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宫颈管炎宫腔镜治疗 60 例分析作者:李淑萍,王稳莹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颈管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 2006 年 3 月至 9 月 60 例慢性宫颈管炎患者用宫腔镜治疗。结果:慢性宫颈管炎性患者 60 例进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且均治愈。结论:宫腔镜能明确诊断慢性宫颈管炎,并能进行有效的电切术。 【关键词】 宫腔镜;宫颈管炎;电切术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取 2006 年 3 月至 9 月在我科因阴道分泌物增多、血带、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患者 62 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管炎性增生患者 30 例,宫颈管息肉 7 例,宫颈肥大者
2、 23 例,2 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常规宫颈活检排除恶性病变。12 宫腔镜设备 采用德国狼牌宫腔检查镜及治疗镜,外鞘直径分别为 45 mm、9 mm,配备电视显像系统。5%葡萄糖注射液膨宫,压力 13 kPa15 kPa。电切功率 80 W,电凝功率60 W。1.3 方法 选择在月经干净 3 d7 d 操作,绝经者随时可检查。一般不采用麻醉,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给予度冷丁 50 mg100 mg 肌肉注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暴露宫颈。缓慢置入宫腔检查镜,全面观察宫腔后将镜体退入宫颈管内,窥视宫颈管内变化,炎性增生者可见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色泽潮红,呈瘤样增生突起至宫颈口、外球或不
3、规则形。宫颈管息肉可见从宫颈管向管腔突出、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有蒂与宫颈管壁相连,可随膨宫液的流动而摆动,息肉直径03 cm30 cm 不等。宫颈肥大颈管充血不明显,呈淡青色多发囊肿或凹凸不平珊瑚状质韧无蒂息肉样增生。观察清楚后,换电切镜,在直视下用单极电切环以宫颈外口为中心,由内向外锥形切割增生组织。单纯炎性增生的切除深度及范围根据病灶大小决定,一次切除组织深度3 mm,宫颈肥大者,切除宫颈外口组织 12,深 15 cm,最后对创面活动出血点用滚动电极止血。宫颈息肉者沿根部上缘平行于正常宫颈管黏膜切除息肉,电凝止血。术毕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保持外阴清洁,口服抗生素 1 周,禁性生活 2 个月
4、,禁盆浴 15 d。14 疗效判断治愈 宫颈管炎性增生物消失,宫颈光滑并恢复正常大小,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宫颈管炎性增生物基本消失,糜烂面改善,宫颈肥大减轻,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1 。2 结果60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患者自觉分泌物明显减少,无白带发黄、水样白带、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术后病理均为慢性宫颈炎、炎性增生、息肉。一般术后 1 周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或少量出血,持续 15 天左右,无需特殊处理。2 例脱痂出血似月经量,给予宫颈管云南白药 2 次并压迫,无再出血。术后抗炎治疗,保持外阴清洁,本文无一例患者合并感染。术后 2 个月检查,未发现宫颈口粘连。
5、3 讨论宫颈管炎也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又称为宫颈内膜炎。它的病变只局限于宫颈管黏膜及其下方组织,常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子宫颈肥大,有时宫颈管黏膜增生并向外突出。但对宫颈管内的炎性增生因位置隐匿,不易发现,临床上宫颈阴道部可以很光滑,阴道镜也很难观察到,采用传统的抗感染治疗或物理疗法又不理想2 。而宫腔镜既可清楚显示宫颈管炎性增生、息肉,明确作出诊断,并能在直视下切除病灶,不致切除过多的正常宫颈组织。对病变组织较硬、局部增生显著者,可反复多次切割,彻底切除病灶。且切割、止血可同时进行,减少了出血量。切除组织可送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查时可以排除宫腔内病变导致的出血,发现宫腔内的病变,收到诊断、治疗双重效果。安全、经济、简便、不需住院,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适于在妇产科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傅杰科,钟玲,况明英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7(4):212213 2 俎德学,夏利花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管炎疗效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3,9(3):8788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