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15945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8.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二)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文明的发展 秦汉、魏晋时期,通史整合(二),目 录contents,1,2,3,4,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高考怎么考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高考达标检测,01,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图定史实,文解特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文学艺术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2、,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成。,“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02,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中外朝制、刺史、察举制、外戚干政,隐性时空,秦朝(前221前207年),西汉(前202公元9年),东汉(公元25220年),显性时空,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3、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西汉初,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这些诸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3)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5)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东汉时期,刺史由单纯的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4)惩治地方豪族,对于抑压地方豪族的猖獗气焰

4、,提高专制皇权,起了显著的作用。,统一度量衡、田庄经济、工官匠户制度、盐铁官营、租佃关系、丝绸之路、青瓷、水排鼓风冶铁,隐性时空,土地和人口是田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东汉政府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东汉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扩展,这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作用,特点,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作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的一面,也有适合生产力发展,促进

5、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面,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聚族而居,宾客相附,等级严格;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拥有私人武装,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盐、铁之事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以补充国家赋税;官府招募盐户,提供煮盐的器具和一定的生活费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行业收归国家经营,历史 影响,海上 丝绸 之路,陆上 丝绸 之路,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

6、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篆、隶书、汉赋、造纸术,隐性时空,“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

7、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一元,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三省体制,隐性时空,三国(公元220280年)、两晋(公元266420年)、南北朝(公元42058

8、9年),显性时空,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庶族、平民之间的差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耕耙技术、均田制、灌钢法、草市、白瓷,隐性时空,玄学、三教并行、书法自发自觉、齐民要术、中国画、圆周率、兰亭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隐性时空,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体现了江南迅速开发,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9、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迅速开发,带有封建割据的烙印,体现了佛教盛行,体现了封建国家分裂,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盛行,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

10、兰辞,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03,高考怎么考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解选择题,要合“题”又合“理”,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是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统计。,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C、D三个选项都有较强的迷惑性和干扰性,考生需综合推理判断。,以当今社会存在的粮食低价问题为切入点,折射“三农”问题。,辩证认识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

11、的影响。,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注重“历史解释”,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创设新情境,实则考查的仍是儒家思想。,政治制度间的传承是维系统治的重要措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所体现的是汉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汉承秦制”是学科主干而非教材主干。,对统一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孕育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纽带。,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子祭天,百姓祭祖。,情感 价值丰富,远离 教材明显,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弘扬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教材没有提及、学生陌生的秦朝和西晋时的法律规定为命题材料。,设计巧妙,全新情境,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考古资料三体石经残片,史料实证素养彰显。,大视野,小切口,一是寓意深刻:地方长官为政好坏对于维系一方安宁,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暗含热点:这与时下反腐倡廉、整顿吏治息息相关,这更体现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一是材料小,仅仅是汉宣帝的一句话;二是设问角度小,直来直去,直奔主题。,核心素养 的彰显,传统的 能力立意,全新的 情境创设,坚持用唯物史观作指导,辩证看待历史现象。,不为历史表象所迷惑,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古代史书修撰的发展变化(私家撰著官修史书)。,暗合 社会热点,体现 时代特征,注重 概念考查,当今的农业政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借鉴。,通过农事图的场景间接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高考达标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