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

上传人:cw6mk8 文档编号:7145091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柯杨教授做客兰大讲坛:民俗趣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柯杨的民俗学趣谈(文学院通讯员 黄小云)非常高兴与我们的老师同学们见面,我已经有十多年不上课,当然每年还有一点时间给大家做做学术报告,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做民俗学趣谈,大家可能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提法,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国际通用的概念,我的师兄吴炳安先生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工作概念,而不是个学术概念,我倒是同意他这个说法,他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民间的生活文化。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我们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或者是中国的民俗这个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现在要讲的民俗学趣谈,也就是讲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跟民俗文

2、化、民间文化是可以画等号的。只是为了跟国际接轨,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国际通用的法律、政策、文件等等都说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也只能同意这个提法,不然就接不上轨了,实际上我们的习惯就是民族、民间。我先从有趣的事情开始,中国人吃芹菜主要是吃菜杆,不吃叶子对不对,除非是中间新的叶子可以保留,其余大部分老的叶子都不要;同样是芹菜,法国人却只吃叶子不吃菜杆,不管杆多嫩,他也不吃,为什么呢?习惯。这是一种饮食习惯,没有什么可说的。你给他说我们中国人吃那个芹菜杆如何如何好吃,可以包饺子,他摇头,他就光吃叶子不吃杆。我们平常洗脸,中国人的习惯是温水或热水,把毛巾泡在脸盆儿里,把香皂抹在毛巾上,在脸上胳

3、膊上抹啊,最后把毛巾淘干净,用来擦脸,这就是洗脸,洋人不然,尤其是欧美人,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尤其是一些电视片、故事片里面,看过欧美人是怎么洗脸的吗?第一,冷水,从来不用热水;第二,干洗,就是用手把水敷到脸上,抹上两把,然后再找一个干毛巾擦干。当然太脏了,也用香皂。但是用肥皂的时候绝对不会把香皂抹在干毛巾上,而是抹在手上,或者拿一块香皂在脸上抹,抹完了用清水洗干净,最后还是用干毛巾擦脸。同样是洗脸,我汉民族或者我们中国人是一种洗法,跟欧美人是不一样的,穿衣服,毛衣,我们中国人把头先套上,两个胳膊伸出去,脱的时候,从下面往上拉;而外国人呢,第一是光身子穿毛衣,第二从领子处提,然后脱掉,动作不一

4、样,等等等等,我举了生活中容易见的一些事情,说明中国人跟外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习惯,风俗习惯造成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很难改变。那么我先说一说什么是民俗,这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叫做风俗习惯也行,可是这个概念不够严谨,不够科学,我们要给它一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详细的说明这个民俗的本质特征。我认为民俗的本质特征应当有三点:第一,它创造于民间,又流传于民间,具有民间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性质,而且是世世代代的人沿袭下来的一些生活文化现象,比如我们的节日风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登高节,等等。一种传统的节日,一年又一年,不断地要过,几千年来就是这样一种过法。第二一种本质特征是,它

5、是大量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能够构成一定类型的生活文化现象,比如中国人的婚礼,多少年来,虽然各个地方的略有差别,但是举办婚礼中隆重,过程之繁琐,到处都是一样的,它是大量存在的,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重复出现的。第三,它在口头上,行为上和心理上足以约束人们,成为他们必须遵循的共同的模式和一种生活的准则。举例来说,中国人,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不但在公开的群众场合里不能,即使在家里也不能,除非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喊了一下父亲的名字。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叫王有才,乳名叫狗蛋,他的儿子不但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冲他爸喊“狗蛋” ,也不敢喊“王有才” ,这是一种习惯,谁也没有教过他“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 ,是从生

6、活中慢慢积累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是一个例子,有一些在生活当中、在口头上的所谓的约束人们,带有禁忌性的语言,比如宴会上,大家一起吃饭,你站起来说“我去趟茅厕” ,这就很不文明,没有人这样说话,应当是“我去打个电话” ,或者是“我去洗手间” ,那么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在山东乳山县做渔民考察的时候,渔民招待我们吃海鲜,把一条鱼的上半部分吃完了,我们要把它翻过来,渔民笑着说:“不能说翻,要说正过来。 ”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这个“翻”在我们渔民这里是不吉祥的词。因为过去旧社会渔民出海打渔安全系数很差,既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天气预报,谁都不知道遇点什么狂风大浪,整个船就翻了,人就丧生了。所以他们忌讳说

7、翻,所以吃鱼的这个翻字也不能讲,只能说正过来,实际上那个动作还是翻过来,但他们就要说“正” ,不能说“翻” 。我说,那渔船上的那个布叫什么啊,不叫帆布吗?他们说,那个我们叫麻布,从来不叫帆。各行各业都有一些特定的语言禁忌,不许这样说,只能那样说,这种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是很多很多的,过年的时候把碗敲破了,说是“岁岁平安”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吉祥话,把坏事变成好事。上面我说的这三点就应当是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的重要的三个特点,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就纳入到了我们研究的民俗学的范畴来考察,这是我们先要说的民俗。第二点我就要说一说民俗的分类,民俗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大类,便于

8、好掌握它:经济民俗是第一类。经济民俗是一生产和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物质生活民俗,比如说村落的经济民俗,农村,咱们汉族人最熟悉了,咱们很多同学就是来自农村的,农村,牧村,渔村,还有山村,山里的大块土地很少,都是小块土地,而且光靠土地还养不活全家人,还必须兼有其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来源,采撷啊,狩猎啊,等等,利用山地的一些特点,不仅仅是以农业为生产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有很多方面,这个山村跟一般的农村是不一样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民俗要研究的对象,我有一次陪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到敦煌去,我们租了一辆车,沿途考察,到了张掖市的郊区大满乡,看到一个老奶奶用镰架打胡麻,胡麻在农村里种植在田埂上,数量不多,收割

9、下来放在大门前面的小的麦场上,老奶奶用镰架来手工打出颗粒,日本的一个教授就说“停车,请停车” 。他说,哎呀,我很小的时候看到过我的祖母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脱谷粒的,没想到在中国的山村里,还能看到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方法。大家可能不知道镰架这种东西吧,一个长杆子前面有一个可以转动的东西。日本教授问我说:“你们把这个叫什么?”我说叫镰架,他说是怎么定义的,我想了半天说:“少量谷物的脱粒工具。 ”他的眼睛翻了翻说:“也对也对,大量的就不用这种办法了。 ”大量的就得用石碾子在场上碾。他就拍了好多照片。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是民俗学所研究的,各种民间职业集团,就是各种工匠,木匠,泥瓦匠,铁匠,等等吧,酿

10、造啊,织布啊,缝衣啊,饮食啊,餐饮行业,各种各样的的这个技艺的传承以及它的信仰民俗都是要研究的, 。都是民俗学要关注的对象,比如甘肃过去有著名的驼帮,现在交通发达了,各种运输方便了,驼帮慢慢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还有,有些地方,没有公路不通车,它还在发挥着作用,就是用骆驼队驮着商品来运输的,地方性的习惯,原来大家只知道牵着一路骆驼,实际上那里边学问很多,办法很多,有所谓“蒙驼” ,就是蒙古人牵的骆驼队,有“回驼” ,回族人牵的骆驼队,有“汉驼” ,汉族人牵的骆驼队,在我们甘肃宁夏这一带,有这三个民族,分别组成自己的驮队,驮盐,驮皮毛,驮粮食,驮布匹,等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跑在

11、沙漠戈壁地带的时候,在没有公路的过去,驼队在长距离运输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在甘肃的民勤县做过驼队的调查,听到许多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大家平常都看电影,有些电影对它的处理就是错误的。每一个骆驼队有七八匹到十来匹不等的骆驼,把他们连成一串,叫一链,第一匹骆驼的脖子下面要挂一个小的清脆的铃铛,叫素铃,一队骆驼的最后一个骆驼的货架子上要挂一个大的铃铛,叫梆子,它的声音厚重绵长,不同于素玲。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电视剧、舞蹈上的骆驼每一个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梆子,这是错的。那它有什么作用呢,别看骆驼很大,但胆子很小,一个狐狸啊什么野兽的从他身边经过,它都很害怕,它都会往后仰头转身,所以每一个拴在前一

12、个骆驼货架子上的骆驼,它的绳子是活扣,骆驼一拉,头一抬,绳子就脱下来了。叫脱列,后面的骆驼脱列后就吃起草来了,就不跟着队子走了,这样的话坐在第一个骆驼背上的骆驼客听到梆子不响了,就知道脱列了,他会下去把那个骆驼牵来栓在链子上,这样的习惯很有趣的,有其实用性,就是为了防止脱列的一种做法,不光是为了听声音,驼铃阵阵啊,是很诗意的。我仅仅举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实际上各行各业的工匠非常多样,遍布在手工业、商业、运输业、服饰业和饮食行业当中。经济民俗还有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以人们得分衣食住行为研究对象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各种各样的,在一些餐馆门口我们会发现一些中华老字号,还有一

13、些国内或国际里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他都会一这个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以上所说的这些方面,都属于经济民俗要研究的对象。第二个方面呢,是社会民俗,指得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岁时节日,人生礼仪,人生礼仪指的是从一个人的出生、成年、婚礼、寿礼、丧葬礼,一生当中各种各样的礼仪活动,还包括民间的结社和组织,农村里的庙会,农村里的青苗会,还有农村里的长老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的公益活动。等等。家族文化,亲族文化,也属于社会民俗研究的一个方面,比如汉民族的血亲和姻亲的关系中,有一种叫称谓,称谓法是国际上研究家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依据。世界各国的专家都承认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的称谓法是最细致最准确的一种称谓法,

14、我们中国人把父亲同辈的男性亲戚或者叫伯父,或者叫舅父,还有叫姨夫和叔父,把语母亲同辈的女性或者叫姨妈,或者叫姑妈,等等。但是在英语中,uncle 和 aunt 就包含了所有的,这就简化了很多,你要搞清楚这个人和主人公到底是什么关系,看了半天小说也搞不明白,中华民族的这一套称谓关系式非常细致和准确的,如果有好几个叔父,就叫二叔三叔,加一个数字就行了,排行都出来了。还有一个的特点就是比父亲大的叫伯父,或者大爷,这跟过去大的家族财产继承有关系,伯父的伯和霸王比的霸有同样的含义,他具有特殊的利益优先权,这是社会民俗的一个方面。人生礼仪,大家在农村都经历或看到过,生了孩子有诞生礼,还要做满月,还有成年礼

15、,婚礼,寿礼,等等,一直到隆重的葬礼。一个法国的民俗学者说,人生的礼仪是一种通过仪式,什么叫通过仪式,就是说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社会地位的转换,得到公众的认可,这种人生礼仪的意义就在这里,比如说一个男的和一个年轻女的,如果没有经过婚礼这样一个通过仪式让大家认可,是不能住在一起的,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谴责,所以说婚礼时这两个人的关系正常化的一种认可仪式,大家都承认他们结婚了,是合法的夫妻,这才可以同居。如果没有婚礼,就会有风言风语,法国的这位学者对人生礼仪的通过仪式的看法我认为是对的,是很合理的,葬礼也是,如果一个人去世了,通过举行葬礼,大家都知道是离开人世了,如果悄悄地把人埋掉,人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

16、事。所以说人生礼仪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社会民俗要研究的一个方面,至于岁时节日和地方性的祭祀活动也是定时定期举行的,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甘肃省的西和县的七巧节简直不得了,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保留下来的规模最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空前盛大的七巧节,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初七,整整的七天八夜,要举行女孩子的节日,穿新衣,每一个村子里都要供奉纸做的巧娘娘,唱七巧歌,跳七巧舞,从迎巧一直到送巧。所以这个七巧节被确认为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七巧节在全国里除了广州有所保留外,其他地方淡化的很多,只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但都不过,甘肃西和县是一个例外,这是我要说的社会民俗的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民

17、俗学要研究的叫做信仰民俗,民俗学不研究正规宗教,不研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这些正规的宗教,而是研究原始宗教,原始信仰,巫术,占卜,比如算命,看风水,前兆迷信啊这些比较原始的文化遗留。社会发展到今天,原始信仰依然存在,现在的人们的原始信仰的意识和行为随处可见,别说是算命,这是更大量更普遍存在的,抓阄本身就是原始信仰之一,三张票五个人要,没办法只得抓阄,这是最基本的方式。农村里面听见乌鸦叫就是不吉祥,而喜鹊叫,大家都很高兴,说是要来客人或是有喜事,同样是鸟叫,但给人心理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辰崇拜,就是日、月、星,这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信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个信仰,只

18、到现在这种信仰还保存着,除了秘鲁的祭祀太阳神的活动之外,全世界祭祀太阳、月亮、星辰的活动也很多。大家要是注意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旗,就会看到大部分国旗上都有三辰的图案,咱们的国旗上有一个大星星,四个小星星,这解放后新制作的国旗通过了全国人大,大星星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四个小星星原来的解释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把一个象征意义很浓的国旗做过多的政治的解读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要是再解释我们的国旗,对于四个小星星的寓意界限就模糊了,不太好说了。这个日本是个太阳旗,这个没有问题的,我们注意到的中东的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他们的旗帜绝大部分有一个月牙,有一个或者几个星星,这一切都是所谓

19、的三辰崇拜的遗留,国旗应当有非常高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为什么中东、西亚、穆斯林们的国旗都要用月牙和星星,而且底色都以绿色为主,这是有原因的,这些国家一般处在沙漠或者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绿色证明有水,而水是这些地区最重要的资源,而且这些地区白天酷热,晚上比较凉爽,人们可以出来活动,用绿色来表示生命,来表示这样一种美好的向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国家,在欧美的一些大家族的门上的装饰品,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这跟一个家族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原始信仰留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灵上的内容是很多很多的。有人问我,说是要崇拜自然,你同意吗,我说我同意,人类太不崇拜自然了,太肆无忌惮了,因此现在正遭受着自然地惩罚,过

20、度的开发,毫无节制的消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人类把自己生存的环境弄得一塌糊涂,现在各种自然灾害就是对人类的惩罚,信仰民族里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一些特殊的崇拜方式,比如我们汉族对石头的崇拜,以泰山石敢当为代表,都是大山石崇拜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作用。这是民俗研究内容的第三个方面。最后的一个方面是文艺民俗,以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工艺技巧为主要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口头文学包括民间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等等,像藏族著名的格撒尔王传 ,就是一个代表,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的藏族的民间艺人演唱两个半月也唱不完,我本人所从事的研究,是中国民间歌谣的一支,就是西北地区多民族的民歌花儿,是很有特点的,这种民歌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虽有九个民族参与创作,但都用汉语来演唱,各个民族都用自己的语言掺杂,所以说花儿是一种多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一种展现,还有民间美术,包括年号,剪纸,乐曲,民间的乐队,吹拉弹唱的,在婚礼和丧葬礼仪上,平常是农民,在有事情的时候就组织起来演奏,就是这种民间的音乐班。民间音乐、舞蹈都包含在内,它是一种唯一民族的展现,民间游艺包括儿童玩具,花灯,爆竹,器用,牌位,皮影戏,木偶戏,面具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