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探 究究 互互 动动 教教 学学 模模 式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早在 93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单元目标教学的改革实验”,有效
2、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
3、思想。一、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互动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所在。这种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去与外界信息互动交流。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互动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 二、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界定: 探究
4、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媒体多层面互动,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探究主题,并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多维探究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即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即是探索者又是主导者,学习方式是发现与研究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5、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探究互动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2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等建构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的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和或重建原有的知识
6、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
7、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维果斯基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3、教育学基础: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责任为:“确定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通过“多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向每一个人提供在最高、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具”。因此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人的发展上,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本性去发展,而
8、不是将每个人的发展都纳入一个预先设计好的、仅仅适合某一特殊学科的模式中去,要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这比向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递要重要、有用得多;此外还要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将来承担生活的义务和责任作好准备。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包括脑内活动和动作活动),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也是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中的
9、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师生合作、及全员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合作学习理论的评价标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的观点与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理念: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其创造性的基础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3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是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
10、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信息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信息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
11、主动者。 、探究互动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探究互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这种探究互动过程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探究互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 、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应聚焦社会热点、追综科技进步,使
12、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差异性 这种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探究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合作探
13、究、巡堂指导、知识迁移与发展、考试与评价等各个方面渗透分层分组的教育思想。、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 它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例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而理化生学科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理科教学是培养人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人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探索自然奥妙和科学技术为主
14、旨。文科研究方法是“感知-体验-觉悟-升华”,文科是弘扬4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它重教养和规范人的言行,以提升人的精神力量为主。 、不同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模式群 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的学科,对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从而形成不同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模式群”。五、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培
15、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意义建构、合作互助。使学生通过人与信息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参与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使教育的个性化真正得以实现。 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探究、竞争和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六、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一)特点:1.探究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它一改传统教育的接受式、灌注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经验,注重活动,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
16、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2.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是非确定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教学中的“节外生枝”需要教师有纯熟的教育技艺,对教材达到熟知化的程度。 3.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为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促进,精神、知识在建构中共同发展。真正贯彻了教师靠自己的学识力量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教育理念。 4.探究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信息源、教材、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课型(运用问题预留策略使课内外衔接)都是开放的。 5.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特点:引导主动探索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
17、的求知欲,使其主动探求新知识。强调多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人与媒体交互等方式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知识从多个侧面进行理解。注重现代媒体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动态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利用教学课件的超媒体功能和随机访取的特点,提高信息交流的选择性和有效性。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全面发展。(二)实施原则: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觉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
18、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知结构动态平衡原则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其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调整后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其达到新的平衡,即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应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教学手段最优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交互性强的特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才具有普遍适应性,但在具体运做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调整各组织要素的结构关系,使其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变化。只有把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多种教学需求。全面发展原则在实施
19、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推进,以达到育人效果的和谐发展。七、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结构程序师生互动情景创设 探究互动 生生互动人与媒体互动知识建构 迁移发展 操作步骤1、情景创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主动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设情景的要求:科学性:创设的教学情景内容要健康,结构要合理,能恰当地体现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并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性:指创设的情景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触景生疑,主动探究。创造性:指
20、创设的情景氛围要宽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为学生的创造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拓展性:指创设的情景要有弹性,能根据教学进程、课堂突发事件等的需要适时修改调整,同时可根据需要适时向相关的内容迁移。常用的创设情景的方式:温故知新式:是指从温固旧知识入手设计教学情景,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自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基础之上的。学生常因对与有关联的旧知识感到生疏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利用此种方式可排除这种学习障碍,分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诱发思考式: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情景,诱发学生思考,促使其6主动探究。激发兴趣式: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自觉的集中精力去钻研和探索,同时还能使学生在
21、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置教学情景:揭示新知识的作用。讲故事、科学诗话。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揭示新旧知识间的矛盾。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对知识本身深入研究或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争论等。2、探究互动:根据设计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进行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人与多媒休间的信息互动。探究是互动的前提基础,根据设计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在学生主动探索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向个别学生、小组或学生群体质
22、疑或者学生向教师质疑,在整个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在学生主动探索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由 46 名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定的时间,小组要重组,以保持小组之间水平的均衡。小组讨论后,进行大组交流,也就是全班交流。可先由某一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该小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它各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讨论、解答,教师可参与其中一个小组。人与媒体互动多媒体的声、像以及动态画面的直观性,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加强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多媒体课件超文本、超媒体
23、的特性,可实现教师、学生与媒体间的交互。在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速度、学习的路径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等。人与媒体交互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更好地实现个别化教学。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都得到进一步优化,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3、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完成知识的建构,并进行诊断性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使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自信心,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4、迁移发展:展示拓展性材料,提供新的变化了的问题环
24、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迁移应用能力。发展是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它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迁移训练三个环节。归纳总结的内容有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经验体会(元认知),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科学新知的动力,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迁移是使学生已知信息或知识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迁移训练要有挑战性、相关性(与目标)、开放性、综合性、典型性等特点。 八、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组织教学的策略: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如“探究互动”中
25、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的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 7教师要设计好各种互动模式,规范互动行为,适时发挥教师的引疑、表态、反诘、转向的作用。互动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并力图做到:小组内全员沟通;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随学科而变化,扩大学生的交往面;灵活配置组长,学科不同,组长不同,同一学科定期更改;评价指向小组,而不是学生个体,避免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组织好组际交流。 、落实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策略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过程化、新颖化、应用化。 、探究互动的策略。效率策略:减少歧路,将知识原始发现过程中所经历的众多的迷途,精简为少量
26、的岔道。浓缩过程,不要求再现知识发现的全过程,而要对之进行“剪辑”,使之缩短。降低难度,对发现难度太大的知识适当降低其难度,使之对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仍能完成。预留问题,对学生观察和提出的有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因受教学时间限制可将其预留,作为课后学生专题研究的内容。合作学习,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提高探究效率。引导策略:必须充分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活动必须有老师的引导,但引导是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内容结果的预告。教师要在学生既感困难又不至于遭受挫折时引导,而且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引导。、推进教学进程的策略:教学应该按照以知识点为驱动的逻辑顺序和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心
27、理需要组成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推进。暗线是指学生围绕目标体验、理解、重组、合一形成新的意义建构的心理历程。这要求教师的备课必须有弹性,心中既有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其中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当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时,教师必须给予肯定,并反思自己的设计,尽量做到明暗线重合。 、课程开发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课程观,把教材当作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客体,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知识载体。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国家课程采取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开发。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课程实施的内容,因为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课程观不仅关注所学的内容,而且认为
28、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所有的体验和所得也是课程实施的内容;建立大的课程观,从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的综合角度,考察自己的教学(因为探究有时需要各科知识的整合)。文科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实践、总结及评价活动渗透科学精神;理科教学中,通过背景、过程、评价等教学环节渗透人文素养;其它学科相机渗透。 、评价策略:延缓评价、激励评价、超我评价(暗示学生重在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多变延伸评价(对半对或全错的答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书本中去寻找信息源,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调整信息差,并适当组织讨论,对残缺和错误的答案进行修正和补遗)、多元评价、多层次评价。 九、运用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用现代教
29、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过程性、有效性和探究性。 3、互动需要教师的管理技巧,否则会导致课堂放任自流。 4、应努力避免削弱双基训练。8十、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从根本上说,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对教学本质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可以说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原则是人们根据对于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教学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尽管探究互动教学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与其他教学有相似之处,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也就是说,探究互动教学评价既要遵循一般的评价原则,又有
30、自己的特殊要求。这里我们特提出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师生平等探究原则等。1、客观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应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应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第三应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就要求以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
31、正严肃地进行评定。 2、整体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贯彻整体性原则,首先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和环节上花大力气;三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 3、指导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
32、,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贯彻指导性原则,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不能缺乏根据地随意评论;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切忌耽误时机和含糊其辞,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要具有启发性,留给被评价者思考和发挥的余地,不能搞行政命令。4、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
33、学化。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评价工具进行认真的编制、预试、修订和筛选,达9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5、激励性原则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节、监控、鉴别、评定等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被评对象改进和完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质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肯定成绩,表扬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那些值得他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质,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爱好、习惯和学习方法。、师生平等
34、探究原则对于学生在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恰如其分地指出,并且指明努力的方向。倘若学生对其评价有异议,应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共同讨论,如有需要,应许可学生重新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因为学习是探究性的,要研究的问题就允许有新的答案。师生共同探究,可以取长补短,使探究互动教学更具科学精神。评价的方法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不一样,传统的评价关心的主要是识别和记忆,分辨事实和概念,而不是基础概念的认识和应用,因而它可能对探究互动教学造成障碍。而探究互动教学的评价则采取多种形式,以达到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哪些模糊不清,哪
35、些被遗漏的目的,同时还能测试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或澄清问题、能否对问题形成科学的猜想和预测、能否设计方案并实施探究、能否利用调查数据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水平等等。1.对学生实施的是动态评价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学习任务中表现的提问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操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的能力(设计活动方案、设计实验、设计一个作品) 、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对一个问题的评价、一个猜想的评价、一个方案的评价、一个实验的评价、一个作品的评价) ,还必须对学生在探究互动过程中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评价。评价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
36、生的能力如何。同时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进行中的、嵌入式的过程,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评价,因而是随时并频繁进行的是动态的,目的是衡量学生的表现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要求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或方向。2.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时下倡导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其实质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而评价。教师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表明新教师和成熟的教师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新教师总是把情境(或问题)当作未知的新问题,而成熟的教师则能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个人经验,把复杂的教学情境当作老问题来处理,而且他们的这种能力主要得益于教学评价,其次才是专业进修,也就是说教师主要是在评价中发展的,尤其是自我评价(反思)
37、。评价与发展的关系不是说一评价就发展,而是指评价结果赢得了被评价者的认同以后,才会发展,因为被评价者通过评价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这启示我们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应持的理念是:“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在操作时一定要让被评价者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10来,这决定了我们的评价方式是互动性评价。实施互动性评价的主要策略有:第一、关注被评价者的感受、需要和处境,将教学的技术退居其次。第二、关注评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 “是一个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彼此沟通、交流、对话、理解、分享的过程。第三、评价者要学会向被评价者让步,让
38、步是指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第四,应尊重被评价者的意见,在教学内容、手段、时间、地点以及评价程序、方式上,甚至由谁来评价等方面都充分尊重被评价者的意见。第五、评价时还应吸纳同行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评价。评价的指标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还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态度1客观精神:对人对事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2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索与学习中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尝试,独立思考。3质疑精神:不
39、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4公平竞争与合作精神:发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和平共处,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态度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对它们的评价宜采用相对评价的方法,即以被评价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为标准。将其他学生与之比较,评价每个学生的相对位置。这样,既方便操作,又可促进全体向先进学生看齐。(二)知识建构的方法与能力知识建构的方法是指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时采用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途径与手段,包括提问、收集信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作结论等一系列活动。知识建构的能力是指从事上述各项探究活动所需的心理品质,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具体评价指标概述如下:1、
40、搜集资料的能力(1)具有科学信息意识,能从各种资料中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2)对科学信息资料(有关图书、期刊、情报等)的熟悉程度。(3)掌握目录索引、重点文章追溯、网上检索等资料的收集方法。(4)有一定的科学信息资料积累。包括卡片、摘记等。2、观察能力(1)敏感性。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能经常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2)准确性。观察细致,精确度高。(3)可靠性,观察结论一般与观察对象相符合,无虚假结论。3、建立假设的能力(1)对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的掌握程度。(2)运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进行推理的能力。11(3)想象力与直觉思维能力。(4)对各种学科理论模型的积累与掌握。(5)
41、思维的创新性。4、实验能力(1)掌握学科实验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知识。(2)能独立完成常规的学科实验,实验步骤规范,操作正确,结论有效。(3)能独立设计各种科学实验方案,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水平。5、表达能力(1)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2)具备一定的撰写科学研究报告方面的知识。(3)文字处理能力强,叙述流畅,文笔清晰。(4)有较强的成果意识,善于积累研究成果。(5)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成果交流活动,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交流。6、实际操作能力(1)能熟练操作与使用各种常规科学研究工具与仪器。(2)有较强的模型、作品制作能力,作品精致、美观。(3)有自己动手创造学科研究所需的条件
42、、设备等能力。(三)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在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从小喜欢探究、钻研问题,日长时久,形成了他们终身从事科学探索的行为习惯。因此,是否养成科学行为习惯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爱动脑、会动脑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1)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遐想,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思维非常活跃。(2)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看书,爱提出问题和钻研问题。(3)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在探究中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12十一、附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探究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 班级 日期 授课人教学内容 听课人对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创设情境阶段 A B C A B C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 经验 有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探究互动阶段时机安排 主动性启发性1、探究问题 策略性合作性探究性1、合作探究活动设计问题设计挑战性2、思维活跃,有自信心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合作技能培养3、有问题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2、学习方 法指导问题意识培养 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合作 分工合作调控组际交际 全员参与3、反馈与 调控质疑解难点拨4、合作探究过程交流讨论三、实践应用阶段 三、知识建构、迁移发展层次性合作性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践性练习设计开放性2、有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13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