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浪漫而孤独的人生徐志摩其人其文漫谈安徽省砀山中学语文组 陈会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徐志摩名诗再别康桥的末段,谁能料到他竟带着年纪轻轻的生命,也静静的走了呢。徐志摩的一生是浪漫的,首先从其死亡的方式上来说。1931 年 11 月 19 日志摩乘坐由南京飞往北平的“济南号”邮机,上午 10 点左右因天雨雾大误触济南党家庄开山失事身亡。志摩的身躯随着火光在云端消散,总让人不由的想起他的散文想飞中的那几句话“同时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砰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
2、碎的浮云。”志摩,难道你是先知,难道你早就预感到你的幻灭,你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吗?志摩走后总让人不由行想起他的诗作黄鹂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是的,志摩正如“黄鹂”(云雀)一样,如春光、火焰、热情,给我们带来了诗意的信仰,但却转瞬之间飞了,不见了,没了,这或许就是生活中美与时空的一种矛盾与无奈吧。志摩在上海与其夫人陆小曼分别前有一段对话,亦说明他性格的浪漫。“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许坐飞机。”小曼着急了。“你
3、知道我多么喜欢飞啊,你看人家雪莱,死得多么风流。”其实志摩并非一定要坐那架给他带来厄运的飞机,他只是想赶上林徽因在 11 月19 日晚在北京协合小礼堂给外国使节讲授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场演讲。可以说志摩是死在追求爱、美与自由的旅途上的。从这一点来说,他的死亦不乏浪漫。正如蔡元培在挽联中所写的:“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然志摩的死除了以上因素,更有经济原因,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海宁县硖石镇富商,在当地颇有声望,担任硖石商会会长,设有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人和绸庄等企业。然他大为反对志摩和小曼的
4、婚姻,认为这是一件有辱门弟的事情,在经济上一刀两断,不肯接济。而小曼嫁志摩后跳舞、喝酒、吸烟、唱戏、吸鸦片,对于钱是不知节俭的。志摩为供奉这位娇妻,只得在上海、北平之间到处兼课,拼命挣钱,以博小曼一笑。以至在上海和北平之间来往甚密,据志摩生平大事年表所记,31 年上半年志摩往返北平上海间八次,以至差旅费也成为一笔较大开销。后来就找朋友弄到了免费邮机机票,最终酿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在死亡方式上徐志摩是浪漫的,他选择了如云雀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云游而转瞬逝去,只留给人们以浪漫而长久的追忆。然在情感上他又是痛苦而孤独的,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瓣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这种爱最好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
5、境地,一旦这种爱变成了现实,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了白开水,淡而无味。而小曼在婚后未能有所改变,对志摩生活的窘状未能给予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志摩不得不承受的婚姻的痛苦。另外,徐志摩所最爱的是林徽因,特别是泰戈尔访华期间,由林徽因主持,志摩担任翻译,当时京都各家报纸均辟醒目版目介绍,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林徽因的纯情美貌,徐志摩的翩翩风度,与泰戈尔老人相映生辉,一时成为京城美谈,这种富有性灵和诗情画意的爱情应该是为志摩所追求和渴望的。然最后林徽因却成了他的老师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妻子。这种结局对志摩来说无疑是痛苦
6、的,而志摩和他的老师之间也因此不十分愉快,其一是在志摩和小曼的婚礼上,梁启超为他证婚,却当着众人,给了他们一顿严厉的教训。其二梁启超廉洁志摩和张幼仪离婚一中,写了一封长信,言词剧烈地批评了志摩:“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而志摩却不买帐回信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许是志摩的这句话应验了他的情感历程 痛苦而孤独。感情生活如此,然因情感和其父其师的争执,直接导致他生活的失意,从文学的角度说,他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从“人”的角度说,他却是一个浪漫而注定孤独的人。因为社会注定是现实的,浪漫只能是诗人笔下和
7、心中的一片想象的美丽的云朵,正如胡适先生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说志摩最近几年的生活,自己承认是失败的。又如他的诗生活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我扪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如胡适先生所言是“暗惨可怕”的。这样的现实生活给予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注定只能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只能是在“梦的轻波里低洄,迷醉”而现实却连梦也不放过,“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鲁迅先生说人生最可怕的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如果暂时无路可走,倒不如让他沉醉在梦中。而一个连美好梦境都无法享受的人,其孤独应该是不言
8、而喻的。而志摩又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追求爱、美与自由,这可以人他给梁启超的回信中看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完美爱情、生活的理想主义者,注定是痛苦的、悲剧性的,更注定是孤独的。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在行为上是浪漫的,而在现实面前注定是孤独的。因而志摩的人生注定是一种浪漫的孤独。正如志摩在他的名作偶然中所写道: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徐志摩这位才华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可以说是来云匆匆,偶然投影在人世间的一片美丽的云彩。志摩其文其人亦有待后人、历史评说,本文只不过为一家之言,希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