收)放大器的原理就是在基站接收系统的前端,紧靠接收天线下增加一个低噪声放大器来实现对基站接收性能的改善。,一个基站接收机前端通常有: L1双工滤波器损耗 L2馈线等附加损耗 加入塔顶放大器后将主要改善L2对系统的影响。 未加塔放前,NF= L1+ L2+ NFR 加塔放后, NF= L1+10 log 例如:L1=0.5dB,L2=5 dB,NFR=4 dB,NFt=3 dB, G=10dB 则:NF= 0.5+5+4 = 9.5 dB NF= 0.5+10lg = 4.8 dB,上例表明,加装塔放前后噪声系数下降

24、了4.7 dB,这将对系统性能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在稀路由地区,为了扩大覆盖范围,有时也可采用下行功放(或塔放),对于下行功放,除了注意电源供电以外,还应计算其下行噪声对系统其他接收机的影响。 详情见TMA资料P4P9,14. 当用点源天线作为标准比较时,所得增益往往被称为天线的绝对增益,用dBi来表示;而当用( )作为标准时,所得增益称为天线的相对增益,用dBD表示,两者相差( )dB。,当用点源天线作为标准比较时,所得增益往往被称为天线的绝对增益,用dBi来表示;而当用( 半波偶极子天线 )作为标准时,所得增益称为天线的相对增益,用dBD表示,两者相差( 2.15 )dB, 即1.64倍.

25、,15. 在空间设立二付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的分集方式称为( )方式 A、频率分集 B、时间分集 C、空间分集 D、角度分集,在空间设立二付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的分集方式称为( C )方式 A、频率分集 B、时间分集 C、空间分集 D、角度分集,移动通信的传播信道是一个典型的变参信道,特别由于移动端天线高度和环境的影响,在收发之间通常是一条非视距(NLOS)的传播链路,无线电波的信号将受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的严重影响。 当然,在衰落存在时,欲保持通信质量,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可以加大有效发射功率,但是,除了设备限制以外,它也将增加干扰,对于基于频率复用的蜂窝系统来说,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另一个行之有

26、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天线采用“分集”技术来有效地克服衰落,改善通信质量。 分集的原理是采用了多种可能的途径采样接收信号,对接收到的各种多径信号进行组合或分类,以选择最佳的信号;如果各个多径信号不相关,则可以将它们合并以获得最佳的接收信号。,在移动通信中使用的分集技术主要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多径分集和极化分集等。通常由于体积条件的限制,在基站接收端可以同时采用这四种分集技术; 而在移动端,往往只能采用时间分集和多径分集两种,这种安排也恰巧符合上下链路平衡的要求。 时间分集:在移动通信编码技术中,采取了重传协议,即同样的编码信息,将在无线信道上重传多次,达到了时间分集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第

27、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已开始使用,且在上、下行传输中都采用了这类重传协议。,空间分集:当两个天线的间隔距离远大于波长时,它们的接收信号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把两个天线收到的信号同时接入到一个接收机中,通过合适的矢量运算,选择出最好的接收信号或者合成信号,通常能使接收信号增加35dB,以对抗多径衰落。 频率分集:根据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当两个频率间隔大于信道相关带宽时,接收到的此两种频率的衰落信号不相关。市区的相关带宽一般约为50kHz,郊区的相关带宽一般约为250kHz,都远小于3G信道带宽,所以码分多址的宽带传输本身就是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和多径分集: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是利用重传协议和大数判

28、决来实现的;而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多径反射的特点利用基站和移动台的Rake接收机分集技术而获得。它也是时间分集的一种,但不是用增加重传次数而得。当来自两个不同路径信号的时延大于1个码元宽度时,Rake接收机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提取出来而不互相混淆。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Rake接收机的多径分集功能将愈发显现。,极化分集:极化分集可以认为是空间分集的一种特例,主要用于上行。由于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非视距特性,到达基站接收天线的信号不可能保持单纯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可以设计极化相互正交的两个天线,例如在一个扇区安装一个45的双极化天线,一个极化处于收/发双工,另一个极化仅接收,放置于同一结构内,只要

29、性能良好,将可获得较好效果。它们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认为是互不相关的,大多数情况极化分集也能使接收增益提高35dB。,16. 七单元八木天线的振子长度约为其工作波长的( )倍 A、2 B、1/2 C、7 D、1/7,七单元八木天线的振子长度约为其工作波长的( B )倍 A、2 B、1/2 C、7 D、1/7,17. 在工程验收工作中,要求系统总驻波比不得超过( )。,在工程验收工作中,要求系统总驻波比不得超过( 1.5 )。,由于天线和传输线之间的阻抗有匹配问题。因此,存在反射波,反射波与入射波之比称为反射系数,为一复数。 电压驻波比VSWR与反射系数之间关系为: VSWR= = 反射系数复模的对

30、数分 贝值即回波损耗RL RL= -20log 反射系数复模的平方即为反射功率比 = 100% 、VSWR、RL和 之关系可绘制成曲线。,如,当VSWR=1.5时,可查出 =0.2,RL=14dB,而 =4%,G网用户开机或脱网时用来判决小区选择的参数是(C1), 选择小区优先级别的参数是(CBQ); 而用户判决小区重选的参数是C2,它应等于(C1+CRO),G网用户小区重选的完整公式是: C2 = C1+CRO TO*H(PT-T) 当PT不等于11111时; C2 = C1- CRO 当PT=11111时; 其中: CRO 为小区重选偏置, 是一个人为修正参数,用于鼓励或 阻止用户重选至该

31、小区,它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 063, 对应表示0126dB,以2dB为步长,默认值为 0dB;,TO为临时重选偏置,是给CRO的一个负作用修正; TO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07,对应代表070dB,以10dB为步长,默认值为0dB; PT是该负作用修正值作用于CRO的控制时间; PT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031,其中030对应表示20620秒,以20秒为步长,默认值为0; 而当PT=31时,参数 TO的负作用修正失效,並保留用于改变CRO对C2的作用方向(正改负). T是一个定时器,初始值为0,确定某”相邻”小区时开始计数,其精度为4.625ms(一个TDMA帧长), C2值维持5秒

32、以上的”相邻”小区即为选定的重选目标小区; 选定重选目标小区后,至少间隔15秒才能再次启动;,以上三个参数调整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如”相邻”小区业务量已很高,或者发现质量不理想时,不希望该”相邻”小区成为重选目标,则可设置 *PT=31,使参数TO失效,使C2值降低;即重选不可能,设置CRO愈大,排斥愈大; 或者 *当PT为030时,设置CRO愈小,重选愈不可能; 2.如”相邻”小区业务量不足,一般鼓励移动用户尽可能重选到该”相邻”小区,设置CRO愈大, 倾向愈大,通常: CRO设置为020dB;(G1800网取2030dB, 室内1020dB); PT建议为2040秒; 3.对于

33、业务量正常的小区,一般建议设置CRO为0dB; 而将PT加大至640秒,使C2=C1.,19. 写出下列参数的含义:T-ADD;BSIC; CID;RxQual:Ec/Io;GRRU;BCCH;CRO; 答:T-ADD:导频检测门限; BSIC:基站识别码; CID:小区识别码; RxQual:接收信号质量; Ec/Io:单位比特归一化信噪比; GRRU:GSM系统射频拉远单元; BCCH:广播控制信道; CRO:小区重选偏置。 C1? CBQ? C2?,20.灵敏度的计算 热噪声底噪: KTB 接收机底噪: KTB + NF GSM: KTB + NF + C/I -174 + 53 + 5

34、 + 12 = -104 dBm dB dB dB dBm CDMA: KTB + NF + GP +Eb/N0 -174 + 61 + 5 + GP +Eb/N0,21.GSM基站发信机给定的杂散辐射指标是-36dBm/200kHz(带外9kHz 1GHz),该杂散辐射落入C网接收机的噪声电平是多少? 答:-36dBm 10lg200kHz/1.23MHz = -36dBm + 8dB = -28dBm,22. 某室内分布系统的部分原理图如下,计算: 天线ANT1、ANT2的馈入功率; 距离ANT3,10m处的自由空间接收功率(不考虑其它附加损耗)? 注:天线增益均为2.1dBi,1/2”馈

35、线损7.4dB/100m10m,答:ANT1的馈入功率: 20dBm-0.74dB-10dB-0.37dB = 8.89dBm; ANT2的馈入功率 (假定分路器损耗为) 20dBm-0.74dB-1.48dB-0.74 dB =17.04dBm; 距离ANT3,10m处的自由空间接收功率: 17.04dBm . -. .dBm.dB .dBm,23. G网和C网的方框图 G网: MSC/VLR/HLR/AUC/EIR; BSC/BTS; MS ; OMC; C网: MSC/VLR/HLR/AUC/EIR /SC; BSC/BTS; MS; OMC;,24.试述G网,C网与TD-SCDMA网切

36、换的差异。 答:G网是硬切换,先断后接; C网是软切换,先接后断; TD-SCDMA网间是接力切换,断接几乎同时发生; TD-SCDMA网与G或C网是异频切换。,25.试述直放站对基站上行干扰的原理及其克服方法? 答:直放站是一个有源器件,它的引入将使施主基站接收机噪声功率增加,从而降低了施主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主要克服方法有: (1) 控制直放站的放大量,使直放站的增益比施主基站到直放站的传输损耗低8dB以上; (2) 将施主基站接收机的噪声增量控制在1dB以内; (3) 工程上应重点阐明直放站的引入增加了覆盖范围,原基站覆盖范围减小一些在所难免,但覆盖范围的总和是大大增加了。,26. 来

37、自室外的同频干扰会对室内分布系统造成哪些影响? 答: (1)室内容量外泄; (2)增加无功切换和降低系统的切换成功率; (3)增加乒乓切换的可能性。,27. GSM系统采用什么切换? 切换与小区重选有什么不同?,GSM系统采用什么切换? 切换与小区重选有什么不同? 答: 硬切换 切换是通话中的小区重选; 小区重选是候机状态时的切换;,28.SRCH WIN A用来搜索( ) A、激活集导频 B、相邻集导频 C、剩余导频,SRCH WIN A用来搜索( A ) A、激活集导频 B、相邻集导频 C、剩余导频,对导频信号的搜索是基于对距离的考虑,因此,必须对系统中存在的四类导频信号集分别制定搜索窗大

38、小。 搜索窗用于搜索导频信号的路径,其大小以PN码片数计,搜索窗口大小应该考虑多径时延扩展,基站的相对位置以及建立移动台系统时钟的小区的相对位置。如果基站软件可以跟踪移动台的位置,或者说可以估计移动台与其他基站的距离,那么移动台所属小区就可以指令移动台对每一个基站使用不同的窗口大小。如果基站不能告诉移动台这种详细的相对延迟信息,那么搜索窗口宽度必须做得稍大一些,以满足移动台位置及各路径延迟的不确定性。,29. GPRS也被称为( )代GSM系统EDGE系统也被称为( )代GSM系统; EDGE系统采用( )调制方式使用户数据信道每时隙的比特率从22.8kb/s提高到( )kb/s ,而所有的控

39、制信道仍 采用( )调制方式,30. GPRS也被称为( 2.5 )代GSM系统, EDGE系统也被称为( 2.75 )代GSM系统; EDGE系统采用(8PSK)调制方式,使用户数据信道每时隙的比特率从22.8kb/s提高到( 69.2 )kb/s ,而所有的控制信道仍采用(GMSK)调制方式,31.基带跳频BB-FH和射频跳频RF-FH的区别. BB-FH:基带按序列接到多个TRX,此时TRX 发射的频率不变,但基带信息变化.因此BB-FH的频道数最大也不会超过TRX数; RF-FH:基带接到一个TRX ,该TRX 发射的频率按序列变化,但基带信息不变. 实际上变化的是TRX 中的VCO(

40、频率合成器)的频率.因此RF-FH的频道数最大可以达到分配到的全部频道数,但需受系统干扰的限制;,32. 无线电干扰定义和分类(1),无线电干扰是指发生在无线电频谱内的干扰。接收机收到无用信号时会导致有用信号的接收质量下降,出现信息差错或丢失,甚至会阻断通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线电干扰。无 无线电干扰通常有如下几类:同信道干扰 与有用信号载频相同的无用信号对有用信号接收机造成的干扰均称为同信道干扰;邻道干扰 由相邻信道的信号发射功率落入相邻信道的接收机通带内所造成的干扰称为邻道干扰;带外干扰 由发射机的谐波或杂散辐射落到有用信号接收机通带内所造成的干扰称为带外干扰;互调干扰 包括发射机互调干扰

41、和接收机互调干扰。当多部发射机载频信号落入另一部发射机时,由于在非线性作用下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组合频率产物,从而对与这些组合频率相同的接收机造成干扰,称为互调干扰。当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一部接收机时,在接收机非线性作用下产生组合频率产物,落入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阻塞干扰 当接收机收到一个强干扰信号时,会使其灵敏度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通信中断,称为阻塞干扰。来自工、科、医等非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一些非无线电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对无线电台(站)会产生有害干扰,称为非无线电设备辐射干扰。主要包括工业用的高频炉、热合机、高压电线、发电机和电动机等;交通工具如摩托车、电

42、车、轮船点火系线统等;医疗用高频设备、X光机以及内外科医疗仪器设备等。,32.无线电干扰定义和分类(2),从无线电管理和频率指配协调的目的出发,根据干扰的程度,一般把无线电干扰分为如下几级,即 允许的干扰 在给定条件下,产生的干扰使接受质量下降,但不明显,在国际、国内相关规定的范围之内的干扰,称为允许的干扰。 可接受的干扰 在给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干扰使接收质量有中等程度的降低,由主管部门认定是可以接受的干扰,称为可接受干扰。 有害干扰 危害无线电导航或其他安全业务的运行,或严重损害、阻碍或反复阻断正在正常运行的无线电业务的干扰,称为有害干扰。,33. 什么是邻道干扰比(ACIR)? 邻道干扰比

43、(ACIR)是衡量无线通信系统抗击邻道干扰能力的指标,它与发信端的邻道辐射功率比(ACLR)及收信端的邻道选择性(ACS)有关.,邻道干扰比(ACIR)取决于接收机相邻信道选择性(ACS)以 及发信机邻道辐射功率比(ACLR),在数值上,ACIR(dB)=10lg,对WCDMA系统,性能规范如下:,干扰协调,邻道干扰,鉴于三阶互调干扰的一个特点是将发信频谱扩大了三倍,即系统工作带宽愈宽,互调干扰的危害性也愈大。因此,在分析互调干扰时,尽可能按运营商的实际工作频段来分析,而不应该将G网或WCDMA网的整个频段为基础来分析。例如,对G900和G1800应分别标为G900(M)/G900(U)和G1

44、800(M)/G1800(U)来分析;而对于WCDMA,由于目前尚未分配给运营商,我们暂以其整个频段分析。,干扰协调,互调干扰,分析系统间互调干扰情况时,首先应了解清楚构成三阶互调的频率关系,只有特定的组合才会对某一系统的接收信号构成互调干扰。下面列表中,我们将三阶互调I型和II型的各种可能组合包括在内。三阶I型 即 2f2-f1和 2f1-f2三阶II型 即 f1f2f3f2f3f1f1f3f2,干扰协调,2G/3G三阶互调干扰频率组合表,干扰协调,2G/3G三阶互调干扰频率组合表,如第四项:C800 G1800(M) G1800(U) G900(M/U)1850 1805 + 870 = 915MHz1840 1820 + 880 = 900MHz1840 1820 + 870 = 890MHz 如第六项:G900(M) G1800(U) PHS G900(M)935 (1890 1850) = 895MHz954 - (1900 - 1850) = 904MHz如第十六项: G1800(M) PHS2 x 1805 1900 = 1710MHz2 x ,干扰协调,互调干扰,干扰协调,互调干扰,58dBc,2f1-f2 f1 f2 2f2-f1,p1 p2 +22d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