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国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德州A 既要有对问题的分析,又要有建设性。中国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都属於此类问题。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比如5年、10年、50年、100年,都应想到,要有长远规划。否则的话,作出的决策可能是短视的,可能不是一个动态最优决策。长期最优决策和短期最优决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建议即使由於受条件所限,暂时不能用,能不能先做出来,给领导人作为一个建议和参考?不要等问题出现了,才想到去研究、解决,就未免太迟了。我觉得对长远问题的考虑比较欠缺,应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来研究一些问题,因为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那么简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内在联系。 记者:目前您最关注中国的
2、什么问题? 田国强:我现在最关注的有三个问题:三农问题、贫富差别悬殊问题及如何让经济保持长久持续性发展问题。首先是三农 (即农村、农民和农业) 问题,从99年以来我就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这些年我跑了一些国内内地省份的农村,不少当地干部和农民在谈到农村前景时忧心重重。从那时起,我便在不同场合谈及三农问题,希望人们注意到三农问题。我认为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需要尽快解决,不然的话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制度转型。在这里我想多说几句。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民负担太重,生活困难。现在各种苛捐杂税太多,除了交田亩国税外,还要交人头费、宅基费、自留地费、计划
3、生育费、水利费、教育费、养路费等各种费用。尽管中央政府规定农民缴纳农业税的最高额,但地方政府为了增加税收,向农民纳税时常常超出中央政府规定的标准。现在不少农村地方,每人每亩负担元以上。加上前几年政府大幅度降低粮棉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下降。不少内地农民的种田收益,即使将劳动投入的成本不计,扣除各种税费、提留及农药、化肥、种子、和水电等生产费用后,几乎所剩无几,结果造成农民生活贫穷,大量农村小孩失学。由于中国有八亿农村人口,且大多数农民处于非常低的收入水平,农民收入的减少就直接减少了对各种商品,包括对农药化肥、日常用品,及农村小孩教育的需求,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的内需不足。现在正
4、在推行的“费改税” 改革,会有一定的效果,会缓解三农问题几年,但不是长远之计,许多基层干部也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已经有些地方费改税后农民得到好处的程度又开始降低了。 二,农民不愿种地,造成大量土地废耕。由于中国的农民负担太重,几乎到了种地不如不种的地步。80年代初在农村实行包田到户和生产责任制及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后,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地热情,农民收入曾大大提高,其收入与城镇人口的收入的差别一度从4倍多减少为2.2倍左右。但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对农产品价格(主要是粮棉价格)的巨幅度降价和乱收费的现象日益增加,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其结果造成了现在工农业人口收入的差别比改革开放前还扩大了,使
5、得许多农民现在都不愿意种田,造成不少耕地荒废。在过去,农民千方百计想多承包几亩责任田,常有当兵的转业回来,或新娶的媳妇,新生的小孩,为包不到责任田和干部闹矛盾,而现在由于种地几乎无利可图,没人要耕地,许多人被迫外出打工,任田地荒废。尽管经过当地干部反复做工作活采取强制性手段,但不少耕地仍被荒废。 22 三,乡村大量负债,危及乡村级组织的生存。现在绝大分部的村亏空严重。由于村级组织要完成上级政府的各种摊派和杂税任务,历届村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实行拆借,所付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使得村平均负债在六、七十万元以上。由于新村长一上任,就被人讨债、催债,其结果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此种情况如果继
6、续下去,我看乡长也很难当下去了,其结果将会造成乡村级政权的危机。 以上问题不解决,将会造成农民不能从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的改革中得到好处,从而会造成中国农村、农业和社会的危机,其影响是长远和严重的。它不但会对当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不利,也会对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种田的热情,中国政府应出台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比如,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农业即使在许多发达中国家也是一个被保护的行业。另外,也可以考虑削减农业税,以期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种田的热情。中央现在的财政收入大概是一万六千亿左右, 农业税收只占很少的部份,大概一千两百亿左右。即使将全部的农业税免除
7、后,也不会对中央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实,减免农民赋税在中国历史上就不时被封建皇帝所运用。现在农民急需花钱, 但又没有钱花。从短期讲, 这一千多个亿一旦变为农民的收入后,马上就会被消费掉,根据经济学中的乘数原理,这一千多个亿就会变成好几千个亿,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拉动中国的内需。从中长期讲,这也会提高农民的种地热情。现在由于种田对许多农民来说不划算, 甚至是亏本,使得农民不愿意种地,造成不少农田荒废,也造成了农田不能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其结果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同时也会妨碍和缓慢中国经济现代化、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并且,由于农民没有什么收入,已造成了大量农村小孩的失学,如果占大多数的农村小
8、孩得不到基本的国民教育,这些小孩长大后将成为文盲或半文盲,这将会对中国若干年后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造成巨大障碍。从根本上讲,我认为农村最后不得不实行永佃制或土地私有化,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大批农村劳动人口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是必然趋势。总之,无论从短、中、长期,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领导人一定要有大的气魄和眼光来面对和解决三农问题。 另外一个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贫富差别问题,一个是农村和城市间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城市人口间的贫富差别悬殊问题。农村的问题上面已经谈了,这里主要谈城市贫困问题。中国20多年的改革以来,在城镇已出现了财富与贫困同步增长的现
9、像。根据统计,中国城市目前有两、三千万左右的城市贫困人口。造成贫富差别悬殊的原因有许多。一个原因是我在99年成都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提交的论文中谈到过的,就是国有企业不仅导致经济的低效率,而且也导致了人为的社会不公和社会矛盾。这种社会不公无论是在改革前还是后一直都存在着。差别只是程度和幅度。经济改革前的社会不公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国有经济创造的财富主要只是被城市居民分享,占80左右的农村人口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经济改革后国有经济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程度和幅度在城镇中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城镇职工与掌握各种权力官员之间的收入巨大差别和机会不平等。现在国有资产流失到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公
10、。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和政府有序的调控与规范,贫富差别也越来越大,权力的市场化使得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了收入巨大的不平等。国有资产的流失及国企干部们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使得职工与干部之间的收入差别日益扩大。现在国企工人生活水平下降,许多效益不好的国营企业工人已生活在贫困线下,收入很低,只能拿基本工资,有些企业甚至连基本工资都不能开出来。对于严重亏损的国营企业,许多工人的日子更是十分难过。现在,经过三年国企脱困的努力后,仍然有不少企业处於亏损的状态,日子还很不好过。目前中国民间10万亿左右人民币的存款中,有高达80以23 上是掌握在10的少数人手中。当然除了国有经
11、济产权不清造成贫富差距悬殊外,还有税收体制不完善和政策上偏向性的原因。据报道,中国的许多巨富,偷税、逃税,或政策偏向只交很少的税,比如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所生产的猪饲料由于政策性保护就只交很少的税。现在中国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超过许多西方国家。 最近,洪朝辉教授从非经济更高层次上给出了一个有新意的说法,他认为经济贫困是社会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经济贫困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各种经济要素的不足,经济层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权利的贫困,包括与社会权利相关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经济权利的贫困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他提出治理与消除经济贫困的治本之道是强化社会权利的平等和保障社会权利的公正。他发现美国的经验表
12、明,城市贫困的发展阶段、表现方式和基本原因一般有四种,一是物质不足;二是能力不足;三是权利不足;四是动机不足。目前,中国治理贫困的重点还只局限于解决贫民的物质不足,兼顾贫民的能力不足。他以为,如果目前中国关注贫困动机不足的时机还不成熟的话,中国已经具备了关注和解决城市贫民社会权利不足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我对他的分析深有同感,也认为应该从非经济层次上来解决或减缓贫富差别的程度。 第三个我所关注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需要从经济制度建设和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软件部分着手。对于经济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大量减少政府部门干预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
13、要大力提倡发展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私有企业,这才是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出路。但至今私有财产和私有企业还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在许多地方,私人企业如不行贿就有可能遭到地方官员查封的威胁。中国要搞市场经济和真正地做到富民强国,首先就要彻底地解放思想,彻底和尽快地放弃国营企业能搞好的幻想,让国有企业从竞争行业中退出,明确和果断地表明市场化与民营化应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迅速地发展非国有经济,当非国有经济比重大大提升后,才能提供广大的空间来吸收国企的下岗、失业人员。如果不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落后的行为观念,不放弃低效率的经济体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持续性的经济发展问题。
14、我在95年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中就讨论过中国经济改革要平稳地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所要采用的改革基本步骤应分别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民营化。这是由于不同经济环境将影响不同产权所有制安排的最优选择。国有、集体,民有产权所有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都有相对优势。我在另外一篇关于转型经济中产权所有制安排的文章中证明了当经济自由和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非常低下时,国有企业将比民有和集体合作企业更具有相对优越性;如果经济自由和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处于某种中间状态,则集体企业将比国有企业和民有企业具有相对优越性;如果具有高度的经济自由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则民有企业将是最优的产权
15、安排形式。因此,只要中国要搞市场经济,要经济保持长久持续性地高速增长,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国有经济民营化将会是最佳选择和唯一根本的出路。事实上,在中国过去20多年中出现了许多经济改革模式:有“江苏苏南模式”,“广东珠江金三角模式”,“浙江温州私营模式” 等。从现有的改革实践结果来看,温州私营经济模式似乎最具活力。 其次,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基础软件部分的落后问题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应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特别要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真正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而不是看到近期教育消费比例增大,就认为找到了拉动内需的突破口,麻木不仁的坐看各类学校滥收费。 再次,要保
16、持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和法规的权威性。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起码要管一、二十年。如果一年,甚至几个月就换一种方案,只会造成混乱。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社会进步这么大,即使中国的国情和文24 化与其他国家不同,但由人类所创造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如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人居住的地区和国家取得成功,凭着中国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它也应该能应用于中国大陆,而不需要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改变政策和采用新机制。 记者:站到一个比较超脱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有没有比较大的失误? 田国强:我觉得整个方向应该是好的,没有非常大的失误。因为经济成就摆在那儿。首先,从1979年到2
17、002年,中国经济年增长在9.4%左右。这种速度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未有的。第二,人民生活整体水平得到大大提高,这可以看得到。虽然有很多不公平,贫富悬殊巨大,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从改革中获得利益了。第三,中国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有些具体方面还应该更快一些,有些地方应该更旗帜鲜明一点,有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中国改革的方式是渐进式的,摸着石头过河。首先给予人们更多的经济上的自由,然后进行市场化的改革。经济自由是搞好经济最重要的先提条件,更符合人性的客观规律。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上都是政府管的比较少。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比较成
18、功,就是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这是主要成就,不能否定。 如果说比较大的失误,我认为改革对于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考虑不够,让人不是非常乐观。经济改革只是整个制度转型的一个方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他方面的改革要跟上才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这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迫切。此外,我认为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对基本国民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得不够。首先说教育,义务教育还做的远远不够,现在农村小孩失学严重。要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政府要大力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但每届政府往往没有激励这样去做。想一想,一届政府只干5年,干两届才10年,但中华民族是百年、千年、万
19、年还要生存的,由于教育的成果和领导人在教育方面的业绩几十年后才现实出来,每届政府都没有激励真正下大决心对教育加大投资。但这么多儿童失学就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中国要走向世界,如果教育问题不解决的话,没有一点决心去做的话,长远会出问题。看一看那些经济发展很快的东南亚国家,哪个对教育不重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谈到,对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力资本,只有教育才能增加人力资本,这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那么怎么让教育受到重视?这需要制度或法规来迫使或规范每届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其次再说环保问题。中国的环保问题非常严重,空气、河流严重污染,许多地方领导、企业和老百
20、姓对这问题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有人说,这是改革的成本,经济发展的成本。我不这么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现在需要大力改善。你可以说西方的河流以前也污染,但是当时人们不知道污染会带来那么严重的危害和后果,后来发现了却要用非常大的代价才能清除污染。我们现在既然已经知道它的后果,为什么还不加大采取措施的力度呢?环保问题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外边效应问题,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是不太可能很好地解决环保问题,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发挥大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让人们知道污染的严重后果,使得人人都关心环保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让经济发展,就应该用公平的政策对待所有的企业,不要区分什么国有、集体和民
21、营。因为钱都是中国人赚的,都要纳税,最后都会促进经济发展。应该让所有的企业都公平竞争,把对国有企业的政策优惠全部取消掉。 这些问题只能说是一些失误,希望在今后有较大的突破。 记者:您对教育那么关注,是什么触动了您? 田国强:中国经济要市场化,首先要城镇化,农民将大量涌入城镇。同时,市场经济是25 法治经济,法治经济就要人人懂法,这需要有基本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理论以及各国经济发展好坏的实践告诉我们,长久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提高主要是靠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高,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高的关键是以注重教育、保护知识产权、明晰所有产权、允许自由竞争等软件的社
22、会经济制度作为根本的基础条件。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因素中,72依赖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只有28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技术工人占工人总人数的比例只有3,而德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都在25。现在中国的经济成长是一种在低层次上的增长,处于生产链的末端,主要是靠拼劳力而不是靠拼脑力实现的。中国的外贸增长也主要是靠出口加工而实现的,制造出口产品的设备和原料许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干死干活,付出的是人家的百倍,赚了只能拿小头。当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积累资本,我们不得不如此这样做。但是,只要想有长远的持续性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靠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生产率及掌握和开发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如果科学技术不能迎头赶
23、上,哪能谈得上在本世纪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美国最近一次持续近十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科技。当然,不少人认为它是一个泡沫,但我并不认为完全是如此。一旦一个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微小的边际成本,创造出千百倍的利润。比如,象微软的计算机窗式操作系统,它的生产边际成本几乎接近零,这就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 现在农民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经常看到农村儿童失学率高的报导,其实这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许多在农村的小学生、中学生在求学中就退学了。没有费用,有些乡村的初中都关闭了,高中关闭的就更多。现在的初等教育还没有文化大革命中普及,那时候小孩子基本都有学上,现在许多小孩念不起书
24、,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倒退。现在许多农民家庭连几十块钱的学杂费都交不起。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要解决问题,就应该真正实行免费教育。农村的教育应该由政府财政出钱管。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全部应该由政府来管,真正免费。在美国,初等教育是真正的免费,即使书本费也不需自己出,家庭收入低的孩子甚至吃午饭都是免费的。这些钱从那里来?是从地方财政开支,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个人财产税收,如房产税。中国的贫富差别已经这么大了,从报道中经常看得中国的许多大富翁都不交什么税。为了减小贫富差别,应加快实行交个人财产税,象房产税,甚至是个人消费税。 记者:您的研究除了用高深两个字以外,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那么
25、,您的研究,主要是激励机制设计理论,能否应用于中国经济改革? 田国强:当然可以应用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主要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励人们积极地参与经济活动。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激励人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理论。几乎各行各业,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需要激励机制,只是不是所有的人意识到它的存在。比如,如何引进激励机制来增加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如何激励一个厂长、经理管理好企业,最大可能地创造利润,如何制定干部的任免制度使得干部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而又廉洁,等等。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哪些社会目标是好的,值得达到的。例如,资源有效配置、公平分配、减少企业亏损这些目标都是好的。经济学家或者改
26、革者们的任务则是具体制定一定的制度或规则来实现这些目标。实际上,往往一些很具体的经济政策问题都是以一些抽象的经济模型为背景的。当我们认为某种方案不能实施时,我们应该要问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它的实施。当然,一个明显的限制就是物质和技术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激励兼容问题。中国过去一直未重视激励兼容问题,以至许多人的个人行为和改革者所要达到目标是不协调的。离开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改革的目标自然无法实现,至少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为什么个人或企业的行为与想要达到的社会目标不一致呢?因为在旧的经济体26 制下,个人或企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可以得到好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机制使得每个人的行为与社
27、会目标一致呢?中国解决这些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非对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害,一般不对他们实行法律制裁。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许多人无效,或者政治工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暂时有效,成本大收益小。中国转向市场机制这一事实证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市场的方法,使得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经济快速发展这一社会目标也同时实现了,这样使得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性达到了激励兼容。 中国应该尽快全球化 记者:前两年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尽快加入WTO有很多辩论,您一直强烈主张中国应该尽快入世,出于什么考虑? 田国强:参加WTO,到底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才
28、是最重要的。不论从经济理论还是实践来说,经济自由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论证了这一观点。让我们看实践,你能指出世界上有哪一个封闭国家是富裕的? 没有。我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在讨论经济问题时一定要区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差别。尽管经济自由化不能充分地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不能找到一个封闭的国家是富裕的例子。对外开放可能不能导致富裕,但这是必要条件。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除了依赖于经济自由外,当然还依赖于许多其他因素,象政治、社会、文化、风俗、宗教等方面的约束。经常会听到一些学者总是用印度的
29、例子来反驳或置疑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能区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差别。中国25年来在经济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光只推行了经济改革,还有对外开放。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就不能达到今天的水平。所以具有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对经济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全球化和加入WTO,无非就是实行国际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国际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当然有弊病,但总的来说它的利大于弊。你可以举出许多的理由,什么保护民族工业,保护幼稚企业,最后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各国的发展机会最终要靠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靠保护落后来争得。对外开放,让自己的经济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也是提高本国经济效率最
30、有效和最根本的手段。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不少人对金融全球化产生疑问,好象全球化代表金融危机。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表面现象。有人说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中国的金融危机发生。为什么金融危机在美国和西方等国家近些年没有发生?从实证的方法来考查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你会发现这些国家往往并不只是它的外债太多了,而是主要有它内在的原因,那就是金融体系和法规体系不够完善。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痛苦的,减少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健全完善的开放金融体系及改善经济制度环境。具有不健全的金融结构的经济由于不支持长期债券,从而在抵制经济危机方面是比较脆弱的。与世界隔离的金融市场即使能解决资金流动的巨大波动,但对经
31、济的长远发展不见得有利。资金大量的流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当然是非常不利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这种大量资金流动的经济是更加繁荣的(可以思考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以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封闭的国家能把经济搞上去这么一个事实)。从长远看,资本的流动所带来的利益会超出所付出的代价。我认为一个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最佳地限制资金的流动,而是让资本流动能更好的运行,尽量的减少发生资金大量出逃的机会和减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所带来的代价。 有人说中国加入WTO后要代表亚洲和第三世界说话。我认为这不现实也不合理,谁也不应该代表谁,中国只应代表自己。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每个经济单位都是利己的。作为一27 个国家,首先
32、要为本国利益着想,所以我认为要中国代表亚洲和第三世界的利益这种说法是不适当的。客观现实是,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国家,首先主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作为一个集体,首先主要考虑的是本集体的利益,作为一个家庭,首先主要考虑的是本家庭利益;作为个体,首先主要考虑的是个人利益。你如果不相信此点的话,你是否会更爱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钱都基本上捐出来?当然有这种人,但毕竟是少数,现代经济学主要是解决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的学科。那么怎样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呢?那就需要指定规则,制定激励兼容机制使得人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达到某种均衡,都得到了好处。参加WTO就是一个互利,所以我觉得中国 如果不加入WTO经济不会
33、得到长久发展,中国加入WTO也有利于推进中国市场化改革。 记者:您认为中国加入WTO需要面对哪些问题? 田国强:中国加入WTO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国的法规如何和国际法规接轨的问题。在加入WTO的初期,中国贸易法规与国际接轨将会遇到重重阻力,至少有一个相当困难的适应期和过渡期。由于中国幅员广阔,中央政府虽然从整体上规划实施世贸协议的条款和新规章,但难以在地方上严格执行,很难排除国内各社会职能部门的自卫性反应。不管国有企业也好,私营部门也好,甚至法律仲裁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都可能因无法适应日益增多的法规而出现反弹。二是国际竞争将促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定会导致更多的外国
34、产品和企业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从而会冲击中国的部份行业。特别是金融的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从而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中国不仅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挑战,更严峻的是中国经济体制自身的结构性弱点将暴露出来。 记者:您认为入世给中国哪些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田国强:如果对每个行业逐个考查,你就会发现中国参加WTO实际上对中国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首先,作为最大层面,消费者没有得到任何坏处,至少不会比以前坏,因为有更多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所以只需要考查生产行业。至于对那些有利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如说纺织行业和机电行业,是有利的。因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纺织品有配额,参加
35、WTO之后,中国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可以基本不受限制进入他国,所以有利于这些行业。当然对某些幼稚行业来说会有一些影响,象汽车工业、高科技行业。实际上从长远看也不见得是件坏事。配额许可证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造成腐败的根源,因为配额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真正的办法在于改善竞争,只有竞争才提高了效率。 即使那些可能受影响的行业,影响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比如高科技产业,加入世贸后,将实行零关税,取消外资高科技企业为获取国内市场份额而必须向我方转让技术和出口配额的做法,这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完全是坏事。高科技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更加宽松,将吸引更多
36、的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和生产,从而带来资金、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这将有利于高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及让消费者受惠。例如,目前中国的电话费约为美国的7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就是因为垄断和低效率。一旦有竞争以后,我想效益会很快提高。另外,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一个汽车行业。汽车行业也没有人们 想象的问题那么大。中国大概有100多家汽车企业,但实际 上中国汽车行业有13家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中国汽车总产量的91。中国国内的汽车价格已经比国际上高2030。现在的 关税是80100。参加WTO以后,关税下降到25左右,那么价格基本上已经同国际市场差不多,但由于中国的汽车行业几乎每个企业都已经跟外国企业合资。
37、实际上影响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中国参加WTO的这两年已经证明了28 这点。许多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比如,汽车工业,在此之前,许多人都担心中国的汽车工业会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结果怎样呢?事实上是恰恰相反。许多汽车企业都早已与国外大汽车公司联合经营了。由於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中国巨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外国大汽车公司都急于要和国内的汽车厂家联合。我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汽车在贸易出口中将会占越来越大的份额。大量中国造的各种汽车将会出口到世界各地。 再看农产品,中国加入WTO之前的农产品关税高达45%。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在4年内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种类,降到14%17。但是,关税配额粮食配额只占中
38、国粮食总产量的5%,这样的压力我们承受得起。不过,对油、棉的压力比较大。对于中国来说,土地密集型产品(如粮、棉、油)不是优势,劳动密集型农业(养殖、水产、园艺)才是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产业转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中国城镇化转型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大概是。中国经济要想现代化,农业人口一定要大量减少。美国农业人口大概是5,他们除了供应自己外,还有很多出口。台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人口从减到了。所以中国农业人口一定要减少,转向工业部门。当然建工厂就要占农地。这样一来农产品靠自给自足一定不行,假如我们需要工厂的话,农产品只好靠外面进口,这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不用担心没人卖给
39、我们,外国的农场主要赚我们的钱,他们就会卖。如果美国不卖给我们,我们可以向欧洲买,欧洲不卖,向越南买、泰国买,中国怎么可能倒霉到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卖农产品给我们呢?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真正受到影响的那些行业可能是那些模仿外国技术作为技术进步手段的企业。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企业的技术进步能力会受到考验。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必须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医药行业,加入世贸后,医药产品的进口关税降至5565的水平,进口药品会大量增加。许多医药类企业缺乏开发新药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国内医药企业有可能不得不向国外医药公司支付巨额的专利费来获
40、取技术,这对我国医药企业是个挑战。此外,对银行业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要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全方位服务业务,并且允许外国银行在2005年后开办人民币业务,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拥有50的股权,并增加设立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城市。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的是,一个行业如果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经营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允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经营呢? 总之,我觉得WTO对中国行业的影响和冲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从长远来说,利益大大超出了它所带来的成本。 记者: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将它的代价减少到最小呢? 田国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深入地进行自由化和市场化的经济改革,逐步地
41、完善和建立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通过市场化经济制度的转型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让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一个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放开价格,开放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给予人们自由就可以了。它是由一系列经济制度环境组成的。这包括市场价格机制、自由流通的生产要素市场、各种经济法规、明晰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宏观调控系统、税收体系、反垄断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保证基础,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就不能产生人们所希望的结果。这是由于价格机制能有效、迅速地传递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信息,明晰的产权制度能激
42、励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最有效地生产,竞争的市场使得消费者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如果没有竞争,企业也没有动力来提高经济效率,从而需要反垄断法来保证竞争。这样,产权明晰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使得人们在自由选择和29 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交换产品和生产要素,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市场能正常运转和公平竞争需要有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作为保证,保证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保证契约合同条款得以执行及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这点对吸引外资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企业合同、契约就不能严格被执行,企业的经营者就可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从而增大外国投资者利
43、益被损害的风险。在这样一个不健全的经济制度环境下,外国投资者一般是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的,从而在抵制经济危机方面显得很脆弱。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能否取得经济平稳健康高速地发展将取决于中国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改革能否更深入地进行,经济制度环境最终是否适应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 记者:您是否能给出具体建议? 田国强:首先,要健全完善的开放金融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和法规。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损害是巨大的,减少经济的波动和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最根本办法就是要健全完善的开放金融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和法规。由于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不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将增大外国投资者
44、的投资风险,使得他们不愿意投资或不愿意作长期投资,从而在抵制经济危机方面是比较脆弱的。 其次,大张旗鼓的进行民营化的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产权不清,因为用别人的钱无论如何都不如用自己的钱来得小心。由于国企的厂长经理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他们大多没有什么开拓、创新精神,其资产的经营风险、盈利也就无人真正负责,而大量的国有资产又是这样被少数特权者占有、调动、支配,其结果是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财富被少数人占有,整个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就愈演愈烈。国有企业的问题一定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前提下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企业的日子将会更难过,国有企业所有制
45、改革将会更为迫切。应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 第三,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只要市场能做的,就要让市场去作,当市场失灵时,政府才需要发挥作用。许多人对市场的功能仍然认识不够。市场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传递信息的机制,它能够提供人们需要什么商品,从而生产什么商品的信息。当经济运作不好的时候,政府不需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是要提供一个环境,让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如制定规范的股票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规则,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能保证契约合同条款得以执行及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等。 第四,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制定更开放的人才使用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或创业。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许多先
46、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被引入到中国。入世之后,由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将会得到更严格的保护,中国获得新技术转让的成本将会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应充份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及注重人才的培养。如不解决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问题,中国在经济世界化潮流中将难以依靠本国智力资源来达到富民强国的目标。在中国,许多人才被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本身所窒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国20年前派出留学生以来,不断放宽留学政策,使得大批的学子得以出国留学,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学到和掌握了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滞留在海外。如果中国政府能制定出更宽松的吸引留学生回国服务和创业的政策,这将是一大批可利用的宝贵人力资源。 最后,制定出更宽松的吸引外资的政策,不要怕让外国人赚钱。为了想通过外资创汇或赚钱,你就需要让外国投资者能赚到钱,否则他们就不会来投资。中国古人说的好:要得之,先予之。你如果想要赚别人的钱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你就要让别人也能赚到钱或得到好处,也就是互利,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