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式【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近 40 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在 1967 年已开始创业教育教学,至今在全美高校中已普遍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近十年才开始发展。2002 年 4 月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并指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经济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 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试图探索创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和推广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不少高校和专家学者对创业教育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研究,也发表了很多
2、文章,但总体来看,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还远远不够,国内创业教育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尚处于起步阶段。1 创业教育的内涵所谓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在 1989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会议报告指出,21 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 3 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会议认为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和职业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甚至
3、变得没有意义。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学术界有多种说法。20 世纪 80 年代初,四川省几位教育工作者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几个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实验,并出版创业教育专著,他们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造教育加上职业教育“19901995 年,江苏省教科所毛家瑞等人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创业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课题研究报告 ,他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青少年作为未来创业者整体素质为内容,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的教育“。沈阳工业大学梁保国等人认为“在大学里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本领、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担风
4、险的心理、意志和实干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智者、强者,毕业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2000 年彭刚出版了创业教育学 ,他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等等。2 创业教育的内容2.1 创业意识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主动创业,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追求,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2 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对我国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解
5、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2.3 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大学生应该掌握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文史知识、财会知识、公关交际知识等在内的多元素知识综合体,做到学有所长,并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创业必需的知识结构。2.4 创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
6、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具有很强社会实践、具有创造性特征的综合能力。成功的创业者是具备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在内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培养职业技术、形成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到一专多能。2.5 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情感、创业意志、创业人格等方面。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在创业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创业心态、顽强的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锲而不舍的毅力,正直大气、善于团结合作共事、勇于
7、竞争和创新的精神。3 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从教学的要求上看,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同时考虑基本理论目标,实验实践目标和课外目标;从教育的功能看,创业教育目标应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较强的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从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看,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开拓性个性,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激发创业兴趣,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高层次创业人才。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
8、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4 创业教育的方式4.1 加强创业的思想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在掌握创业知识的同时,有创新和创业的欲望和冲动。第一,要有振兴中华,加快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精神境界,使责任和使命感结合起来,这是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要采取不同形式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创业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树立创业者理想,要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第二,加强心理教育,在创业过程中除了需要智力支持、能力支持、社会和政策支持外,更需要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要
9、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的价值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勇于开拓和创新,创新有利于创业,创业更能激发创新;第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需要文化环境的支持,学术氛围、校园精神、学校传统以及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激励创业精神非常重要;第四,要着力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创业的潜能。人人能创业,但并不是人人都是创业者,要鼓励个体以自己独特的理想和优势,不断地挖掘潜能,去超越,去突破,去创新。依据不同的地理,不同的条件瞄准市场开拓和进取。4.2 强化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的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厚实的综合人文素养和良好
10、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前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培养:一是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要灌输创业的素质教育,也可以开设适宜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如:“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以及专门学科的素质教育等系列的课程,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二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结合社会实践,针对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和创业主动性;另外,要注重实践环境建设,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利用实践教育基地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和锻炼,特别是对创新型企业、私营企业发展的感受,极大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4.3 注重创业环境建设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教育,重点选择,广泛扶持,强化环境建设。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创业服务,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强化创业课程的建设,重视学科融合,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牵线搭桥,依托企业实施创业。在教育中,学校要积极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艰苦创业。作者:聂翔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