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17692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简介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越秀色西汉南越王墓,简介 南越王墓中的文物 建筑特色 图片鉴赏,南越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其尸身穿丝缕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基建被发现。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从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即第二代南越王

2、赵昧。 南越王墓博物馆 公园前214年象郡3郡,任命任嚣为南海尉,设郡治于番禺,并建城。秦末汉初,赵佗继任南海尉,他乘中原战乱,据地自立,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第二代南越王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殉人15具和1000多件(套)珍贵的随葬品,尤其是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堪称汉代玉器之大观,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也属珍稀罕见。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

3、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现在,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198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75万人。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该馆作为广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

4、一,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的一个重要教育与参观场所,经过数年挖掘,现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这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物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6面,以及金印3枚(广州市汉代考古至今发现西汉时期金印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在象岗山上,于1988年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它以古墓为中心,结合陡坡和山岗的地形,依山建筑,拾级而上,将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和主体陈列楼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连结成上下沟通的、步步登高的一个整体,突出了古墓博物馆的群体气派。 博物馆在外型、装饰及用材方面也独具匠心,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