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17262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申报材料目录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2-13 页)二、电子教案 (14-116)三、课件四、思考题 (117-122)五、参考书目 (123-126)六、讲课录像(3 人)2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和一般规律,熟悉各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1、通过教与学的结合,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

2、本理论,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提高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能力。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3、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别学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2、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材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教学安排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论一、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作

3、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与分类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第二节 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分类“六义说” 风、雅、颂第三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不同语言风格。第三章 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4、“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3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节 诗经 、 楚辞的影响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以记事为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人物形象 记言特点。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记言中叙事 国语的特点 战国策的特点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史传文学的源头 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第五章 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

5、原因。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第三节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专题论文第四节 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说理文的体制 说理的方式 语言的范式第二编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二、秦汉文学概述秦代文坛的荒凉 汉代文学的繁荣。第一章 秦汉说理散文 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汉代散文的繁荣 汉代散文的分类第二节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汉初 西汉中叶至

6、东汉初年 东汉中叶以后。第二章 汉赋 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形成期 成熟期 衰微期第三节 抒情小赋抒情小赋的形成 抒情小赋的特点第三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汉诗概况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4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第四章 两汉史传文学 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产生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体例 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吴越春秋 越绝书第三编

7、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 文学批评的繁荣二、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西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动乱时世 门阀制度 哲学思潮 佛教影响。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诗歌第一节 蔡琰与建安七子蔡琰的悲愤诗 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第二节 “三曹”与建安文学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第三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 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第二章 陶渊明与两晋诗歌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西晋诗歌发展阶段 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

8、第二节 刘琨与永嘉诗歌太康诗风的变化 刘琨诗歌 游仙诗第三节 陶渊明与东晋诗人王羲之与兰亭诗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第三章 南北朝诗歌第一节 南朝诗风的转变第二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山水诗的发展阶段 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 鲍照的乐府诗第三节 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诗坛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 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宫体诗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北魏诗歌 西魏与北周文坛 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5南朝民歌基本概况 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南朝民歌

9、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 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五章 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 魏晋文风的变化“以气质为体” “以情为文,以文被质” “通脱”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魏晋赋及其特点 南北朝赋及其特点第三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 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 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绪论一、唐代文学繁荣盛

10、况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的发展进程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第二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生平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辋川集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王昌龄的边塞

11、诗 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王之涣的诗歌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多样化的风格 结构特点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6杜甫坎坷的一生 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叙事技巧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时事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

12、挫的主导风格 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五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形成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第二节 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韩愈的生平 韩诗的特点 李贺的生平 李贺的心态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柳诗的冷峭简淡第六章 白居易元白诗派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元白诗派的形成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

13、谕诗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讽谕诗的得与失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长恨歌 、 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闲适诗的内容与情调 元白唱和诗第七章 唐散文与唐传奇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韩、柳的古文理论 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第四节 唐传奇传奇的含义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第八章 晚唐诗歌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爱情

14、题材与艳丽诗风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温庭筠等人的创作第九章 李商隐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第二节 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诗歌情调的幽美 朦胧与亲切可感 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第三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阮籍、李贺、杜甫等人的比较 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第十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7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燕乐的兴起 词的起源 早期民间词 早期文人词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花间集及花间词风 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冯延巳 李煜的生

15、平及前后期词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第五编 宋代文学绪论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与白描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的诗歌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早期诗风的特点 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简洁峻切的散文第三章 苏轼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儒、道、禅的融合 乐观旷

16、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辞赋第三节 苏轼的诗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精神 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第四节 苏轼的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对词境的开拓 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第四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丰富的人文意象 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山谷体的内涵 晚年诗返朴归真第二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杜甫典范的确立 点铁成

17、金:窘境中的策略 江西诗派的形成 江西诗派的演变第五章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一节 晏几道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第二节 秦观伤心之的伤心词 情韵兼胜 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第三节 贺铸8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第四节 周邦彦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词作艺术的规范化第六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抗敌复国主题 隐逸情趣 爱情诗 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七言

18、诗的高度成就第三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第七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第一节 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前后期的创作第二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英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第三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乡材中风景人物的剪影第四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意象的转换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第五节 姜夔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

19、法 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第六编 元代文学绪论一、元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二、元杂剧的繁荣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说话艺术说话的定义 说话“四家” 话本第二节 小说话本现存的小说、讲史、说经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第三节 诸宫调诸宫调的含义 诸宫调作品 董西厢第二章 关汉卿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人格构成的二重性 杂剧分类及其代表作:社会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历史剧第二节 窦娥冤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悲剧艺术特色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尽快入戏 曲词的动作性 巧妙设置悬念 张弛有致的情节节奏 本色当行的语言。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莺莺故事的创新王实甫

20、的生平 西厢记对杂剧文本体制的新创(5 本 20 折)主题的改造9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戏剧冲突 点铁成金的人物 语言艺术 了解西厢记在写情文学的深刻影响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第一节 白朴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生平 梧桐雨的本事来源 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及蕴涵 梧桐夜雨意象渲染的悲凉、感伤的氛围 墙头马上的情节及尊情的价值取向第二节 马致远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汉宫秋 神仙道化剧及其主要叙事技巧。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赵氏孤儿 潇湘雨 竹坞听琴 不认尸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燕青博鱼 柳毅传书 风光好 看钱奴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水浒戏

21、 李逵负荆 、 双献功 、 张生煮海 、 老生儿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秋胡戏妻 、 曲江池 、 灰栏记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创作中心由以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向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的转移 体制的局限 元杂剧的衰落第二节 郑光祖倩女离婚的艺术构思、本事来源及其情节关目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乔吉才子佳人剧两世姻缘 、 金钱记 、 扬州梦 宫天挺七里滩中的隐逸情调第四节 金仁杰、杨梓 秦简夫追韩信 敬德不伏老 东堂老的文化意义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形成及其体制特点 早期南戏作品第二节 琵琶记琵琶记故事的流变过程中的彻底翻案及其原因 琵琶

22、记的主要情节关目及其悲剧蕴涵 蔡伯喈与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 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 双线结构第三节 四大南戏荆钗记 、 白兔记 、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的具体所指,及其剧情。重点:通过蔡伯喈、赵五娘形象看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妇女的深重灾难,了解。难点:理解作品体现出来的封建伦理自身的矛盾。第八章 元代散曲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散曲兴起的原因 散曲的体制 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显豁酣畅)第二节 元代散曲的创作元前期散曲作家的基本概况 马致远的秋思 。元后期散曲创作 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哀婉蕴藉的主流情调第九章 元代诗文第七编 明代文学绪论10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23、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与文学的论争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故事流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主要版本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实与虚的关系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军事文学的特点(精彩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三绝)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历史演义的繁荣起来 在国外的影响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水浒故事流传的几个关键阶段 水浒传的繁、简本第二节

24、 水浒传的主题忠义的悲剧 忠义思想的复杂内涵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中见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社会影响 文学地位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西游故事的嬗变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西游记的版本情况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戏笔中存至理 “游戏中暗藏密谛”的隐喻、象征性第三节 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极幻与极真的辨证统一 三位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多色调、多侧面地刻画形象 诙谐特点及对三教的游戏态度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成书的时代 作者之谜,版本情况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辐射式写法 对人性丑恶的剖析 戒世目的 金瓶梅的悲剧性 关于性描写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 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与多元 网状的叙事结构 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 在后代的影响第十章 “三言” 、 “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