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史综合知识点整理(完全版)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三家分晋 初税亩 合纵联横 焚书坑儒 楚汉战争 文景之治吴楚七国之乱 推恩令 盐铁之议 党锢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魏孝文帝改制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吏治改革 阉党 东林党 城市民变明、清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台湾 改土归流 闭关政策(1992)3、简述“淝水之战”。(7 分) 1、公元 383 年东晋击败前秦的重大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2、统一北方以后,前秦皇帝苻坚率军百万南下,企图一举吞并东晋。宰相谢安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八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谢石派精兵在洛涧打败
2、秦军。后来谢石、谢玄率主力挺进肥水东岸,与秦军隔河对持。谢玄派人到苻融营中,要求秦军列向后退,以便渡河决战。荷坚企图稍退以迷惑晋军,待其半渡,以骑兵突袭取胜。但无心恋战的秦军听到后撤命令时,竞相奔逃。谢玄等引兵乘机抢渡肥水猛烈进攻,秦军溃败。之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陷入分裂混战,东晋趁机收复大片失地。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1999)1、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8 分)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他认为鲜卑必须汉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改革内容有
3、:实行均田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迁都洛阳,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禁止鲜卑贵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改鲜卑贵族复姓为汉族单性,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死后不得归葬塞北;同时主张同汉族联姻,直至完全依照南齐的制度,拟定北魏的官制礼仪,设立乐官,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3、魏孝文帝不囿于民族偏见,敢于承认自己的落后,冲破阻力,接受先进的文化,学习先进的政策制度和统治经验,以改造自己民族中落后的东西。改革促进了当时以鲜卑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1995)6、贞观之治
4、:1、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开明,政绩卓著。 2、主要表现是:虚怀博纳,从谏如流;举贤任能,忠贤满朝(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吏治清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3、意义:政策和措施具有进步性,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1991)4、北宋时期,太祖赵匡胤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请就你所知扼要叙述这一历史事件,并说明它的意义。 宋太祖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首先解除了童军大将的兵权,他在酒宴上按时大将交出兵权,去买良田美宅,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大将们会意,称病辞职,这在历史上称为“杯酒释兵权”这一事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
5、了内部叛乱,保证了赵氏朝廷的安全。但另一方面,杯酒释兵权助长了宋朝的享乐之风,剥削了武将的力量,从此是宋朝边疆吃紧。(2002)3、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分裂局面的教训,立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在军事上取消禁军最高统帅,分置三司(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率权和调遣权分离,移防时移兵不移将,形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师”的格局;而在军事部署上则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其意图用宋太宗的话说就是:“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请分析说明:这种军事集权措施有哪些作用和弊端?继位后,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封
6、建专制主义集权,建立了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为了防止君强臣弱,他削弱了臣相的职权。乾德三年,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一小部分作必要开支,其余全部上缴中央政府。他还派遣使者到各地选能征善战这收补禁军,使州郡兵力不能与中央抗衡。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结束了唐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了赵宋王朝的统治,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防止内患上,必然采取守内虚外的方针。宋太祖以防弊之战,作立国之法,必然给后世造成一系列弊政。(1994)6、王安石变法: 1、北宋建立之初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激化,财政危机严重。为富国强兵,扭转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宋神宗任命以
7、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变法。2、王安石把发展生产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变法派制订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新法,在各领域展开广泛变革。改革军事制度;对科举、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改革。3、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限制特权阶层的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了稳定增值的作用。神宗死后,新法被废,变法失败。(1992)2、简述“土木之变”。(7 分)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英宗正统年间,瓦剌部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四年(1449 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明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军政大权,不顾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谦等人
8、反对,鼓励英宗御驾亲征。七月王振挟持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离河北怀来县城尚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使明朝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成为明朝由前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文史专题总结 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 “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周初实行分封制: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
9、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全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 汉初刘邦曾分封一些同性的子弟做王,企图借此确保刘家的天下。受封的诸侯王权力很大,他们可以在辖区内征收租赋、铸造钱币、任免官吏。后来,诸侯王的
10、势力大到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王国的封地。公元前 154 年,七个王国打着诛晁错、清君测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历史上称作“七国之乱”。景帝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地方官到王国境内治理人民,汉政府对王国的控制加强了。汉武帝在景帝治理王国的基础上,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诸侯国,这就是“推恩令”。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的领地就小了,在没力量对抗中央。后来,汉武帝又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这样,经过长期斗争,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终于解除了。隋 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唐 继续采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11、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掌管行政,下设六部(礼、吏、兵、刑、户、工部)。中书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宋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961 年秋,“杯酒释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元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其邻近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地区云南,也建立了行省。行省制度对后
12、世影响深远。明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的封建统治。措施: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八股取士。在地方设三司。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清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后雍正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将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的大臣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 个省,5
13、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人才选拔制度: 推荐制(三国曹操、魏晋时期)科举制(隋开始)唐 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明 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的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明朝的科举制度规章严格,按规定,科举为三年一试。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在省举
14、行,中试者为举人。举人到京城参加会试,及格者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试,中试者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明朝科举出身的人地位较高,中央政府各种高级官员,绝大部分由进士出身的人担任。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在地方设有府、州、县学。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学校的校规更为严格,绝对禁止学生对人对事持有自己的见解,对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加以严惩。清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类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山海经、穆天子传 2诗歌 诗经、 四言诗的起源 3散文
15、- 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 - 褚子散文 :论语、孟子、庄子 4楚词 屈原、宋玉 秦汉文学 1、散文 秦-吕览 汉-西汉 贾宜、晁错、司马迁、恒宽 -东汉 王充、班固 2、歌赋 -西汉 枚乘、司马相如、扬雄 -东汉 班固、张衡 3、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4、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蔡文姬、七子中的王粲 2、正始文学 阮籍、嵇康 3、西晋文学 陆机 4、东晋 陶渊明 5、南北朝 -乐府 西洲曲、木兰辞 -诗歌 谢家山水诗、鲍照、庾信 -骈文 庾信 -散文 范晔、郦道元、杨弦之 -小说 志怪志人 6、文学批评 曹丕、陆机、刘勰、钟嵘 7、文集 樊虞、箫统、
16、徐陵 要掌握的大问题 1、 史记-纪传体的开创对后世的影响 2、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先秦历史散文和褚子散文分别的影响 5、 汉乐府民歌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的关联 隋唐五代的文学 以唐代为主 1、诗 初唐四杰、山水田园派、边塞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散文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3、变文 敦煌变文 4、小品文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要掌握的大问题 此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极大繁荣的时期,主要文体是诗歌。 大诗人有谁,风格(浪漫和现实之分),为何诗歌是此时最为盛行的文学形式?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小说的发展-传奇-代表人物和作品
17、?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变文和佛教的关系,隋朝是非常信佛的朝代,为何 宋元文学 -宋朝 1、诗文革新 (古文运动)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出题 重点-该部分也可能和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比出题 2、话本 话本在唐朝已经有了,到此时才成熟,是该部分的重要考点 讲史、讲经、讲小说、讲诨话其中讲史、讲小说的代表作 -元朝 1、元杂剧 -是一种褚成各家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思考为何这样说) -关汉卿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 -王实甫 西厢记 -马致远 黄粱梦和汉宫秋 2、元散曲 -是一种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北曲、叶儿)关、马、白朴、雎景臣 明清文学 -明朝 1、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
18、-第一部长篇小说,性质是历史小说。是民间艺术的极大繁荣 红楼梦-作者、两个版本、 水浒-作者、明末清初金圣叹改的 74 回本 西游记-浪漫主义神化小说 封神演义-来源-是宋元讲史话本-武王讨纣平话-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家庭小说 2、拟话本 为何得此名, 代表作品-三言、二拍、其思想特征、艺术特征、语言特点、意义 三国志平话对后来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言的代表作-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灌园叟晚逢仙女 3、戏剧 -传奇戏 汤显祖的牡丹亭 -杂剧 徐文长(徐渭)的四声猿 4、诗文 注意各自的观点、代表作 唐宋派 归有光、李贽(还是文学批评家)、 公安派 三袁 5、小品文 张岱 和
19、鲁迅对他的评价 -清朝 1、诗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戏曲 李渔和戏曲理论 长生殿 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桃花扇 3、小说 文言-聊斋志异创造性的用唐人传奇的方式来志怪,是优秀的文言小说。 笔记小说-纪昀的阅薇草堂笔记 还有-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4、散文 桐城派的方、姚、刘 近代的文学史人物要点 龚自珍、魏源、王韬、黄遵宪、李伯元、吴研人、刘鹗 复习要点: 在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一定要把历史和文学联系起来,每一种新的文体的出现、兴盛一定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同样,文体的衰亡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这种问题通常是以简答和综合题的形式出题。分值比较大。小的知识点会以填空的形式出题,只能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