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明代白银问题.docx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145263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白银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明代白银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明代白银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明代白银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明代白银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明代白银问题(2010-07-31 10:44:30) 转载标签: 杂谈中国最早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是在春秋时期,唐代白银在个别地方如岭南地区成为通用货币,唐王朝曾在个别无蚕乡征收庸调银。宋代虽然仍以铜、铁钱为主,兼用纸币,但白银已经成为一般通货,可以和钱平行使用。元朝实行白银收敛政策,在国内厉行纸币,以银当作钞本,多次禁止金银流通,大量白银用于对外贸易。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白银以其优良的自然特性,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2、:“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明代使用的白银,还是一种称量货币,以两为基本单位。最初是以首饰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随着政府的解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碎银,即一两以下的银子;其二为银锭,即元宝,普通大元宝是 50 两一锭,最大的有 500 两重,元宝上多有文字,大的有铸造地名、重量和银匠的姓名,但小的有时不铸明重量;其三为银元,是从外国流入的银币,主要流通于闽广地区。国内白银的产量和从国外流入中国白银的数量最早对明代白银存量进行估计的是明末的蒋臣,他在上书给崇祯帝时认为全国有 2 亿5 千万两。彭信威

3、随即在中国货币史中予以驳斥,他举出正德 5 年刘瑾被抄家时,家里就藏银 2 亿 5958 万 3800 两作例子,认为估计偏低。但他又认为参加支付流通的不过一二亿两,绝大部分都被窖藏了。梁方仲明代银矿考1939 年银课收入之数洪武 23 年洪武 26 年 75070 两洪武 26 年成化 22 年 9786462 两成化 23 年正德 15 年 1510032 两武宗朝以后不可考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1939 年银元大量输入,除掉葡西日三国外,如英国变有些小的流入自万历元年至崇祯 17 年(15731644)的 72 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全汉升在

4、 16、17、18 世纪,每年由大帆船运往菲律宾的白银,平均为 200 万300 万比索。另据全汉升引马尼拉监察长向西班牙国王的报告:“自从菲律宾群岛被政府 1656 年以来,运到这里的银子已经超过 2 亿比索。”由此推定,1565 年1765 年间,从美洲运到菲律宾的白银共计 2 亿比索。又根据德科民(de comyn)的计算,15711821 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 4 亿比索,其中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入中国。全汉升认为德科民说的四分之一显然过低,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可能比较接近事实。倪来恩、夏维中外国白银与明帝国的崩溃1990 年明后期日本白银的输入中国葡萄牙人经营的长崎澳门

5、贸易在 16 世纪的后 50 年中,萄人共输入中国的日本白银是 165 万公斤中日之间的直接贸易16001635 年被日本商船输出的白银也许达到 100 万公斤16351645 被中国走私船从日本运回的白银约 50 万公斤荷兰人经营的台湾中转贸易西属美洲殖民地白银输入中国王裕巽 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中国钱币1998.3明代国内白银开采总额为 26353326 两西班牙 87750000日本 200000000葡萄牙 42762750总计 350512750李隆生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中国钱币2005.1他将白银总量分为四个部分来计算,第一部分是唐宋元的白银产量,约为 37775 万两

6、,第二部分是明代的白银产量,约为 8310 万两,第三部分是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为7000 万两,第四部分是西属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为 193000 万两。最后得出 29500万两,是同一时期国内产量近 10 倍。弗兰克在 1800 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加起来中国更是获得了大约 60000 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自 1600 年起为 120000 吨,自 1545 年起为 137000 吨)的一半。阿特韦尔万明格兰庄国土1618 世纪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估算1995 年 3 月由葡人、荷人从欧洲,西人从美洲带来的白银,加上日本流出的白银,构成明季白银内流的主要源泉,总数

7、可能在 35000 万西元以上。严中平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近代史研究1981.1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1980百籁弘明清经济史研究1980 年新井白石、矢野万历 29 年清顺治四年 1647 的 47 年间,自日本输出之银约为 7480 万两。明季日本流出的白银 应在 25000 万西元以上,这些白银绝大多数通过稳中有降种途径流到中国。林满红明清的朝代危机与世界经济萧条明灭亡前,由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达 5000 多万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外因贸易平衡说我国学者严中平、樊树志认为: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西属美洲和菲律宾,其生产力水平都拿不出任何商品值得中国人所欢迎,因此,唯

8、一平衡贸易的办法就是向中国输送白银。日本学者小叶田淳、滨下武志套利说弗林和吉拉尔德斯白银的微观经济学和早期现代时期的东西方贸易1986伴随白银繁荣诞生:世界贸易在 1571 年的兴起1995 年他们对平衡贸易的观点提出质疑。因为只有白银不断地通过欧洲流向了东方,而黄金却不断地从中国流向欧洲及日本。在 16 世纪至 18 世纪期间,世界上的 4 种主要货币实体从未前后相继地流向任何地方,相反,每种世界货币实体都是独立地流向在特定时期能提供最大预期利润的地区市场。综合贡德弗兰克他说在 14001800 年间,世界上有四个地区长期介质着商品贸易的逆差,他们是日本、美洲、非洲和欧洲,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

9、银来弥补他们的逆差,非洲靠出口黄金和奴隶来弥补逆差,因此,这三个地区都能够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供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于是,他只能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区的出口来过日子,为了平衡中国似乎永久保持着的顺差,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三、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梁方仲对白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货币化引起的,而这种赋税货币化的动力来自政府的财政体系运作的需要,白银的流通,主要发生在政府财赋分配的领域。这种流通,虽然也可以引起商品流通的发达,但这种商业“一马当先”的繁荣,并不能引起手工业农业的同步发展。他将这种现像称之为“虚假繁荣”。彭信威195

10、6 年白银的使用实由于纸币的贬值和铜钱的减少,纸币的贬值使人民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在正常状态下,人民就会使用铜钱,求以自卫。可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德年间虽曾铸钱,但铸得不多;而且当局为了推行纸币,把这些钱贮存在国库,不发行出来,或则只赐给外国的使节。宣德以后,50 年间完全没有铸钱,因此民间的针不够用,所以白银的通告,原是补充货币数量的不足。后来恢复鼓铸,但由于私铸猖獗,钱分等级,不能成为适当的价值尺度,这更促进了白银的使用。另一方面,受到了中亚币制的影响。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1980 年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大量开采银矿嘉靖以后,以同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白银大量

11、流入政府加征银响四、白银的影响彭信威认为,明代白银 的盛行,不但刺激了中国的经济,而且 对于中国的文化,也产生了一种推动的作用。阿特韦尔从白银流入对晚明经济的角度分析首先是促进了晚明政府银库收放的增加其次是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再次是促进了晚明的经济繁荣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1985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实物地租和赋税、大规模劳役征发制度在货币白银化进程中受到致命的冲击,松懈了土地和政治权力对直接生产者的束缚。货币白银化还有力地打击了高度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体制使货币在自身的性质上摆脱了几千年来紧密依赖于国家权力和国家财政的状况。国家无法像印造纸钞时那样

12、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下,也不能左右货币的比价和取弃。它代表的不是国家权力而是商品、货币自身的权力。货币白银化促进了国家财政由实物中心制转向货币中心制。货币的白银化还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货币白银化还使中国货币适时脱去了民族的外衣,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广泛加入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改变数千年封闭自足的状态提供了可能性。萧放白银货币的周流和明帝国的命运1989晃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993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有强大的渗透力和破坏力庄国土首先,通货的转化对国内商品流通、大规模市场网络的形成意义重大二是造成了中国对银元的大量需求,也使

13、中国商品具有国际性,使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戴建兵西属殖民地银元对中国货币的影响亚洲钱币2002从货币文化的角度分析首先是中国传统的以铜钱和纸币相结合的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白银在大额交易和政府财政上起着纸币和铜钱无法取代的作用其次是中国银两的形制由束腰形的银块状变为船形,即俗称的“元宝”。万明认为,以白银化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了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白银货币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 ,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萌发的过程 ,证明了晚明社会变迁带有根本性社会转型的性质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的初步

14、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主动地走向了世界,并且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整体世界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弗兰克认为白银流入刺激了中国生产和人口的增长。黄阿明在讨论赋税征银问题时认为赋税采用征银的形式大大便利了官吏贪污,刺激了他们贪欲的膨胀。陈春生将美洲白银在中国的流通,置于“贡赋经济”运作的实际情形中考察。所谓“贡赋经济”,是指以生产换取白银的直接目的常常是为了缴纳贡赋,而非资金的增长。白银的大量输入正好适应了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的的赋役制度变革的需要。李宪堂“绝对价值商品”和“剩余价值商品”“经济壮阳药”加剧

15、了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榨取,过度消耗了民族经济自我成长机能。中国输出的是绝对价值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其中既有当代人的生命价值补贴(劳动力),也包含着后代人权益的透支(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并且这些贵金属是在殖民地高压统治下以超经济剥夺的方式取得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已的生存资源。小农经济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对货币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为自然物白银赋予了额外的价值。这同样也加剧了对中国的剥夺,这意味着白银流入中国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也越深。唐文基吴承明提出将“白银货币化”和“白银内流

16、”作为 1617 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因素之一。樊树志斯佩恩斯从明到清:17 世纪中国的征服,区域和连续1979 年阿斯哈特(sashead)17 世纪中国的普遍危机1973 年汉密尔顿(hamilton)阿特韦尔关于白银、海外贸易和晚明经济的札记1977 年威克玛(wakeman)中国与 17 世纪危机1986 年当时以西班牙塞维尔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因西属美洲白银输入的大幅度减少而首次出现衰退,造成欧洲各国政治、社会的严重不稳定,来论证 17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也因美洲白银输入的减少而同样经历了经济衰退,从而出现了政治、社会的一系列动荡,这种动荡导致了明王朝的最后灭亡。弗兰克认为在 14001

17、800 年世界经济长周期的 A 阶段,亚洲处在优势地位,这个 A 阶段是由美洲白银的流入所支持的。但正是这种生产和人口的扩张形成了 18001970 年长周期 B 阶段的发展阴力和劣势。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及经济和社会的两极分化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资源压力,限制了社会底层的有效需求,使亚洲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获得廉价劳动力,从而缺乏对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发明的需求和冲动,失去了转化的奇迹,生产和贸易也随之衰退。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2006 年采用“制度货币”的方法对晚明中国的停滞进行分析建立了“货币冲击阶级重组(阶级兴衰)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的模型。货币量的变化对实质经济的作用,必

18、须通过其引发的制度变迁来发挥。白银的大量输入在晚明中国没能有效地让新兴阶级和国家政权结合一体,去冲击原有的产权制度。恰恰是由于外生货币和制度变迁之间的链条断裂,意外的货币供给在长期经济无从扮演积极的角色。一方面,长期依赖货币的“进口”,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剩余;另一方面,来自海外市场的需求对于技术创新和扩大企业规模也缺少必要压力,其间对资本和信贷难以产生大量的需求。郑铁生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作者通过对小说金瓶梅的细致研究,分析了白银交换在明代日常生活中的的使用细节,张彬树货币史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明代的称量货币白银杨联陞中国货币与信贷

19、简史哈佛大学出版社 1952 年小叶田淳日本货币流通史侯镜如明清两代外银流入中国考全汉升美洲白银与明清间中国海外贸易的关系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量明清时代云南的银课与银产额自宋至明政府岁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明季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后智纲略论 17 世纪前后中日贸易及其日本银输入问题梁方仲明代银矿考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一条鞭法陈鸿琦白银在中国的流通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樊树志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史料明史卷 81 食货 5顾炎武日知录卷 11银大明会典卷 37课程 6 金银诸课杜骗新书 成锭假银换真银刘惹愚明宫史木集银作局顾亭林诗文集钱粮论上张燮东西洋考卷 5 吕宋卷 7饷税考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 47宝源局冯梦龙冯梦龙诗文集钱法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一于慎行谷山笔尘赋币赵翼 陔余丛考卷 30银丘濬大学衍义补26 卷铜楮之币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册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卷 1条陈太仓银库疏唐甄潜书 更币明经世文编卷 322 谭纶论理财疏李(土恭)平书订 财用上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明代银价米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