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现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朽,是我们中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硕士点几位导师近年来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结晶。它作为中南财经大学 MBA 专业学生的学位课教材出版。改革开放以前,为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高等财经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学习前苏联按部门管理的框框设置的,如工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当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交融的大市场环境下,如果仅从某个产业部门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则会产生极大的局限性,也无法对产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如何从理论上研究市场经
2、济条件下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进而为政府制定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产业政策服务,这就成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了。需要说明的,以 “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经济学,所指的 “产业”在英文里就是 “ Industry ”,它并不仅指工业,而是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但我们认为主要是指工业与商业。现在我们讲 “农业产业化”,也主要是讲农业的现代化与市场化,核心是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市场化,俗称 “农工商经营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也应涵盖在产业经济学中研究。如此说来,有了 “产业经济学”,是否就应当取消 “工业经济学”、 “贸易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呢?我认为对这个学科建设问题应取慎重态度,决不应武断行事
3、。比如国内现在编著的 工业经济、 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它们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编写的,其中有些内容,如工业经 济发展战略、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生产要素的管理、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与经济监督等,这些内容在产业经济学的框架体系里是未包括的。 农业经济学、 贸易经济学都可能有这方面类似的问题。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西方微观经济学。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到二战后逐渐成熟,发展成为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久远,所以产业经济学首先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就不足为奇了。学习产业经济学,我们应当抱一个什么态度呢?我认
4、为对待西方产业经济学和对待市场经济体制的态度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它与基本经济制度相比,处于低一级层次,其自身不具有独立的杜会属性。换言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是相通和相似的,两者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相似。”因此,我们对待西方产业经济学应当抱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应当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一切有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迄今为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总是与各国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
5、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建立、健全与完善过程,都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制度的。因此,我们对待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态度又应当是:学习、借鉴,但决不是完全照搬;实事求是,决不搞一概排斥。科学必将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性,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服务,同时也为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而努力奋斗。本书的结构体系设计,不过分强调体系完整性,但求基本内容突
6、出,全书除导论外,从四个主要方面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即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最看落脚到产业政策上。本书的框架体系是由邬义钧提出后经集体反复讨论确定的。编著分工如下:第一章 (邬义钧)、第二章 (邱钧)、第三章 (郭世根)、第四章 (郭世根、邬义钧)、第五章 (邱钧)、第六章 (邬义钧)。初稿完成后,分别由两位主编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总纂,最后定稿。在本书的编著、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南财经大学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王寿安教授、科研处长帅重庆教授、科研处副研究员李玉梅同志及中国统计出版社的有关同志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
7、,本书难免存在不少缺点甚至有错误。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批评指正。邬义钧1996 年 9 月序中南财经大学是我国 1978 年首批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 1993 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开始招收工商管理硕士 ( MBA )研究生。为了适应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需要,我们组织了部分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国外工商管理教育的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编写了这套工商管理硕士 ( MBA )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共 24 本。除供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 MBA )使用外,还可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修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
8、实际工作的干部自学参考书。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在我国尚处在试点阶段,我们组织编写工商管理硕士系列教材也只是一种初步尝试,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存在某些缺陷,甚至错误。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奉献给广大读者一套体系完备,内容更适用,方法更科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系列教村,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教材编审委员会1994 年 7 月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 (含产业联系)和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及为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渐从西方经济学中分离、延伸出来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其兴起历史虽短,但与现代市场经
9、济有着不解之缘。一、产业经济分析与产业经济学虽然早在古希腊就有了 “经济”一词,但真正的经济分析却并未随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初起源而开始。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寻地位或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即使对经济问题有过议论,也是零碎的、局部的。他们不是以研究社会经济如何有效率、有效益为目的,而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的或家族的,文化的、伦理道德的以及个人的其他目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以前各种生产方式而在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政治经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运而生。最初的经济分析是以社会财富或如亚当斯密所说的 “国民财富”如何有效增长作为考察对象。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
10、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由此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李嘉图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地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坚 持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建立在地域分工理论之上的国际自由贸易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于成熟,尤其是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社会关系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促使以社会经济过程为对象的经济分析进入新的阶段。客观经济过程最大的变化是:垄断的出现带来的抑制垄断与实
11、现有效竞争问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形成的经济 “滞胀”问题。显然,传统经济分析所奉行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思想,已难以继续维持和保证社会经济过程的均衡。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说明,经济分析便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经济分析又叫个量分析,它是研究毕个经济单位 (工厂、农场 、商店等)如何将其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割于各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分析要研究分析厂商行为、市场结构、要素价格等问题,使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完满结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宏观经济分析又川总量分析,它比之于微观经济分析更直接地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国家
12、干预经济的客观需要,因为 “防止”或 “克服”危机,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已难以奏效,还必须依靠 “国家调节”,即依靠政府运用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干预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平衡。宏观经济分析就是围绕着如何刺激和控制社会总需求这根轴心、以达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均衡。为此,宏观经济分析要研究诸如社会总收入、总支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经济周期波动、失业率、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以及由此所牵涉到的财政、金融、保险、社会保障与各种总量因素及相互关系。产业经济分析是上述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延伸和发展。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经济在规模上日益扩大,在结构上日益复杂,在
13、技术上不断进步和日新月异。产业经 济分析已由微观经济分析以厂商为对象深入到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结构为对象;由宏观经济分析以经济总量为对象延伸到以产业为对象。这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经济过程内在联系和趋向的认识程度日益深化、日益精确和严密,反映了人们支配和驾驭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动性日益增强的历史趋势。产业经济分析目标或者说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总量均衡的基础上,寻求结构效益的提高。在二战后特别是对于发展国家来说,重视和加强产业经济分析,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以期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使本国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二、产业政策实践
14、与产业经济学一门新的经济学科的兴起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地,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和发展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实践的要求,并为国家的产生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反过来,一定的经济实践和产业政策实践又经过提炼上升到理论,极大地丰富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关于产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关系,将在本书第六章产业政策中作详细分析。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从西方经济政策的历史中怎样演变分离出产业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从资产阶级的国家出世以来,就出现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
15、的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其理论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为历史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为了攫取殖民地称霸世界,它竭力主张国际自由贸易。然而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不得不采取某种保护贸易的措施。因此,实行自由主义的 还是保护主义的国际贸易政策,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史上最早的政策领域。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正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垄断排斥竞争,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停滞的局面,美国经济的垄断病首当其冲。于是美国于 1890 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反
16、垄断的谢尔曼法。该法第二条规定: “任何人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共谋垄断州际间或与外国间的商业和贸易,是严重犯罪”。 这意味着由国家出面进行干预,企图以此维护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使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力不致被垄断所扼杀。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既是执行反垄断政策和法律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垄断最发达的国家,其原因只能从无法自拔的资本主义基本子盾去解释。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 转引自陈有西著: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适用概论第 495 页。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4 年 9 月出版。了 1929 年 1933 年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大危
17、机。 1933 年 1 月,胡佛退位,罗斯福接任总统。罗斯福立即要求国会授予他 “紧急全权”,以通过 “新政”( New Dea1 )。所谓 “罗斯福新政”,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就是罗斯福实施的经济政策。这个经济政策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放弃自由放任原则,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为主要手段去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均衡。同时 “新政”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国家由自由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转折。例如 “新政”早期,为了挽救经济危机造成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力遭到破坏等残局,国会通过了 “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调整法”。这些法规要求,强制实行卡特尔化的方法,加强工业的
18、垄断和集中,由国家帮助垄断组织进行调节, “有计划地”削减生产,以消除生产的 “过剩”;通过国家投资,兴建一批公共 工程,以增加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等。以上情况说明,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就会失灵;当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垄断资本主义只能以破坏生产力为代价去实现新的经济均衡,这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均衡发展,就在客观上要求国家出面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然而,对个别垄断资本家来说,它们常常会同国家的干预经济的政策发生利害冲突。因为存在着资产阶级局部利益和总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问题。
19、所以,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垄断资本家集团及其代言人对国家干预经济实行的宏观调节政策,也持有不同的态度。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赞成宏观调节,而资产阶级保守派反对宏观调节;当权者在顺境中不太重视宏观调节,而在困难和危机中又不得不求助于宏观调节。从罗斯福到里根的历届政府中,五位民主党总统在不同程度上都倡导、支持和实行宏观调节政策,四位共和党总统在思想上则为自由放任唱赞歌,但在实践中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节政策、二次大战后,曾遭受严重破坏的西欧各国和日本面临着如何加快重建和复兴的艰巨任务;一批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迫切期望尽快缩短同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主义国家努力想
20、通过大规模经济建设,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向世界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产业政策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其实,产业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强调尽量避免国家直接介入资源分配,而是通过制定一种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和通过各种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诱导企业将其经营活动纳入一定的政策目标轨道,使产业发展的目标化为经济运动的内在机制。日本 50 年代初,通户省就逐步形成了一批人才,专门从事研究制定如何加快日本产业发展的政策,解决产业发展中不断遇 到的问题。据日本学者鹤田俊正讲,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了产业政策的用语。 又据日本经济学家贝家启明在 经济政策的课题一书中指出: “产业
21、政策为通户省执行的政策”。所以在那个时期,产业政策并没有一个科学表述的概念。法国从 1947 年开始实行指导性计划,帮助恢复、重建法国经济。为了促使计划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到 50 年代后也开始形成了产业政 鹤田俊正: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经济新闻社 1982 年版,第 8、 9 页。策的概念。西欧六国在 1957 年建立欧洲共同体时,签署了罗马条约,其中包括了产业政策的某些方面,如国家援助居支配地位的企业,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建立共同市场等等。共同体建立后,曾多次发布有关产业政策的文件 。印度于 1948 年宣布了第一个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有划分国营和私营企业的活动范
22、围,强调发展小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实现外国企业印度化等。1956 年在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印度宣布了新产业政策,强调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要相互依存,要缩小地区差别,要为落后地区提供基础设施等。南朝鲜在 1950 年 3 月公布了 稳定经济的十五项原则,其中的产业政策是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阿根廷在 1958 年通过了 促进产业法,建立了国家产业促进委员会。在这以前还制定了一批专门的有关产业的法律和法令。如汽车产业法 ( 1944年)、钢铁产业法 ( 1947 年)、拖拉机产业法 ( 1952 年)、石油化工产业法( 1951 年)、造纸产业法 ( 1957 年)等等 。70 年代中期以后,随
23、着日本产业经济取得的惊人成功,产业政策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不仅有 50 60 年代的 “产业振兴”、 “产业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改组”等方面的 内容,而且、关于 “公害对策”、“能源政策”、 “社会性资本政策”等也成为产业政策中的重 大内容。国际上对日本产业政策实践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早在 1970 年到 1972 年,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编写过其中 14 个成员国的有关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调查报告。 1985 年 5 、 6 月,有东南亚各国、大洋洲、中南美、中国及日本 50 多位学者参加,在东京召开了第 15 届太平洋贸易开发会议,讨论 “太平洋区域成长及产
24、业政策问题”。这充分说明产业政策实践已走向成熟,并被世界各国政府和理论界所接受或重视。我国的产业政策实践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和 1978 年后改革开放以来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换这样两个时期。在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业政策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发展计划,并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受,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而体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实施。1989 年 3 月颁发了 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1994 年 6月国务院又颁发了 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在 “六五”、 “
25、七五”、“八五”和 “九五”规划及 2010 年发展纲要中,都载有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等属于产业政策的内容。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入了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新阶段,产业政策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它是为促进市场经济服务的诱导性政策,而改变过去作为强化计划的手段。各国的产业政策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为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进一步丰富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提供了坚实基础。正确的产业政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依 阿格拉: 欧洲共同体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32 页。 参见劳拉圣德尔 20 世纪阿根廷经济史
26、。纽约, 1978 年版,第 141 页。据。由于对产业政策研究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基本上还处于事实描述和着重于实用的阶段。 80 年代中期日本小宫隆太郎教授等撰写 的 日本的产业 政策一书指出: “迄今外国人所写的有关日本产业政策的著作,大多还停留在事实的叙述或从政治学角度进行论述上,而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则很不充分。” “从经济学角度,对在产业政策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效果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的著作和论文,也是凤毛麟角” 1.80 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学者有代表性的产业经济学著作屈指可数 2. 我国进入 90 年代以后,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都很重视产业政策的研究,全国高校经济类学科一般都开
27、设产业经济学课程。但是,现在还不能说产业政策已经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更不能说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建立科学的产业政策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各国的实践经验,吸收经济科学和其他有关科学中一切科学的理论,包括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中有利学价值的内容,在研究和借鉴西方产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着重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中国几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努力探索产业成长和结构转换升级的规律,创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产业经济学,为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三、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欧和美国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而从西方经济学基础
28、理论衍生出来的,产业经济学都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完成的。这种现象井非偶然。二次大战后,不仅日本政府重视产业政策的实践,而且日本学者对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的理论研究寄予浓厚兴趣,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使产业经济村兴太郎编: 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l988年版,第 2 页。 2. 克拉克 (英)著 工业经济学 (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0 年版);马丁 (美)著 产业经济学 (麦克米伦出版社);植草益 (日)著 产业组织论 (东京,放送大学教育振兴会);植草益 (日)著 微观规制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年版)。学最初的科学体系在日本应运而生。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
29、论,自本世纪 30 年代后,一般是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组成。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即单个生产者 (或厂商)如何以有限资源从事生产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单个消费者 (或家庭)如何把有限收入从事消费以取得最大的满足。微观经济学由四个部分构成: ( 1 )均衡价格理论; ( 2 )消费和生产的优选行为理论; ( 3 )市场理论; ( 4 )分配理论。其中的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宏观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一个组成部分,亡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如何决定和如
30、何发生波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 ( 1 )国民收入决定论; ( 2 )经济同期论; ( 3 )货币与价格理论 (是研究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研究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 ( 4 )宏观经济管理论。无论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从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看, “产业”这个范畴被抽象掉,产业分析方法也就无必要运用。从微观经济学看,它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抽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个经济细胞,研究的重点是厂商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方法。如果说,在微观经济学建立之前的本世纪 20 年代,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 A 马歇尔提出过 “产业”概念的话,他无非是以 “代表性企
31、业”行为去分析均衡价格理论,反映一个产业的动向而已,况且他对 “产业”的释义是多元的而无严格界定。而现实的产业和产业内的企业关系是很复杂的。如果不运用一套产业分析方法,是很难对许多经济问题解释清楚的。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收入的形成、分配和使用,它并不研究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只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最终产品的总量运动,而把中间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也就是产业之间的关系抽象掉了。而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求回答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再生产过程中产业之间体现的中间产品复杂的交换与消费关系。从而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产业经济学正是在
32、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学未被研究的 “产业”领域展开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产业关系研究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发展史看,可以认为,以研究 “企业”为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和以研究 “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学之间,再出现一个以研究 “产业”为对象的中观经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再从这三门学科的历史逻辑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演变发展而来,产业经济学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宏观经济学理论不是主要的),对产业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应用研究,所以,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从产业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渊源看出,产业经济学的许多原理与方法
33、都是从西方经济学中衍生和引伸出来的。尤其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在本世纪 50 年代未由美国的梅森和贝恩创立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中,市场结构论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市场行为论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市场绩效论综合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中消费和生产的优选行为理论和分配论等,总的来看,产业组织理论以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结构为对象,实质是研究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价格理论特别是垄断价格理论的应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联系理论,是以本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创立的投入产出经济学所奠基的。它填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未能涉及的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变化关系的研究空白。但是
34、,她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受启于瓦尔拉斯的 “一般均衡理论”,并引进了凯恩斯 “国民收入理论”的最终产品总值和国民收入相等的观点,并使这种均等关系多部门 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上。本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霍夫曼对工业化中工业部门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 40 年代初英国人 C 克拉克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展条件所做的研究,是现代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结构理论的先驱。他们的结构分析理论多是些经验性的总结,被称为 “经验性的法则”。这是 “产业结构理论 ”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宫泽健一著 产业经济学的论述, “产业组织理论
35、”、“产业联系理论”和 “产业结构理论”构成产业经济学的主体部分。图示如下:产业经济学主要领域示意图 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 )产业间细划分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理 )产业内国民经济产业内产业结构理论垄断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联系理论部门产业企业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反映,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本的经济科学,属于基础理论经济学。它
36、是建立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或部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关于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和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关于商品经济和垄断与竞争的理论,关于技术进步的理论以及其他有关理论;列宁关于市场问题的理论,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的理论,关于垄断与竞争的理论以及其他有关理论等,不仅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业经济分析和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而且应该构成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同志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顺序安排国民经济发展;关于正确
37、处理好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经济建设的科学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历史基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和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都是对马克思
38、主义新的重大发展,无 疑对建立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 12 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是指导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其中:关于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于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关于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关于 “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关于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关于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关于 “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关于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关于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都是研究产业政策和产业理论的重要内容
39、。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那个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映和实践变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必将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社会主义产业经济理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一概排斥西方经济学和西方产业经济理论。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与我国不同,但是我们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反映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规律的某些理论和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比我们长,市场成熟经验多,他们经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的规律性、产业政策实践,都值得重视和研究。我们要
40、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切最丰富、历史上是我们必需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当然,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时,不能简单照搬和盲目崇拜,不能从过去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排斥这一极端跳到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另一极端。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特殊的矛盾性,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其研究领域明确地界定为 “产业”。 “产业”一词,在汉语中有财产或生产作业的意思。英语中的产业一词是 Industry ,它不仅指工业,而指国民经
41、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到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 “ Industry ”即产业。如上节所述,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微观经济细胞的企业和家计,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宏观经济单位的国民经济,介于它们二者之间的 “产业”,就成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然而, “产业”概念,既是一个 “集合”的概念,又是一个 “细分”的概念。 “集合”与 “细分”是彼此相对而言;产业的 “集合”概念是指产业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的 “细分”概念是把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所组成的产业。这样,对产业的集合和细分形成了有粗有细的若干层次。一般他讲
42、产业的集合和细分有三个大层次,各自服务于一定的产业分析目的:第一层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是为了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第二层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主要是为了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第三层是大致的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主要是为了研究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关于产业的分类及产业结构分析将在第一章产业结构中展开论述。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是 “产业”已如上述。它的研究对象即 产业的特殊矛盾又是指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我们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产业经济学,其研究对象可作如下表述:根据马克思主
43、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性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理论的合理部分,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性,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这里, “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可简称 “产业关系”。产业关系是泛指各产业在经济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它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 “产业”层次上一个复杂的经济运行系统,包括上至国民经济下至企业之间有粗有细的各层次产业的运动,构成具有不同属性、功能的复杂的结构关系,形成既相互依存又有规律性演进的复合有机系统。例如,产业结构中的对立和联系产业组织中的竞争和垄断、产业发展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等。由此看出,产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
44、系统,而不是仅指产业结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表现形态而已。产业关系的运动发展过程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具有内在逻辑的历史发展过程。把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客体放在产业关系上,正是为了深刻揭示这一客观经济过程的规律性。人们在认识和利用产业关系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并根据一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指导产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或者说,研究产业政策的调适活动,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活动过程。因此,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其实质看,是要研究 “产业关系”和 “产业政策”两个方面。换句话说,要把研究揭示产业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们对产业运
45、动的决策、调控的主观活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一定的时空条件对政策的制约性,因而研究产业政策时,除了必须遵循产业关系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外,还必须 “根据一定的具体情况”,即研究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经济体制背景环境下,产业关系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律性。这样,才能使产业政策建立在符合产业关系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基础上,更能适合本国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确立了产业经济学独立的研究对象后,使我们能够把产业经济学同其他经济学严格区分开来。西方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区别,前面己专门论述。这里,仅就产业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6、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它为其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支科学提供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它是按照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性,探寻产业运动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经济学不是简单重复一般生产关系的分析,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力诸要素在产业层次上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和产业运动规律的考察上。产业经济学也不同于生产力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统一体中的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而产业经济学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把握生产力诸
47、要素的组合,它不仅要分析生产力要素在产业层次上的组合状态及其规律性,而且要研究产业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同生产力经济学相比,产业经济学更接近于国民经济运动的实践,因而是一门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也不同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要研究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道路,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同产业经济学相比,发展经济学研究产业结构是从宏观和总体上加以考察,而不是像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关系更 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实践活动。显然,两门学科对产业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交叉,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经济学也不同于工业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工业
48、是产业部门之一。工业还可细分成许多行业 (行业也就是细化的产业)。工业经济学是研究工业经济运行的规律性,技术如何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工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产业是众多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的概括。产业经济学是从产业关系的总体上研究产业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要研究资源在产业领域中的优化配置。显然,产业经济学不同干部门经济学从某一特定产业部门去研究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的问题。由于产业经济学和某些相关学科的密切关系,加之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因此,产业经济学和相关学科在研究领域上的交叉、渗透以至融合的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也决定了产业经济学在发展中
49、要不断吸收,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二、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回答了本学科的性质和研究领域问题。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不断地丰富。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学科性质的要求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产业经济学要研究探索产业经济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就不能只局限于研究一国的产业经济活动,而应当开阔视野,把产业经济运动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但是,它又不可能脱离一国特定条件下具体产业的发展状态。根据国外和国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产业经济学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产业的分工与形成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形成和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分类,产业的成长条件与兴衰机 理等。(二)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产业结构的运行与调控机制,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产业的区域分布与空间结构理论等。(三)产业关联分析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业的空间关联和时间关联等。(四)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结构,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正确处理有效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五)产业发展理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