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147825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世纪新景象: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摘要:本文是关于义乌市近年来正蓬勃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的见闻与体悟。从日常工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作为改善农村旧景象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新农村建设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以此更好地为广大农村的劳动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关键词:新农村 成就 小五化 住房近几年义乌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跳出农业强农业、转移农民富农民、统筹城乡兴农村”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民得实惠、发展的空间、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局面。一、 “小五

2、化”的恩惠义乌每年投入两亿元实施农村“小五化”改造, “小五化”就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 “小五化”所带给农村村民们的恩惠从我们村的转变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以前我们村还没有水泥路、没有垃圾桶、没有下水管道,那么村中的大致景象可以想象出来: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对我们真是一种不小的折磨。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门前修起了崭新的水泥路,一定小区域里就有两三个大型的垃圾桶,而且家中也配备有一个小型垃圾桶,不仅如此,每天都有专人开着清洁车挨家挨户收垃圾并运去指定地点进行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下水管道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门口电线杆子上的路灯也亮起

3、来了。由此可见我们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些巨大的改变都是“小五化”的功劳,没有“小五化”就没有我们村美好的今天,当然,没有中央政府伟大的决策也没有农村崭新的今天。由于 800 多个行政村经济条件有好有差,义乌市实施农村“小五化”时并没有“一刀切” ,而是采取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治理、下山脱贫等一村一策的办法。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补助各村的基础配套工程。除了我们村的情况之外,我还了解到义乌其他几个村“小五化”的实施情况。大陈镇二村是一个富裕村,农民人均收入 1 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 2500 万元。在新村建设中,道路及供电、供水、通讯、排污设施由村里统一建设。

4、村民建房则根据规划,凭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全村有 100 套别墅、52 套公寓房。除了4000 余平方米的金桂园广场外,到处是“袖珍绿地” ,整个新村成了绿色世界。而苏溪镇的苏南村是个移民村,村内“赤膊屋”较多。此次“小五化”改造主要是进行村庄整理。全村房屋进行了统一粉刷,一二层的都加高到四层,房前屋后建起了小花坛和排污设施。据了解,市里已下拨给苏南村专项资金 23万元,村民再出 10 多万元就行了。义乌在实施农村“小五化”时注意农村特点,遵循的指导思想是“高楼大厦不等于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并非城乡一样化” 。义乌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认识到如果没有义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义乌全市的现代

5、化。义乌在农村不仅开展了“小五化” ,而且在“小五化”的基础上开展了“大五化”改造,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其中又把“城乡一体化”细化为农村“小五化” 。为此,义乌市成立了专门机构,各镇(街道)也成立了“小五化”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从去年开始到 2005 年,35左右的村庄将实行旧村改造或村庄整理,其余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为此,义乌市财政每年投入 1 亿元及2000 亩土地使用指标,同时各镇(街道)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加上农村集体经济投入,今后几年每年将有 2 亿多元资金投入农村“小五化”建设。农民群众对农村“小五化”改造很支持、很有热情。他们说,以前想

6、做,除了缺少资金外还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有市里的干部来指导,做起来效果好多。二、农村住房的改善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实施“小五化”阶段、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阶段全面兴起建设新农村热潮阶段等四个阶段。目前,全市共有 142 个村启动旧村改造,其中 34 个村已全面完成,拆除旧房面积 710.6万平方米,建新房面积 634.26 万平方米。启动村庄整治 538 个村,基本完成462 个,创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 17 个,市级 40 个。在实施旧村改造和新社区建设模式时,应该注意:注重特色,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模式。新村建设要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群众认可程度

7、的不同,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新村庄建设,切忌一刀切。副中心改造与远郊区改造要有区别,镇城区及园区农村改造要推广集中整治和发展高层公寓模式;远郊村庄的改造要体现个性,保留田园风光特色,要根据地理位置、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来规划,注重整理为主,防止大拆大建。农民高层公寓模式宜集中在城镇近郊,二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村庄推行,而以农业为主的远效村庄不宜提倡。对于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的村庄,可以探索把村民自住的生活区和用于出租营利的商业区分开建造,生活区可以采用小高层或高层公寓,而商业区可以建造成店面房或是厂房区,这样可有效防止“三合一”情况的重现,也有利于提高新社区的建设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义乌市共有 15

8、1 个村开展旧村改造,其中 39 个村已完成改造,538 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创建省、市各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59 个;共拆除旧房1115 万平方米,建新房 1597 万平方米;共有 2.7 万农户搬入新居,每年农民房租收入达 18 亿元。由于义乌市地域较大,各地自然、社会因素差距较大,仍有一些农村尚未实现旧村改造中的住房建设工程,就如我们村规模较大,实施旧村改造不太容易,村民对旧村改造的意见又不尽相同,旧村改造给不同村民带来不同的利益,因而就此看来,我们村旧村改造尚未正式提上日程。三、新农村建设概括由于各地农村的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水平、农民思想观念等千差万别,义乌市根据农村不同基础条件,

9、以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异地奔小康三种形式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新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主城区、副城区和城郊区经济发达村,按照“成熟一批、改造一批”要求,采取高层公寓、水平房、垂直房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拆全建建成整合社区、以道路框架相连建成组团型社区、通过轮换建设改造成为独立型社区。目前全市共有 142 个村启动旧村改造,其中 34 个已经完成。针对城郊区经济发展一般的村和城区、副城区中暂时无法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庄,实行村庄整治,主要抓好规划、地下管网建设、“小五化”和湖塘治理;对公路沿线的村庄,实行“穿衣戴帽”、拆危拆乱,促使环境整治上档次。目前,全市已有 462 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

10、治,创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17 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40 个,实施道路硬化 999.53 公里,安装路灯 30181盏,新增绿化面积 467.74 万平方米,实施外墙粉刷 2292.36 万平方米。根据计划,到 2008 年底,全市所有农村将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对远郊区规划范围内的 46 个行政村和 8 个自然村实施异地奔小康工程,按照“下山要小心,移民要移心”的要求,规划建设以水平房为主的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每人补助 1 万元,力争通过 7 年时间使 1.24 万山区农民融入城市社区和农村新社区,真正实现“山区变社区,山民变市民”的目标。目前,大陈、佛堂、上溪、赤岸、苏溪等 5 个

11、镇的“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一期已完成,3000 多名山区农民已搬入居住。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几年来,义乌市按照“政府补助、市场运作、信贷扶持、农户自筹”的思路,多方筹措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从 2002 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 1 亿元资金,各镇、街道每年配套 1 亿元资金,按季拨付,专项用于村庄整治建设。截止去年底,市财政已下发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 3.04 亿元。市镇街两级投入 5.5 亿,带来了全社会 37.5 亿资金投入,农民义务投工投劳 9.65 万工。同时实施村企结对制度,组织企业与农村结对。目前,全市已有 755 家企业分别与 745 各村结对。帮扶资金累计 780 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 2000 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