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16997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年3月—2010年12月)(DOC 3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业局二九年六月十五日目录一、 绵阳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2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 3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肥料管理专项工作方案 133、 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174、 农村沼气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225、 农膜科学合理使用专项工作方案 276、 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处理 307、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 348、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培训专项工作方案 389、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4

2、210、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专项工作方案 45二、关于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的通知 .51绵阳市农业局文件绵农发200919 号绵阳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农业局、各园区管委会农委(办、中心):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绵阳市农业局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制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和农业面源污染标准良田建设等 9 个子专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 认真

3、抓好落实。各县市区农业 局、各园区管委会 农委( 办、中心)要制 订具体的工作方案于 6 月 28 日前报送市农业局,并于每周一下午下班前将专项防治情况报市农业局。联系人:市农业局 唐光军电话:08162261201邮箱:附: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二九年六月十五日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业局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活动的安排部署,根据省农业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川农业200977号)文件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

4、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为手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 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推行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 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防治目标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结合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 水处理,以及农村庭院环 境治理,努力 实现“三废”(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变 “三料”(肥料、燃料、饲料)成“ 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 三节”(节水、 节肥、 节能)促“ 三

5、生”(生产、生活、生态)实现“ 三净”(庭院、田园、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区域干净),广泛宣传和引 导农 民自觉主动参与,共同建 设优美乡村。三、防治内容和防治模式防治内容以“ 两减一控一提高 ”(即减少农药、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防治主要模式:户用沼气为纽带的人畜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保 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就地还田资源化利用模式;厌氧净 化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污 水再利用模式;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为主的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节肥、节药 、节水、节膜、节能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的农田清洁生产模式。四、防治标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努力达到以下要

6、求:(一)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带动农户改厨、改 厕、改圈,推进人畜粪便无害化 处理。遵循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厌氧处理、土地消 纳等方式,提高畜禽 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广 “猪沼果(菜、茶、粮)” 能源生 态模式,促进家居文明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卫生环境优良化。沼气建设严格执行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 47502000)、 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GB/T 47512000)、 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47522000) 等标准。(二)肥料施用科学合理。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育土工

7、程 ”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控制氮肥用量,稳定磷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针对性 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化肥利用率提高 2 个百分点。(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抓好丘陵平坝地区秸秆还田示范,大力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鼓励农民实施秸 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秸秆还田技术应 参照四川省稻-麦(油)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DB51/T 8062008)执行。(四)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防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将化肥、农药、除草 剂等

8、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 统一处理。(五)生活污水清洁化处理。应尽可能经过兼性厌氧微生物处理,不得直接向河流、池塘、水渠、水库等水体排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污水处理池,包括分户和联用两种类型。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农田灌溉用水或直接排放。(六)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实施专业化防治,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力争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 5 个百分点。(七)农膜科学合理使用。推广科学使用农膜技术,减少白色污染。力争今年残膜回收比例达到 30%,耕地 农膜残留量减少

9、10%。到 2010 年底,残膜回收比例达到 50%,耕地农膜残留量减少 40%。(八)茶、果、菜、食用菌等园(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推广“三诱” 技术、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对果园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力争茶叶、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农药施用量减少 5%以上。减少食用菌产区菌渣、菌袋堆积,降低食用菌生 产的污染。(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对上市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并将速测结果记录 存档,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确保其 产品100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方可进入市场流通。五、进度安排根据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总体进

10、度,各子专项工作可根据 总体进度安排各自工作进程。总体进度安排如下:(一)初步防治阶段(2009 年 3 月6 月)市农业局、站、中心制定各子专项方案,落 实措施,进入初步实施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测 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秸 秆还 田等实施较成熟的项目全面开展工作。按省农业厅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大春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开展 “巧施肥促增产春季行动”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 和配方肥市场抽检;完成三台、安县等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方案编制,有条件的灾区县进入设施建设阶段;新建农村沼气池 1 万口;调查摸清农膜使用现状、残膜回收及污染情况;建立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

11、处 理专项治理示范区,示范推广菌渣处理集成技术、无公害茶叶、果树无害化生产技术 ;开展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试点、农膜科学合理使用工作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初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大培训、技术大推广、科技大服务;初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各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二)集中防治阶段(2009 年 7 月2009 年 12 月)农业面源污染各项治理工作全面铺开。贯彻落实省农业厅小春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开展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过磷酸钙等四种肥料监督抽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验技术培训,推广 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300 万亩;建立健全标准

12、粮田建设管理制度,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加紧工程建设材料的采购和贮备,进 入田间工程建设阶 段;已争取的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项目进入设备购置、工程建设阶段,经费未落实的灾区县进入准备阶 段,完善 项目方案设计;新建农村沼气池 3 万口;开展农艺措施防治地膜污染的技术试验示范及总结;制定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处理综合治理方案及相关技术规范,推广各类防治技术;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试点、农膜科学合理使用的专项宣传培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大培训、技术大推广、科技大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面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宣传

13、。(三)深化防治阶段(2010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认真做好阶段总结,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和制度。标准粮田建设完成项目田间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办理工程决算,完善项目档案,及 时向项目乡镇、村社移交项目工程并正式投入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500 万亩;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并进行查漏补缺,完善乡村清洁工程运行机制;新建农村沼气池 5 万口;开展农艺措施防治地膜污染的技术示范、宣传及全面总结;强化管理,巩固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站;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大培训、技术大推广、科

14、技大服务,检查培训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培训 工作成效和经验,建立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制定、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农业标准;进一步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宣传。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农业局要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逐级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省 厅要求实行一周一报。各 县市区于每周一下午下班前将专项防治情况对口上报给市农业局子专项负责单位,子专项负责单位在每周二下午下班前将进度对口报送省农业厅各子专项负责单位,同时报送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业务科。市农业局负责制定市级工作方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

15、行综合管理,主要检查组织机构、人员、 职责落实情况、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指导、监督、 检查各县市区农业面源 污染防治工作;县级和市级各园区农业部门负责制定县级(园区)工作方案,明确治理任务,落实细化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乡镇农业 部门负责制度本乡镇工作方案,抓好相关项目实施。(二)整合项目,争取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 用途不变、渠道不乱、优势 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 ”原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一方面,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城乡环境综 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统筹 协调,加大不同渠道、不同 类型的项目整

16、合力度,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一主题,把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着力提升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彻底改变农村“ 脏、乱、差”的现象,加快环境优美的新 农村建设步伐。(三)深入宣传,全民参与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 报纸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 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

17、用,有 针对性地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知识、常识的普及教育, 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自觉维护工作成果,坚决制止、纠正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行为。(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建立专项建设联系县(点)制度。采取市农业局领导联系县市区,科室负责人联系片,县 市区农业局领导联 系乡镇,中 层干部联系村的 办法建立子专项建设示范样板,让事实说话,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其他农户,激发农 民群众的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性,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各子专项联系县(点)如下表:专项防治联系县(点)名单表序号 防治子项 联系县(点) 责任单位 联系人 电话 Ema

18、il1 肥料管理 江油市大堰乡泉水村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岳晓龙 0816-2265920 2 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河边镇海峰村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岳晓龙 0816-2265920 3 农村沼气建设涪城区石洞乡爱民村市沼气办 生锦华 0816-2347560 4 农膜科学合理使用涪城区杨家镇罗汉寺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芸 0816-2261675 5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涪城区北川县擂鼓镇三台县团结水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涛 0816-2266195 6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涪城区龙门镇市植保植检站市农业执法支队王小松 0816-2266111 7 农业面源污染防

19、治培训 市科教中心 王太斌 0816-2265936 8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江油市九岭镇蔬菜标准化基地市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 熊帮照 0816-2400971 生产示范基地建设9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 市科教中心 姜莹 0816-2261263 (五)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市 农 业 局 城 乡 环 境 综 合 治 理 农 业 面 源 污 染 防 治 领 导 小 组 及 其 办 公 室 要 加 强 督 导 ,分 析 进 展 ,解 决 问 题 ,推 进 工 作 。各 级 农 业 部 门 要 将 试 点 工 作 纳 入 行 政 效 能 建 设 范 畴 。各子 专 项 负 责 单 位 要 加 强 对

20、县 市 区 对 口 单 位 的 督 查 和 指 导 ,各 有 关 部 门 要 密 切 配 合 、齐 抓共 管 ,注 意 解 剖 典 型 ,加 强 分 类 指 导 。县(市、区)要 做到 “每月有检查,每季有督查”。采取督查与通报并举的方式,督 导落实目标任务、 组织领导、 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等。对工作措施不到位、不按计划开展建设、 进度缓慢和建 设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建设情况好的, 优先安排来年相关 项目,并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附: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肥料管理专项工作方案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乡村清洁工程专项工作方案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能源建设专项工作方

21、案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膜科学合理使用专项工作方案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清洁茶、果、菜、食用菌等园(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专项工作方案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和废弃包装物回收专项工作方案7、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培训专项工作方案8、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作方案9、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专项工作方案附件 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肥料管理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贯彻落实 3 月 20 日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近期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城

22、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方案编制要求,提出肥料管理专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发展资源 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农业战 略目标,以提高科学施肥技 术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为主攻方向,以 测土配方施肥 项目为依托,逐步建立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长效机制,提高 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减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二、目标任务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重点在主要粮油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 800 万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 2 个百分点。三、工作内容(一)推广科

23、学施肥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围绕“测、配、产、供、施” 五个环节 ,开展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数据库建设、耕地地力评价、效果评价和技术研发等工作,引 导农民“科学、 经济、环保”施肥。(二)加强肥料登记管理。严格按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登记管理资料要求,以及农业 部关于切实做好肥料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092 号) 要求,加强规范肥料登记管理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规范开展肥料田间试验,确保肥料产品肥效和安全;二是强化肥料生产企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件考核,保证肥料产品质量稳

24、定;三是加强肥料质量抽查检验,强化肥料市场监 管。 积极会同工商、 质监 等部门,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在大、小春 购肥、用肥的高峰季节,集中开展治理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严把肥料生产、市 场流通、农 民购买使用三个环节,规范肥料市场秩序。四、防治标准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在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的基础上,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五、进度安排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全市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800 万亩,其中2009 年大春推

25、广面积 300 万亩,2010 年小春推广面积 200 万亩,2010 年大春推广面积 300 万亩。主要活动包括:1、2009 年 3-5 月,开展“ 巧施肥促增 产春季行动”;2、2009 年 5 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3、2009 年 5-7 月,开展配方肥 质量抽检;4、2009 年 9 月11 月,开展肥料监督抽查。5、2009 年 11-2010 年 3 月,开展 “科学施肥冬季大培训”, “巧施肥促增产冬季行动”等宣传培 训活动;6、2010 年 3-6 月,开展测 土配方施肥检查督促;7、2010 年 10-12 月,开展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

26、导,落实责任将科学施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 严格考核奖惩。市 级农业部门负责科学施肥工作的指导、 监督、 检查等工作。 县级农业 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技术指导 及县级检查验收等工作。(二)强化示范,促进推广一是建立示范平台,结合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建立科学施肥示范区,在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关键农时季 节, 组织农户进行现场观 摩、 讲解、培训,让农民看到科学施肥的真正效果,引导农民 应用科学施肥技术。二是建立示范队伍。以种植大 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合组织为主,全面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服务,培植技术示范推广队伍,实行“专家进 大户、大户带小户、 农户帮农户” 模式,

27、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建好示范典型。每县抓好 1 2 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突出土肥技术在粮食中的节本增效作用。(三)深入宣传,扩大影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通过开展宣传月(周)、召开现场会、举办成果展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 动的宣 传态势,做到 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 刊有文、墙上有画、网上有消息,努力扩大科学施肥的社会影响,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四)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一是严格实行肥料产品登记制度,严把肥料市场准入关,加强肥料质量管理,切实保证肥料质量。二是实 施肥料市场定期抽检制度,农业部门要会同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大 对肥料市场的治理力

28、度,要重点检查复混肥、过磷酸钙、有机肥、叶面肥、微肥等产品质量,防止假冒 伪劣肥料坑农害农。三是进一步加强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附件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是改善当前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安排部署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按照省农业厅的有关要求,把乡村清洁工程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特提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农业部

29、乡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以及我省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任务要求, 紧紧围绕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以自然村为单元,以清 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主线 ,以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 核心,以改善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综合配套、完善提高、整村推进、典型示范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 过施设建设和农艺措施推广,建设一批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清洁工程项目村。二、目标任务在涪城区丰谷镇李家桥村、关帝镇水塘村、石洞 乡观音碑村、 龙门镇九龙村、河边镇海峰村、吴家镇兴顺村、新皂镇石梯子村 7 个村 实施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通 过乡村清洁工程建 设, 项目村基

30、本实现“垃圾要入桶、粪便要处理、污水要净化、秸秆 要利用、生产要清洁、管理要 长效”,项目村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庭院整洁、水源干净、田园清洁。三、工作内容(一)清洁设施建设1、田园清洁设施(1)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建设:在通行便利且不妨碍机械作业的地方,修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就地收集堆放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 投入品包装袋(瓶)和残膜,由农村物业服务站人员定期进行收集、清运。(2)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建设: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秸秆和人畜粪便经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 项目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普及率。2、家园清洁设施(1)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建设:将厨房饮水、洗衣用水、洗澡用水,以及沼

31、液溢出用水等汇集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2)分户生活垃圾收集设备购置:按照有机、无机垃圾分类收集的原则,购置发放分类垃圾收集桶。3、公共清洁设施农村物业服务站建设:项目村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购置垃圾运输车等清洁设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灵活形式,招聘 专人, 负责相关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服务。(二)农艺措施推广通过技术宣传培训、示范推广等手段,在项目村推广免耕覆盖沃土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 术、 农田精准施药技术 等, 实施农田清洁生产。四、防治标准通 过 乡 村 清 洁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村 废 弃 物 资 源 化 利 用 水 平 得 到

32、 提 高 ,生 产 成 本降 低 ,耕 地 地 力 有 所 提 高 ,农 业 面 源 污 染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其 中 ,化 肥 利 用 率 提 高 2个百分点, 农药 利用率提高 5 个百分点, 农 作 物 秸 秆 还 田 率 达 30%以 上 ,生 活 污 水无 害 化 处 理 率 达 30 ,农 业 投 入 品 废 弃 包 装 物 回 收 率 达 30%。五、进度安排方案制定阶段:2009 年 3 月5 月,灾区县编制灾后恢复重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阶段:2009 年 6 月2009 年 10 月,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入设备购置、工程建设阶段,同时开展技 术培训及

33、宣传。项目完善阶段:2009 年 10 月2009 年 12 月,查漏补缺,整理验收。扩大实施阶段:2010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在安县、三台、梓潼、平武等县建设一批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六、保障措施(一)完善管理机构,加强项目管理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县要把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纳入面源污染防治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明确项目负责人,确保人员到位、 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明确项目实施内容、建 设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保证项目建设有标准、操作有规范、验 收有依据、考核有指标;明确项目进度安排,定期考核,确保项目如期执行、按期完成;明确项目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严格资金管理,严肃财

34、经纪律, 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严防截留、挤占、挪用 资金的现象发生。(二)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向省农业厅报我市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情况,提供典型材料,努力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各灾区县农业局认真制定方案,积极主动与县委、县政府、 县发改局等单位汇报和协调,争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投入;三是整合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 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积极发动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吸引多渠道的建 设资金。(三)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乡村清洁工程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农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对乡村清 洁工程建设工作

35、的重视,形成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共识,吸引多渠道的支持与投入。(四)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质量监管县市区分别成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专家组,县级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市级专家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技术培训、总结试点经验、筛选主推技术、完成适合不同区域的典型模式 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项 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探索机制创新,实现长效管理各地要积极探索完善以村为基本单元、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物业服务技术员为基本队伍的农村物业化服务体系,立足实际寻求农村物

36、业服务人员报酬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创新完善乡村清洁工程的监督机制和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以发挥乡村清洁工程的长期效益。附件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沼气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市沼气办为贯彻落实 3 月 20 日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和省领导关于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农业局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方案编制要求,提出绵阳市农村沼气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配套改厨房、改

37、 厕所、改圈舍) 为核心,以公路沿线和江河沿岸 为重点,普及 农村沼气为 目标, 充分发挥沼气池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确保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适宜建池农户宜建全建。二、目标任务2009 年2010 年,我市农村能源建设将全面展开农村沼气灾后重建,2009 年 3月2010 年 12 月,全市计 划新建农村沼气池 9 万口,力争全市沼气普及率提高 10个百分点。新建乡村沼气服 务网点 565 个,基本建成沼气服务管理体系。三、工作内容以新建农村沼气池为主,引导建池农户进行改厨、改厕、改圈等建 设,因地制宜开展“猪沼果(菜、粮)”等能源生态模式建设。将农村沼气项目优先安排在绵江路、绵三路、 绵

38、梓路等主要公路干 线和县道等公路沿线以及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重点村镇、大中型养殖场、农业产业园区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尽快打造一批农村沼气建设亮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同时,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已建沼气池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快建立完善沼气后期服务体系,开展沼气池维修维护服务,确保已建沼气池正常使用。四、防治标准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推 进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二是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 厌氧处理、土地消纳等方式,提高畜禽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三是推广“猪 沼果(菜、茶、粮等)” 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家居文明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卫生环境优 良

39、化。四是沼气建设严格执行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 47502000)、 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GB/T 47512000)、 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 47522000)等标准。五、进度安排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全市计划新建农村沼气池 9 万口。其中:2009 年3 月12 月,计划新建沼气池 4 万口;2010 年, 计划新建沼气池 5 万口。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农村沼气建设进度安排计划表单位:万口时间 计划新建沼气池2009 年 3 月6 月 12009 年 7 月9 月 1.52009 年 10 月12 月 1.52010 年

40、 1 月3 月 1.52010 年 4 月6 月 12010 年 7 月9 月 12010 年 10 月12 月 1.5合计 9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市县二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沼气建设专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畴,逐级落实责任, 严格考核 奖惩。市沼气 办负责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县农能办负责农村沼气建 设的实施方案、施工方案、检查验收办法制定、项目建 设过程管理、技 术指导及 县级检查验收等工作。同 时,继续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 ”农业项目竞赛评比活动内容。(二)整合项目,争取投入国家投入是农村沼气建设的主渠

41、道,依靠项目建设进度快、建设质量好、管理规范等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投入。力争市、 县二 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项目建 设资金补助标准。同 时, 根据“用途不变、渠道不乱、优势互补、各 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加强政府统筹,加大不同部门、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项目整合,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需要。(三)深入宣传,全民参与督促各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切实 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 报纸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 次宣传农村沼气建 设的意义、作用和 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

42、浓厚氛围。(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项目建设中,各区市县应在每个项目村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 强烈建池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建立样板示范池,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其他农户, 激发农民群众的建池积极性,变 “要我建”为“我要建” ,使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五)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加 强 对各县市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情况的督导力度,做到“每月有 检查,每季有督查”。采取督查与通报并举的方式,督导落实目标任务、组织领导、配套资金、工作经费、建设管理等,加快建设进度。对工作措施不到位、不按计划开展建设、进度缓慢和建设管理出现问题的县市区,全市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建设情况好

43、的县市区优先安排来年农村沼气项目,并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六)严格管理,建管并重在 农 村 沼 气 项 目 建 设 中 ,实 行 项 目 法 人 责 任 制 、项 目 建 设 职 业 准 入 制 、施 工建 设 合 同 制 、项目资金报账制和专款专用制、建设物资招 标 采 购 和 公 选 制 、项 目 信息 公 示 制 、用 户 档 案 一 户 一 卡 制 、项 目 竣 工 验 收 制 和 审 计 制 等 ,规 范 项 目 建 设 和管 理 。同 时,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形成县、乡、村三 级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物业管理服务,确保农村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沼

44、气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逐步形成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附件 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膜科学合理使用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用农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农膜覆盖作为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农膜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回收不力,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造成耕地 质量变劣, 产出率下降。为推动科学合理使用农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 护耕地和环境,特提出我市 农膜科学合理使用

45、专项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二、目标任务力争 2009 年耕地内农膜残留量减少到 20%以内;田间残留量减少到 50%以内。到 2010 年,耕地内农膜残留量减少到 10%以内,田间残留量减少到 40%以内。三、工作内容(一)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农膜使用、 污染现状,包括地膜的使用量、覆盖面积、污 染面积、残留量、残留率及分布,受污染的作物种类及污染危害的主要表现等。(二)开展宣传培训。通过新闻媒体、 标语、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农田残膜危害土壤、污 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农村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真正提高广大 农民群众

46、的环保意识。同时实施 奖惩政策,把清除 农田残膜 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三)开展试验示范。在涪城区杨家镇罗汉寺村试验示范生物降解膜 200 亩和建立残膜治理示范片 50 亩。通 过建立防治残膜污染农艺措施防治地膜污染技术试验示范点,向农民展示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收藏及田 间 碎片的清除与处理技术,树立防治地膜污染的典型,让农民 亲身感受并认识到农膜残留对降低耕地生产能力、减少农作物产量的危害程度。四、防治标准残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控制在 3%以内。五、进度安排2009 年 3 月4 月,摸清农膜使用现状、残膜回收及污染情况。2009 年 4 月9 月,开展培训、残膜回收宣 传。2009 年

47、 4 月12 月,开展农艺措施防治地膜污染的技术试验示范及总结。2010 年 1 月9 月,开展技术培训、技 术示范、指 导 与宣传。2010 年 10 月12 月,全面总结。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膜科学合理使用专项领导小组,切实 加强组织领导。市 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具体负责推动农膜科学合理使用工作。(二)加强部门配合。与技术监督、化工等部 门配合,制(修订)订农膜标准,使企业生产厂家生产 0.01 毫米左右厚度的地膜,以方便回收和再次利用。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示范农艺措施治理残膜污染,尽快研制出能够充分分解的地膜。(三)加强检查督促。分阶段

48、组织人员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膜科学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重点 检查宣传发动、开展 农艺 措施防治地膜污染的技术试验示范及残膜回收等工作情况及效果。附件 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茶、果、菜、菌田间管理和废弃物处理专项工作方案(2009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绵阳市农推中心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果园无害化综合生产、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 色防控、菌渣 综合利用等技 术措施,逐步改善城 乡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效益与 环境效益同步增长,促进全市经济作物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目标任务将果园废弃物处理纳入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蜡质果袋、废弃农

49、、地膜、育苗袋等果园废弃物集中处理;推广菜田病虫害绿色防控 2.0 万亩,建设无公害茶园 10万亩;集成示范菌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13 项,并在主产区示范推广;建立清洁果园0.5 万亩。三、工作内容(一)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 传教育活动,开展正确施肥、科学用药、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 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积极推广生草栽培、秸秆覆盖等环保技术,提倡使用可降解薄膜。(二)推广可循环技术。制定茶、果、菜无害化清 洁化生 产技术规范,鼓励茶农、果农、菜农 使用秸秆或可降解地膜覆盖等技 术。(三)推广合理施肥。鼓励农民沟施化肥和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特性和肥料效 应,制定出所需氮、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