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与动因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与动因分析内容摘要: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我国形成了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但在经济发展导致的内在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外部动力作用下,我国金融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可从金融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壮大、居民资产结构的变化和银行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及收入结构的变化几个角度加以分析。面对长期的金融脱媒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对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关键词:金融脱媒 路径依赖 金融市场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改革初期我国的金融体系极不发达,金融市场更是一片空白。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银行主导的金融体
2、系,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占绝对控制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各种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内生出发展金融市场的种种需求。同时,决策层也认识到,结构单一的金融体系不但无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而且使各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造成系统风险,因而采取了鼓励金融市场发展的种种措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规模不断扩大,而直接融资的发展必然对银行业原有经营模式形成威胁。因而,虽然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为主导,但已经蕴含着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一一 、 我我 国国 金金 融融 脱脱 媒媒 的的 现现 状状对我国的金融脱媒趋势可从金融市场的发
3、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壮大、居民资产结构的变化和最终导致的银行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及收入结构的变化几个角度加以分析。1、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种类较为齐全、金融产品较为丰富、金融交易相对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如表 1 所示。表 1 我国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种类 金融市场具体构成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票据市场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公司债市场、中期票据市场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商品期货市场 多种商品期货交易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债券远期交易、外会掉期、外汇远期、股
4、票权证贵金属市场 黄金交易市场根据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除股票市场外,2008 年我国金融市场各子市场的成交量均大幅增长,全年累计成交达 220.69 万亿元 1,同比增长 3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为例,如图 1、图 2 所示,近年来两个市场均交易活跃,交易量已经在几年间出现数倍增长。同时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投资者日趋多元化。截至 2008 年末,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参与者包括多种类型机构投资者 788 家,比 2007 年增加 71 家,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 8299 家较 2007 年末增加 1204 家。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占比接近 5
5、0%。黄金交易、期货交易的参与者数量也大幅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等多项措施。在创新方面,金融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均获得良好反应。0.00100000.00200000.00300000.00400000.00500000.00600000.00700000.00800000.00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期 货 市 场 成 交 额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 含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
6、、黄金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图 1 历年期货市场成交额(亿元)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黄 金 市 场 成 交 额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图 2 历年黄金市场成交额(亿元)金融市场的发展,使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如图 3、图 4 所示,从 1997 年至 2008 年,我国通过银行贷款融资量从 11339 亿元提高到 49854 亿元,而同期通过企业债和股票融资量从 969 亿元提高到 9103 亿元
7、。同期在社会融资总额中,贷款和股票融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国债所占比重有较大下滑,而企业债融资所占比重有很大提高。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银 行 贷 款 量 企 业 债 与 股 票 合 计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图 3 历年银行贷款及企业债与股票融资量(亿元)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
8、0%80.00%90.00%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银 行 贷 款 占 融 资 总 额 的 比 重 国 债 占 融 资 总 额 的 比 重企 业 债 券 占 融 资 总 额 的 比 重 股 票 占 融 资 总 额 的 比 重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图 4 历年社会融资结构从各种融资余额与 GDP 的比例来看,如图 5 所示,从 1997 年到 2008 年贷款与 GDP 的比例基本保持在 100%左右,仅有少量增长。同期债券存量和股票总市值与
9、 GDP 的比例从 28.31%大幅增长至 90.62%。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贷 款 余 额 /GDP (债 券 存 量 +股 票 总 市 值 ) /GDP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图 5 社会融资余额与 GDP 的比例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类金融机构仍居
10、于主导地位,在资产规模和融资金额等方面占绝大部分份额。但随着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已逐步呈现日益多元化的格局。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在各方面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导致金融脱媒趋势。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 年报,截至 2008 年,我国已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4 家、信托公司 54 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84 家、金融租赁公司 12 家、货币经纪公司 3 家、汽车金融公司 9 家。其中信托公司已初步实现平稳转型,截至 2008 年底全国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 1.24 万亿元,开展资产管理、私人股权投资信托、
11、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业务。随着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初具规模,截至 2008 年底,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 381.15 亿元,首次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继续深化金融创新,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加快综合经营发展步伐,做好改革转型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基金业取得长足进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规模不断扩张。如图 6 所示,我国基金数量由 1998 年的 5 只已经发展到2008 年的 439 只,同期基金份额由 100 亿份发展到 25739.72 亿份,基金净值由050001
12、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基 金 规 模 ( 亿 份 ) 基 金 净 值 ( 亿 元 ) 基 金 数 量 ( 只 )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 , 2008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图 6 我国基金业发展情况107.64 亿元发展到 19388.67 亿元。此外,近年来我国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均取得较大发展,使投资理财的工具日益丰富,进一步活跃了金融市场,也对商业银行的资
13、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产生影响。3、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日益增多,居民的金融资产也已经由单一的存款发展到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以及贵金属等多种形式。虽然目前存款仍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金融资产形式,但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资金成本产生影响。4、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变化金融市场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相应变化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从商业银行负债的角度来看,由于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导致居民储蓄在存款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如图 7 所示,储蓄
14、在金融机构存款0.380.400.420.440.460.480.500.520.54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储 蓄 存 款 占 存 款 总 额 的 比 重说明: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历年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 。2009 为年中数据,其余为年末数据。图 7 近年储蓄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比重变化总额中的比重已经由 2002 年末的 51.42%降至 2009 年中的 43.25%。由于储蓄存款比较分散同时相对稳定,所以储蓄比重的降低将导致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方面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必然对其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从资金运用的角度讲由于大型企业
15、融资渠道的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增加中小企业信贷和居民消费信贷的比重。同时大力开拓理财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债券承销等新的收入来源。综上分析,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仍占有绝对优势,但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正在快速发展,并已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就有的经营模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因而一个基本的判读是,我国潜在的金融脱媒趋势已经形成,并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二 、 我我 国国 金金 融融 脱脱 媒媒 的的 动动 因因 分分 析析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目前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的形成是和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政
16、治原因,同时为了集中各种资源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当时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金融制度,关闭了各种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管理职能,同时办理全国的金融业务。同时在资金方面,采取完全的计划体制,按照信贷计划安排信贷发放和回收,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划。在这种体制下,银行成为财政的出纳,金融市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和生存的土壤。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逐步对原有的金融制度进行改革,经过建立专业银行、开办金融市场、建立真正的中央银行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健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脱媒趋势逐步形成的原因,可从下几个方
17、面分析。1、经济发展产生了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产生了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内在动力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使经济结构更加复杂,经济主体更加多样,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更加多元。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原有的高度集中高度计划的金融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发展金融市场的内在需求。首先,经济发展的过程产生了许多优质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管理规范、收益稳定、信息透明,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显然这些企业可通过直接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市场上也存在购买此类企业发行证券的需求。对于此类企业仅仅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已经无
18、法满足其需求。因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交易成本下降必然产生发展金融市场的内在动力。其次,多样化的经济主体和多元的利益取向,使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行为更加普遍,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由于创新行为的巨大风险,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在为创新提供支持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只有发展金融市场才能为创新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化、机制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另外,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使各类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原材料产成品价格的波动、利率汇率的波动、资金的短缺和富余等等。各经济主体管理和规避这些风险,必然产生发展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各种金融市场的需求。经济发展还导致大量并购重组行为
19、的产生。只有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才能降低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便利相关的融资行为,推动行业整合,提高生产效率。经济发展还使各类经济主体积累了大量财富,仅仅在银行存款无法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同时人们也渴望通过投资来分享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成果。只有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使人们拥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综上分析,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对发展金融市场的需求,完全依靠银行的金融体制已无法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这是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形成金融脱媒的最大动力。2、行政推动建立了发展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行政推动建立了发展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与之相适
20、应的金融制度,而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这个金融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建设,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推动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建立股票市场、发行企业债(包括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建立期货市场、推行股权分置改革、建立创业板市场等重大举措,使我国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而证券法、公司法、物权法等法律文件的出台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了法律基础。总体而言,由于金融市场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缓解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鼓励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我国政府采取了大力支持金融市场发展的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金融竞争推动了金融市
21、场发展、金融竞争推动了金融市场发展我国有大量优秀企业在境外上市,虽然其中一部分是业务发展的正常需要,但很多都和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功能不健全,因而无法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有关。由于金融业是重要的服务业,能够创造大量税收、解决就业问题,因而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均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吸引优秀企业到本国上市即是金融竞争的措施之一。同时我国的重要城市均提出要建立国际或国内的金融中心城市,彼此间也有竞争存在。金融竞争推动了我国不断完善金融制度,优化金融环境,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对存贷款利率进行限制,很多大企业无法通过间接融资降低成本。计算
22、机、通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处理更加便利、迅捷,极大的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金融交易成本。我国的金融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发展金融市场,推动直接融资的原因。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和行政推动等原因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经形成,并对商业银行的原有经营模式形成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主动进行调整,在银行的定位和功能、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业务经营范围、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应对新的形势。Abstract: Because of path dependence of institutional transi
23、tion, China has formed a commercial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 But for the internal demand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rom policy,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long term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tre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financi
24、al disintermediation can be analyzed from following perspectiv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the growth of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change of residents assets, the change of banks operation. To the long term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trend, chinas commercial bank will have to
25、 adjust the business model. Key words: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path dependence financial market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参考文献: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 年年报2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编写组, 2008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年版3埃斯里德米尔古克-肯特、罗斯莱文, 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银行、市场和发展的跨国比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4宋玮等, 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5吴晓求、赵锡军、瞿强等,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4 月6唐旭, 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 ,新金融,2006 年增刊7李源,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 ,现代商贸工业,2007 年第 10 期8葛兆强、连建辉, 体制转轨、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变革 ,新金融,2006 年增刊9李扬, 脱媒: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交银经济学家论坛,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