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1.考情再现,2.考点精讲,3.典例剖析,4.课后作业,5.真题演练,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考情再现,1.考情再现,一、考情再现,二、考点精讲,2. 考点精讲,二、考点精讲,1.下图分别表示的内力作用类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案见教辅,三、典例剖析,3.典例剖析,三、典例剖析,典例详见教辅,(2013广东文综,1)右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1.提取信息:“地质构造的形成原”;,2.提取信息:图中岩层的弯曲特点;,3.调动知识: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构造。,4.调动知识:向斜构造
2、是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四、课后作业,4.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详见教辅,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 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1.提取信息:“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图中山地陡峭;,“A地壳的水平运动”,2.调动知识:该陡峭的山地是垂直上升运动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3.提取信息:“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
3、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图中岩层的弯曲特点和地貌特点;,4.调动知识: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山。,5.调动知识: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成山是由于其他岩层被侵蚀形成。,B,A,五、真题演练,5.真题演练,五、真题演练,详见教辅,(2011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1.提取信息:“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2.提取信息:图中是河流冲积物,是断层,是水平沉积岩,处是岩浆岩;,3.地理判断: 、是外力作用形成,、是内力作用形成 。,D,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1.考情再现,2.考
4、点精讲,3.典例剖析,4.课后作业,5.真题演练,一、考情再现,1.考情再现,一、考情再现,二、考点精讲,2. 考点精讲,二、考点精讲,1.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四种方式及对应地貌,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二、考点精讲,2.风化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风化作用的重要特征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风化的产物仍保留在原地。,典型的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二、考点精讲,3.说出下图显示的主要侵蚀类型和对河谷的影响。,答案见教辅,二、考点精讲,4.说出
5、下图显示的主要侵蚀类型和成因。,答案见教辅,二、考点精讲,5.说出下图显示地貌的堆积类型和成因。,答案见教辅,三、典例剖析,3.典例剖析,三、典例剖析,典例详见教辅,(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1.提取信息:“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
6、的固定点”;,2.提取信息:“(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3.提取信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4.解读信息:说明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距离的变化受淤积和侵蚀控制,若侵蚀为主,则距离靠近,若淤积为主,则距离远离。,三、典例剖析,典例详见教辅,(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
7、、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5.提取信息:图中距离总趋势是先远离,后靠近。,6.地理判断:应是先淤积,后持续侵蚀。,D,三、典例剖析,典例详见教辅,(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2.地理判断:如果是降水量增加,则黄河总输沙量增大,淤积加强,不符合图示侵蚀为主。,1.提取信息:“推测1992199
8、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3.提取信息:“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4.地理判断: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则黄河总输沙量减小,淤积减弱,符合图示侵蚀为主。,三、典例剖析,典例详见教辅,(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5.提取信息:“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6.地理判断:植被覆盖率降低,则黄
9、河总输沙量增加,淤积加强,不符合图示侵蚀为主。,7.提取信息:“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8.地理判断: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则黄河总输沙量增加,淤积加强,不符合图示侵蚀为主。,B,四、课后作业,4.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详见教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1.提取信息:“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2.提取信息:图中近现代以来,“甲处海岸线后退 、 乙处海岸线后退、丙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丁处海岸线后退”;,9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C,四、课后
10、作业,详见教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10.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1.提取信息:“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2.提取信息:“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3.提取信息:图中乙处4至12世纪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4.提取信息:“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5.提取信息:图中乙处12至15世纪的海岸线后退”;,四、课后作业
11、,详见教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10.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6.提取信息:“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7.提取信息:图中乙处15至19世纪的海岸线后退”;,8.提取信息:“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7.提取信息:图中乙处19世纪至现代的海岸线后退”;,8.地理判断:海岸线后退则以侵蚀为主,海岸坶向海洋推进,则以堆积为主”;,C,五、真题演练,5.真题演练
12、,五、真题演练,详见教辅,(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1.提取信息:“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2.提取信息:图中甲地位于入海口处,河汊较多,应是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地貌;,C,五、真题演练,(2014浙江卷)图3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1.审设问,分析过程:,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地断裂
13、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明确设问要求:根据图示判断地质作用,明确判断过程: 根据“北纬38.5”“东经106、 106.5”区域定位、处没有黄河干流流经,冲积平原为宁夏平原,图中显示断裂下沉,后由黄河干流泥沙冲积形成 。 处是断裂上升,比黄河海拔高,不会是黄河干流泥沙堆积。,3.选择答案,C,2.提取图示和选项信息、分析:,五、真题演练,(2014浙江卷)图3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1.审设问,分析过程:,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
14、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 B C D,明确设问要求:根据根据晨昏线的位置判断,明确判断过程:“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图中处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较深,是修建陵寝较为理想的地方。,3.选择答案,B,2.提取图示和设问信息、分析:,五、真题演练,1.提取信息:“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2.提取
15、信息:试题中四个选项。,3.提取信息:图例中代表的地理事物。,4.调动知识:结合图例和图示内容,可知为喀斯特地貌。,5.地理判断:应先有可溶性岩石,形成上层洞穴及地貌,再形成下层洞穴。,D,五、真题演练,1、提取信息:“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2010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2、提取信息:风蚀现象显著 。,3、调动知识: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应是降水丰富的地区。选项A错误。,
16、D,4、提取信息:“岩石类型是花岗岩”,5、调动知识: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是可溶性岩石,花岗岩致密坚硬。选项B错误。,详见教辅,五、真题演练,(2010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6、提取信息: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7、调动知识: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贫瘠。选项C正确。,D,8、提取信息:“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9、调动知识: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山区,由于岩石
17、漏水严重,地表水较缺乏,但地下水较丰富。选项D错误。,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考情再现,2.考点精讲,3.典例剖析,4.课后作业,5.真题演练,一、考情再现,1.考情再现,一、考情再现,二、考点精讲,2. 考点精讲,二、考点精讲,1、岩石类型、成因、特点,(1)岩浆岩,侵入岩,在内力作用下,岩浆沿岩石圈裂隙或比较薄弱的地方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特点是致密坚硬);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特点是多气孔)。,喷出岩,(2)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
18、挤压形成板岩。一般在地壳深处形成。是内力作用形成;在岩石圈深处形成;一般密度较大,岩石较硬;只有地壳运动被抬升才能露出地表。,二、考点精讲,1、岩石类型、成因、特点,(3)沉积岩,先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是外力作用形成。,特点是有层理结构,一般呈水平产状。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一般,含有化石,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二、考点精讲,2、地壳物质循环图,(1)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岩浆 变质岩 沉积岩 喷出岩 侵入岩,(2
19、 )AF代表的地理过程:,A,B,C,C,C,D,E,F,A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 B 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 C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变质岩。,D 地壳运动使岩石上升到地表。E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经过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F 先形成的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二、考点精讲,3、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抓住两个只能: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2)从图上看出,三类先成岩石都可形成变质岩、沉积岩。,(3)三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三、典例剖析,3.典例剖析,三、典例剖析
20、,详见教辅,(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1、提取信息:“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2、调动知识:该矿物是岩浆延着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后经外力作用,最后沉积形成。,C,三、
21、典例剖析,详见教辅,(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3、提取信息:“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4、调动知识: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呈三角形,如图:。,A,四、课后作业,4.课后作业,四、课后作业,详见教辅,(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3某山体由岩浆岩
22、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岩浆冷却较快 岩浆冷却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 A B C D 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1、提取信息:“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2、调动知识:该岩浆岩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却较慢形成。,3、提取信息:“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4、调动知识: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可能是变
23、质岩。,五、真题演练,5.真题演练,(2013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五、真题演练,详见教辅,1.审设问,分析过程:,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明确设问要求:考查地质物质循环过程,明确判断过程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2.提取设问、图示信息、分析:,五、真题演练,(2013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24、。,1.审设问,分析过程:,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B. C. D. ,明确设问要求:考查生长界的特点,明确判断过程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2.提取设问、图示信息、分析:,五、真题演练,1、提取信息:“能正确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下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完成(1)-(2)题。,(1)能正确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可能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 ) A、 B、 C、 D、,2、提取信息:“四幅图
25、中都已知岩浆,”;,岩浆,岩浆,岩浆,岩浆,3、调动知识: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4、地理判断:只有丙图正确。,C,五、真题演练,5、提取信息:“有可能 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下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完成(1)-(2)题。,(1)能正确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可能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 ) A、 B、 C、 D、,岩浆,6、地理判断: 根据上题结论,丙图中是岩浆岩,则沉积岩和变质岩可能是。,C,A,五、真题演练,(2014上海卷)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
26、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1、提取设问信息:“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2、提取材料信息:“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3、调动知识:板块分布及边界;,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出,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A,五、真题演练,读下图,回答12题。,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侵蚀作用 2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岩
27、B花岗岩 C大理岩 D砂岩,1图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1、提取信息:“图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2、提取信息:“变质作用 ”;,3、提取信息:“图中指水体及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 ”;,4、调动知识:图中指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五、真题演练,读下图,回答12题。,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侵蚀作用 2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砂岩,1图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5、提取信息: “风化作用 ”;,6、提取信息:“图中指喷出岩被侵蚀搬运到另一地区形成沉积物 ”;,7、调动知识:图中
28、侵蚀搬运作用;,五、真题演练,读下图,回答12题。,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侵蚀作用 2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砂岩,1图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8、提取信息: “重熔再生作用 ”;,9、提取信息:“图中指由沉积岩形成岩浆的过程 ”;,10、调动知识:沉积岩需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11、提取信息: “侵蚀作用”;,12、提取信息:“图中指由岩浆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过程 ”;,C,五、真题演练,读下图,回答12题。,2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砂岩,1、提取信息: “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2、调动知识:由上题可知过程最终可形成侵入岩(主要是玄武岩)、喷出岩(主要是花岗岩);,B,五、真题演练,分析:,(2012山东文综,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甲地沉积岩褶皱后,沉积岩出现侵蚀面、有上覆沉积岩形成、有侵入沉积岩和的花岗岩形成。,D,详见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