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水的电离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三、pH的应用,一、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25 1L水只有10-7mol H2O分子发生电离,多少个水分子才有1个电离?,55.6107,其中常数K与常数c(H2O)的积记为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离子积,1、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 c(OH-) =110-14,25时(常温),如果温度变化Kw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实验测得: 在25,水电离出来的c(H+)=c(OH-)=10-7mol/L,1.1410-15 6.8110-15 110-14 5.4710-14 110-12,水的电离吸热,(1)
2、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c(H+)=c(OH-),升高温度: 平衡向 移动, c(H ) ,c(OH-) , Kw,右,增大,增大,增大,注意: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2.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Kw适用于一定温度下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对常温下的纯水进行下列操作:,(2)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中性 正反应 增大 增大 c(H+)=c(OH-) 增大,酸性 逆反应 增大 减小 c(H+)c(OH-) 不变,碱性 逆反应 减小 增大 c(H+)c(OH-) 不变,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影响因素,KW = c(OH -) c(H+) ( 25时,KW = 1.0
3、 10 -14 ),3、无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和OH-!,注意: 1、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Kw=c(H+)c(OH-)均成立。(25时Kw =10-14 ),2、水电离出的H+、OH-永远相等,水的离子积常数,3、溶液的酸碱性与H+、OH浓度的关系,=110-14(25),无,=10-7,=10-7,c(H+)=c(OH-),中性,左移,10-7,10-7,c(H+)c(OH-),酸性,左移,10-7,10-7,c(H+)c(OH-),碱性,溶液的酸碱性由 溶液中H+、OH-浓度相对大小决定,酸性:c(H+) c(OH-),中性:c(H+) = c(OH-),
4、碱性:c(H+) c(OH-),常温25,c(H+)10-7mol/L,c(H+) = 10-7mol/L,c(H+)10-7mol/L,无论任何温度,无论酸性、中性、碱性溶液,都存在水电离出的H+、OH-,并且由水电离出的这两种离子浓度一定相等。,判断正误:,1. 如果c(H+)不等于c(OH-)则溶液一定呈现酸碱性。,2. 在水中加酸会抑制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减小。,3. 如果c(H+)/c(OH-)的值越大则酸性越强。,4. 任何水溶液中都有c(H+)和c(OH-)。,5. c(H+)等于10-6mol/L的溶液一定呈现酸性。,6. 对水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酸性增强。,2. 0.1mol
5、/L的NaOH溶液中,c(OH-)=?、c(H)=?、 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c(H)水=?,1. 0.1mol/L的盐酸溶液中,c(H)=? 、 c(OH-)=?、 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c(H)水=?,3. 0.1mol/L的NaCl溶液中,c(OH-)=?、c(H)=?,计算:,下列五种溶液中c(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A.0. 1 molL-1的盐酸; B.0.1 molL-1的硫酸; C. 0.1 molL-1的NaOH; D. 0.1 molL-1的CH3COOH; E. 0.1 molL-1的NaCl,,BADEC,0.1mol/L,0.2mol/L,1
6、10-13mol/L,小于0.1mol/L,110-7mol/L,比较:,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10-12 mol/L , 则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c(H+) 水= c(OH-) 水= 10-12 mol/L若c(H+) aq= c(H+) 水= 10-12 mol/L 则 c(OH-) aq= 10-2 mol/L 溶液显碱性 若c(OH-) aq= c(OH-)水= 10-12 mol/L 则 c(H+) aq= 10-2 mol/L 溶液显酸性,逆推:,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讨论:KW105=10-12 在105 时,纯水中c(H+)为多少? c(H+) 110-7m
7、ol/L是否说明105 时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用 c(H+)等于多少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只能通过两者相对大小比较,105 时, c(H+) = 110-7mol/L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计算下列溶液的pH,通过计算结果思考: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什么时候用pH更加方便? 25 10-5 mol/L盐酸 1 mol/L盐酸 2 mol/L盐酸 25 10-5 mol/LNaOH溶液 1 mol/LNaOH溶液,引入pH值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用H+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表示,1)定义式:,pH=-lgc(H+),用pH值表示c(H+)或c(OH-)1mol/L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用pH表示。,
8、1、pH值,pH= -lg c(H+),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中 性,碱性增强,25,回忆初中所学常温下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中性,pH,C(H),C(OH-),10-14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酸性,碱性,增强,增强,c(H+) 越大 pH 越小 酸性越强,碱性越弱,结合pH与c(H+)的关系,思考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性溶液,酸性溶液,碱性溶液,c(H+)=c(OH-
9、)=110-7mol/L,c(H+)c(OH-),c(H+)c(OH-),pH =7,pH7,pH7,思考:pH为7的溶液是否一定是中性溶液?,(25),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c(H+)110-7mol/L,c(H+)110-7mol/L,c(H+)c(OH-),c(H+) = c(OH-),c(H+)c(OH-),PH7,PH = 7,PH7,c(H+) 越大PH越小,酸性越强,c(OH-) 越大pH越大,碱性越强,1.甲溶液的pH3,乙溶液的pH1,则甲溶液中H+与乙溶液中H+之比为 A.100 B.1/100 C.3 D.1/3,pH相差a,H+相差10a,B,练习:,2. p
10、H=3的盐酸 pH增大1,c(H+)差多少倍?盐酸浓度差多少倍? c(H+)相差10倍;物质的量浓度强酸相差10倍 pH=3的醋酸 pH增大1,c(H+)差多少倍?醋酸浓度差多少倍? c(H+)相差10倍;物质的量浓度弱酸相差10倍,2、有关溶液pH的计算,(1)单一溶液的计算,pH= -lgc(H+),酸性:求c(H+) pH 碱性:求c(OH-) c(H+) pH,pH + pOH=14,C(H+) c(OH-) =1 10-14,(2)强酸、强碱的稀释,例1. pH=3的盐酸 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倍,pH=_加水到原来的103倍,pH =_, 加水到原来的104 倍pH= _, 加水到原
11、来的106倍,pH=_,例2. 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倍,则溶液的pH=_ 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2倍,则溶液的pH=_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3倍,则溶液的pH=_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5倍,则溶液的pH=_,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关键:抓住氢氧根离子离子进行计算!,4,6,接近7,接近7,9,8,接近7,接近7,结论:强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一个单位。,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均无限接近于7 (均要考虑水的电离)。,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一个单位。,(3)弱酸、弱碱的稀释,结论:弱酸(碱)每稀释10倍,p
12、H值向7靠拢不到一个单位,例3. pH=3醋酸加水稀释到原来10倍,溶液的pH值范围_ pH=12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来10倍,溶液的pH值范围_,弱酸、弱碱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比强酸、强碱小。,例4. 有两瓶pH=2的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判断那瓶是强酸?,34,1112,(4)强酸(碱)溶液混合,例6. pH=10和pH=8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值。,例5. pH=4和pH=5的两种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值,结论: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等于浓溶液的
13、pH加0.3,结论: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等于浓溶液的pH减0.3,例7. 0.1L pH=2盐酸和0.1L pH=11的NaOH溶液相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值 例8. pH=2盐酸和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相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值。,(5)强酸、强碱溶液混合,方法:先反应-按过量的计算, 若酸过量,求c(H+),再算pH值。若碱过量,先求c(OH-),再求c(H+),再算pH值,3、 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值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1) 酸碱指示剂(定性测量范围),(2) pH试纸
14、(定量粗略测量),(整数位),讨论: pH试纸的使用 能否直接把pH试纸伸到待测液中? 是否要先湿润pH试纸后,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能否用广泛pH试纸测出pH=7.1来?标准比色卡中的数据都是整数 如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待测液,对该溶液pH值的测定: A、一定有影响 B、偏大 C、偏小 D、不确定,使用方法: 直接把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相对比,注意:不能用水润湿要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于试纸上,(3) pH计(定量精确测量),(小数位),4、酸碱中和滴定,属性:化学分析中的定量分析 特点:简便、快捷、准确 应用:广泛用于科研和工农业生产,定义:用
15、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1、化学分析的分类:鉴定物质组成成分,叫做;测定物质组成成分的含量,叫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就是一种基本定量分析方法,2、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用已知 来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讨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酸碱物质的量与反应计量系数之间有何关系?,mHnAOx+ nB(OH)m= Bn(AOx )m+mnH2O,x,y,x : y = m : n,消耗酸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式计量系数之比,m,n,x : y
16、= m : n 即:,(CAVA ):(CBVB) = m : n,若已知CA 和 VB则有:,4、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的溶液,根据中和反应的来计算溶液的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已知浓度,体积,计量系数,未知浓度,一般地,已知浓度的溶液叫标准液,未知浓度的溶液叫待测液,中和滴定的基本实验思路:固定待测液体积,测定标准液体积,结合反应计量系数,计算待测液浓度。,实验关键点:、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 、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体积,进行完全,待测液:,2)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标准液:,已知浓度的溶液,未知浓度的溶液,指示剂,作用:通过指示剂 变化确定终点,选择原则 ,变色明显、
17、灵敏,终点与变色范围一致,1试剂:,颜色,2、仪器:,用作中和反应容器,盛装待测液,用于配制标准液,放置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用于测定标准液或待测液的准确体积,滴定管的构造特点: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玻璃活塞,橡皮套加玻璃珠,滴定管上有刻度线,标明了最大体积和使用温度,3)滴定管使用注意事项:,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想一想:量筒的构造与滴定管有何不同?,量筒“0”刻度线,其刻度由下到上读数,最大刻度线在其。,没有,由小到大,上方,普通滴定管的精密度为 mL,0.01,滴定管的“0”刻度线,但并未
18、在,滴定管上的刻度由上到下,读数,最大刻度线在滴定管。,上方,最上方,由小到大,下方,滴定管下端有气泡,必须排除;排除方法为:,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查滴定管下端是否漏液和存在气泡,滴定管读数必须刻度线,平视,俯视刻度线,读数结果 仰视刻度线,读数结果,偏低,偏高,4)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1、准备工作:,、滴定管:检查滴定管是否以及下端;滴定管洗涤: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后再用洗涤23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洗涤23次;装液:将标准盐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将待测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线上方处,并排除滴定管嘴尖处的;调整液面:将滴定管中的标准液或待
19、测液的液面调整到(或以下某刻度),记下刻度,漏液,是否有气泡,标准液,待测液,23cm,气泡,“0”刻度,“0”刻度,、锥形瓶:只能用洗涤,不能用洗涤,蒸馏水,待测液,使用滴定管时要注意的手势:,酸式滴定管,左手,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管后,无名指、小指弯向手心,三指平行,轻拿活塞柄,操作要领:动作轻缓,手势自然。食指、中指不可伸直,以防拉出活塞,酸式滴定管使用,碱式滴定管,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操作要领: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珠靠上的部位,挤压时,不可用力按玻璃棒,不能按玻璃珠以下部位,否则,放手时,容易形成气泡,碱式滴定管使用,向下挤压玻璃珠,右手:拿住锥形瓶,并不断旋转振荡,用 量取一定体积
20、的待测液(NaOH)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酚酞试液),待测液变成,2、滴定过程:,碱式滴定管,红色,用握活塞旋转开关,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 和滴定管,至变 成,且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滴定管刻度,左手,右手,液流速度,红色,无色,重复上述操作次,算出消耗标 准液体积的,23,平均值,3、结果计算:,用上述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操作步骤:,洗涤 检漏 蒸馏水洗 溶液润洗 装液 排气泡调整液面并记录放出待测液 加入指示剂 滴定 记录 计算。,左手,右手,视线与凹液 面水平相切,滴加速度先快后慢,眼睛注视瓶内颜色变化,半分钟颜色不变,滴定管保持垂直,5)中和滴定实验中的
21、误差因素分析,一、仪器润洗不当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二、读数方法有误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天平或量筒的使用读数方法错误;,偏大,偏大,偏大,偏小,偏小,四、指示剂选择欠妥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用酚酞;(正确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正确选择:酚酞)(两强滴定,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三、操作出现问题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 (或前无后有);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有待
22、测液溅出;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偏小,偏大,偏大,偏大,五、终点判断不准确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有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未滴下; 六、样品中含有杂质用盐酸滴定含 Na2O 的 NaOH 样品;用含 Na2CO3 的 NaOH 标准液滴定盐酸;,七、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偏大,俯视图,仰视图,滴定管的俯视和仰视,正确视线,仰视视线,正确读数,仰视读数,读数偏大,正确视线,俯视视线,正确读数,俯视读数,读数偏小,0,先偏大,后偏小,先仰后俯,V=V(后)-V(前),偏小,实际读数,正确读数,先俯后仰,先偏小,后偏大,V=V(后)-V(前),偏大,实际读数,正确读数,滴定管的俯视
23、和仰视,偏高,偏低,偏高,无影响,偏高,偏低,偏低,偏高,偏低,偏高,偏高,偏高,偏低,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 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 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 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5)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例: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盐酸,1.0 2.3 3.3 4.3 7.0 9.7 10.7 11.7 12.5,问题3:以NaOH加入量为横坐标,以pH值变化为纵坐标,绘制中和滴定曲线,
24、问题2:滴定终点时多半滴和少半滴溶液性质发生怎样改变? PH发生怎样改变?,问题1:滴定终点消耗碱多少? pH等于多少?,引出pH值突变概念及范围,PH,12,10,8,6,4,2,10,20,30,40,突变范围,反应终点,加入NaOH(ml),中和滴定曲线,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围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就能以极小的误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三、pH的应用,1、人体健康,人体内的各种体液都有一定的pH,当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时,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数。,2、日常生活,人们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也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3、环保领域,酸性或碱性废水的处理常常利用中和反应。,作业: 课本P52 1、3、6、11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总结中和滴定过程中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