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学乃国际性显学,敦煌医学为敦煌学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中医学院将其确定为学院办学特色,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讲座、直观教学和课外知识竞赛等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本报记者就敦煌医学教学方面的有关话题对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应存教授做了专访。 记者:敦煌医学教学中,主要教授了哪些内容? 李应存:近年来,我们将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及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所藏敦煌医学卷子的研究成果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敦煌医学概述,主要讲述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及医学卷子的来源、保存情况,敦煌医学的概念及学术价值,敦煌医学研究的经历、现状及展
2、望;下篇为敦煌医学内容精选,主要讲述敦煌医理类著作、敦煌诊法类著作、敦煌本草类著作、敦煌医方类著作、敦煌针灸类著作等。 记者:敦煌医学教学中主要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产生哪些作用? 李应存:首先是课堂教学。敦煌医学作为教材列入全国高校教学领域为国内首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与历史背景有机结合,将珍贵的医学卷子、壁画医学内容的特征、艺术性、形象性、时代特点及医学内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同时将敦煌医学的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自 2000 年作为任选课进行讲授以来,同学们反映很好,备受欢迎,评教成绩均为优秀。2007 年 10 月 22 日晚,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
3、家王琦教授听完实用敦煌医学课程后评价道:本门课程的讲授“十分精彩,引经据典非常难得”。其次是课外讲座,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知识的延伸。在学院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敦煌医学的研究概况与学术特征”、“敦煌医学精华内容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上的应用”、“神奇的敦煌医方的临床应用”、“敦煌医学研究的展望”等一系列学术讲座,形成了敦煌医学研究的浓厚学术氛围。在这种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广大学生学习传统医药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明显增强,对祖国医药文化的历史和发掘敦煌医学宝藏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第三,运用敦煌医学馆进行直观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敦
4、煌医学馆开展敦煌医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为同学们了解敦煌、培养学习敦煌医学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在接受展馆教育、聆听讲解后,认真写下了心得体会,并在有关报纸和互联网上发表,对外界产生了影响。最后,通过举办课外知识竞赛教学。知识竞赛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敦煌医学的兴趣。近年来,我们在学院团委、中医医疗系、基础课部等有关系部领导及学生社团组织敦煌医学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敦煌医学知识竞赛,反响很好,对敦煌医学文化的传承与专业素养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敦煌医学教学中主要有哪些创新? 李应存:我们注重将敦煌医学研究成果融入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讲座、敦煌医学
5、馆的直观教学等途径,将敦煌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教学及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其创新点有:一是将敦煌医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国内外属首创;二是公开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敦煌医学教材实用敦煌医学;三是首次在国内外将敦煌医学课堂教学与敦煌医学馆直观教学、课外讲座及敦煌医学知识竞赛密切结合;四是在国内外首次将敦煌医学大量的科研成果及论文论著融入到敦煌医学教学中。 记者:目前敦煌医学教学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应存: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讲座、敦煌医学馆的直观教学和知识竞赛等途径,将敦煌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教学及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使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树立了牢固的中医专业思想;三
6、是学到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知识;四是弘扬了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五是培养了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六是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利。本教学成果已在中医教育、亚太传统医药、甘肃中医等国家、省级等刊物上发表了数篇教学状况与心得的论文;2007 年公开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敦煌医学教材实用敦煌医学,该书获 2007 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07 年 10 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敦煌医学被确定为学院的办学特色;我们也将公布较晚的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应用于教学中,效果很好,公开出版的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获 2008 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煌医学的新发现与新挑战敦煌医学是甘肃人首创
7、的学科。从 1989 年确立到目前快 20 年了,敦煌医学现在的处境究竟怎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敦煌医学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他们或许意识不到,他们曾经就是敦煌医学的受益者。藏在深闺的敦煌医学正在悄然向人们走来,它神秘的面纱在不知不觉中被揭了下来。1200 个隋唐医方“1100 多年前的唐代医生们就完全掌握了心理疗法,尽管这种疗法被披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但丝毫不能漠视它的科学价值。”李应存博士说。这是一个敦煌藏经中记载的方法。唐代的医生在治疗女人产后得热疾时,先让病人把柳根和大黄捣成末,涂抹在肚脐眼上,然后用布巾包住。同时,让病人向东念咒语。“这个方法看起来荒唐,其实不然。如有名的凉州大黄是甘
8、肃武威一带特产的药材,其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念咒则是通过有佛祖保佑之类的心理暗示,让病人尽快安静下来,这样腹痛就逐渐减缓了。所以大夫强调念咒语时必须虔诚,不能轻视!可见,在唐代,医生们已经使用了心理暗示的疗法。”李应存博士解释说。李应存是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的副所长,我国首个敦煌医学博士,“宗教的咒语与传统医学结合的心理疗法”是他们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遗书中的佛书与传统医学”研究中的最新发现之一。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它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敦煌医学不同于中医学、西医学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李应存说。敦煌医学依托敦煌藏经
9、和壁画而来。在敦煌藏经中有 100 多个较完整的卷子和无数的残片与医学有关。敦煌医学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早期主要表现为对原始资料的复制、部分医药残卷的编目及对有关医药残卷个别题目的研究方面。其代表学者有中国的罗振玉、唐兰、范凤源及日本的中尾万三、小川冢治等等。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如罗福颐、陈邦贤、王重民、姜亮夫、马继兴、陈可冀等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对敦煌医学进行大规模研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李应存博士说:“敦煌医学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敦煌藏经的整理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这些年来专家们依据卷子内容,按照医理、诊法、本草、医方
10、、针灸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探讨。”其中成果最大的就是敦煌藏经的公布,今年 3 月份,敦煌医学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俄藏敦煌藏经中的医学部分,这是国内首次出版的俄藏医药藏经的研究成果。从 1984 年至今,敦煌医方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几百个,到后来的 1024 个再到如今的 1200 多个。“这些医方为敦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应存说。甘肃人创立了一个学科其实人们没有想到,敦煌医学的出现,也是一个时代催生的产物。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打出自己的中医特色,福建打海峡特色,广东打岭南特色,安徽打新安特色,上海打中西医结合特色,北京则打宫廷特色,江苏、浙江更是名医众
11、多,中医优势明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甘肃应该打什么特色呢?“当时的省中医学院的丛春雨院长等人提出了甘肃的地域特色就是敦煌和皇甫谧。这无疑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甘肃中医学院科技处处长史正刚说。史正刚是 1988 年接触敦煌医学的,那时他刚刚硕士毕业。省中医学院下决心搞敦煌医学后,首先花 4 万多元从深圳购买了一套敦煌宝藏(当时最全的藏经影印)。这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在这之前,该校就兴建中国医史馆、敦煌中医药馆。1984 年赵健雄等人首先提出了敦煌医学的概念。当时,甘肃中医学院的赵健雄、徐鸿达、王道坤等人申报了卫生部项目“敦煌医学研究”。1989 年这一项目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
12、等奖。王道坤回忆说:“当时,一批全国著名专家鉴定了这一科研成果,他们认为,敦煌医学研究项目令人信服地确立了敦煌医学作为整个敦煌学的分支学科地位。”王道坤,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甘肃中医学院教务处长。随着敦煌医学学科地位的确定,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到了敦煌医学的研究中,仅甘肃中医学院内就先后有 100 多位专家学者,投身敦煌医学的研究,获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新发现。史正刚能够喜欢上敦煌医学完全是一次意外。刚来学校,敦煌医学研究正值兴旺。学校领导问他是否喜欢敦煌医学,在这之前他没有接触过敦煌医学,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他回答说先看一下。“这一看,就被敦煌藏经医学内容所震惊。”史正
13、刚硕士课题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他在敦煌卷子中看到了一些伤寒论上所没有的内容。“这就一头扎下去,将全部精力放到敦煌藏经的研究上了!”史正刚全身心投入到敦煌藏经的整理中,直到 1994 年敦煌中医药全书出版后,才告一段落。1990 年立项的甘肃省科技厅项目“敦煌中医药文献研究”,在敦煌古医籍考释、敦煌医粹等著作的基础上,对敦煌医学卷子进行了又一次系统全面的研究,这个项目的成果就是敦煌中医药全书。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推动我市养生保健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按照2010 年全市中医工作要点(青卫中医字20102 号)的有关要求,市卫生局制定了青岛市养生保健
14、“三进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青岛市养生保健“三进工程” 实施方案(2010-2012)一、背景近年来,我市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成立了“治未病”专家指导委员会,培养了285 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建立了以 2 家全国“治未病”中心为龙头,16 个“养生保健基地”建设单位为枢纽,12 个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 个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23 个中医特色镇(街道) 卫生院、30 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为基础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2009 年又遴选了 8 家规范化药膳特色餐厅。2003 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
15、,每年开展一次“养生保健宣传月” 活动,为 55 岁以上(起初为 65 岁以上 )的中老年人免费提供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指导,通过体质辨识与调摄服务,已累计有近 120 万人次受益。在 2010 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座谈会上,我市就养生保健工作开展情况做了经验介绍。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搭建养生保健服务更高平台,经研究,决定自今年起实施为期 3 年的养生保健“三进”工程,推动我市养生保健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努力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实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16、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继承创新为动力,加强养生保健服务的龙头单位和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充实人力资源,推广适宜技术,打造服务名牌,重点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实现以镇(街道) 为单位的养生保健服务全覆盖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养生保健适宜技术全覆盖。通过发挥养生保健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医药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贡献率。三、工作任务完善养生保健服务提供体系加强“治未病” 中心和养生保健基地建设,确定第三批养生保健基地建设单位,每个区( 市)至少有 1 个养生保健基地,成为区域服务中心并发挥指导作用。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要求全
17、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市) 级医院和镇卫生院开设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使全市养生保健指导门诊达到 100 个。遴选 8-10 个服务规范、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的膏方服务示范单位。制定标准,建立专门的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规范养生保健服务内容开展养生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要按照青岛市中医基本体质辨识表和青岛市中医基本体质调摄表,规范体质辨识与调摄指导服务,发挥好养生保健在健康体检(查体) 中的作用,开展检后个性化指导、调摄、成效评价及调摄方案再调整等连续性服务。组织开展并规范膏方服务。推进冬病夏治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在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将冬病夏治的病种扩展到 15-20 种,不断扩大服务人群。加强养生保
18、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加强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培训,使全市养生保健指导医师达到 500 名。推出 3-5 名养生保健形象大使,遴选 100 名养生保健宣讲金牌专家,在此基础上组建养生保健宣讲团。建立养生保健研究室,筛选养生保健药物与技术,做好成果推广与开发。强化养生保健知识宣传与技术推广组织养生保健宣讲团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干休所等单位开设养生保健大讲堂,定期开展养生保健宣讲活动。组织开展好每年一次的“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对 55 岁以上居民免费进行养生保健指导。推进养生保健服务信息网络宣传,在中医工作博客“医路有你 健康青岛”(http:/ 市民科普学院”专栏,及时更新内容,在
19、面向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的 20 项适宜技术中纳入养生保健技术,使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有 1 人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四、组织保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 、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扎实推进,把养生保健“三进工程”作为今后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抓实,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抓好,作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事抓出成效,以求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富有创新的工作思路、高效灵活的工作方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市卫生局已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工作对养生保健“三进工程” 涉及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要给予重点扶持,对承担养生保健工作任务的科室和人员所在单位要在科室费用核算、外出学习交流、评优评先以及社会团体任职推荐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与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争取支持,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市卫生局将对养生保健“三进工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