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149591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总规实施情况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石门镇总规实施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估1、总规编制历程桐乡市石门镇上一轮总规于 2002 年编制完成,并于 2003 年、2007 年和2013 年进行了 3 次总规修编,2013 年总规修编是石门最新一版的总规。2、城镇建设概况在 2002 年的总规及其后修编的三轮总规布局的指导下,石门镇先后实施了城镇东南片区工业用地(工业区一期) 、城西工业区用地(工业区二期) 、石门羔羊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同时,镇西新区、子恺路两侧商住区块、转盘南侧商住区块也在建设实施中。在过去的几年中,石门镇城镇建设步伐较快,镇西新区建设、子恺路畅通、环南路及两侧用地建设等,改变了以往工业用地单一扩张的格局,实现了城镇

2、整体式发展。除了在城镇建设用地“量”上有所变化,城镇“质”的提升也有较大的进步。在公共设施方面,石门镇中心卫生院、石门镇中心小学、石门镇中心幼儿园和图书馆等。3、总规规划02 年总规情况:规划商业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老镇区中兴路两侧、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运河两侧及商业区北侧、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东南侧及西北侧两块。规划远期用地为 492.5 万平方米,人口 20 万,人均 98.5 平方米06 年总规情况:这次总规修编主要是增加了工业用地规模,将镇区东侧白马塘西侧大片原规划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并扩大了用地规模。规划远期用地 550 万平方米,人口 20 万,人均 110 平方米

3、12 年总规情况:这次总规修编再次扩大了城镇规模,在镇区北侧增加了商业服务业等用地,同时将上一轮总规部分二类工业用地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并增加了城市用地中公园绿地的比重。规划远期 9.9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9 万,人均 110 平方米总结分析:个人觉得三轮总规修编,石门镇镇区规划空间结构基本不便,即老镇核心,老镇周边是居住,镇区东、西两片是工业产业用地,只是在整个镇区用地规模及部分用地性质上有所调整。石门城镇的建设发展基本上是在这三轮总规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说有规划与实际实施的不同,我觉得是实际建设赶不上规划的步伐,规划将城镇的框架越拉越大,虽然近年来石门镇城镇发展较快,城镇面貌改变也大,但

4、是有相当部分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并未得到开发建设,即使到规划期末这些城镇建设用地也不一定能得到开发。二、城镇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城镇规模合理性分析本次以 2013 年最新一轮的石门镇总体规划为分析基础。1、城镇发展目标(1)特色鲜明区, “三生”融合地随着省级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石门“一镇两区”发展思路,石门镇应壮大产业基础,提升经济实力,并结合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自身服务水平和政策宣传,积极吸引符合石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梯度产业,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从而将石门打造成生活、生产、生态相互融合的特色城镇。(2)城市后花园,魅力新市镇通过生态环境、工业基础及和谐的经济社会基础构建,加大基础设施

5、和公共服务设施拖入力度,并借助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体系、独特的运河文化、田野风采和农业休闲旅游等城镇影响力,把石门营造成周边城市居民修身养性和享受田园生活的场所。桐乡市战略发展研究将石门镇规划为桐乡市域北部休闲水乡板块,以水乡休闲旅游为主要职能,同时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打造田园旅游,利用古镇文化打造运河风情文化长廊。同时桐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也将石门镇作为四大特色水乡古镇之一。评价:可以看出在桐乡市一级层面是将旅游业作为石门镇主要发展产业的,结合桐乡要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这一目标,石门镇也应该将旅游业作为本镇的主要发展产业,石门总规的城镇发展目标基本符合这一总体趋势,是比较合理的。2

6、、城镇性质城镇性质可表述为:农业示范区、女鞋新市镇、旅游观光地、宜居生态园桐乡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石门镇的规划定位是:运河文化古镇、环太湖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小镇。桐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认为石门发展应该以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为主题,以福严寺佛教文化苑为亮点,做大桂花村,整合十大效益农业基地,提高农业旅游附加值,扩充休闲农业内涵,使石门成为集文化观光、宗教旅游、生态农业休闲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评价:结合自身对石门的了解认为,1、石门自然基底较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石门农业规模化经营较好,梨园、葡萄园、火龙果园、湖羊养殖基地、獭兔养殖、猕猴桃、食用菌等比较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都有一定规模。3、有桂

7、花村、殷家漾梨园、丰子恺故居等旅游观光地。4、石门工业区一、二期,石门羔羊鞋业工业园区等。所以我觉得总规里对于石门镇城镇性质的表述是合理的。3、城镇规模修编后对与城镇规模的控制是:(1)近期城镇规模规划近期人口规模为 2.8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4.0 平方公里。(2)中期城镇规模规划中期人口规模为 4.5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6.8 平方公里。(3)远期城镇规模规划远期人口规模为 9.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9.9 平方公里(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8.5 平方公里,羔羊片区建设用地规模 1.4 平方公里) ,人均用地面积为 110 平方米 /人。石门镇 2013 年辖 1 个社区,1

8、8 个行政村,422 个村民小组。2013 年全镇户籍人口 52523 人,总户数 13361 户,其中非农业人口 3034 人。全镇土地总面积 63.2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6154 亩。石门镇 2013 年的户籍人口相对 2011年其实是在减少的。评价: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及石门镇其他规划,个人觉得总规里对与石门镇城镇规模的规划偏大,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框架拉的偏大,实际发展是不需要这么多的建设用地的,同时城镇人口也很难达到规划的发展目标。三、城镇的空间发展方向在上一轮的市域总规中石门被划为中心城区,但在最新提出的“一市三城、一城五区”战略及最新在编的桐乡市总规中石门镇又被划出中心城区。石门

9、镇东侧紧临桐乡市区,西临工业大镇洲泉及临杭经济区,北与旅游大镇乌镇相接,南侧是省级小城市崇福镇。石门镇的发展应该向那边靠齐,哪里才应该是石门镇发展的优先方向?结合石门总规及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1、自然条件石门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京杭大运河自南而来,至镇中折向东区,纵贯全镇,两侧大小干支河道,纵横交错,脉络相通。2、社会经济2011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25 亿元,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16.8 亿元,财政总收入 1.28 亿元,实缴税金 2.05 亿元,农民人均

10、纯收入 16199 元。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材料和机械电气、皮鞋皮革、纺织丝绸、服装家纺等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3、现状形态结构近几年,石门镇城镇发展突飞猛进。镇西新区建设、石门工业区开发、城镇旧城改造等项目齐头推进,相继建设了城镇健身公园、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一批带动城镇房地产市场的商品住宅楼盘开发,为改善居民生活和城镇品位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工业用地成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主体。现状石门镇区的的形态结构大致是:一心、一环、两片。一心即老镇行政商贸核心区;一环即环绕中心镇区的居住片区;两片即东西两片工业园区。4、规划方向总规在用地评价图中推导出评价结果:东限、南拓、西进、北控。东限:向东

11、发展用地不足,且有罗家角国家级保遗址护区,因此规划限制向东发展;南拓:南部生态基础、基础设施较好,且于镇区紧邻,因此近远期镇区可向南拓展;西进:向西为城镇新区西市新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较齐全,且通过石崇公路建设,加强与羔羊副中心联系,因此近远期镇区可向西部挺进。北控:由于中兴路向北延伸至申嘉湖杭练市互通工程即将建设,借助连接线建设机会,连接线(镇区段)两侧土地会适当开发,但总体而言北部居民点较密集,且毗邻农业基地,因此,规划期内进行控制。综上,石门镇近远期及远景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为:近期:主要向西发展,适当向东发展;远期:主要向西、向南发展;5、个人想法:(1)主要向西,适当西东是否合适从现

12、状来看石门镇的工业主要集中城镇东侧,而且房地产开发及新社区的建设也都主要在东侧,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及新社区选址,像菊海雅苑的宣传口号就是“桐乡的西郊别墅” ,新社区选址也主要是考虑到距离市区较近,可见桐乡市区对石门的辐射及影响力是远大于其他地区的,同时相对其他方向市区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也是石门往东发展可以利用的一大优势条件。虽然东侧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对不足,但是对于一个镇的发展来说我觉得还是够的。至少可以工业向西,居住及其他向东发展,做到东西兼顾,毕竟靠近市区才是最大的优势。(2)规划未提向北发展是否合适不管是上一轮的规划还是石门总规,都确定旅游业是石门镇发展的主要产业。石门北侧紧邻乌镇,镇

13、区北侧又多为农业基地还有罗家角遗址,旅游资源及区位较好,应该是未来石门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片区。总规里提出的“北控”即控制镇区北侧的土地开发,这会不会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限制?(3)石门镇的发展潜力现在的城镇总规都把城市的框架拉的太大,石门镇能发展到什么规模?用不用得着南拓?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实施南拓?我觉得这都是需要思考的。个人觉得石门镇更适合发展成为一个带状城镇,也就是说石门镇东、西侧的用地足够石门去发展了,能把东西两侧发展起来石门的规模就已经很可观了,因为毕竟石门只是一个镇而且紧邻市区,很多功能可以依靠市区来解决,它不具备发展成为一个像崇福那样中心镇的先天地理条件,也不具备发展成为濮院这

14、样商贸城镇的后天条件,它最多发展成为中心城区外围的卫星镇或者一个大的组团,也就是说石门的发展潜力是有限的,不需要把它的发展空间往四周盲目的扩展,只需要找准方向、找对位置。四、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石门镇的空间发展布局包括居住空间布局、公服空间布局、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商业空间布局、绿地空间布局等。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与居住水平根据城镇发展水平,结合现状居住水平,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规划为 35.3 平方米/人。新区居住用地应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建筑密度,适当提高容积率,积极推进国家康居工程,创造优美的住区环境,改善并提高居住质量。根据现状镇区居住状况,以总体布局为依据,以居住片 小区 组团式组织居住用地

15、。规划形成三大居住片,分别是老镇区片、镇西片、镇东片。评价:规划城镇居住空间布局与现状居住空间分布基本相符,差距在于现状居住用地规模远小于规划用地规模以及部分现状居住用地分类低于规划。其中现状人均居住用地只有 24小于规划人均 35.3。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城镇规模及人口规模的预测偏大导致居住用地规模偏大。2、公服用地根据总体用地布局及镇区发展规模,规划布局采用两级结构,即镇级居住片区级二级公共设施体系。镇级公共设施中心:一是中兴路与子恺路交汇的城镇中心区块内,规划设置以行政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中心区;二是以桂花村为中心,规划设置为规划特色旅游配套服务的以旅游、购物、

16、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商业、旅游中心区。片区级公共设施:在三个居住片区按国家居住区有关规范标准配置相应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评价:从镇级公共设施来看,现状第一个城镇中心区已经形成,第二个以桂花村为中心的商业、旅游中心区目前还未起步,而且其开发建设要结合福严寺等综合考虑。同时其周边地块开发强度较低,人气不足,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心区。规划高估了桂花村的发展潜力及规模,同时缺少对周边区块开发时序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速度的考虑。3、商业服务业用地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布局的方式,在现有镇级商业中心基础上通过逐步扩大规模,由线型布局逐渐向块状布局模式转变。规划中兴路以西,子恺路两侧,琴秋路以南构成的区域

17、为居住商贸核心区,在核心区内组建综合服务区集中布局,形成石门新街面貌。镇南区块依托桂花村,形成以旅游购物,饮食文化、旅游饭店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其余宜居需要沿路建设沿街商业设施,服务居民。评价:根据规划石门镇已经开发了数个综合性的商业地块,镇区的商业结构也在由线型向块状转变,但是目前仍以线型的沿街商业为主。商业块状分布是未来城镇商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石门镇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所以规划是比较合理的。4、工业产业用地镇区工业用地分为两片,即镇东工业片区及镇西工业片区。镇东工业片区:以新型材料产业为主,位于镇区东部,振石路以北,京杭大运河南侧。用地规模 145.94 万平方米。镇西工业片区:以汽配

18、机械产业为主,位于镇区西北部,西圣塘港以北,沈店桥港以西,环北路以南,用地规模 139.79 万平方米。评价:现状城镇工业用地 176.95 公顷,规划东西两片工业区面积 285.73 公顷,未来工业用地仍然是城镇扩张的主要方向。5、公园绿地以放射状滨河绿带和锲形生态绿地为主要骨架,以公园、小型游园、街头绿地,居住片公园绿地为重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规划期末绿地面积 90.54 万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0.1 平方米。占建设总用地的10.65%。评价:现状公园绿地只有 0.97 公顷,规划期末绿地要增加到 90.54 公顷,主要为运河公园 14.31 公顷,桂花村公园 8

19、.35 公顷以及沿河退让绿化。可以看出现状与规划差距很大,规划期末难以实现,且不说其他,就 14.31 公顷的运河公园来说实施的可能性很低。总的来说规划的城镇空间用地布局基本符合城镇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只是在个别用地规模上规划偏大。五、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1、城镇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一城三园,一带三心”的城镇功能格局。“一城”:以现有城镇商贸、生活为主体的城镇中心;“三园”:以特色职能为载体的三大功能园,分别为生态居住休闲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和汽配机械产业园;“一带”:以京杭古运河为城镇文化、景观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纽带;“三心”:以城镇商贸生活区和文化展示区为载体,分别形成的城镇生活、文化、休闲中心

20、。评价:规划城镇结构基本反映了石门镇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城” 、 “三园”已经基本形成, “一带” 、 “三心”还需着力打造。虽然目前现状并未形成总规规划的结构,但是在往这个方向发展。2、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规划规划结合石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交通规划及现状镇村体系格局,形成内引外联,交通便捷的镇域交通体系。(1)陆路交通规划镇区陆路对外交通主要为石崇公路、海盐至安吉公路等。石崇公路规划线形为羔羊银杉大道向北延伸至镇区后北上,与镇域其他道路连接,石崇公路路基宽度 23 米;海盐至安吉省道从镇区南部横向穿越,路基宽度 32 米。(2)水路交通规划京杭古运河按三级航道控制,考虑到白马塘的农业观光休闲

21、等功能,故取消白马塘航道等级。(3)客货运站场 在振石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处新建客运站,始发中短途客运车辆。在京杭古运河南侧布置港口和物流用地。镇区交通规划规划形成“四横五纵 ”的骨架道路网。“四横”即环北路、琴秋路、环南路和规划省道;“五纵”即规划崇新线、羔羊路、中兴路 -汇兴路、创业路和规划道路。评价:规划的两条对外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及客运场站目前并未实施。其中现状桐德公路穿越镇区对镇区交通影响较大,规划路网应考虑疏导过境交通。六、总结因为桐乡市石门镇城镇总体规划(2012-2030)新近修编完成,所以在其指导下石门镇城镇建设内容并不多。同时,由于其是在前几版总规的基础上修编完成的,基本延续了前几版总规的规划结构及空间布局等,所以以其为基础评析总规的实施情况也能反映出规划与实际的差距以及总规本身的合理性。总的来说石门镇的现实发展与总规规划的城镇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城镇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用地布局等是一致的。总规与石门镇的城镇发展结合的较好,指导作用比较明显。虽然也存在一些差距,但并不影响总规在城镇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存在的问题也能在下面具体的规划中得以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