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1.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A叶片 B茎 C根 D种子,A,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达总吸水量的99。对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水分的吸收 B吸收无机盐的动力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降低叶片的温度,B,3(2010南通中考)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B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 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 【解析】选A。降雨较多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而蒸腾作用可以大大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4下列关于气孔的张开或闭合与蒸腾作用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水分
2、较多,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B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C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 D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B,5.(2010聊城中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的是 ( ) A.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是否一样多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叶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叶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解析】选A。本实验并没有证明气体的成分,当把叶片放入热水中后,叶内的气体会因温度升高而从气孔中逸出,从而出现上表面(正面)和下表面(背面)的气泡数不相同的现象,说明探究的是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是否一样多。,6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一透明的
3、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不要透气,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1)为什么要选取“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 (2)为什么要“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3)为什么在没有观察到水珠后要把植物移入室内快速冷却后再观察?,答案:(1)因为该状态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明显。 (2)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3)蒸腾作用产生的是水蒸气,冷却后能马上看到水珠。,1.(2009枣庄中考)枣庄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
4、作用,B,2.就细胞的生理活动而言,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重要特点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能进行呼吸作用 C能吸收水分涨大 D能失去水分变小,A,3.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一天中气孔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小明带着这个疑问,对校园内香樟树的气孔开放情况做了观察和测量,并获得以下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在这五个时间中,香樟树气孔开得最大的是( ) A8时 B10时 C11时 D12时,B,4.(2010枣庄中考)图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
5、是由于植物的(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解析】选A。天平不再平衡,说明烧杯中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树叶的多少会影响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质量的多少。,5.如图所示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箭头 表示某种物质控制气孔开闭时的运动方向,该物质是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解析】选A。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保卫细胞失水皱缩,气孔关闭。由此可知,决定气孔开闭的物质是水。,6.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 结一层薄膜,这层膜能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 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 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
6、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B,7.昌乐西瓜以其品种齐全、质量优而闻名。在西瓜结果的过程中,瓜农往往要大量浇水。这时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膨大 D.蒸腾作用,D,8.(2009丽水中考)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A,9.(2010嘉兴中考)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
7、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_作用。,(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 (选填编号),【解析】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一旦气孔关闭,蒸腾作用会大大减弱。干旱环境中水分相对缺乏,植物的蒸腾作用不能太强,则其叶片表面积也不会太大。 答案:(1)蒸腾 (2)B,10.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
8、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两个小时,请分析回答:,(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_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 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3)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为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_。,答案:(1)A (2)C 叶 提高 (3)木质部(“导管”或“茎的中间部分”均可),11.(2009泉州中考)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
9、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气体)。,(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该实验的变量是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
10、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作用,释放出 _(气体)。 答案:(1)氧气 (2)光合 对照实验 光 (3)蒸腾 木质部 (4)呼吸 二氧化碳,12.“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2所示,请回答:,(1)实验一说明_。 (2)实验二说明_。 (3)根据这两个实验,你对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有何新的认识?_。,答案:(1)枝条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产生的拉力,是促使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 (2)根部生理活动(答“根部渗透吸水”或只答“根部”也可)能产生推动水分向上运输的压力 (3)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不但有蒸腾拉力,还有根部产生的向上的压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