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152977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41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李 超 编写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86 目 录 前 言 . 1389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 1391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 1391 一、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 1391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 1391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 1391 四、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 1391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392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 1392 二、欧美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392 三、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392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392 一、产业经

2、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 1392 二、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研究方法之间的比较 . 1393 复习与思考题 . 1393 拓展阅读书目 . 139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 1394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演变 . 1394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 1394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394 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 1395 第二节 企 业 . 1396 一、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 1396 二、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 1396 三、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397 第三节 市 场 . 1397 一、市场结构 . 1397 二、市场行为 . 1397 三、市场绩效 .

3、1399 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 1399 复习与思考题 . 1400 拓展阅读书目 . 1400 第三章 产业结构 . 1401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 1401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401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 1401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 1401 二、产业结构效应 . 1402 产业经济学 1387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1402 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1403 第三节 产业关联 . 1405 一、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 1405 二、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 1405 三、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 1405 第四节 产业布局

4、 . 1405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1405 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 1406 三、中国的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 1406 复习与思考题 . 1407 拓展阅读书目 . 1407 第四章 产业管理 . 1408 第一节 产业政策概述 . 1408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 . 1408 第二节 产业政策类型 . 1409 一、产业组织政策 . 1409 二、产业结构政策 . 1410 三、产业技术政策 . 1411 第三节 产业规制 . 1411 一、产业规则的概念 . 1411 二、当代的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 . 1411 第四节 产业安全 . 1412 一、产业安全的概念 . 1

5、412 二、经济开放条件下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 1412 三、经济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要求 . 1412 四、外资利用与产业安全 . 1412 第五节 行业管理 . 1413 一、产业管理概述 . 1413 二、行业协会 . 1414 三、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构想 . 1414 复习与思考题 . 1415 拓展阅读书目 . 1415 第五章 产业发展理论 . 1416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 1416 一、产业发展的含义 . 1416 二、产业发展的模式 . 1416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 1417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 1417 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1417

6、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1417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 1417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88 第三节 知识产业发展 . 1418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 . 1418 二、知识资本的理论 . 1418 三、知识经济的特征 . 1418 四、知识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 1419 五、发展知识产业的国家对策 . 1419 复习与思考题 . 1419 拓展阅读书目 . 1419 产业经济学 1389前 言 课程编号: 405030012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conomics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 授课对象: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 开课

7、单位: 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教师姓名: 李超 周 学 时: 2 总 学 时: 36 学 分: 2 课程简介: 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 材: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 考 书: 1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

8、03年版。 2史忠良主编: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3邬义钧,胡立君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陈小洪、金忠义著: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6王慧炯著: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7马建堂著: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夏大慰著: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于立、王询著: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1996年版。 10金碚著:产

9、业组织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1王俊豪著: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2周新生著:产业兴衰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简新华、魏珊编:.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王文潭、李芸著:现代产业组织与竞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邓伟根著: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16孙天琦著:产业组织结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李悦、李平著: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于立著: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胡代光著: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

10、出版社2003年版。 20石磊、寇宗来著:产业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21李明志、柯旭清著:产业组织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90 22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著: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杨建文主编: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4史忠良、柯维达著: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25李悦著: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杨公朴、干春晖主编: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李贤沛、胡立君主编:21世纪初中国的产业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11、28芮明杰主编:.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干春晖著: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0周新生著: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产业经济学 1391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学时分配:5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一、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在古代,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大的社会化分工。 (二)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又出现过四次大的产业革命。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

12、论基础 (一)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 (二)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A. 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 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 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克拉克(J. M. Clark) 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一)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和

13、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三)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四)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1业经济学哈佛学派的兴起 2哈佛学派的的衰落与芝加哥学派崛起 3可竞争

14、市场理论 4新奥地利学派 5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 四、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92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一)产业的主要概念 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二)产业的分类 1关联方式分类法 2三次产业分类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4其他分类法 二、欧美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从大的范围来说的。具体说来,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自身、产业与产业

15、之间、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经济规律。 (一)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欧美,经济学界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尤其在美国,一般不提产业经济学,而是说“产业组织理论”。 (二)日本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曾经用图表示了产业经济学具体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的学科内容。 1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规律为研究对象 2产业关联理论:以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产业划分根据是产业之间的细划分 3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与产业之间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产业划分根据是产业之间的粗划分,其研究的产业

16、的范围产业关联理论要广 三、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内容的界定,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一种认为产业经济学应该是产业组织理论。受欧美影响较大。 (二)一种将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等纳入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体系中。受日本影响较大。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统计计量研究方法 (三)均衡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 1393(四)边际分析方法 (五)博弈论分析方法 (六)产业实验室研究方法 二、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研究方法之间的比较 学派名称 理论基础 研究重点 研究方法

17、哈佛学派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市场结构 案例研究,统计计量研究,跨部门交叉分析 芝加哥学派 信息完全、经济自由主义、达尔文进化主义 市场绩效 案例研究,新古典主义的价格长期均衡分析 新制度学派 交易费用理论 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与组织结构 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 新奥地利学派 信息不完全 创新和竞争的过程 行为主义分析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请归纳一下产业的涵义。 拓展阅读书目 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刘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史忠良主编:产业经济

18、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4邬义钧,胡立君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94 第二章 产业组织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产业组织理论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的分析,着力研究企业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静态竞争和动态竞争策略等主要理论。 学时分配:12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1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原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

19、的主要手段。 但是克拉克没有解决有效竞争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后来,许多产业组织者对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条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 2比较完整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的。 1938年,梅森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 3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按照三分法标准,哈佛学校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1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

20、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1)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决定市场结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进入壁垒高低。 (2)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所采取各种决策行为。包括定价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发和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3)市场绩效:指在一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利率水平,消费规模等等。 2结构定义

21、: SCP根据所依据: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效益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的人为认为“结构可义者”。 3政策取向 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产业经济学 1395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直接应

22、用美国反垄断政策 4衰退 80年代开始,这种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在美国失去了主导地位,原因如下: (1)美国传统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实施世界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被认为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后因之一。绩效对技术和结构也会产出反馈影响,动态效率创造了有效的技术,利能力决定了进入市场的吸引力大小,对市场结构具有动态效应。 (2)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如IBM公司前后诉讼13年,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司10亿美元。 (3)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 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1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掘起的代表人物

23、: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2观点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2)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活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3)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4)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

24、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成本,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看来,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处,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5)坚信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3政策取向 (1)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2)除个别部门,是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干预,反对哈佛学派所主张的对长期存在的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割政策法。他们认为,大企业形成和生产集中是

25、通过企业内部或外部增长来实现的,企业内部增长这无非表明这些企业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生产效率,如果对这种大企业进行分割,就等于破坏了效率增长源泉。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1提出: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2观点:解释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的概念 完全与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没成本,而与产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96 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沉没成本,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 市场不能收回一部分。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

26、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或资产。出让回收的能性,而与所投入固定费用的大小无关。无论固定费用有多大,只要能够回收,就不是沉没成本。 3解释“打了就跑”策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而潜在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这种形成被称为“打了就跑 ”策略。因此,即使是独家垄断的企业,也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0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与其发生竞争。 4政策取向 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

27、键是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第二节 企 业 一、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被理解为效用函数,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一般记为:Q=f (x1,xn) 2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分析是在下述两个前提条件下展开的: (1)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 (2)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时常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 (二)现代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

28、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二、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1企业的性质 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 3企业生存的依据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产业经济学 13973儒家理论与制度理性并用 三、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 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 (二)企业的作用 1企业是社会财

29、富的创造者 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节 市 场 一、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3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市场集中度:HHI指数 (1)优势:HHI包含了所有企业规模信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集中度的差别;由于“平方和”计算为“放大性”,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因此,HHI指数能够真实地反应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上差异大小。 (2)缺陷:为了计算某个指定市场的HHI,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必

30、须承认,这次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2产品养异化 (1)涵义:指由于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导致的产品间不完全替代的状况。 (2)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影响 3进入和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 (2)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其构成因素包括: 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解雇费用。 政策法律限制,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济通过制定政条和法规限制某些行业的企业从市场上退出。 二、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398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

31、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二)市场竞争行为 1定价行为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挤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主要是低于成本)的策略行为。 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的暂时性的。如果价格降低到成本以下,发起企业就应承担亏损,但是把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之后,发起企业往往会再度把企业价格提高到获得收益的水平,这个过程是“先亏损后赢利的”。 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因而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

32、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进行提价。 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只有这样才具备长期忍受低价造成亏损的能力。 (2)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 短期限制性定价,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方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因此,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所不同的是采用限制性定价的企业短期内仍有“利润”,而采用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 动态限制性定价 做法:市场主导企业是定立一个高价,然后 随着新企业进入逐渐

33、降低价格。现实经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产品刚刚导入时价格定得很高,然后迅速回到竞争性价格水平。 2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方式。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广告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差异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企业通过广告中的有效诉求,可以让消费者认识其产品与众不同之处,从而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别开来。 (2)广告与进入壁垒。广告会增强进入壁垒。产业内原有企业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影响消费者客观偏好,建立本企业及品牌知名度,甚至可以说他们投入的广告费用已经成了无形资产,潜在的进入者必须广泛地做广告,以克服原有企业所建立

34、商誉,并且它的投入将更大,这将使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成本劣势。 3兼并行为 (1)定义: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行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2)特点:企业兼并及资本集中的两种基本形成,它的特点是:伴随产权关系转移;通过兼并,原有企业的业务将集中到合并后的新企业中;多家企业的财产合成一家企业财产,多个法人合为一个法人。 (3)类型:横向兼并(水平兼并),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纵向兼并(重型兼并)指进行兼并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垂直方向(前向或后向)的联系,分别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零部件

35、的企业;混合兼并(复合兼并)指分属不同产业,生产工艺上没有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产业经济学 1399如生产电脑的企业和房地产。 (三)市场协调行为 1卡特尔 2价格领导 3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三、市场绩效 (一)定义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二)绩效指标 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 2勒纳指数 3贝恩指数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1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1)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中,常常会使用利润率作为衡量行业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我们提到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36、,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通过资源在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各产业、各企业的长期利润趋于平均化,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因此可以使用利润率作为衡量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 (2)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表明: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尽管这个定理本身也有某些不严密性,受到了某些学者的质疑,但是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这一点,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是深信不疑的。 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1)低效率状态。即产业市场上未达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所必须的经济

37、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这种状态表明该产业未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存在者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2)过度集中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由于过度集中,无法使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大企业的市场力量得到了过度的增强,反而不利于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理想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达到和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这表明该产业已经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优状态。 3产业的技术进步 (1)技术进步的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2)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 (3)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8、,是研究产业组织和技术进步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1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三大主题。 2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00 3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复习与思考题 1试

39、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2试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3简述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4简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拓展阅读书目 1于立、王询著: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1996年版。 2金碚著:产业组织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3王俊豪著:.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产业经济学 1401第三章 产业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产业结构理论先从“质”的角度动态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又从“量”的角度,静态考察了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例关系,

40、然后介绍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最后对产业布局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学时分配:12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1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2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质”的角度 二是从“量”的角度 (二)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 1历史背景 2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3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 1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2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四)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需求因素对产业

41、结构变动的影响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4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42、02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对象、措施(手段)、政策等。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供给结构的优化 2需求结构的优化 3国际贸易优化 4国际投资优化 二、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业的效果。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能够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就是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 (一)产业的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二)产业的扩散效应 罗斯托在他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扩

43、散效应。扩散效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回顾效应 2旁侧效应 3前向效应 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与特征 1涵义:产业结构高度化主导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特征:根据产业结构推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如下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前进的方向推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推进。 (3)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推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推进

44、。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态 1“标准结构”法 该方法是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2相似系数法 (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动因创新 1创新导致了技术进步 2创新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形式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 1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五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产业经济学 1403阶段 主导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群 第一阶段 棉纺工业 纺织工业、 有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 业和交通运输业 第二阶段 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 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机器制造、钢铁动力业、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 第

45、三阶段 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电器工具、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 第四阶段 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 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 第五阶段 信息产业 新材料,新资源、生物工程度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生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和相应的主导产业 经济成长阶段 相应的主导产业 传运社会阶段 绝大部分从农业为主体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能以农业为主体 起飞阶段 纺织工业、铁路、建筑 向成熟推进阶段 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汽车工业 追求制质量阶段 服务业,城效建筑业 (五)主导产业

46、的选择 1主导产业的概念 主导产业也叫主导增长产业,它是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产业。 2主导产业的特征 (1)导入了创新并创造市场需求 (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3)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 也就是罗斯托所说的“回顾效应”、“前向效应”、“旁侧效应” 3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产业关联基准 (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4)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5)其他基准 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概念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04 指产业与产业之间

47、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 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1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即相关产业之间是否存在技术水平的断层和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如果存在着断层和强烈反差,产业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磨擦,表现为不协调。 2看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协调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相互服务,即各产业部门在投入产出联

48、系的基础上互相提供帮助;二是相互促进,这意味着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以削弱另一产业的发展为代价。如果各产业之间能够做到相互服务和相互促进,那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协调了。 3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各产业的经济作用以及相应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也不同,从而形成各产业之间有序的排列组合。如果各个产生主次不分、轻重无序,则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不协调的。 4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 在需求正常变动的前提下,供给适时做出调整,使供需之间的矛盾弱化;若供给迟迟不能做出反应,造成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则说明产业间的结构

49、是不协调的。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 1国际基准 即以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以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 回归所得出来的产业发展的标准产业结构,确定能够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可以被用来作为认识和判断各国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合理的参照系。 2需求结构标准 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则产业结构越合理;相反,两者不适应,则产业结构不合理。 3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即以产业间的比例是否平衡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是否标准。但是,也不能将此基准绝对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产业结构都要保持这种比例平衡才合理。事实上,在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情况下,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