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17074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朱鹛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PDF 13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第3期f总第94期)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年3月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3 Mar 文章编号:16719646 f 2007)03006112 朱鹦自然保护区 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 陈良超, 季志平,米宏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分析了朱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朱鹃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可行性。 进一步论述了朱鹳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朱鹦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的评价体系: 目标层、项目层、

2、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政策体系:国家法律体系、政府行政体系、民俗民约体系;评价监控管理 体系:国家法律、政府行政、经济活动方面和管理过程方面,并对这一评价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保护朱鹦 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建立朱鹗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环境评价体系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主要体现:能为有机产品产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供政府管理、监控、指导产业发展,以及能为投 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朱鹦;有机产品;产业环境;产业环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S181:S188 文献标志码:A Organic Food Industry and its Environment Est

3、imating System in Crested Ibis Nature Reserve Chen Liangchao,“Ji Zhiping,Mi Hongbin (The Center of Examining,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Firstly,the text studied on natural environment,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environment in Crested Ibis Nature Reserve,

4、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organic food,more discussed the form of industry environment about organic food,on the base,built a estimating system about industry environment of organic food,and expect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estimating systemThe text rised the thought of developing organic

5、 food in Crested Ibis Nature Reserve,and considered the environment of Nature Reserve was propitious tO develop organic food and form preponderant industryAt the same time, developing organic food can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rested Ibis,and protect them more effeetively Key words:Crested

6、Ibis;organic food;industry environment of organic food;estimating system about industry environment 0引言 朱鹦(Nipponianippon),又名红鹤、朱鹭,属鹳 形目,鹃科。生活在海拔4001 200m的水田、沼 泽、河滩及1II区溪流附近,在高大的树木上栖息和营 巢,以泥鳅、黄鳝及蛙类、田螺等水生动物为食,秋 季亦在旱地取食蚂蚱、蟋蟀等昆虫ll, 。朱鹦原分布 在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甘本等 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的14个省仍有踪迹,在 邻国日本有100多只。20世纪5

7、0年代开始,由于冬 水田的减少和大面积施用农药化肥,朱鹦的野外种群 数量急剧下降并一度被认为濒临灭绝。1960年国际 鸟类保护同盟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2届大会上,把 朱鹦列入“国际保护鸟”名单。1981年5月,中国 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金家 河和姚家沟发现了国内仅存(也是世界上仅存)的7 只野生朱鹃,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朱鹃不仅作为濒 危物种资源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并且Fh于其体态高 雅,毛色艳丽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所以在国际上 有“东方宝石”之称。朱鹦现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CITES附录I类物种,在中国濒危动物红 皮书鸟类和最新公布的IUCN红色名录中均被 列

8、为濒危等级 1。 朱鹘活动区主要位于海拔470I 300m的平川地 区、低山丘陵地区和中山地区,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 叶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主要乔木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na)、麻栎 (u+rcus acutissim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收稿日期:20070202 作者简介:陈良超(1964一),男,陕两人,在读硕士,国家注册有机产晶检查员,研究方向:有机产品认证。 为通讯作者:季志平(1963一),陕西人,硕士,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利用。E-mail:jizhiI_i“g2O7yah【llIleomell。 维

9、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年第3期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栓皮栎(Quercus vari ablils)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长江流域 汉水水系(主要有汉江以及水河、溢水河、党河、酉 水河等汉江支流,另有水库80座,池塘2 232个) 区内河流纵横,塘库密布,为朱鹃和其他湿地鸟类觅 食提供了优越的场所 01。 1朱鹩与朱鹦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朱鸱野生种群后,行政 主管部门先后成立陕西朱鸱保护观察站、北京动物园 朱鹃繁育中心和陕西洋县朱鹦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鸱 及其栖息地进行严格保

10、护l】 1。2005年7月23日,国 务院办公厅审定了国家环保局提出的陕西省洋县等 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同意国家环保 局提出新建包括陕西省洋县在内的17处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的意见(文号:国办发200540号)。 2006年3月8日,国家林业总局批复同意了陕 西省林业局上报的妁决西洋县朱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保护对象为朱鹦及其栖息地,总面积 37 549hm 。野生朱鸱种群在中国汉中市辖区的分布 位置见图1,洋县自然保护区现状图见图2。 在陕西省洋县设立朱鸱自然保护区之后,洋县人 民政府把保护朱鹦作为一项历史重任,千方百计从各 方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方位进行保护,努力拯

11、 救人类共有的珍稀鸟类资源。当地在法制实施和环境 教育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得朱鹦的价值 以及朱鹦保护的知识在洋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 时,逐级发布布告和通告等,切实加强保护。1981 年5月27日,洋县人民政府发出关出加强野生动 物资源保护的布告和关于认真保护朱鸱的通知; 1983年,洋县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 珍贵稀有动物的通令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加强朱鹦保护工作的通知;1984年12月,洋县 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保护珍贵稀有动物、严禁乱 砍滥伐的布告;1990年9月,洋县人民政府发布 关于保护朱鹎等珍稀动物、划定严禁狩猎区的紧急 通知;1991年8月,洋县人民政

12、府颁布洋县狩猎 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洋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 认真做好游荡期朱鹤保护和严禁狩猎的通知1121。 由于人类的保护,朱鹩的数量已从1981年的7 只发展到目前约300只,其中野生朱鹦主要在陕西洋 县境内活动,只有少数个体有时在附近县、区游荡或 繁殖。野生朱鹦种群仅在陕西省汉中市辖区的6个县 (区)分布活动(见图1)。其中朱鹦最早的发现地仍 是目前野生朱鸦种群的集中分布区3 51。 11朱鹃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困境 朱鸱作为国宝级珍禽,在洋县受到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朱鸱,当地在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图1 野生朱鹦种群在中国汉中市辖区的分布位置 图2洋县自然保护区现状图 按照保护要求

13、,在约占土地面积16的巢区禁止兴办 工业,目前对环境略有影响的工业企业,只有年产 64万t的小型水泥厂2个。不仅使加工制造业的兴 办受到限制,就是山区的采石等有严重惊扰鸟类的 工程也受到限制;在农业方面,由于有近13的农田 不能施用化肥和农药,这部分农田的产量比常规农 田产量低30。为了给朱鹘提供觅食的湿地,需要 保留足够的冬水田,这就必然影响了冬春的播种面 积。 野生朱鹦数量的增加,使得栖息、繁育所需的高 大林木和觅食所需湿地也相应增加,但眼下适宜朱鹛 筑巢的高大林木尚不够,需进一步造林;由于降水量 维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2007年第3期 陈良超,等:朱鹃自然保护区

14、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 63 减少,需要兴修水利以增加湿地;朱鹃活动面积随着 其数量的增加也在扩大,势必要求生产受限的面积也 同步扩大。因此,朱鹃保护与资金投入的矛盾将日益 尖锐。陕西省朱鹃保护观察站和洋县政府都要求尽快 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增加保护力度。1999年在 汉中市召开的国际朱鹃保护研讨会上发表了汉中宣 言 ,倡议建立朱鹎保护基金,将该基金用于环境补 偿,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普及朱鹗保护知识,奖 励对保护朱鹃作出贡献的团体及个人,然而这些要求 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回应16-181。 为了营造适宜朱鹦生活的环境,当地政府把司 法、教育和经济扶持结合起来,提前减免了部分巢区

15、的农业税(现已全部减免农业税),并将巢区优先作 为扶贫区,暂时调动农民护林、驱害、保养水源和扩 大冬水田的积极性。由于环境教育的普及,当地居民 都自觉地以保护野生动物,尤其保护朱鹦的生存环境 为荣。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不仅朱鹃得到有效的保 护,而且大熊猫、金丝猴和扭角羚(羚牛)等一大批 野生动物也得到了优良的生存条件。 但是政府对保护地区的$10,di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生产落后、经济衰退的不利 局面。自觉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必然要受到经济需求 的考验,人类必然要与朱鹃竞争生存环境。上述困境 在其他自然保护区同样存在,即使是国家级保护区 (有的保护对象还有基金支持),也未能

16、从根本上解决 自然保护的资金问题。在经过大量的探索后,人们得 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保护区自身的 造血功能”的共识,其具体途径:一是将自然资源有 形商品化,即开展野生动物、植物的人工养殖和种 植;二是将自然资源无形商品化,即开发生态旅游。 从20世纪末开始,许多自然保护区沿着这两条途径 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但实际运作中也出现了不少 问题。 就第一种途径来说,首先并非所有的野生动植物 都容易被驯化。在自然保护区,采集狩猎与驯化相 比,难度总是相对较小,这就容易鱼目混珠。从社会 需求看,改革开放以来,先富阶层中文化素质低下者 的比例较大,这部分人的消费指向有很大的盲目性, 其消费热点

17、出现所谓“逐绿悖论”091,其中又以饮食 消费危害最甚。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缺陷如下。 (1)片面应用中医药膳理论。 (2)以食用野味为身价象征。市场经济的推动使 这种缺陷得到进一步放大,只要有高价收购,就有人 铤而走险。 (3)从另一个角度看,2003年SARS疫病发生 之后,野生动物作为病毒传媒的证据产生了很大的社 会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社会只能作出以下决断,即野生 动物的驯养不宜大规模发展,否则,自然规律早晚会 强制性地为自然界开路。可见,这条路可以走,但受 到的约束较多。 与第一条途径相比,第二条途径可行性较强。一 方面,在工业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原生自然的 向往与日俱增,消费热点

18、正在向旅游转移;另一方 面,旅游的负面作用也在突显。传统旅游对旅游资源 进行掠夺性开发的后果是,在工业化浪潮中都不曾被 毁灭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会遭到最后的一击。而生 态旅游开发则通过提供生态美感的享受来获取经济收 益,于是,经营者要保持生态美的价值,就得对环保 进行投入;消费者在享受过程中将增强环境意识,反 过来又关心环境保护,这就把经济活动与环保活动内 在地结合起来了。然而,生态旅游和传统旅游之间并 无严格的界限。实际上,许多传统旅游也是在“回归 自然”的名义之下从事开发的,如果经营者的素质 低,或管理者的措施不力,最终也会陷进资源破坏、 效益下滑,甚至效益丧失的泥塘。这种变化是一种非 爆

19、发式的飞跃,发生在一般旅游景点尚有巨大危害, 如果发生在自然保护区,那就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 果。所以,实际上两条途径均潜在着危害。 12朱鹎自然保护区与有机产品的生产 朱鹃自然保护区的建成,使朱鹦的保护工作取 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 区的工作也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把保护朱 鹃和发展当地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寻求朱鹃保护 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是当前亟待研究 的课题。 有机产品是一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 用化肥、农药、激素等物质的安全食品。目前,洋县 朱鹃保护区面积已达3 000多km ,朱鹅已发展到 700多只,由于保护区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农业产量 低

20、,群众脱贫慢。相反,这种纯净的生态环境却为发 展有机产品生产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洋县朱鹤保护区的生态条件和有机产品生产要求 的条件完全相同。这里大气环境是一级,灌溉用水属 1类或2类,区内禁止施用化肥、农药,环境没有污 染。洋县朱鹃保护区是一块难得的净土,在朱鹃保护 区发展有机种植和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特有条件和 品牌优势,既可有效弥补因保护朱鹤对农民生产效益 带来的影响,又能有效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促 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此,陕西省 决策咨询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1)由陕西省发改委牵头,省环保局、省林业 局、省农业厅等部门参加,组织专家对在洋县朱鹃生 态区建立有机产品产

21、业园进行调研论证,制定有机产 品基地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有机产品的品种,制定有 机产品的标准,建立有机产品安全信息体系。基地内 维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64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年第3期 的产品,统一以朱鹃命名,创造著名品牌。 (2)面对国内外招商引资,使“朱鹦牌”有机产 品迅速作大作强,走向国内外市场。 (3)引用陕西省办高新区的经验,将生态区建成 科研、开发和生产一体化的基地。待条件成熟后,向 国家申报,将这一园区建成陕西省又一个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 。 13有机产品产业的环境构成与评价体系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产品发展中心成 立以后,我国的有机产品进入了

22、一个全新的发展阶 段,制定出了我国自己的有机产品管理法规和标准, 如2005年国家发布的GBT 1963014-2【)(】5有机 产品标准。有机产品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构建 和谐的产业环境是促进有机产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有机产品是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有机环境条件下 生产出来的,所以,对生产和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 产业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包括生产 环境,只有这些环境满足有机产品的要求,生产才能 顺利进行,所以必须构建一个有机产品产业的环境体 系,才能保证有机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有机产品评价 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测,确保产品 的品质和有机标准。 14评价体系研究的基本思

23、路 通过分析朱鹦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状况和农业生 产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发展有机产品的必要性 及重要意义,针对洋县朱鹦自然保护与农业生产的矛 盾,提出通过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解决办法,在进行 朱鹦自然保护与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可行性分析之 后,提出构建朱鹦自然保护区有机产品产业的环境评 价体系。 2朱鹦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状况和生产特点 21朱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状况 洋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东端。据2002年 汉中统计年鉴,保护区土地面积3 206km ,人口 44万,25个镇(乡)街道办事处;洋县北依秦岭、 南临巴山,处于北纬33。O6 33。36 ,东经107。17 108。02 ;洋县地处内

24、陆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盆地 地形影响,自汉江到秦、巴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洋县 年日照时数1 8002 000h,年辐射量440460kJcm , 年平均气温1214,年平均降水量9001 000mm, 无霜期238d。洋县属长江流域汉江(一级支流)上游 地区,汉江流经县城南部,境内干流长约100 kmz r2o-261。 秦岭山系主要岩石有花岗岩和片麻花岗岩。河流 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峡谷与宽沟交替出现,山 高沟深,坡陡石露。巴山北沿地带由砂岩和页岩组 成,河谷开阔,山坡缓和。保护区山地占722,丘 陵占212,平原占66。 汉江由西向东横贯保护

25、区,三面环山,一面迎 川I。地势起伏较大,林业用地253万hm ,草地面积 46万hm ,生态植被较好,动植物适生种类繁多, 南北物种均有出产。境内有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珍 禽朱鹦,国宝大熊猫及金丝猴、羚牛、大鲵等国家一 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种类较多,植物资源丰富。 洋县北依秦岭,南靠巴山,秦巴山系在东部相 迎,汉江自西向东横贯保护区。洋县在地形上属于汉 中盆地的一部分,其地貌特点是以汉江为起点向南北 呈台阶式上升,最低海拔在黄金峡乡的白沙渡,为 3897m;最高海拔在秦岭主峰太白山东南的坪和梁, 为3 071m。 目前,朱鹦的野生种群长年生活在El07。17 107。44 ,N33。8 33。3

26、5 ,位于秦岭的南坡,包括洋 县的大部分和城固的一部分地区,面积3 000km 左 右。繁殖区位于秦岭南坡的中低山区,海拔840 1 200m。山峰的相对高度多在海拔500m左右,坡 度4O。以上。沟谷深切,气候较为寒冷,种植业受 到限制,作物一年只能一熟。朱鹦保护区人口密度 较小,交通闭塞,环境幽静。森林覆盖率在60以 上,优势树种为栎、松类。沟内河边有一定面积的 冬水田,环境基本未受污染。游荡区位于汉江支流 两岸的丘陵平坝区,占栖息地总面积的95以上, 海拔为450840m。丘陵区有呈块状分布的次生林, 河流水库密布,有大面积的水田、旱地和草坡,是 朱鹦游荡期主要的夜宿地和觅食地。平坝地区

27、为农 业区,有大片的水田,水库、池塘、沟渠和众多溪 流。 22朱鸱自然保护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221 生产结构特点 目前,保护区以高度分散的、以家庭为基本生产 经营单位的、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仍然占主导地位。 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 有一种明显的反向作用,产业化、市场化与社会化程 度低,缺乏有效的社会化途径和环境支持。分散的家 庭经济还容易使家庭人口陷于封闭状态和隔离状态, 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弱,无力抗拒较大自然灾害 的侵袭和来自市场的经济风险,也不利于集聚力量使 社区经济迅猛发展起来。 222社会流动结构特点 在保护区内,暂时性人口流动都限于附近的乡 镇,到县城的几乎

28、没有,带户籍的永久性流动只限于 婚嫁原因,也只是在相邻的乡镇流动,极少从农村到 城镇、从县内向县外、从省内向省外的流动。少数青 年劳务输出挣的钱都用于消费,很少为当地引进技术 和资金。所以保护区人口流动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取 向,因此无法通过人口流动来实现社会结构的分化和 维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2007年第3期 陈良超,等:朱鹘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 65 升级。另外,流动程度低也伴随着社会网络同质性 高,农户无法通过社会网络来提高竞争力并摆脱不利 地位。 223农民的心理文化结构特点 当地农民心理文化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陈旧,主要 表现在:大部分农户缺

29、乏生产发展的远景规划,盲 目性较大,他们普遍认为务农没有前途,中老年农民 又对外出打工积极性也不高,这种职业观形成了社区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障碍;农户小农意识严重, 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年轻一代普遍不安心在农村发 展,少数人有发展林产品、养殖业和旅游业的愿望, 但缺乏适当的引导,难以付诸实施;农户的社会归 属感较低,大多数农民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的底层, 缺乏自信,对社会的期望值较高,盼望着政府或社会 各界的支持,依赖心理严重。在社会认知上,凭能力 和勤劳致富是共同的认知特点和价值取向。值得注意 的是,农民对腐败、农业税赋、不合理摊派和走关系 拉后门等不平等现象意见很大,这些都给农户带来了 精

30、神压力和不平等的发展机遇。在生活评价上,农户 普遍认为生活质量降低,他们为自然保护做出了牺 牲,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是导致他们贫困的直接 原因之_zs-281。 224经济结构特点 保护区的经济结构特点为:产业结构单一, 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种“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导致 农户收入少,抗风险能力弱,返贫现象普遍;保 护区农户的浪费呈现恩格尔系数很高,生活性消费 明显大于生产性消费的特征,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 费和精神消费,这种“生存需求导向型”的生产活 动始终未能给他们创造剩余产品,生产难以走出困 境,社会性资源长期得不到积累,农民素质难以提 高,农村经济难以发展;农民交换意识低,农产 品商品率低,

31、除粮食以外,菜、蛋、禽等都是自给 自足,这种低级的交换结构使社区无法借助市场方 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技术结构落后, 缺乏技术人员 刮。 3朱鹦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31有机农业及有机产品的含义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产品标准,在生产 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 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物 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 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 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食品一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 的,也被称为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等。在有机食品生 产过

32、程中,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 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 及其产物。在有机产品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秸杆、 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 的主要来源;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措施、生物措施 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在有机 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 剂、色素和防腐剂等,并且要符合相应的加工标准。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有机产品有100多个品种,主要 有粮食、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饮料、 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和调味品等,以及动 物饲料、种子、纺织品和花卉等有机产品。根据调 查,一般有机产品零售价格要比常

33、规价格高出30 50。 32朱鹃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有利条件 有机产品是食品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欧洲和美 洲的发达国家,有机产品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 展,美国还颁布了(有机产品、法。我国在这方面正 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占有率仅为01,市场潜力巨 大,利润丰厚。福建省已投资1亿元建设生态农业, 山东泰安地区有机蔬菜面积已发展到074万hm 。在 国际市场上,有机菠菜的价格为5元kg。内蒙古翁 牛特旗有机水稻已扩大到40Ohm ,有机大米卖价 10元kg。现在欧美有1 000亿美元的有机产品市 场,国内市场也看好有机食品。 2006年5月,洋县有机产品发展中心在朱鹅保 护区内布点,采集土壤样品

34、l3份,水样7份,大气 样3份,并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报告表明,朱鸦保护 区大气环境为一级,灌溉用水为1-2类,土壤环境 成分也在标准范围内,区内禁止施化肥、农药,环境 没有污染。朱鹦保护区的生态条件和有机产品生产要 求的条件完全相同。在朱鹦保护区发展有机种植和养 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品牌优势,既可有效弥 补因保护朱鹦对农民生产效益带来的影响,又能有效 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 地方财政收入。 目前,洋县每年财政收入约4 000万元。据测 算,为保护朱鸱等野生动物,每年至少损失560万元 的收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收入落差迫使保护 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开发有

35、机产品产业成为 其正确选择。 首先,朱鹃保护区可以借鉴和利用各地区先进的 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机产品产业。其次,保护区内 生物品种繁多,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 组,很多农副产品可以转换成为有机产品,既符合国 家环保战略,也符合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第三,朱 鹦保护区周边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有机产 品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些有利条件是保护区发展 有机产品产业的基础和保障。 维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年第3期 3-3朱鹃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不利因素 虽然发展有机产品产业对保护区的发展以及保护 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

36、发展中 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项目的持续发展与管理体系 不完备。虽然保护区对有机农业开发项目已经制定了 一些规范和制度,但有机生产的理念在群众中的基础 还很薄弱,传统农业依然起主导地位,加上监控手段 和设备比较落后,使推广这一产业任重而道远;合 作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能健全。目前在有机产 品产业方面没有很多相关经验可借鉴,群众对项目的 实施还存在一些顾虑,表现出对保护区的依赖性,因 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有机产业发展的商业机制与保护的 根本结合点和长效机制;项目区农民文化素质较 低,对项目要求理解程度差,做法不够统一,造成其 产品与有机食品的要求差异大。虽然在发放宣传材 料、举办培训班、建立样板工

37、程、开展技术指导等措 施上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小农意识是项目T作中最大 的障碍,与农户的沟通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决策甚至是无奈的选择 , I。 保护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特别是当地 农村的发展困境)与朱鹃保护出色成绩形成鲜明对 照。保护区总面积38万hrn ,涉及43个乡(镇), 246个行政村,共有人口345 154人。其中,108个 行政村中有89个居民点在保护区内,共有居民 77 612人。保护区人口均为汉族 I,当地属于以种植 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 类、油料和蔬菜等农产品 现有耕地17万hm ,总 水田面积113万hrn ,人均耕地面积006h

38、rn ,远远 低于陕西省人均耕地面积014hrn 的水平。朱鹃保护 区域在历史上曾是富饶的河川农耕区,也是汉文化发 源地之一,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墓地就位于县城东 部10krn处。目前,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04 年,洋县人均GDP为4 08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 水平的389;农民人均年收入1 430元,仅相当于 全国平均水平的487。究其原因,朱鹃保护对当地 社区发展形成的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从20世纪90年 代初开始,随着朱鹃种群的逐渐恢复,当地农民对朱 鹳保护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包括冬水田翻犁蓄水, 人工投食田块不再用作秧田,朱鹦活动水稻田限制使 用化肥和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巢区50

39、0rn内不能烧炭 伐木等。该县每年因保护朱鹦等濒危物种导致经济损 失达560万元,当地群众感叹:朱鹃保护是“利在子 孙,害在当代”。朱鹦保护给当地社区带来的压力可 概括为以下方面。 (1)在耕地面积减少,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禁 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给社区农民生活带来 直接负面影响。从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丁程后到 2002年,洋县耕地面积累计减少近2 000hm ,同期 该县人口从43万人增加至44万人。由于我国实行城 乡分隔和粮食自给的政策,农业人口粮食主要依靠自 己解决。从短期看,凭借退耕还林工程给农民的补 助,当地人均耕地下降对农民收入和粮食供给没有太 大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当T

40、程结束后,由于人均耕 地面积减少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存所需粮食与 耕地资源的矛盾加剧,开垦林地、占用土地的现象又 会重现。 (2)当地村庄多沿秦岭山谷河畔分布,由于气温 较低,水稻只能一年一熟,故该地区农户常年蓄水的 冬水田,正是朱鹦繁殖期的主要觅食地。农民为了获 取足够的粮食,耕作制度逐渐从一季田转为两季田, 即冬季种植小麦或油菜,夏季种植水稻(水田)或玉 米(旱阳)。据朱鹦保护区管理局统计,当地冬水田 面积已经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80左右。朱鸦的 生态学研究已表明,农田中使用农药、化肥是朱鹦濒 危的主要原因29 I。为保证朱鹃栖息地及活动区域内 的水体清洁,就要求占朱鹃活动95区域的

41、农业生 产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由此造成农作物单位面积 比常规田地减产13。当耕地面积的减少伴随着人口 的增加而发生,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 支持当地农业的重要途径,洋县社区的发展正是在这 里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3)早稻幼秧时节朱鹃因觅食而踩踏秧苗,增加 社区群众的劳动量并造成减产。由于保护区禁止轰赶 惊吓朱鹃,体质量2kg多的成鸟朱鹃在稻田中觅食水 生动物而将农民刚栽好的稻秧踩踏倒伏,农民只能待 其飞离后,一遍遍重新补栽。这种情况每年持续1个 月左右,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劳作负担,而且补栽 较晚稻秧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成为减产的另一原 因。 (4)当地社区生活用燃料结构中,柴草

42、比例达 97,主要来自房前屋后、自留山、荒山等地域的 干枝捡柴,这些地域和朱鹦生活区域呈交叠分布。 秦岭南坡的冬季潮湿寒冷,农民们因经济原因普遍 依靠燃烧薪柴取暖。朱鹃的柄息和繁衍需要宁静、 安全的环境,为保护朱鹦营巢的高大乔木,保护区 在其营巢区和夜宿地禁止砍伐林木,造成农民薪柴 使用I木J难。 (5)由于朱鹦天性敏感,为避免噪声惊扰,也为 保护栖息地自然生态环境,当地禁止在朱鹃繁殖区开 【J1、采矿、放炮、修路以及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性建 设等,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副业经济收入。洋县产有 石英、砖瓦黏土、水泥灰岩、铁矿等矿,其中石英矿 属优质石英矿,以前有相当数量劳动力在农闲时为矿 业企业打

43、L。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足1 500元的当地农 民来说,这部分收入十分珍贵。为了保护朱鹦,当地 政府不得不关闭了l0多家石英矿、水泥矿,每年仅 维普资讯 http:/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2007年第3期 陈良超,等:朱鹦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业形成与环境评价体系 67 利税损失300多万元,农民也失去了重要的收入 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及其安 来源。 (6)朱鹦属食肉型鸟类,其粪便酸性较大,日积 月累会使巢区林木受腐蚀而死亡。草坝村是夏季朱鹦 聚居的地方,走进村庄就会闻到刺鼻的味道。位于秦 岭南坡的洋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当地农民反映夏季天 气炎热时,距离巢区近的农户家连窗户都

44、不敢开。 综上所述,由于朱鹦保护给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发 展带来的粮食减产、薪柴采集受用、劳作增加、剐业 收入减少和生活区空气污染等负面因素,不仅使当地 经济在重压之下始终难以大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着当地群众保护朱鹦的积极性。随着朱鹦种群数 量不断增加,分布面积逐渐扩大,物种保护与当地发 展之间的矛盾也呈强化趋势 , 。 34朱鸱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现状、意义和 前景分析 341朱鹃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现状 白2005年l0月朱显谟、安芷生、山仑、李佩成 等院士向陕西省政府提出在洋县朱鹦保护区建立有机 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 保护区有机产品得到飞速发展。 2

45、006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机产品认证 中心对洋县的土壤、大气、灌溉水等生产环境进行了 全面检测评估。截至目前,洋县已建成有机水稻、有 机玉米、有机红薯、有机马铃薯等生产基地。也建成 包括菜花、番茄、甘蓝、莴苣、西葫芦、四季豆、大 蒜等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采用的种植方式为水稻与玉 米等作物水旱轮作,以及蔬菜类别之间轮作倒茬种 植。每年实施菜花一玉米轮作,大蒜一水稻轮作,甘 蓝一玉米轮作,西葫芦一番茄、苦瓜、辣椒等倒茬轮 作。这种轮作模式符合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要求。 有机梨、有机桃、有机野生猕猴桃果品的生产区域基 本位于朱鹳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常 规化肥至少已有20余年,这成为

46、当地发展有机生产 的前提与保证。基地位于秦岭山脉南麓,是世界珍禽 朱鹨之乡,自然生态良好,气候适宜,降水量适中, 极适合有机农业生产,成为常规生产向有机农业转换 的有利条件。养殖方面,洋县有机农业发展中心已经 建成猪养殖基地、鸡养殖基地和鱼养殖基地。虽然洋 县保护区有机产品已有所发展,但是要将其形成产 业,成为保护区的经济支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 步完善。 342朱鹳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产品的意义 (1)发展有机产品对自然保护区产业结构的影 响。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 要举措。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 级;有利于减

47、少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改 全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广大群众不断 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 整,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双赢”。发展有机产品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优种 植业,调强畜牧业,调大有机产品业。大力发展经济 作物和瓜果蔬菜、花卉等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种植业。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措施,大 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扩大水产 养殖。以市场为向导,重点发展名特优产品和精细特 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一批起点 高、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农民

48、收入持续增 长和县域财源建设。创新主导产业培育方式,采取生 产要素资源、政策措施集中组合投入的办法,支持重 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发展。抓好农业产业 化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一批特色有机农产品的品牌 建设。 (2)有机产品品牌的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充 斥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实践证明,有机 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食品,品牌效应在竞争中 的作用不可小觑,洋县朱鹃保护区在这方面有着得 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朱鹃商标具有良好 的市场效应和使用价值。朱鹨被誉为“东方宝石”, 因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和平友好使者而赢得世界美誉, 朱鹳标识及文字的涵义远远超出了本身的范畴, “朱鹨”蕴含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人居条件, 寓意着纯天然、无公害、绿色,象征着高贵、吉祥、 珍奇稀有。保护区作为朱鹃唯一柄息地,打响朱鹃 品牌,开发名牌产品,迅速把保护朱鹃的社会效益 转化为经济效益,是开发保护区资源优势,加快县 域经济发展的捷径。打造名牌产品很需要朱鹃商 标作支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生产 和经营理念转入商品品牌化、品牌差异化的发展轨 道,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牌。保护区的许多优势产品 需要良好的商标做支撑,以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在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保护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标 准化农业,已有5个无公害基地和1个绿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