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中旗袍元素的体现来自资料搜索网(), 海量资料下载摘要: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完成的,对旗袍的这种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改良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现代服饰)的基础。 其中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20 世纪 20 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作为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旗袍的设计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情趣爱好的演变而变化的,在个过程中,强调民族因素成了人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关键词:旗袍;人文因素 ;汉族服装 ;印花;文化内涵 ;中
2、国元素Abstract:robes as China s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costumes,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uch a robes human factors in the study will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s we improve modern way of life, particula
3、rly in the clothing). Key words: robes; human factors; history; ergonomics; culture; psychological needs foreword robes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 popular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in the contemporary advocated by the large number of women. It is not only to light, and to fully reflected in t
4、he beautiful women and smooth the Colorful lines, thus significantly in the 10 women, slim handsome. The Chinese women s unique in the gospel of qipao is designed as times have changed and tastes like the evolution of changes in the process, stressing that cultural factors into the first to grasp th
5、e key.Keywords:Cheongsam;Human factors;Han Nationality clothing;Print;Cultural connotations ;Chinese elements前言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 ,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记录其服饰发展的历史,而且在古代神话、史书、诗词、小说以及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载也随处可见。传统的中国旗袍相对于西方服装体系以人体为根本,立体结构为基础,注重个性装饰和新奇多变的社会流行,很多因素明显无法在短期内与现代流行相兼容,这就需要对中国旗
6、袍进行再理解,利用设计艺术进行再整合,通过流行服装作为载体进行再演绎,制造服装商品进行再推广。中国旗袍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或许是中国五千年的服装文明太过悠久,历史的粘稠反而给我们的服装概念不是点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国西部风格可以用牛仔裤来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有时我们在提到服装时,无法有具体款式的联想,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别是风格理念这样的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装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服装设计内涵。您是否注意到这股浓浓的中国旗袍风情在衣、食、住
7、、行等方面越来越备受注目。东风西渐,悠远的东方文化已不只代表传统和国粹,旗袍正快速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即使是年年都以迅雷之势推陈出新的时装界也常常驻足于东方情结,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1.中国传统旗袍服装的审美特点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完成的,对旗袍的这种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改良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现代服饰)的基础。 其中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作为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旗
8、袍的设计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情趣爱好的演变而变化的,在个过程中,强调民族因素成了人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1.1 旗 袍 的 发 展 演 变从 字 义 解 , 旗 袍 泛 指 旗 人 ( 无 论 男 女 ) 所 穿 的 长 袍 , 不 过 只 有 八 旗 女 性 日 常 所穿 的 长 袍 才 与 后 世 的 旗 袍 有 着 血 缘 关 系 , 用 作 礼 服 的 朝 袍 、 蟒 袍 等 习 惯 上 己 不 归 为“旗 袍 ”的 范 畴 。 清 朝 前 期 有 满 族 女 子 违 禁 穿 着 汉 族 服 饰 , 但 清 后 期 , 汉 族 女 子 也有 效 仿 满 族 装 束 的 。 满 汉 女 性 服
9、 饰 风 格 的 悄 相 交 融 , 使 双 方 服 饰 的 差 别 日 益 减 小 ,逐 渐 成 为 旗 袍 流 行 全 国 的 前 奏 。1.1.1.旗 袍 的 起 源旗 袍 是 近 代 兴 起 的 中 国 妇 女 的 传 统 时 装 , 而 并 非 正 式 的 传 统 民 族 服 装 。 它 既 有沧 桑 变 幻 的 往 昔 , 更 拥 有 焕 然 一 新 的 现 在 。 旗 袍 本 身 就 具 有 一 定 的 历 史 意 义 , 加 之可 欣 赏 度 比 较 高 , 因 而 富 有 一 定 收 藏 价 值 。 现 代 穿 旗 袍 的 女 性 虽 然 较 少 , 但 现 代 旗袍 中 不
10、 少 地 方 仍 保 持 了 传 统 韵 味 , 同 时 又 能 体 现 时 尚 之 美 , 所 以 也 具 有 一 定 的 收 藏价 值 。在 浓 厚 的 封 建 礼 教 氛 围 中 , 想 要 女 性 如 现 在 一 般 外 露 曲 线 是 不 可 能 的 。 因 而 传统 旗 袍 的 裁 制 一 直 采 用 直 线 , 胸 、 肩 、 腰 、 臀 完 全 平 直 , 女 性 身 体 的 曲 线 毫 不 外 露 。1.1.2.旗 袍 的 演 变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
11、。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图 1-1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 20 世纪,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 。图 1-220 年 代 的 旗 袍 仍 然 宽 大 平 直 ; 与 沁 时 流 行 的 倒 大 袖 相 呼 应 , 旗 袍 的 下 摆 比 较 大 ,整 个 袍 身 也 是 呈 “倒 大 “的 形 状 。 但 肩 、 胸 乃 至 腰 部 , 则 已 呈 合 身 之 趋 势 。 张 爱
12、玲 说 :“初 兴 的 旗 袍 是 严 冷 方 正 的 , 具 有 清 教 徒 的 风 格 。 “这 位 以 善 于 观 察 和 描 述 时 装 的女 作 家 所 说 的 “初 兴 “, 如 果 是 指 20 年 代 , 那 “严 冷 方 正 “一 定 是 她 童 年 的 印 象 了 。 图 1-330 年 代 和 40 年 代 是 旗 袍 的 黄 金 时 代 , 也 是 近 代 中 国 女 装 最 为 光 辉 灿 烂 的 时 期 。这 时 的 旗 袍 造 型 纤 长 , 与 此 时 欧 洲 流 行 的 女 装 廓 形 相 吻 合 。 此 时 旗 袍 已 经 完 全 跳 出了 旗 女 之 袍
13、的 局 限 , 完 全 是 一 个 “中 西 合 璧 “的 新 服 式 了 。 先 是 有 了 “别 裁 派 “的 说法 。 旗 袍 的 局 部 被 西 化 , 在 领 、 袖 外 采 用 西 式 的 处 理 , 如 用 荷 叶 领 、 西 式 翻 领 、 荷时 袖 等 , 或 用 左 右 开 襟 的 双 襟 。 这 些 改 革 的 应 用 虽 并 不 广 泛 , 但 表 示 了 当 时 人 们 思想 上 的 自 由 , 旗 袍 原 有 的 程 式 不 再 是 必 须 遵 循 的 。 旗 袍 与 西 式 外 套 的 搭 配 也 是 “别 裁 派 “的 一 个 特 点 , 这 使 得 旗 袍 进
14、 入 了 国 际 服 装 大 家 族 , 可 以 与 多 种 现 代 服 装 组合 , 用 现 在 的 话 来 说 , 它 已 经 “国 际 化 和 现 代 化 了 “。 30 年 代 末 又 出 现 了 “改 良 旗袍 “。 旗 袍 的 裁 法 和 结 构 更 加 西 化 , 胸 省 和 腰 省 的 使 用 旗 袍 更 加 合 身 , 同 时 出 现 了 肩缝 和 装 袖 , 使 肩 部 和 腋 下 也 合 体 了 。 有 人 还 使 较 软 的 垫 肩 , 谓 之 “美 人 肩 “。 这 表明 女 性 开 始 抛 弃 以 削 肩 为 特 征 的 旧 的 理 想 形 角 。 这 些 裁 剪
15、和 结 构 上 的 改 变 , 都 是 在上 海 完 成 的 。1.2 旗 袍 穿 着 特 色经 过 20 世 纪 上 半 叶 的 演 变 , 旗 袍 的 各 种 基 本 特 征 和 组 成 元 素 慢 慢 稳 定 下 来 。 旗袍 成 为 一 种 经 典 女 装 。 经 典 相 对 稳 定 , 而 时 装 千 变 万 化 。 但 时 装 设 计 师 常 从 经 典 的宝 库 中 寻 找 灵 感 , 旗 袍 也 是 设 计 师 灵 感 的 来 源 之 一 。 1.2.1.旗 袍 的 特 征现 代 旗 袍 的 外 观 特 征 一 般 要 求 全 部 或 部 分 具 有 以 下 特 征 : 右 衽
16、 大 襟 的 开 襟 或 半开 襟 形 式 , 立 领 盘 纽 , 摆 侧 开 衩 , 单 片 衣 料 , 收 腰 , 无 袖 或 短 袖 等 。 开 衩 只 是 旗 袍的 很 多 特 征 之 一 , 不 是 唯 一 的 , 也 不 是 必 要 的 。 旗 袍 风 格 以 吸 收 西 艺 为 特 点 , 标新 且 灵 活 多 样 , 商 业 气 息 浓 厚 ; 多 带 有 官 派 作 风 , 显 得 矜 持 凝 练 。图 1-41.2.2.旗 袍 样 式 分 类旗 袍 的 样 式 很 多 , 开 襟 有 如 意 襟 、 琵 琶 襟 、 斜 襟 、 双 襟 ; 领 有 高 领 、 低 领 、 无
17、领 ; 袖 口 有 长 袖 、 短 袖 、 无 袖 ; 开 衩 有 高 开 衩 、 低 开 衩 ; 还 有 长 旗 袍 、 短 旗 袍 、 夹旗 袍 、 单 旗 袍 等 。图 1-5旗 袍 款 式 的 变 化 主 要 是 袖 式 、 襟 形 的 变 化 。 袖 形 的 款 式 主 要 有 : 宽 袖 形 、 窄 袖 形 、 长 袖 、 中 袖 、 短 袖 或 无 袖 。 襟 形 款 式 主 要 有 圆 襟 、 直 襟 、 方 襟 、 琵 琶 襟 等 : 圆 襟 旗 袍 礼 服 襟 处 线 条 圆 顺 流 畅 ; 直 襟 旗 袍 礼 服 身 材 丰 满 、 圆 脸 型 的 女 性 适 合 这 一
18、 款 式 , 可 使 身 材 显 得 修 长 ;方 襟 旗 袍 礼 服 将 襟 部 进 行 了 大 胆 的 改 革 , 适 合 不 同 脸 形 穿 着 。图 1-62.毕业设计中旗袍元素的运用图 2-1图 2-1中国服装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或许是中国五千年的服装文明太过悠久,历史的粘稠反而给我们的服装概念不是点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国西部风格可以用牛仔裤来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有时我们在提到中装时无法有具体款式的联想,2.1.旗 袍 元 素 在 设 计 中 的 体 现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
19、别是风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装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 2.1.1.面 料 材 质本系列中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说到面料中中国的花卉图案,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各有各的吉祥之意。牡丹为百花之首,又名“富贵花”;荷花为“和合花”;灵芝为“如意草”;兰花与桂花意为“典雅、高贵”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丝绸面料要在日常装中经久不衰,就需与新型化纤材料进行混纺,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装设计中有更广的应用领域。图 2-22.1.2.图 案 纹 饰面料上的花纹及其各种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装所不可比拟的。传统的图案和装饰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出新
20、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中国传统纹样和装饰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加以简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宜男百草,吉庆(磬)有余(鱼) ”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2.1.3.面 料 色 彩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在图案色彩方面不仅仅只停留在过去对龙和花卉团纹样的简单复制上,而是进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绘画,大红、湖兰以其明艳之色更显女性千娇百媚,这些颜色显然是凸显中国女之美的必备元素。而一些热闹颜色的混合具有无限视觉冲击力,红和绿,湖蓝
21、及明黄,那些生动的对抗色令我们在挑战眼球极限时,再造出鲜活的中国味。图 2-32.1.4.设 计 元 素肚兜是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它原是古代女性闺房情趣的添加剂,欲盖弥彰,欲说还休。据说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中国古代美女中的杨贵妃便是肚兜的发明者,是她第一个穿起了肚兜,使穿肚兜成为一种流行样式。在这套服装中采用旗袍与肚兜结合的方式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吸取中国元素时往往是在现代时装外形轮廓基础上大做局部文章,以寻求创新和突破之处,并以实现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元素的完美结合。2.2.旗 袍 元 素 在 设 计 中 的 意 义旗袍因不露上肩,而使女性肩部的所有美感在衣服里面溢出光彩,旗袍表现女性肩
22、部的性感不像是礼服那样一览无余,反而又增加了几分神秘的魅力,给欣赏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设计师们的初衷远非如此,他们是借“岔”这道欲“掩”还“露”的风景线,表现那种“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惚兮恍兮”的感觉。因一条窄窄的缝隙增添了无尽的想象。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解析,实属恰到好处的“中和之美”!2.2.1.旗 袍 的 美 在 于 内 涵都说穿旗袍的女人最美,最中国.那样的婀娜的身段要放在旗袍里才恰到好处,女人身上富裕着的那些空间和布料,在一波未平中一波又起,一寸寸布,一条条褶皱就成了工笔画中精雕细琢的一笔一触.虽说徐志摩盛赞那一低头的温柔,但最终沦陷在旗袍女人不经意的柔情蜜网中. 不管是牡丹吐蕊
23、的荣华富贵 , 清荷出淤泥的清幽雅致, 还是蓝布印花如青花瓷般的纯粹, 那些统统只是女人们的一抹风韵。 2.2.2.旗 袍 的 朦 胧 美旗袍就是这一抹风韵成就了多少女人一世的风情。如同呵在掌心的一抹胭脂, 纤纤食指晕染开来, 即亥喳了容颜。平凡人也因为这刻的风情有了风韵, 成为美的载体一艺术的女人。图 2-4结束语旗袍这个具有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 的时装之中,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中国的旗袍,通过中国模特的表演,在各大洲进行展示,向世界人们形象地宣传了旗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旗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饰” ,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一种符号、一种骄傲。中国人民
24、拥有它,亚洲人民拥有它,世界人民熟悉它。它同和服、朝服、越服、马来服同是东方的明珠。因为它们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都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它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不停 顿地进步着的社会,融入人类享有的良性时装之中。注释林朝阳 .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孙云 .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参考文献1.史悠鹏,郭建南 .服装色彩设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
25、.林朝阳.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刘岳屏.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4.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5.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6.陈沛照,王希辉. 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7.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8.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9.尹笑.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26、 10.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1.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2.齐德金.服装面料应用原理与实例精解.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3.陈东生,甘应进.新编服装设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陈东生,甘应进.新编服装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5.鲁葵花等.服装材料创意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16.杨静等.服装材料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致 谢在本文完成之际,无论我的设计是否能够真的投入使用,这里面每一个控件的绘制,每一行语句的调试,每一段文本的输入之中都有我辛勤的汗水。半年的设计时间虽然短暂,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由衷地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完成学业的老师、朋友和亲人。特别感谢我的导师 ,半年来他在学习、科研上一直对我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 老师洞察全局、高屋建瓴,为我的论文的顺利完成指出了很好的方向,王艺儒老师渊博的知识、宽广无私的胸怀、夜以继日的工作态度、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和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都将使我毕生受益。 在此我谨向我的导师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