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格式)项目名称:“数字兵团”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 建议单位: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二七 年四 月十六日Comment ZQ1: 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Comment ZQ2: 不知道怎么填了。 。Comment ZQ3: 这是后加的,是否合适?项目概况表项目名称 “数字兵团”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经费需求 (亿元) 其中国拨 (亿元)实施周期 (年) 重大项目 重点项目所属领域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 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项目与纲要的衔接性明确
2、列入纲要农业 领域 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及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优先主题明确列入纲要公共安全 领域 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优先主题基本属于纲要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综合资源区划优先主题范畴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行业重点业务工作或引进消化吸收项目的结合性是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 工程的关键配套技术没有明确的依托工程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部门(地方)科技需求的衔接需求提出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其它(请说明)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完成时的应用类型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局部 试点示范 较大范围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单位的建议牵头组织单位建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其他组织单位建议: 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农垦科学院 (列前五个)编写说明1项目建议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 简称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撑实施最新或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并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立项要求。2各有关部门、地方及有关单位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等发展需求,提出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并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 报送科技部。3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
4、需求分析1.1 项目立项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1998 年 1 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 、 “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持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共享和应用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1 世纪全球空间信息技术进入一个技术全面更新和产业化应用的新时期,其应用技术步入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新阶段。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空间信息产业可望成为信息产业中具先导性的重要
5、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1998 年 6 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 ,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实施了“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 “数字海南” 、 “数字山西” 、 “数字福建” 、 “数字浙江” 、 “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2001 年 10 月,继国办发 53 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
6、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 ,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我国政府把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一五”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专项规划序列。规划针对我国目前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发展需要,提出支持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的加速更新换代,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领域加速向全球范围和各个领域扩展,支持空间信息基础
7、设施的国际标准体系的加速建立健全。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一五”规划目标是从整体上全面推进各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初步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体系比较完整、信息交换与服务规范、技术和功能先进的国家基础地理空间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服务的公共地理空间数据体系、网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保障体系。规划确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重点建设的领域包括:依托电子政务工程全面推动各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促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加强我国自主对地观测信息源建设,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速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标准规范的研制;大
8、力促进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政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库建设;建设全国资源环境监测预测与综合评价的信息支撑体系;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测、评估和应急反应的公共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 )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 “十五”期间就制定了推进信息化进程,把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参与国家、兵团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经济、政务等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综合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发展综合信息传输产业。建设兵、师、团三级信息网络工程及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流和高度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精准农业,实现农田灌溉、库渠测水、测土施肥、生态监控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用
9、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建立经济专家网络咨询系统,为经济决策服务。兵团在“十一五”总体规划的目标中,将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列入重点专题规划之中,专门制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用于指导兵团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规划指出: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要求抓住机遇,充分开发利用兵团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全面提高兵团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水平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促进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与任务:(1)为兵团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地理框架,推进兵团空间信息基
10、础设施建设,有效组织兵团现有信息资源,提高兵团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水平。(2)全面提高兵团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在兵团国民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加快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生产周期,有效的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4)有效拓宽空间数据信息的应用面,为领导决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5)通过空间信息交换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金农工程” 、 “金土工程” 、 “金水工程”等搭建实施平台。(6)为兵团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虽然空间观测、信息采集、信息共享
11、、信息发布、服务平台与网络传输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空间信息综合应用业务运行系统仍未真正建立和得到实际应用,未能在行业中发挥作用。原因在于面向业务运行的关键技术没有很好的集成,致使各部门之间难以很好地协作,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国家级与省级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关键技术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业务服务系统,是我国集成过去研究的成果、深化空间技术的应用所必须迈出的一步。目前我国各级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空间信息共享与业务运行机制,例如,北京市通过建立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信息化办公室,实行空间数据集中采购,统一处理,共同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在兵
12、团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的建立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综上所述,国家与兵团对空间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的重视程度、现行政策和规划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最佳时机;在兵团开展空间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既符合国家发展也符合兵团发展的需要。1.2 必要性和需求分析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 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人类观测和认识地球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监测、规划、电力、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党和政府面
13、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动全国的改革和建设,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是一级预算单位,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1981 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疆境内外的复杂情况,决定恢复生产建设兵团,充分肯定兵团是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兵团在边境地区的重要或关键地带共建成
14、具有国防意义的边境团场 32 个,守护着 1300 公里长的国境线,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深谋远虑,更加关心重视兵团,要求兵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帮助兵团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既要戍边维稳又要参与市场竞争。1997 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给兵团的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挥屯垦和戍边的作用,必须要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保证兵团完成国家赋予的政治和经济双重任务。“屯垦”就是发展, “戍边”就是维护稳定,兵团既要
15、发展经济,又要维护新疆稳定和边防巩固。屯垦戍边是兵团担负的双重历史使命,二者相辅相成。经济得到了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戍边任务的完成。五十年的屯垦戍边实践足以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利于加快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这不仅是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需,而且是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始终坚持劳武结合,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兵团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16、用。兵团经历了 50 年的发展,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兵团也非常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兵团农业发展的经验与现状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农业的生产管理、规模化程度、机械化作业程度与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水平都居全国前列,尤其在棉花生产方面。兵团棉花的种植面积占到新疆的 40%,产量占到新疆的 50%,占到全国的 1/6,在国家棉花生产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国家棉花生产安全与战略储备。近年来,兵团在围绕提高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方面,采取了包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监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与精准收获等六大精准农业技术,使棉花的生产现代化技术与手段位于
17、全国先进水平。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 331.12 亿元。农业是兵团的经济基础,兵团有 14 个师,分布在自治区 16 个地州市,总土地面积 745.42 万公顷,现有耕地 102.2 万公顷。兵团拥有农业机械 11.9 万台,总动力 160.7 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 84。人均占有棉花200 公斤,粮料 707 公斤,在全国均排序第一,是国家级棉花基地;人均油料35.4 公斤,排序第二。兵团地处大西北,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较高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水平及所处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是我国最适宜实施遥感技术应用和发展精准农业的地区。兵团耕地面积平整连片,条田建设规范、机械
18、化程度高,已实现了种植计划、耕作制度、技术措施、灌溉管理和产品收获等统一管理,农业新技术推广快,并在我国首先实施了以精准种子工程、平衡施肥、播种技术、灌溉技术和作物生长动态监控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农业,对空间信息服务特别是遥感数据应用服务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并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新疆作物生长季节 70%以上是晴天,大气干燥、灌溉农业、农田宜于控制等有利条件是其它省区无法相比的,为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兵团农业耕作区域属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作为国家的粮棉主产区,其干旱区支撑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相对比
19、较脆弱,制约资源利用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大规模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诱发的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草场退化、河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并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对兵团乃至整个国家都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兵团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农作物品种的频繁更替、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等,病虫害的危害也随之出现显著的变化,并有日渐严重的趋势,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到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以低温冷害为例,2001年,兵团的北疆棉区遭受持续低温的冷害侵袭,致使四个农业师的棉花普遍减产 3050% ,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999 年、2000
20、年草地蝗灾侵袭,呈严重爆发趋势,达到历史最高危害水平,全区蝗灾发生面积连续两年高达 4000 余万亩,各种灾害给新疆和兵团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建与恢复生态平衡、实现减灾、防灾,促进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兵团空间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前期基础,兵团从 1999 年开始,利用中国电信现有骨干网络已经形成以兵团机关为核心,由中国电信、中国铁通租用线路、卫星专网组成,覆盖兵团机关、主要企事业单位、14 个师、4 个县级市等的兵团光纤和无线数字通信城域网络,基本覆盖所辖师团和城镇,兵团家庭
21、上网率达 8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也初见成效,完成了常用的 1:25 万到 1:100 万的地形图测绘,数字化率到 90%,以及各种专业矢量数据图层。GPS 大地测量控制点从 2005 开始列入国家测绘行列,开始建设。农业、水土、林业等业务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空间技术数据库和应用模型。但是,兵团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相对薄弱,信息资源共享和保障信息安全问题还亟待解决;(2)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与服务的标准化滞后;(3)现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离实际需要还存在相当的距离;(4)大地控制
22、网建设方面基础薄弱;(5)基础测绘建设方面基础较弱。因此,把握我国政府乃至全球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非常重视的时机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整合兵团现有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成果,建立兵团空间信息尤其是遥感信息的共享机制与深化空间技术的集成应用程度,对实现兵团农业信息化与建立“数字兵团” ,促进屯垦戍边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十分必要的。1.3 经济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数字兵团”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旨在利用兵团特殊的体制与管理的一体化的优势以及新疆适合遥感等空间技术应用的特有自然与农业环境与模式,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在兵团内的共享机制与实现形式。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基础框架的建设,将为兵
23、团机关部门和各师团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和环境。预期经济效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空间信息与其它信息的统一采购与信息共享服务可节省信息数据费用近千万;二是通过空间遥感获取信息数据的费用大为降低且具有真实、客观、及时性;三是根据遥感数据精确实施空间变量水肥管理,提高农业用水及化肥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增加作物产量,每年可为兵团增加 4 亿元的收益;四是通过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业生产产生效益6000 余万元,为测绘、土地、交通等部门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创造产值约 480 万元。社会效益分析:运用以遥感、地理信息
24、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为核心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建立服务于兵团“屯垦戍边”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与服务系统,为兵团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全兵团准确及时的农业生产情况信息,便于对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监测与管理、林草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减灾防灾等公共安全与应急反应进行决策指挥。预期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推动国产民用卫星发展。所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基础地图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农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大型工程建设和电子政务等;二是为兵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团场职工收入,繁荣团场经济与文化,稳定兵团职工队伍,更好地完成“屯垦戍边”的任务。三是改善目前兵团灌区调度手段,实现对主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