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142892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2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卷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一(一至书二)适接手书,不胜感愧。 (印光)一粥饭僧耳。法门中事,概不能知。唯于净土,颇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缁素见访,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以其于禅净界限,分析明了。并佛力自力之难易得失,及主敬存诚等种种肤论,皆于初机稍有利益。以故虽文词鄙拙,亦不见弃,而三四次排印流布。以期有志了生死者,同皆纳此刍议而已。然以残羹馊饭,陈于饱餐王膳者前,则恶心发呕矣。况敢注经乎哉。阁下既不以酸臭见弃,敬赠芜钞一部。此去年蔚如令商务印书馆另编排印,今年所出者。彼书馆恐售不出,故止印二千。出书后,尚未发 行,已 经售尽。虽已留板,但以彼 馆急于时尚之新书,至今未印二板。一二年来,亦有知友劝(

2、光)刻板, (光)拟 待商务书馆编好出书后,再刻,则可省心力。去岁北地大荒,各善土设法筹捐。 (光)遂尽数将刻款助赈矣。两次共五百元。如以为有益初机,肯为刊布,未始非利人之一端也。 复包右武居士书二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最亲切开示念佛方法,有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著。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彼妄谓净

3、土法门,为权渐小乘者。皆毁谤华严,及谤佛谤法谤僧之极重罪人也。其净土三经之注,并净土诸书之宜专精看者。光文钞中与徐女士书中备言之,此不具书。晨朝十念,当于盥漱后,功课前行之。 净土十要,西归直指中,各有其仪,依而行之即已。但不可过十念,以多则伤气。光文钞中亦屡言其利害。朝暮功课,照功 课 中念之即已。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则 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所谓十念者,以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如气壮之人,一口气多念一二十句。气弱之人,只能数句。不论佛数多少,但以一口气,至十口气,为度耳。其法之妙处,文 钞亦说之。若多念,则又 伤气受病矣。不可不知。古语云,聪

4、明不能敌业,富 贵2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铁珊,前清曾作广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彼设计剿灭,所杀无算。前年得病,合眼即 见在黑屋中。其鬼甚众,皆来逼恼,随即惊醒。如是三昼夜,一合眼即见此象。人已困极,奄奄一息。其夫人劝令念佛,随念数十声即睡著,因睡一大觉。而精神渐健,病遂痊愈,即长斋念佛。使此时无人以念佛告之,恐万不能至今日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无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所示令亲之事,甚为希奇,可谓宿有善根。然又须兢兢业业以自修持,庶不虚此一梦。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

5、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之人,心智下劣,每受此病。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也。请以力修净土法门自勉,则将来决定获大利益矣。须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诸佛。烹凡炼圣之大炉韛。九法界众生,无一不入其中,能出其外者。以出则究竟成佛矣。能如是信,方名正信,方名有净土耳。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一至书九)昨接来书,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 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憍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人少

6、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勿曰此异姓之人,吾何徒受此忧劳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况女能德镇坤维,其子女必能肖其懿范。荣何如之。况自己子孙之媳,亦人家之女乎。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即佛法中赖佛偷生之蟒流僧,一一皆非好母所生。使其母果贤,断不至下劣一至于此。惜哉。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修身 齐家治国 亲民之道,无不具足。古今来文章盖一时,功 业喧宇宙者。与夫至孝仁人,千古景仰。人徒知其迹,而未究其本。若详考其来脉, 则 其精神志节,皆由学佛以培植之。他

7、则不必提起。且如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资佛法,以为模范。况其他哉。但宋儒气量狭小。欲后世谓己智所为,因故作辟佛之语,为掩耳盗铃之计。自宋而元而明,莫不皆然。试悉心考察, 谁不取佛法以自益。至于 讲 静坐,讲参究,是其用功之发现3处。临终预知时至, 谈笑坐逝,乃其末后之 发现处。如此诸说话,诸事迹, 载于理学传记中者,不一而足。岂学佛即为社会之忧乎。宋葛繁之日行利人事。赵阅道之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袁了凡之立命,周梦颜之著书。莫不汲汲然企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明因果,示罪福。使人知举心动念,天地鬼神,无不悉知悉见。虽欲欺人,以天地鬼神悉知悉见,而有所不敢。从兹勉力为善,实心戒恶。 虽最刚强难化,

8、不可以理 喻者。 闻三世因果之道,必渐行戢敛,以致转暴恶为良善者,不知其几。窃谓父母爱子,无所不至。唯疾病患难,更为婴心。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杀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显事迹。俾习以成性。在儿时不敢残暴微细虫蚁,长而断不至作奸作恶,为父母祖先之辱。佛法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唱妇随,主义仆忠。虽统名为出世之法,实具足乎经世良谟。经世良谟,亦同儒教。但儒教只令人尽义,而佛教一一各言因果。尽义则可教上智,难化下愚。因果则上智下愚,无不受益

9、。今之社会,专以智巧而为主体。故发而为事,则借为民作共和幸福之名,成同室操戈之实。使国势日危,人民日益困悴于争意气争权力中。若是结果, 总以不知因果报应。使人人知因果,则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矣。何至如此其极乎。所谓小儿学佛者,学其前来所说数义而已。岂即令其参禅悟性,阅教观心等耶。王君未知佛法,所以过虑如是之甚。若即其言而推之,殆将举世不敢言及佛法矣。答王君书,当并光所说之意而融会之,则更阔大矣。法名如数写来。窃谓小儿取一名,恰当即已,何必定取三名。孔子之名,原是乳名。岂乳名便只可儿时用乎。法名亦后世所立。佛诸弟子,莫不皆是在家俗名。今之取法名者,以别其入法与否。若儿女辈俗名,最初即取好,毕生可用

10、。何 须络索二三耶。先尽人事,后听天命。人谋不及处,以三宝之威神是托。则冥冥中自有不思议之转旋矣。复永嘉某居士书二昨接汝书,知师寿已心有回转,不决定即欲出家。幸甚。出家一事,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其下焉者,则无有生路,作偷生计。故今之出家者,多皆无赖之徒。致法道扫地而尽,皆此辈出家者为之败坏而致然也。光观师寿根性,在家修持,固不失为一乡之善士。 虽不能大弘法化,于自于他,皆有实益。若出家,则 年时已过。又且身弱,不堪受苦。其于学教参禅一道,若不问津,则了不知其方向。若去参学,则尽此生力,亦未有得。宗教不知,于一心念佛之道,惟能利己。其于利人,尚欠参学。以故不如在家,依龙舒安士二林等之4修持为愈

11、也。复永嘉某居士书三昨接手书,知又得麟儿。喜甚。 书中所说,皆有道理。 张奂伯教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 则子女 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若全不与学堂交涉,则不谙时务。 纵有作 为,亦 难进 步,况庸常者乎。在家人必须先要得一谋生之法。奂伯之举,可用于三十年前,不可用于今日。今之 时,是何时也。乃伪妄排挤,互相竞争之时。倘与伊等全无交涉,必受其欺侮,而难以安身矣。至于法名,大儿已经皈依,即不须另取。余者仍以福字为首,慧融渊和明。其母宜名师越。以宋荆王夫人王氏,自行化他

12、,专修净业, 为 女中之冠。若名师王,似不合宜。以夫人亦称越国夫人,故以名越为妥。又离五浊,生净土,乃超越凡俗浊恶。至往生以后之渐渐上升,亦超越事也。名者, 实之宾。必须常垂训诲,令诸子女知世间道理,知佛法道理。将来为人父母时,自能为子女立规立法。不至虽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狱之深坑。其源皆由于乃父乃母初未尝以因果报应之若事若理,以启迪之故也。因果不讲,则名实绝不相应矣而况欲得为圣为贤,成佛作祖之实效乎哉因果二字,为今日救国救民之正本清源,决定要义。舍此则无术矣。况教子女乎哉。复永嘉某居士书四汝家属甚多。倘诸弟妇令妹令女等,学堂归来,宜以因果

13、报应,及念佛利益,与之谈论。俾彼等各各心中自知已心与天地鬼神相通,与弥陀慈父相通。由兹断除 恶念,增长正信。俾彼 现在堪为 人之贤妻,将来堪为人之贤母。以此风于乡邑,是亦治天下国家之根本法轮也。菩萨随俗利生,并不另起炉灶。对病发药 ,令彼各各就路还家而已。 现今学堂中妇女,多多妄生异图,拟操政权。不知各守本分,相夫教子,乃天下太平之根本。以故周之王业,基于三太。彼太姜太任太姒,乃女中圣人。但以阴相其夫,胎教其子为事。今人不此是学。其所计虑,皆为乱天下之媒蘖,可 胜 道哉。光本世外人,何论妇女事。以汝家女眷多故。亦愿将来师表女流,仪型闺阃,以扬佛日之光耳。5复永嘉某居士书五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

14、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 范。如熔金铜, 倾入模中。模直则 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 ,已可预知,况出模乎。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无天姿者,复归顽劣。以于幼 时失其范 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 天渊悬殊矣。惜哉。佛以无我为教。今人每每稍有知见,便目视云汉。是以知文字义理为佛法,而不知以修身净心,灭除我相,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为佛法也。复永嘉某居士书六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 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 则烹炼 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 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

15、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 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 (所恃者子女也, )兼失子女观法之训。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复永嘉某居士书七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子弟之有才华,有善教, 则易于成就正器。无善教, 则多分流为败种。今日之民不聊生,国步艰难,几于蹶覆者

16、。皆有才华无善教者,渐渐酿成之也。无才华,固宜教其诚实。有才 华,益宜教其诚实。然诚实亦可伪为。最初即以因果报应,及人之一举心动念,天地鬼神,一一悉知悉见,作常途训诲。而阴 骘文,感 应 篇,必令其熟 读。且勿 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佛尚以死尸粪秽毒蛇,令人作观,以之证阿罗汉者,逾恒河沙。况此种贴实存养省察之言句乎。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6道之难,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虽阴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为地狱种

17、子。而且二十四圆通之工夫,今人谁能修习。唯如子忆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以其止欲为通家,无心了生死耳。复永嘉某居士书八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 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譬如有人,若诗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不堪为人榜样。倘不加分别,概行亲近。此人亲之,不但行为或随彼转。而其任己臆见,妄说道理处。无真知见,或被所惑。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 则亲贤远愚,取优去劣。如是则可免相染之弊,及挂误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

18、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如 执死方子医变证,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复永嘉某居士书九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任而不治。其治之之法,最省力,最得益处,在以病为药。以病为药,则病不为累矣。即如爱子女之病,决不能断。不妨即以此爱为本,必欲使子女生为正人,没生净土。此其爱,乃以世 间凡情,成就出世间圣果。若不善用爱,任性娇养, 则与杀其身, 过百千万亿无量无边倍者多多也。国之灭亡,民之涂炭,皆此种不洞事之父母酿成之。可不哀哉。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

19、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 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 (业,谓职业) 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复何槐生居士书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时机。纵曾读光文钞,7亦未究光所说之意旨也。夫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耳。倘用功而生死不能了,犹不肯依能了者而为之。岂非担麻弃金,自贻其咎乎。参禅纵能大彻大悟,如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哲,断崖义,尚不能了。而再一受生,反致迷失,校前为远不能及,况吾侪乎。某某和尚, 虽于禅门知所向方,犹未打破禅之区域,故不能令阁下息心念佛。意谓一悟即便无生死可了,亦无涅槃可证耳。不

20、知纵悟到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地位。依旧仍在生死中不能出,在涅槃中不能证。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甚难甚难。况汝既看此一念落在何处,当时时专一看此念之落处。除此之外,皆不理会,直如怨家相寻,不肯一瞬失照,令彼走脱。必欲直下捉得,令其丧身失命而后已。而说出此念来时,种种境界,遂将看落处全体丢开,而以现出之境界为心得。不知此种境界,虽由静定而发,实为参禅之障。何以故。以忘却穷究此念落处,而以幻境为得故。且此境界,夹杂炼丹家之境界。阁下殆先曾用过彼之工夫,今由静定而发现耳。倘以为得,后来尚有著魔发狂之虑在。阁下不知全体抛却,尚企常久。以不能得,为之椎心警呵,岂非认贼为子,令守家业乎。金

21、 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阁下此相,为是相耶,非相耶。为是五蕴耶,非五 蕴耶。若是相,是五 蕴,皆在所弃,何得宝贵。若非相,非五蕴, 则能看之念尚不可得,此种境相,从何而出。古云,学道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正阁下贴切之对证妙药也。禅岂可妄以己意参乎。当此一念起时,直须看其落处。不在此处著力, 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犹以为得,岂不大可哀哉。 虽然。 (光)非禅客, 绝不以禅学教人。此不 过以阁下不识其境,为邪正是非,不禁稍为辩析。倘阁下欲高竖禅帜,以大彻大悟为事,当更参禅宗大老。如曰吾于即生决定要了生死,请将参禅之念

22、,抛向东洋大海外。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决定可以满其所愿。倘不依净土法门,所有修持,皆成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欲了生死,断难梦见。欲知禅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著。是宜专阅净土著述。然净土著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祈息心研究,当自知之。复周群铮居士(书一至书七)8蕅益生于明末,没于清初。一生弘法,皆在南方,未曾一到北地。兼以顺治初年,南方多未归服。故大师于崇祯升遐,明图版荡之后。凡

23、所著述,但书岁次,不书 国号及年号耳。及至福建宁波,各处归顺之后,不一二年,即入涅槃。而台宗有仿之者,于康熙时著述,亦不 书 国号年号,可谓诬蔑蕅益与国家耳。其不善学,有如此者。南方学者,多宗台教。北方学者,多宗贤首,慈恩。彼既不相习,故其流通也少。世宗 虽倡刻大藏,其年初夏,即已宾天。其清藏中,所入所出,容有世宗裁夺者。 实多半由当时所派之亲王,总理刻藏首领大和尚主持。又刻藏预事之僧,尽属贤首慈恩临济宗人。台宗只一人,而且尚属校阅无权之人。蕅益著述,所入唯相宗八要,释大乘止观法门二种。余者北方所无,将何由而附入乎。此系雍正末乾隆初年事。至乾隆末年,蕅益著述,京中尚无多少彻悟老人,见阅藏知津,

24、即欲刻板。拟再得一部,即不须另写,庶省心力。因遍询各刹,止得一部。凡大师流通到京之著述,彻悟,及彻悟之门人,皆为刻板。亦有一二十种。不知世务之人,一归之于世宗不取,可谓诬 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见蕅益著作,断当具足入藏,一部不遗。须知清藏肇始于世宗。及世宗崩后,高宗继立。凡刻藏事,皆当时僧俗中之权人主之。高宗亦不过应名而已。何以知之。世宗所著拣魔辨异录,草稿甫毕,尚未誊清,随即崩驾。高宗虽令缮写刻板,亦不暇检点。由未派一大通家主事,竟致错讹不胜其多。此其父之手泽,尚且如是,况大藏乎。又世宗于开首著此之时,即 颁上谕,内有入藏流通之语。迨后止刻书册板,竟未入藏。但将此上谕,附于 圆明居土语录之后,将

25、谓世宗亦嫌其习气而不入乎。此其不入之由,以汉月藏子孙之外护,多属当权之人,故不敢提倡耳。若言习气,蕅益可谓绝无。而一般瞎眼禅和,谓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贡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据以评论耶。至于毁世宗者,亦与毁蕅益者知见相同。皆道听途说,随声附和之流辈耳。复周群铮居士书二昨接师导信,言汝上月病势甚险。近已痊愈,幸甚。人之处世,一一须按当人本分,不可于分外妄生计虑。所谓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虽于 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 则亦易。否 则通宗通

26、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复周群铮居士书三9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 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专主自利,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

27、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 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 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

28、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为导,将谓非自利乎。一灯只一灯,一灯传百千万亿灯,于此一灯,了无所损。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岂 待问人方了知乎。复周群铮居士书四前月十五,接到汝书。以汝言孟由一到,即便登程。恐回书落空,是以不复。即午复接汝书,知孟由尚未归省。其所以稽迟不归者,殆不敢担由彼归而汝即走出之担子也。汝何不体我心,及诸人之心,而硬做道理乎。光亦出家之人,岂 必定碍滞汝,阻止汝,学在家人恋恋于家不愿令人速得解脱乎。但人之际遇,万有不齐。约汝分论。 实为在家益大,而出家益小。汝祖业颇可度用,上有慈亲可事,中有兄弟可靠。室有 贤 妻,膝无子女。而且汝之大兄,颇信佛法。三弟四弟,亦皆与道不相悖

29、戾。汝在家笃修净业,亦可为慈亲生信念佛,以期了脱之导。亦可为兄弟在外,料理家门之事。亦可以率其妻室,弟妇等,同修 净业,同出输回之计。外而 乡党 亲戚,随缘开导。即家舍为道场,举慈亲,及兄弟妻室子侄,乡党亲朋,皆 为法眷。随力随分,身率言化。俾永嘉一班迷途之人,并彼邪见种性之人,同纳于佛法至极圆顿净土法门大冶洪炉之中,共成法器,同修净业。将来同登 莲邦,共 证菩提。岂不如汝出家为僧,舍亲远去。室人有无依之恨,慈亲有怨子之怀。而且一班不明至理之人,反10谓佛法为背畔世道,妄生谤毁。俾此等人造口业,堕恶道。未见其益,而先受此等大损之为愈乎。况汝慈亲,既不应许, 岂可不遵慈命,仍怀此心乎。如汝亲绝不

30、许汝修行,犹有可原。汝亲甚欢喜汝修行,何得必欲离亲修行乎。佛法中有六度万行种种之功业,皆为利益众生。汝不出家,则于亲有大利益。只此一事,即可曲顺亲心,居尘学道。俾 亲日见之熟,不期其信向而自然信向,即为莫大功德。况不止亲一人乎。又 亲既不许,则义不可再思出家。以佛戒律中,父母不许出家,自己任意求出家者,不许摄受剃度,及受戒等。否则师弟各皆得罪。汝既以光为师,谓为善知识。然光实非善知识,而于背佛法事,断不敢为。但祈依光所说, 顺亲之心,在家修行可也。古人有为知己者,不妨以身许之。况慈亲留汝,光劝汝, 岂可违抗,固执不改乎。当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乃往生正因。宜随王虚中,周安士

31、,彭尺木,三先生,则不愧为佛弟子矣。复周群铮居士书五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人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之命。又欲为人徒,犹当从师之命。然父母为子谋者,或有不当,以恩爱重而或有偏处。师则既能视为知识,断不至所谋过于失当。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乃达人名士,及愚夫愚妇,皆所能为。勉力修持,以在家种种系累,当作当头棒喝。 长时生此厌离之心,庶长时长其欣乐之志。即病为药,即塞成通。上不失高堂之欢,下不失私室之依。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见闻,增长净信。何乐如之。但祈上遵母命,

32、并顺光心。随分随缘,自利利人。菩萨舍头目髓脑,以救众生饥饿。在家修行,于亲于汝,皆有大益。何得妄生 违拒。如必曰决欲依我心行,光岂能令其不许如是。但祈将师徒之假名字取消,一任汝拜甚么高僧,光概不过问。他日相见,一同路人,不得犹 执师弟之礼。若不如是,且请依我所说。代光劝化瓯江士女,同入莲池海会。校与汝强欲为僧,致高堂失其欢心,兄弟妻室各怀忧念,而瓯人妄生诽谤佛法之心,与业,其得失实不啻天地悬隔。汝试详审思之。光其为汝耶,害汝耶。光言尽于此矣,过此则一字不肯虚写,任汝自便而已。复周群铮居士书六11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丁氏所 录,或有 纰缪 。然其大体

33、却好,未可以袁氏之不德,而谓其为不足流通也。且袁氏往矣,能知其不德者几何人哉。使因果报应之事,寓诸目,感诸心。即素鄙袁氏者,亦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以自求免于罪戾,培植来福耳。未可以一告而掩之也。且袁氏初则辟佛,继则阅历转深,的知因果毫无差忒。虽未息心研究佛典,观其所载感应事迹,实于佛法心悦诚服。所以未能如彭二林者,以文字障深,又以懒惰懈怠。致其结果,只为将来因种,为可惜耳。吾谓 以袁氏纪氏之博达,尚孜孜然以因果报应是辑。后之鉴者,或必有深感焉。不欲流通即已,若意欲流通,即便流通。政不宜过于计虑也。复周群铮居士书七讲起信论甚好。但恐能领会者少,则于天机浅者失利益矣。似宜净土法门,与之并行。令彼

34、先知了生死之要道,又知佛法心法之要,则为机理双契矣。现在人的对证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 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

35、。甚矣,学道之难也。弘一 师之志,唯弘一师则可。若无大精进,生死心不切,则成懒惰懈怠之流矣。今之僧人,实难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何可诽谤僧人。若举其善者,戒励不善者,则无过矣。然自既在学生之列,即戒励亦宜缄默。以此种事,唯有德望者,方可举行,非黄口雏生之所宜为也。残经无可修补, 烧则无过。如可看可 补者, 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复洪观乐居士书12古

36、之圣贤,无不 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 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著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其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复汪谷人居士书真境有限量,乃不识真境二字之妄计。世界无同异,

37、唯圆证寂光者方见。生死涅槃同一源,而迷悟不同,故缚脱有异。真妄本无二体,而迷真成妄,则只见其妄,不见其真。若问何故如是,且 请扣己而参。直待已亦了不可得,则故自亲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向 别人口里讨分晓,纵令别人说得了了,亦如话饼,岂能令自己知其滋味,消其饥饿乎。全真成妄,何问真体奚有,有在何处。全妄即真,何问妄相本无,无至何底。如是问者,不名智人。佛 语虽如雷,奈业障于心耳何。一乘若真通达, 则四大各失本性,六根一一互用矣。如是理体,说之似易,证之实难。在昔或有其人,而今皆成好高务胜,不事实修,妄谈般若之掠虚流派。祈熟读普贤行愿品,与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同求往生,乃光之所深望也。否则各守

38、己志,不须相商。复徐蔚如居士书一(至书七)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法者。从兹起邪见以藐视僧伦,则其罪不小二则律藏中事,唯僧知之。倘令未为僧者阅之,或有外道假充比邱,作不法事,诬谤佛法, 则其害非小。故此严禁而预13防耳。至于好心护法,校正流通,何可依常途为例。若执定此语,则律须僧书僧刻,僧印,僧传,方可不违佛制矣。天下万事,皆有一定之理。而当其事者,须秉一定之理,而行因时适宜之道。理与权相契,法与道相符,斯为得之。律中必有明文, (光

39、)以目昏,未能遍阅。 蕅益毗尼集要,亦有此议,亦不须检查。但无上不明远理,只据近迹。及欲知佛法中机密之事,拟欲假充比邱等过。则放心安意,校正流通。其功德无量无边,何须过虑。然须缄默,不可以律中文相,对无知无识之人宣说。及泛泛然录之于寻常文集中,以启无知人妄造口业之衅。世出世间,理皆有定,法皆无定。大而经国治世,小而一饮一啄,莫不如是。何独于律藏而板执乎哉。与徐蔚如居士书二前在扬州,知太夫人身婴贵恙,阁下回申侍疾。意谓年过七十,净业已熟。或欲警策同流,以西归一大事, 为当头之棒喝乎。及(光)于九月初四至申,次日见 云雷,言太夫人身已康健, 阁下亦已回京数日矣。不胜幸庆之至。谁知太夫人,毕竟不欲久

40、住此界,以身说法。唯企一切亲朋眷属,咸知世相无常,生必有死。笃修 净业,速求出离此五 浊恶 世,彻证吾人本具之天真佛性而后已。可谓真大慈悲,现身说法也。适接云雷之信,心甚悲伤。继思太夫人,实欲免吾等轮回之苦,示现来去耳。所可伤者,阁下失恃,坤伦失导而已。虽然,既已神超净域,业谢尘劳, 莲开九品之 华,佛授一生之记。纵阁下天眼未开,不能彻见。在太夫人覆庇分上,固不 闲丝 毫,更甚曩昔也。祈节哀念佛,以企莲品转高,无生速证为事。断不可过为悲伤。以致彼此无益也。 (光)忝蒙不弃,得预 友伦。 财法俱 贫,将何 为礼。亦只可朝暮礼诵时,为太夫人回向菩提,以尽方外友谊而已。与徐蔚如居士书三昨接手书,并哀

41、启。读之,不禁悲感无已。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愍念众生,示生世间。和光同事,以行教化,或男或女,或国王大臣,妃后大家,及与贫穷下贱之流,俾触目感发。随地随人,而得入于一乘阃奥而不自知。如是则法道流通,如春回禹甸,日朗尧天。无一处一人,不蒙其光明,沐其含育也。观太夫人一生行迹,及临终景象。 (光)前所谓乘愿轮以示生,居坤维而说法者,为 的确之极。 (光)虚受男身, 滥厕僧 伦,四十年来,于法门毫无裨益。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14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

42、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 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若过量大人,出格高士,正不必惧其被此牵挂耳。良由彼福德深厚,当秽业已灭,净境现前时。即在此时,其所见所闻,已非此 间景象矣。太夫人盖非常流,固不得以常格律之。其往生可必,其品位当不

43、在中下。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须知念佛诵经,虽曰荐亲。 实为现前眷属亲知,开心地,种善根。及所有荐亲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以消灭自他存亡之执碍耳。至于不主于诚,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谓以亲丧作闹热,非人子所宜为也。阁下深通佛法,断不至此。或恐眷属知交,有被近来诸大家行事,艳羡歆动者。不妨与阁下言之,以杜其违法违理趋时之心耳。与徐蔚如居士书四前日云雷寄无依道人金刚了义,阅之,知阁下佛学,其来也远,不胜感佩。孟由将一行居集寄来

44、,见其字迹过细,不受久刷。此京中刻经处未能虑及者。明书 册藏,刻得甚粗。 现今版小,不能照彼。然亦当如南京扬州款式。祈寄信经理人,说其所以。令一副板多印几千,其利益大矣。又一行居集,若文若理,通通皆好。唯禅宗秘密了义经跋, 为 醍醐中含有毒味之作。此经出于乩坛。其文悉取华严法华楞严圆觉之成文,并六祖坛经,及合会禅净语录中文。大通家看之固有益。不具眼者,谓此经 乩坛中出,金口亲宣。由兹遂谓乩坛中经,皆是佛经。古有闭目诵出之经,皆不流通者,恐其肇杜撰之端耳。大明仁孝皇后梦感经,其义理利益,皆不思议。而灵峰老人,阅藏知津,目为疑伪。清藏初亦刻入,高宗后又撤去,以防伪滥 ,二林见地甚高,何以虑不及此。

45、法雨先亦有一本, (光) 烧之以杜祸胎耳。以法门知己,不妨络索一上。现今国穷民困,已至极点。 贴骨之烟患,尚未能除。亦有世道民生之责任者,一大憾事。今夏有友,自哈尔滨来,言其地烟禁大弛。亦有二三友人,欲戒而苦无良方。 (光)先 闻陈锡周戒烟方,灵得非常,为从来所未有。候其来山,令开15出寄去。又开一张与本寺副寺,令其送人。以彼曾在商务中做过事,交游必宽,企其普遍流传。至十一月间,哈 尔滨有信来。言(光)所寄方,灵得非当,代为戒好友人致谢。不胜欢喜。因问本寺副寺,彼言其友汪蟾清,其内人以气痛契烟。后欲戒之,即买市卖药丸服之, 终不断根。若不契药,烟气二病即发。得此方一料服完,烟气二病,化为乌有。

46、其子开汪李济堂药店,生大感激,印其方送人。并依方制成丸药,药水,以期 济人,于自己各店卖之。 (光)即令要二百张方子来,凡远近知交有信来,皆为附寄一张。有力者令其排印广传。窃念阁下及云雷,悉皆有心利人。宜将此方,长年上报,俾举世咸知,则功德无量矣。已与云雷谈过,当出半分报费,此 费当觅三五有心世道之人均认,则事在必行。于报馆,于自己,皆无妨碍。倘欲戒者,即可顿离此苦,亦救国救民之一端也。 (光)于广东云南各处,皆随文钞寄去。令其排印此方,普遍传布。前与哈尔滨寄方时,亦令彼觅三五有财力肯利人者出资,于当地两报馆,长年登报,俾本界及外界咸知。今既亲获灵验,当必能常时登报矣。真办道人,何预他事。但未

47、能通身放下, 斩断万缘。不妨 带培心地,以救取一半耳。(方附集末)与徐蔚如居士书五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 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 则现虽 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 (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谓君宿具灵根,见地高超。尚有错认,及受病不知对治之失,则世之不及君者可知矣。彼谓密宗高出显教之上,引种种言论以辨。然佛无二心,亦无两法,欲抬高密宗,但当论密宗所以高处。既以密宗之妙处,与显教之妙处证同。是欲推尊而实持平也。彼之所论,乃 约教而 遗机。 (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

48、。所 谓说 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大意如此。 (光)所 说多络索,兼以目力不给,凡属信札,概无存稿。一位摄一切位,而从浅至深,行相仍复历然。 圆融不碍行布二语,最为恰当。盖以圆融,正圆融其行布。若无行布,说甚圆融。行布,正行布其圆融。若无圆融, 则其行布,便成生灭,便属小乘谛理,便非因 该果 彻之道矣。与徐蔚如居士书六接手书,及观经嘉祥大师义疏。一再细阅,其文法实在令人迷闷。一句话反覆数说,而义意含糊。兼且只派名义,前不详其所以,后不结其归宿。 (光)16亿此疏,恐未必是嘉祥大师亲笔。当是东洋耳食之徒,冒名而作。否则纵令传写致讹,不致通皆不成文理,杂沓琐碎, 绝无显示大义,如须弥高出于海,八

49、风悉吹不动。纵令好为更端者,不能移易一字之处。是为可疑。十一面疏亦然。彼慕吾国高人之名,妄自著书。不知自非高人,冒名亦冒不到耳。又北京近所印书,皆用毛边纸。此纸现视颇好,久则发脆。 (光)在京时,见百余年外之书,纸皆发脆。粗心人翻阅,便 见破碎。心窃疑之,而不知其以。光绪三十一年,问仁山先生。彼云,被煤烟熏 过之故。其 说虽有理,亦不能息疑。以藏书多者,岂皆在有煤烟处。红螺无煤, 书亦发脆。知先生此言,殆想出之理由,非实验之的据。至前年到藏经院,与一老做书者,谈及纸性,因说北京旧书皆发脆,彼云此系毛边。毛边新时觉得厚实坚固,以草料多,竹料少,故久则发脆。毛太重太纸质,不如毛边坚实, 经久不变。外行人多以毛边为美,我等做书各工,亦愿做毛边,以其硬爽好做。 实则毛太重大经久。 (光)闻,疑心豁释。与徐蔚如居士书七观经疏, 释文释义,甚为疏漏。其科 则三四次 频标,直是芜蔓不堪。今阁下亦知是伪,似宜令发心者息此刻事,勿令嘉祥大师受诬。凡流通古人注疏,须择其义理文字,能启发人心,畅彻经义者为准。如此疏文,刻之何益。即令(光)修,亦无生色。若大改换,直成另著,不名为修。况天台善导各疏,遍法界流通。何不惜金钱,作此无益之事耶。取其嘉者流通,则于古人有光,于后学有益。若不论真伪,并皆流通。则令古人受诬,令后人烦神乱思,而了无利益。祈为彼言之。 (光)前年见十一面疏,亦以为伪,特未形之言论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