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讲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1、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原则 1.1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分类 1.2公共支出的原则 2、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和原因2.1公共支出增长的趋势2.2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解释 3、公共支出的结构 3.1 公共消耗性支出 3.2 公共转移性支出 4、公共支出决策方法4.1 公共支出的总量决策:机会成本分析4.2 公共支出的项目决策:成本收益分析 5、中国的公共支出实践,1.1 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分类,公共支出是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支出活动 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 分类: 有无直接的补偿: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支出的目的: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支出的利益
2、范围: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支出的强制性: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 政府层次: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1.2 公共支出的原则,经济效益原则: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 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 边际收益(政府)边际收益(私人) 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 公平原则: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 内容: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具体体现:受益能力原则 公民的收入水平越低补助产生的效用(受益能力)越大收入越少给
3、予的补助越多 仅适用于特殊利益支出。 稳定原则: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原因:财政支出社会总需求 目标:高度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满意的经济增长率、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2.1 公共支出增长趋势,从20世纪以来,公共支出的绝对额呈上升趋势。 公共支出相对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图 20世纪30年代以前:缓慢上升;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加速上升; 20世纪70年代以后:增速减缓 近年来,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 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增长快于消耗性支出,如图示,2.2 对公共支出增长的几种解释,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收入增长引致论 发展阶段论 劳动生产率论非均衡
4、增长论,3.1 公共消耗性支出,消耗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消耗性支出的特点:等价互换 消耗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消费支出: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国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 公共保健支出 公共投资支出:使用形成资产。,3.2 公共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转移性支出的特点:单向无偿 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4.1 公共支出的规模决策 机会成本分析,分析的目的:遵循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则,决定支出总量。 分析的方法: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评价效率。 即:对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使用和由非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进行比较。 如果一笔特定资金交由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其留
5、在非公共部门的效益,即其机会成本,则有关这笔资金的开支决策即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缺乏效率。 如果一笔特定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恰好等于留在非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即等于其机会成本,那么,此时整个社会资源(资金)的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图示,4.2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特点: 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步骤 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优点: 有助于纠正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 有助于纠正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益的倾向。 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局限性: 货币无法全面衡量政府活动的效益; 未来的成本、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难以估计。,5、我国公共支出实践,公共支出总量:不断
6、增长,如图示 公共支出相对量(/GDP):如表1、2示 1980-1995年:比重逐年下降,原因 1996年后,逐年回升,原因 消耗性支出: 总量:如表,增长 相对量(/总支出):如表, 先降后升 消耗性支出的构成: 公共消费支出: 总量:增长迅速 相对量(/总支出):逐步增加 公共投资支出:如表1、 总量:略有上升 相对量(/总支出):逐步下降 转移性支出: 总量:呈波浪型起伏 相对量(/总支出):先升后降,有无直接的补偿,消耗性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包括购买日常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反映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直接占有的规模和结构; 对生产、就业和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直
7、接的; 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 包括债务利息、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各类补贴等; 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 政府只是充当中间人。 对生产、就业和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 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 划分的意义:揭示公共经济部门的经济职能。,支出的目的,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和公民生活安全性的支出。 包括国防、军备、警察等支出。 创造性支出:用于维护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用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环境的支出。 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支出。 划分的意义:揭示公共支出的去向及其在
8、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支出的利益范围,一般利益支出:全体公民均享受其利益的支出。 包括军事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给予个人的利益和付出的成本都无法分别估计和核算。 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与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 包括教育支出、居民补助支出等; 利益只涉及一部分国民,给予每个人的利益因人而异; 为每个人支付的费用可以分别核算。 划分的意义:说明公共支出所体现的分配关系,进而分析不同阶层或不同利益集团的投票者在公共支山决策过程中所可能采取的态度。,支出的强制性,强制性支出:根据现行法律必须进行的支出,除非修改法律才可变动。 随意性支出:立法机关可以根据每个财政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的支出。
9、 划分的意义:表明政府对其支出项目的可控制能力,掌握哪些支出有伸缩的余地,哪些支出是固定不变的。,各国公共支出的增长,西方主要国家的各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法则,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英国经济学家伯德进行补充。 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 政治因素:政府活动规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 经济因素: 市场活动的复杂性完善国内外法制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支出增加;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政府更多的介
10、人; 需求的收入弹性增大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 局限:国家活动与社会成员没有必然联系。 贡献:强调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收入增长引致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提出。 主要内容: 公共支出不断扩张是因为公共收人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 公共收入的增加原因: 内在原因: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公共支出增长。 政府与国民的税收博弈(关键是国民对税收的容忍度) 政府追求政治权利的最大化存在支出增加的内在动力; 国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愿多交税。 外在原因:战争与灾难。 战争和饥荒等自然灾害发生政府支
11、出急剧增加提高税率或新设税种战争和灾难过后政府不一定恢复原有税率,有的新税会继续存在公共支出的持续增加。 如图示,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与过程,发展阶段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提出。 主要内容: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但是在每个阶段,政府都有其重点发挥的职能以及因此而来的大量开支。 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共开支的重点如下表所示。,劳动生产率论 非均衡增长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Baumol)提出。 主要内容:从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着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 国民经济存在两类部门: 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
12、: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明显不断上升,这类部门主要是制造业等,大多为私人部门。 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主要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 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长; 低生产率部门的成本持续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成本下降, 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须多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的流入。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消耗性支出的经济影响,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是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政府雇员的私人消费私人消费需求 政府订单私人投资需求 政府本身的消
13、耗性支出社会总需求 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会引起企业供给的变化 政府消耗性支出增加(减少)市场价格上升(下降)利润率上升(下降)厂商扩大(收缩)生产资本品和劳动力需求增加(减少)社会总需求增加(减少)社会生产膨胀(萎缩)经济繁荣(衰退) 对分配领域的影响:影响要素报酬率与要素报酬水平 消耗物品种类的变动厂商获得的收益、支付的要素报酬比例变动 消耗性支出总量增加(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减少),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政府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 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不仅是国家为保障国民安全所提供的必要公共支出,而且是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国防费支出的变化与国际政
14、治局势密切相关,绝对额在增长,相对比例在下降。 国防支出与民用消费之间此消彼涨的制约关系决定了国防开支的合理限度性。,公共教育支出,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私人部门提供带来富人孩子多读书的现实,妨碍了社会公正; 教育是典型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介入成为必然。 政府教育资金的配置方法: 基础教育:由财政提供资金,以公立学校为; 高等教育:主要由受益者个人承担资金,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以民办公助为; 职业教育:由企业或受益人承担资金,以市场提供为主。,公共保健支出,保健支出的必要性: 公平问题,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帮助保护; 保健市场的不完全性(供求信息
15、不对称); 保健市场中的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 政府对医疗保健方面的研究应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某些疾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 保健支出的形式: 公立医院直接提供公共保健服务; 对私人企业参加社会医疗保障提供税收优惠; 对个人超出一定水平的医疗费用允许从个人所得税税基中扣除。 政府公共保健支出有可能导致效率损失 原因:保健市场存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 改革:提高个人负担保健服务成本的比重。,公共投资支出,公共投资: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公共投资支出的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均衡、高速、持续发展; 克服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 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导向性。 公共
16、投资的特点: 投资目标:追求社会效益; 投资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资金来源:根据项目所需资金规模进行拨款,必要时可发行国债。 公共投资的形式:国家直接经营;国家控股;国家投资委托民间经营。,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的实现 政府对个人(家庭)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私人消费需求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企业可支配收入私人投资需求 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影响企业生产规模与供给 政府对个人(家庭)的转移支付大众消费品需求间接 政府对厂商的转移支付企业生产直接 对分配领域的影响: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影响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收入再分配,
17、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用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税(费) 强制性; 专款专用; 较高的透明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一般政府税收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向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补贴或津贴。 财政补贴的分类: 显性项目: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 隐蔽性补贴:税收支出(税收优惠)和税前还贷。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 合理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协调社会收入分配,刺激社会需求,保护民族产业或特殊产业,维持社会稳定。 过度
18、的财政补贴:扭曲甚至排斥市场价格,控制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指这样一笔资金由非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资源在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边际 边际 收益 收益M NCC DDO A A 用于公共物品的资金量 O B B 用于私人物品的资金量社会总资源量:=OA+OB=OA+OB OA/OB为最佳配置,也即OA为最佳公共支出规模。 此时有:每单位货币无论花在公共物品上,还是花在私人物品上,所带来的边际效益相等。,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特点,成本收益分析的目的: 公共支出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公共支出
19、的成本收益分析也要以此为目的。 但是,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成本收益分析的困难性: 公共部门的成本和收益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用市场价格估价: 许多情况下政府的投入产出行为不是在市场中进行,没有市场价格; 即便有一些政府的公共收支有价格,但它们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步骤,列举收益和成本 真实的和货币的 直接的和间接的 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间的和最终的 内部的和外部的 评估收益与成本 必须将项目的所有成本与收益内容折成货币值; 必须采用影子价格,即反映资源最优配置的价格。 对未来净收益进行贴现 必须以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设定贴现
20、率。 对项目进行排序 通常根据项目净现值(NPV)、收益成本比率(BCR)或内在报酬率(IRR)进行项目排序和筛选。 要求:NPV0;BCR1或IRR越高越好。,我国公共支出的总量增长,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亿元),我国公共支出增长趋势,表2预算外支出及其占GNP和公共支出比例,1980-1995 公共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公共支出愿望较低; 财政收入的限制; 财政收支统计数据不全。,公共支出愿望较低,从1980年至1995年间,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始加速阶段,市场经济的正效应非常明显,政府的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对市场的干预行为逐步减少,因此公共支出所占比例也相应减少.
21、另外,从公共支出的 愿望来看,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当时尚无国企大量工人失业的状况,社会保障体系也未全面构建,因此在社会公共开支方面,明显缺乏支出动机.,当时财政收入的限制,19861995年税 收收入占GN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仅为10.33%,不足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 2/3,仅为发达国家的1/4. 税收收入减少的原因: 一是税收征管稽查工 作不力,效率低下,偷税、漏税、骗税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二是我国独特的财政管理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决策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地方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22、(包括税收),并导致公共支出总量的不足.,财政收支统计数据不全,预算外支出多,财政统计应包括预算内收支、预算外收支、社会保障基金三大部分. 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统计主要是预算内收支统计,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掌握的准财政收支,没有进行全面统计,因此难以汇总计算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外收支占整GNP及公共支出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1987 1992年间, 见表2,1996年以后公共开支比重上升的原因,第一、公共支出愿望趋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上的建设. 随着失业人口的增多和人口的老龄化,增加了以社会保障费用为代表的社会公共性的支出。见表3. 行政管理费用的日益膨胀,加
23、重了公共支出的负担,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如图示 第二、财政收入的增加 从公共收入的情况看,除了增发国债外,以税收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自1996年后,占GNP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表3 社会保险支出、GNP 及其比例,行政支出比重的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1994年以来,中国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经历了几个跨越时期,1994年为5124.76亿元,经过五年连续增长,1999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 673.59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 222.05亿元;2005年达到29 494.82亿元,接近3万亿元。“十五”期间税收步入快速增长期,年均递增17.7,超过现价G
24、DP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的GDP平均弹性为1.37(即平均来看,GDP每增长l就促使税收收入增长1.37)。 同期,包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1994年为5 866.76亿元,1998年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991.60亿元,2002年和2004年分别跨越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36375.32亿元,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5左右。“十五”期间税收收入的递增速度为18.3,税收收入的GDP平均弹性为1.41。,我国的公共消耗性支出,我国财政消耗性支出的结构,我国财政公共消耗性支出的增长,我国财政消耗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消耗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我国的公共消费性支
25、出,行政管理费:增长迅速 总量:迅速增长 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增幅最高 国际比较,表1, 表2 国防支出:如表 总量:不断增长 相对量 占总支出比重 :比较稳定 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国际比较 公共教育支出:如表 总量:越来越大 相对量(/总支出) :逐年上升 经费构成: 国际比较,科研支出 总量:有所增长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国际比较 公共卫生支出 卫生支出总量 占GDP的比重 农业支出 总量:有所增长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我国行政开支的增长,可以看出,中国行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自 1978 年至 2005 年,行政支出从 52 . 9 亿
26、元增加到 6 512 . 34 亿元,增长了将近 120 倍;在最近的五年时间里( 2 000-200 5 年),也增长了 2 . 3 倍以上;从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也由 1978 年的 4 . 71 写增长到 2005 年的 19 . 19 % 。其增长幅度在所有财政分类支出项目中最高。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已超过国防费用支出,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的第三大支出。,我国行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行政开支增长的国际比较,自1980年起,世界各国的行政支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第一,发展中国家行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很高。中国在1980年至1995年15 年的时间里,政府行政支出从“66 . 79
27、亿元增加到872 . 68亿元,增长了12 倍,平均年均增长18 . 69 % ;印度政府行政支出的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7 . 46 %。 第二,发达国家政府行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较低。美国自1980 至1995 年政府行政支出年均增长10 . 48 % ,英国政府行政支出同期年均增长率为 9 % ,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行政支出同期的年均增长率。韩国自 1980 至 1994 年行政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 16 . 7 。 1995 年由于韩国政府大量削减政府行政支出,致使韩国自1980至1995 年行政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下降为10 . 37 。 由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可以看出各国政府的工作效率
28、水平。 中国 1995 年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12 . 79 % ,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各国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1995年),各国历年行政支出对照表,中国国防支出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国防支出对比,国防支出,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专项工程经费等. 表6-4以及图6-4显示,从1986年以来我国国防费支出绝对额不断增长,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趋向稳定,而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 国防支出占GNP比重,1978年为4 . 63,1997年为1 . 11。而日本1994年国防支出占GNP比重为4 . 2,高达近400亿美元。 从军人人均年国防支出来看,目前我
29、国仅为0 . 22万美元,而法国为8 . 88万美元,日本为13 . 52万美元,英国为15 . 33万美元,分别是中国的40倍、60倍、65倍和70倍。 国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GNP或CDP的比重没有一个对各国均行之有效的定规,它受到一国资源总量、国家财政收人、国家的军事战略及目标、国防压力、社会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同时,考虑到国家国 防建设以及防止遭受外部侵略,国防支出不可能一味的精简,而应该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在财政支出上有适当反映。,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及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历年我国教育经费的构成,我国各种教育经费的变化趋势,教育经费支出的国际比较,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从表可以看出,我国政
30、府教育支出已由1978年的7505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196.65亿元,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也已经由1978年的6.69亡升到1995年的17.48。 但是,我国的教育支出比例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设施和水平都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994年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仅为2.2,比世界同期5.1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同期4的平均水平也低1.8个百分点,这种现状显然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陕速增长和迎接面临的国际竞争,也不利于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科研支出总量,我科研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4:研发支出占GDP
31、比重的国际比较,政府科研支出,可以看出,1978 - 2005 年,中国科学技术支出的绝对规模是在不断加大的。 但图 10 - 3 却展示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科学技术支出的相对规模是在不断减小的。1978 年中国的科学技术支出为 52 . 89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4 . 71 %;而 2003 年中国的科学技术支出为 975 .54亿美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96%. 如果考虑到科技技术支出中的漏洞,则实际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费用将更少.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通过横向比较,更能看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政府投资支出,依据现有的统计口径
32、,政府投资包括“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和“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之和。 我国政府投资总额在20年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不快,同时,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如图6-5。 这是因为原先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落后,金融市场发育不全,不能不依靠财政手段动员和集中国内大量资金用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这必然会导致财政投资在财政总支出中的较高比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发育,一方面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和本国政府投资相互融合补充,减轻了政府投资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政企分离 ,大量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政府则抓住大型
33、、基础性、公益性强的企业进行投资管理,这也使得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结构变化,我国的卫生支出总量表,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比重与国际比较,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是指政府介人卫生产品市场,运用财政资金对于卫生产品和服务所给予的支持和投人。 根据表 10 - 8 可以看出,中国的卫生总支出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1998 - 2004 年,卫生总费用逐年递增,从 3 776 . 5 亿元增加到 7 590 . 4 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在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中,一半以上的费用是由居民自己承担的,政府预算所承担的仅为 15 左右,低于社会所承担的比例。 与发达
34、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的差距非常大。 从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看,1997年中国的比例约为美国的1/3,德国的1/2。这个差距在2000年和2001年的差距有所减小。 在人均卫生支出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悬殊,几乎不具有可比性。,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可以看出,中国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加大。 但是参照趋势图不难发现,其相对规模基本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如1978年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343,而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12。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客观上采取的是一种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通过抑制农民的利益采保障城市居民利益的政策。如果考虑到农业财政支出中漏
35、损的情况,则政府实际用于发展农业的支出将会更少,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更小。故有人认为,中国农民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和巨大差距的主要根源。,用于农业支出的数据表,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变动趋势,我国财政的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 内容:抚恤支出、离退休费、社会救济福利费、救灾支出及其他。 总量:增加迅速 国际比较:非常低水平 财政补贴支出: 如图 内容:财政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 1985年以前:增加 结构: 财政价格补贴比较稳定 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 1985年以后: 总量:呈波浪型起伏 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企业亏损补贴不断增加 20世纪9
36、0年代初期中期:企业亏损补贴不断较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价格补贴和社保支出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开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是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它包括抚恤支出、离退休费、社会救济福利费、救灾支出及其他。 1978年以来,社会救济福利费等各项支出稳步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这类支出的增长尤其迅速。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已见雏形,基本上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存在着许多问题: 覆盖范围小,未能公平地及于全社会。 管理不完善。未能集中管理,影响了资金的征收、运营和监督的有效实施。 保障功能差:个人和国家承担份额小,企业压力大。,我国历年的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
37、的国际比较,财政补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较大范围内,实施了财政补贴政策。这对于稳定生产、保障居民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环节以及补贴的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结果造成财政补贴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大量补贴资金遭到流通环节的盘剥和侵蚀,致使真正的补贴对象(例如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贴对象的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也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的浪费。 规范财政补贴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价格补贴要控制范围,支持农业、部分公用事业、出口贸易等必须由政府支持的部门;其次,企业亏损补贴原则上只承担政策性亏损。,我国财政补贴的总量与结构(亿元),我国财政性价格补贴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