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182442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双峰一中 2018 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 分 时量:14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本题共 3 小题,9 分)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2、。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3、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

4、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光明日报2018 年 01 月 08 日 15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2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B.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正确的国家观,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

5、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

6、好地坚定文化自信。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C.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在各个领域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本题共 2 小题,6 分)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 “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 ,全球总票房高达 3. 043 亿美元, 功夫熊猫更以

7、 5.771 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斯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个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讲述。2016 年 G20 峰会上, 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 300 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 “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

8、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 3 -悲剧。 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

9、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4.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 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C. 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 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5.下列说法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3 分)A. 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C.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 中西合壁的叙事视角(三) 阅读下面的义字,完成 68 题。 (15 分)母亲莫

10、言我出 生于 山东 省高 密县 一个偏 僻落 后的 乡村 。 五 岁的时 候 , 正 是中 国历 史 上一个 艰难的岁 月 。 生 活留 给我 最 初的记 忆是 母亲 坐在 一棵 白花盛 开的 梨树 下 , 用 一 根洗衣 用的 紫红色的 棒槌 , 在一 块白色 的石头 上 , 捶 打野 菜的情 景。 绿色 的汁 液流 到地上 , 溅 到母 亲 的胸前 , 空 气中弥漫 着野菜 汁液苦 涩的 气味 。 那棒槌 敲打野 菜发 出的 声音 , 沉 闷而潮 湿 , 让我的心 感到 一阵 阵的 紧 缩 。这个 记忆 的画 面中 更让 我难以 忘却 的是 , 愁容 满 面的母 亲 , 在 辛苦 地劳 作

11、 时, 嘴里竟然哼 唱 着 一 支 小曲 ! 当 时, 在我 们这 个人 口众多 的大家 庭中 , 劳作 最辛苦 的是母 亲 , 饥饿最严 重的 也 是 母 亲 。 她 一边捶 打野 菜一 边哭 泣才 符合常 理 , 但 她不 是哭 泣 而是歌 唱 , 这一细节 ,直 到今 天 , 我 也 不能很 好地 理解 它所 包含 的意义 。我母 亲没 读过 书 , 不认 识文字 , 她一 生中 遭受的 苦难 , 真 是难 以尽 述。 在 那样的 苦 难中 ,是 什 么 样 的 力量 使 她在饥 肠辘 辘 、 疾 病缠 身 时还能 歌唱 ?我 在母 亲生 前, 一直 想跟她谈谈 这个问题 , 但每 次

12、都感 到 没有 资格 向她 提问 。 有 一段 时间 , 村 子 里 连 续自杀 了几 个女人 , 我 莫名 其妙地感 到 了一 种 巨大 的恐 惧 。 那 时 候我们 家正 是最 艰难 的时 刻, 父亲 被人诬陷 , 家 里存 粮无 多,母 亲旧 病 复发 无钱 医治 。 我 总是 担 心母 亲走 上自 寻短 见的绝 路 。 每当我下 工归 来时 , 一进 门 就要大 声喊 叫 , 只 有听 到 母亲的 回答 , 心中 才感 到 一块石 头落 了地。 有一 次下 工回 来已 是 傍晚 ,母 亲 没 有 回 答我 的 呼喊 , 我 急 忙 跑到 牛栏 、 磨房 、 厕 所里去寻 找 , 都没

13、有母 亲的 踪 影。 我感 到- 4 -最 可怕 的事 情 发生了 , 不由 得大 声哭 起 来。 这时 , 母亲从外 边走 了进 来 。 她追 问我为 什么 哭 。我 含糊其 辞, 不敢 对她 说出 我的担 忧。 母亲 理 解了我的 意思 ,她 对我 说: 孩子, 放心 吧, 阎王爷不 叫我是 不会 去的 !母亲 的话 虽然 腔调 不高 , 但 使我 陡然 获得 了一 种 安全感 和对 于未 来的 希望 。 多 少年后,当我 回忆 起母 亲这 句 话时 , 心 中更 是充 满了 感 动, 这是 一个 母亲 对她 的 忧心忡 忡的 儿子作出 的庄 严 承 诺 。 活 下 去, 无论 多么 艰难

14、 也要 活 下去 ! 母 亲这 句话 里所 包 含着的 面对 苦难挣扎 着活 下去 的 勇 气 , 将永远 伴随 着我 ,激 励着 我。我曾 经从 电视 上看 到过 一个让 我终 生难 忘的 画面 : 以 色列 重炮 轰击 贝鲁 特 后, 滚滚的硝烟 尚 未 散 去 , 一 个 面 容憔悴 、 身上 沾满 泥土 的 老太太 便从 屋子 里搬 出一 个小箱 子 , 箱子里盛 着几 根 碧 绿 的 黄瓜 和几根 碧绿 的芹 菜。 她站 在 路边叫 卖。 当记 者 把 摄像 机 对准她 时,她高高 地举 起拳 头 , 嗓 音 嘶哑 但 异常 坚定 地说 : 我 们世世 代代 生活 在这 块土 地上

15、, 即 使吃这里的 沙土 ,我 们也 能 活 下去!老太 太的 话让 我感 到惊 心动魄 , 女人 、 母 亲 、 土 地、 生命 , 这 些伟 大的 概 念在我 脑海中翻 腾 着 , 使 我感 到了 一种不 可消 灭的 精神 力量 ,这种 即使 吃沙 土也 要活 下去的 信念 ,正是人类历 尽劫 难而 生生 不息的 根本 保证 。 这 种对 生 命的珍 惜和 尊重 , 也 正是 文 学的灵 魂。在那 些饥 饿的 岁月 里 , 为了得 到一 块豆 饼 , 一 群 孩子可 以围 着村 里的 粮食 保管员 学狗叫 。保 管 员 说 , 谁学 得 最像 , 豆 饼就 赏赐 给谁 。 我也是 那些 学

16、狗 叫的 孩子 中的一 个 。 大家都学 得很像 , 保 管员 便 把那 块 豆饼 远远 地掷 了出 去, 孩子 们便 蜂拥 而上 抢 夺。 这情 景被我父亲看到 眼里。回家后 ,父亲严 厉 地批评 了我 。 爷爷也对我 说“嘴 巴就是 一个过道 ,无论是 山珍 海味 , 还是 草根 树 皮 , 吃 到肚 子里 都是 一样 的, 何必 为了 一块 豆饼 而学 狗叫 呢 ?人应该有骨 气”他 们的话 ,当时并不 能说服 我,因 为我知道 山 珍海味 和草根 树皮吃到 肚子里并 不一 样! 但我 也感 到了他 们的话里 有一 种尊 严, 这 是人 的尊 严, 也是 人 的风度 。 人 ,不能像 狗

17、一 样活 着。我的 母亲 教育 我 , 人 要 忍受苦 难 , 不 屈不 挠地 活 下去 ; 我 的父 亲和 爷爷 又 教育我 人要有尊 严 地 活 着 。 他 们 的 教育 , 尽 管我 当时 并不 能 很好地 理解 , 但也 使我 获 得了一 种面 临重大事 件时 作 出 判 断 的价 值标准 。饥饿 的岁 月使 我体 验和 洞察了 人性 的复 杂和 单纯 ,使我 认识 到了 人性 的最 低标准 ,使我看 透了 人的 本质 的某 些方面 , 许多 年后 , 当 我 拿起笔 来写 作的 时候 , 这 些体验 , 就成了我的宝贵 资源 。 我的 小说 里之所 以有 那么 多严 酷的 现实描 写

18、和 对人 性的 黑暗 毫不留 情 的剖析 , 是 与过 去 的 生活 经 验密不 可分 的 。 当 然, 在 揭示社 会黑 暗和 剖析 人性 残忍时 , 我也没有忘 记人 性中高贵 的、 有尊严 的一 面, 因为 我的 父母、 祖父 母和 许多 像 他 们一样 的人 ,为我树 立了 光辉 的榜 样 。 这些普 通 人 身上 的宝 贵品 质, 是一 个民 族能 够在 苦 难中不 堕落 的根本保 障 (有 删改 )6 下列 对文 本相 关内 容和 艺术特 色的 分析 和鉴 赏,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 3 分 )A母 亲“ 在辛 苦地 劳作 时 ,嘴里 竟然 哼唱 着一 支小 曲” 这与 “劳 作

19、最 辛苦” “饥饿 最严重”- 5 -形成 鲜明 的对 比, 突出表 现母 亲忘 怀生 活的 艰难, 不向 命运 低头 的乐 观。B“孩 子,放 心吧 ,阎王 爷不叫 我是不 会去 的” 这 是母亲 对孩子 的承 诺,既 体现了 母爱的伟 大,也表 现出 母亲 的坚强 与责 任感 。C文章 提及“ 村子 里连续 自杀了几 个女 人”的 事情 ,点出了 那个 特定的 时代 背景, 反 衬出母 亲的 坚强 ,使 人物 性格更 鲜明 。 D本文作者 以朴实 、简洁 的文笔,融 叙事, 抒情与 议论于一体 ,表现 了母亲 的坚韧 、 勤劳与 伟大 ,字 里行 间流 露出对 母亲 的由 衷尊 敬与 感恩

20、。 7结 合全 文, 简要 分析 文 章第一 自然 段中 对母 亲捶 打野菜 情景 的描 写的 作用 。 (6 分)8 本 文题 目为 “母亲” , 但文中 又用 了不 少文 字写 了以色 列老 太太 、 父亲 和 爷爷 , 请 结合全文探 究作 者这 样安 排的 用意。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

21、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

22、亮等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 ”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 ”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6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 “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

23、明史陈懋传 ,有删节)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B.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C.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D.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

24、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B. 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C. 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D. 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 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B. 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C. 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

25、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D. 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5 分)- 7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5 分)(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5 分)13、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苏武传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4070 字)且足下

26、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11 分)暑旱苦热 宋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27、( )( )A “屠”字写得尤为精妙。 “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C “之高” “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D “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E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15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 ,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6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 (5 分)16.(本题共 5 小题,共 5 分,每小题 1 分).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

28、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秋兴八首 (其一)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孤舟一系故园心”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 。 ” - 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 , ,赢得仓皇北顾。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 , ”两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1 月 9

29、日,朝鲜接受韩方举行会谈的提议,表明韩朝政府间会谈终于重启,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千家诗,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3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B. 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C. 冰壶世界杯作为确定北京承办冬奥会后首个落地中国的冬季项目国际赛事,承载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积分赛的重要使命。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情节,以传记体的方式,揭示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19.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下列选项中,用语全都不- 9 -得体的一项(3 分) (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

31、八达岭长城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不胜惶恐之至。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一睹长城的风采吧!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移动支付作为 ,因其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潮流。 ,当然,这些安全隐患和风险未必就造成巨大的安全问题或财产损失。我们在使用手机作为交易工

32、具进行支付的时候, ,才能减少因安全问题造成的财产损失。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 。 五、作文(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33、字的文章。习近平语录:“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报告原文: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我相信,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引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根据上面的文字,联系现实人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自拟题目。观点正确。思想健康。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10 -双峰一中 2018 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

34、案1. B(3 分)【解析】 A 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 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 “会日渐增多” 。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 C(3 分) 【解析】C 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 C(3 分) 【解析】B 项虽用词过于绝对,但原文第二段“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有相关信息。C 项,选项中“在各个

35、领域” 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 。4. (3 分)B 5. (3 分)B 6A(3 分) 【解析】 “母亲忘怀生活的艰难”赏析不对。本句体现出母亲既为家人的生活忧愁,又不向命运低头的乐观。7 (6 分) (1)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 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2)文章以母亲捶打野菜的特写镜头开篇,苦涩的气味、沉闷潮湿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3)作者以盛开的梨花这一优美的背景,反衬这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为下文的

36、叙述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5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 也可适当给分) 8 (6 分) (1)从内容上看,母亲、以色列老太太、父亲和爷爷,人物形象相互映衬补充,更好地全面地 展现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都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或: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2)从结构上看,虽然对象不同,但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内蕴是与母亲一致的,巧- 11 -妙回应了文章主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从主旨上看,以色列老太太进一步衬

37、托了母亲坚强的形象,作者由此引发议论,提升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得母亲的坚强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将对母亲的讴歌上升为对于生命本身的讴歌与尊重(崇拜、珍惜、热爱) , 使这篇叙事散文有一种阔大的视野,深化了文章主旨。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9、B(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这句话的含义是“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而没有问罪。仍加官太保,执掌中府,兼

38、管宗人府。英宗恢复帝位,增加俸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言官” “之” “贼” “太保” “中府” “宗人府事” “英宗” “二百石” “天顺七年”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前面说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没有问罪, “以贼平”是“不问”的原因,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英宗”是主语, “复位”是谓语,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前面的“事”应放在前一句, “领”的宾语应是“宗人府事” ,排除 C 项。10、A(3 分) 【解析】A 项, “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有误, “下一年”错,应为“第一年” 。11、D (3 分) 【解析】D

39、 项, “作为四朝元老”错误,从文中来看,陈懋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五朝,以及成祖之前的太祖、惠帝。12、 (10 分)(1) (陈懋)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2)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 【解析】第一句中, “宥” ,宽恕;“所司” ,有关官员;“征” ,没收;“陈” ,陈述;“贷” ,宽免。第二句中, “掠” ,侵犯;“解” ,解围;“去” ,离开;“以” ,用,拿;“闻” ,使动用法,使闻,报告。(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5 分)13(5

40、 分)参考答案: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思,这一点在这段- 12 -材料中得到印证,以“事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較个人得失。苏式明知汉式帝的刻思,进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给他多少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美单形象,歌项了他体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

41、中别別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国后不做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与里律之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网旧情的表现。14. (5 分) B D B 项, “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 项, “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15. (6 分)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

42、、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答出三点并分析即可)(四)名篇名句默写。 (5 分)16.(本题共 5 小题,共 5 分,每小题 1 分). . . . 17、B【解析】 (3 分)不合语境, “石破天惊” ,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形容消息的惊人,错误,该- 13 -成语不能形容惊人的消息或变化。使用正确, “

43、敬终如始” ,在即将结束某项事情之时,应该像才开始一样富有朝气地干下去。使用正确, “功亏一篑”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没能完成。不合语境, “不胜其烦”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句中应是说非常耐心,不嫌麻烦,应改为“不厌其烦” 。情感色彩不当, “处心积虑” ,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此处应为“殚精竭虑” 。使用正确, “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18、C(3 分) 【解析】A 项, “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成分残缺, “形成”后面缺宾语中心词,文末加“的格局” 。B 项, “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

44、”句式杂糅, “主要关注实际获得”和“学生在是最重要的”两句杂糅,应删掉“是最重要的” 。D 项, “揭示了他格物、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搭配不当, “揭示”与“一生”搭配不当,应把“揭示”改为“讲述” 。19、A(3 分) 【解析】本题题干已经给出了语境, “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 。第处“女士们、先生们”使用不当,与“学生”这一身份不合,应改为“同学们”第处“莅临”使用不当,多用于书面用语,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应改为“来到”第处, “不胜惶恐之至”指非常惶恐,禁受不住,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非常高兴”第处, “拜谒”使用不当,拜访谒见,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此处应改为“参观” 。有错误或不得体的句子就是: 1 2 3 520(6 分) 【参考答案】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手段 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 只有/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21(5 分) 【参考答案】成功的人生不一定就只是取得胜利、名利双收。只付出辛勤的汗水不一定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五、作文(60 分)-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