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_、 资源危机和_等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地球提 供_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自然资源,2.目的3.行动纲领:_。,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_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_ 使当今世界各国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使未来人类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至于削弱,资源,自然环境,21世纪议程,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_ _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_能 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2、力,生态可持续,3.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 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_,不对后代 人的_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_的观念、环境的观 念、_的观念。,资源和生态环境,生存和发展,公平,权利,【生活链接】 201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在4%左右,达到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的40%。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我国能源与经济安全?,提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拓展能源进口渠道;节约利用能源;开发新能源等。,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
3、 1.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2.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盲区扫描】 1.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纯依靠科技手段。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拓展深化】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4、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展。,【题组过关】 1.“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1)(3)题。,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1)四大资源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 A.黑龙江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2)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 (3)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 A.东南地区 B.东
5、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表中所 列的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省区都属于资源丰度高于全国 平均值,但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则若某省区在表 中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省区中都出现,说明该省区符合 题意,云南省符合条件。第(2)题,表中能源资源丰富 的省区,大多是我国经济落后的省区,说明能源资源 的丰富并没有大力促进其经济发展,而是成为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即“资源诅咒”最明显。其他几种资源丰富的省区中,都有些省区经济水平相对较高,说明其他资源诅咒不是很明显。第(3)题,表中西北地区的省区很少,说明西北地区资源丰度与经济发展大体呈正相关关系,
6、则资源诅咒不明显。,2.甘肃省大力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在2015年建成,届时将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甲表述错误的是( ) A.示范区的确立发挥了区域优势 B.酒泉、嘉峪关可重点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C.张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易产生水土流失 D.金昌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可减排工业污染,(2)图乙所示的发展模式,不能很好体现可持续发展 的( ) A.环境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解析】(1)选C,(2)选C。第(1)题,七大循环经济基 地的分布是根据各自区域优势确定的;酒泉、嘉峪关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张掖地 区水资源缺乏,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易导致土地荒漠化;金昌发展有色金属新 材料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可减排工业污染。第 (2)题,该模式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观念;注重了环境问题的产生,保障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公平观念体现不足。,【备选要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必然性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